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考点:中国历史概述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其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更是长达3000多年。
中国古代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历史学家又将漫长的封建社会分解为五个发展阶段。
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阶段;隋、唐、五代是封建社会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逐渐衰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至1949年结束。
其中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共109年。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一、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及古代传说距今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为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国境内出现了最早的人类。
(一)中国境内远古人类及氏族公社距今170万年前,在云南省元谋县生活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着北京人。
经考证,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吃熟食。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以此抵御险恶的生活环境。
距今1.8万年以前,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中生活着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在打制石器时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衣裳,并从事集体的渔猎、采集劳动,共同生活并逐步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注: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概述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概述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国历史的概述,从古代到现代,涵盖了重要的事件、朝代和人物。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那个时期,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农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青铜器的使用和制作技术的发展。
此后的数百年间,中国分为多个小国和部落,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所熟知的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统一货币和文字等,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
然而,秦朝也因其统治的苛刻和残暴而遭受广泛的抵抗。
秦始皇去世后,秦朝很快被起义推翻,进而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和混乱时期。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起和统一、其中最重要的是汉朝,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持续了400多年。
汉朝时期,中国取得了历史上最大的疆域,并且发展出一种称为汉文化的基本形式。
汉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放宽封建制度,推行选官制度等,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之后,中国再次分裂为多个国家和王朝,这个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三国时期的最著名事件是著名的三国鼎立,即魏、蜀和吴三大国家之间的冲突。
到了公元6世纪,北方的少数民族建立了北魏朝,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分裂局面。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在唐朝时期,中国取得了辽阔的领土,经济繁荣,文化繁盛。
唐朝还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如诗人杜甫和李白,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顶峰。
随着唐朝的衰落,中国再次陷入了分裂和混乱时期。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小国和政权的局面持续了几百年。
然而,到了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政治制度稳定,经济繁荣。
宋朝时期,中国的商业和手工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科学技术也迅猛发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知识(全)

F、汉朝外交: 汉代设西域都护使,西域从此归中央管辖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班固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国抵达波斯湾、大秦王
安敦使者通过海道来到中国(与欧洲往来的最早记录) G、科技文化:
数学方面: 《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 《九章算术》成就重大
周 髀 算 经
发明创造: 西汉出现纸张,东汉蔡伦造纸 天文方面: 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范缜是著名的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
3、对外交往:
法显第一个到印度取经,著《佛国记》
4、书画艺术:
“书圣”王羲之和《兰亭序》 “画圣”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北朝民歌:
《敕勒歌》、《木兰辞》(谁说女子不如男)
6、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
1、朝代更替: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 盘古——开天地 • 女娲——造人类 • 伏羲——画八卦 • 燧人——钻木取火 • 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 • 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 嫘祖——养蚕缫丝 • 尧、舜、禹——禅让制 • 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 五帝:伏羲、黄帝、炎帝、尧、舜
练一练
• 下列对我国原始社会文化描述不正确的是__。 • A北京山顶洞人已学会了人工取火,支配自然的力
汉武帝
替定都洛阳
2、秦朝:
A、秦朝政治: 改称王为皇帝、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制
B、秦朝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钱币;统一车轨
C、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把小篆定为统一文字
D、秦朝军事: 北击匈奴、南击百越;构筑长城
3、汉朝:
A、汉朝政治: 实行“休养生息”,推行“推恩令”,出现“文景 之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西晋 王叔和 《脉经》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唐朝 唐太宗创办世界上第
一座医校,比欧洲早200年。
唐政府 组织编写的《唐本草》是世 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 比欧洲早800多年。
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总结
了前代医家的医学理论和治疗 经验,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 其本人被尊为“药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主讲:雷艳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考试说明
时间 2016 2017 2018 2019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1
3
6
分值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一、农学
二、中医中药
三、天文学 四、数学
五、四大发明
六、其他科技成果
一、农学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 苎麻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 大的果树原产地之一,也是 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丝绸享誉世界。
( )制定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使用
时间最长,也是最精确的历法。
A.郭守敬 B.僧一行 C.苏颂 D.落下闳
历年真题
【答案】ABDE
【2016年真题·多选】
中国是( )等作物的原产地。
A.大豆
B.苎麻
C.花生
D.小麦
E.水稻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 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修建大型农田水 利设施,形成了整套田间灌溉系 统,都江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秦汉时期出现了耦犁与耧车。
汉代还有龙骨水车,这是比 较先进的灌溉和排水机械。
fàn
西汉晚期 氾胜之 所著的《氾 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 早的一部农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 结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是 我国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2018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

三、秦汉时期 2.汉(西汉、东汉)公元前220年-公元220年
西汉汉武帝:
A.经济繁荣、库存充实;
B.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 ;
C.西北边屯田,修汉长城;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E.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秦汉时期 2.汉(西汉、东汉)公元前220年-公元220年
东汉
A.王莽篡汉,改国号“新”;
二、夏、商、周时期
1.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大禹—启
2.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
商朝又称殷朝
周武伐纣——牧野之战
二、夏、商、周时期
3.周朝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西周、东周)
(1)西周: 分封制,礼和刑
(2)东周:春秋、战国
春秋:因鲁国的史书《春秋》得名
一、书画(书法、绘画) 1.书法
朝代 文、字体 特点 代表人物及 代表作 事件/意义
1.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 文字; 2.刻在甲骨和兽骨上的文字; 3.标志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 《毛公鼎》 《散氏盘》 毛笔开始在书法上使用
殷商
甲骨文
线条美、单字 造型对称美
商周
金文(钟 鼎文、铭 文) 石鼓文
字画丰腴、体 势凝重 笔画遒劲凝重、 结构茂密浑厚
一、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及氏族公社(时间、人类、事件) 1.人类的起源 (1)约200万年 建始人 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2)约170万年 元谋人 约110万年 蓝田人 早期中国原始人类; (3)70万-20万年北京人 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4)3万年 北京山顶洞人 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学会人工取火;已有原始的宗教 意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史概述

A.汉朝政治: 实行“休养生息”,推行“推恩令”,出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文帝刘恒
景帝刘启
B.汉朝经济:
把铸币和盐铁收归国有、使用“五铢钱”,经 济繁荣
C.汉朝思想:
董
仲
汉武帝还采用董仲舒的建议, 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
学,教授五经,使儒学获得了
独尊地位。
历年真题
✓ 制铁技术传入日本;
✓ 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中亚、罗马、 欧洲地区。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朝代变更:
三国鼎立
两晋时期 南北两朝
1.三国
经过混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但是不久 遭到了孙权和刘备联军的抵抗,赤壁之 战后,逐渐形成魏(曹丕)、蜀(刘 备)、吴(孙权)三国鼎立的局面,最 后三分归一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
(六)父
1.生存年代: 距今约4千年至5千年
大
汶
2.著名代表: 大汶口中晚期
口 骨
河南龙山文化
化
19
浙江良诸文化
石
辽宁红山文化
3.手工业: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阶级 贫富分化 17
大 汶 口 出 土 器 具
历年真题
【答案】A
【2017年真题·判断】 父系氏族社会,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
3.周(西周、东周)
hào
1.建立: 前11世纪周武王建周朝建都镐京 2.政治: “井田制”和“分封制” 3.科技: 《诗经》中第一次准确记载了当时的日食 4.农业手工业: 农业大发展、手工业细分为“百工” 5.分裂: 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小 常 识》
1.古代经济制度-井田制度 2.宗法制和井田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1.【单选题】()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已有原始的宗教意识。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2.【单选题】()建造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A.仰韶人B.龙山人C.河姆渡人D.红山人3.【单选题】()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
A.新乐文化B.河姆渡文化C.屈家岭文化D.西安半坡文化4.【单选题】()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
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红山文化D.龙山文化5.【单选题】()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A.河姆渡人B.仰韶人C.龙山人D.红山人6.【单选题】河姆渡人还最先发明了()技术。
A.钻木取火B.打造石器C.绘画D.打井7.【单选题】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己经学会使用()和天然火。
A.骨器B.打制石器C.人工取火D.建造房屋8.【单选题】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
A.骨器、人工取火B.打制石器、人工取火C.天然火、打制骨器D.打井技术、天然火9.【单选题】距今约()年的北京人己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70万-60万B.60万-50万C.50万-20万D.70万-20万10.【单选题】距今约()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A.150万B.170万C.200万D.220万11.【单选题】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12.【单选题】蓝田人大约距今()年。
A.110万B.170万C.3000万D.4万13.【单选题】母系氏族文化遗存杰出代表有()。
A.辽宁的红山文化B.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14.【单选题】母系氏族文化遗存距今约()年A.7000-5000B.6000-4000C.7000-6000D.6000—500015.【单选题】山顶洞人的()说明了他们己有原始的宗教意识。
A.化石B.居住遗址C.墓葬遗存D.行为方式16.【单选题】山顶洞人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己有原始的()。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概述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 北魏郦道元的 《水经注》 ❖ 南朝无神论者 范缜 《神灭论》 ❖ 东晋法显是第一个到印度取经的人,著有
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 勾践) ❖ 公元前403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战国
❖ 铁器广泛使用,铁耕、牛耕 ❖ 大兴水利工程:吴王夫差开掘的邗沟、秦国李冰父
子的都江堰。韩国的郑国渠。 ❖ 盐业:齐、燕的海盐,魏的池盐。 ❖ 商业城市:齐之临淄、赵之邯郸、魏之大梁、楚之
❖ 文景之治:休养生息 ❖ 汉武帝时期:推恩令,五铢钱,尊儒 ❖ 农业的耦耕(二牛抬杠) ❖ 王莽:新 ❖ 《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 张衡:浑天仪、地动仪 ❖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 ❖ 国家最早学府:太学 ❖ 佛教在西汉晚期传入中国,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制, ❖ 地方行政方面设布政使司,掌管地方民政、财政 ❖ 锦衣卫 ❖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成为永乐大帝 ❖ 北修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 利玛窦最早将孔子及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 ❖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 宋应星的《天公开物》,17世纪中国的工艺百科全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 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 周和东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一、远古时期二、夏商周时期三、秦汉时期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隋唐五代时期六、宋辽金元时期七、明清时期八、近代史一、远古时期1.人类起源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考古发现,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等都是早期中国原始人类。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一、远古时期2.母系氏族文化遗存距今约7000~5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彩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一、远古时期3.父系氏族文化遗存距今约5000~4000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代表。
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发现原始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文化一、远古时期4.古代传说有巣氏构木为巢。
燧人氏钻木取火。
女娲和伏羲“蛇首人身”,“龙的传人”的源头。
伏羲氏画八卦、刻文字。
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炎帝、黄帝战蚩尤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
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
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尧、舜、禹是继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1.夏朝——奴隶制确立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奴隶社会从此开始。
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二、夏商周时期2.商朝——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夏最后的国君桀是有名的暴君,商部落首领商汤联合东方其他邦国挥师伐夏,夏朝被推翻。
汤灭夏后,建立商朝。
盘庚迁都殷,商王盘庚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此后殷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商朝又称“殷商”。
商朝的文字已经定型,殷墟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中国历史进入有文字记载时期。
商朝的青铜器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
二、夏商周时期3.西周——奴隶制繁荣时期商纣王荒淫无度,穷兵黩武,周武王起兵伐纣,在牧野之战后灭商,建立周朝,定都丰镐,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扩大了王国的势力范围;制定了礼和刑,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平民。
西周后期周厉王时期引发“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平王继位。
二、夏商周时期4.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于公元前770 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东周前一段称“春秋”,后一段称“战国”,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1)春秋时期——奴隶制衰落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二、夏商周时期4.春秋战国时期(2)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东周后期,经过多年的列国混战,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战国七雄。
为增强国力,各国先后进行变法运动,著名的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鞅在秦国变法最为成功,秦国成为七国中的最强者,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生铁冶炼技术;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镶嵌工艺;煮盐业;丝织品;商业城市。
三、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1.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了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建都咸阳。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确立。
秦始皇嬴政巩固国家的统一的措施:创设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的中央政府机构,地方上废分封推广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凿灵渠,建置南海、桂林、象三郡。
这些措施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秦的暴政,引发陈胜、吴广起义,导致秦朝的灭亡。
三、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2.汉朝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或称前汉和后汉。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
汉承秦制,确立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汉武帝刘彻时,汉朝达到极盛阶段。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在西北屯田,修筑长城,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把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直接控制在中央政权管辖下。
汉武帝接受儒学大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设立太学,教授五经,从此,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三、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2.汉朝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外戚王莽乘机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推翻王莽政权。
刘秀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后期,豪强地主特权不断加强,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异常腐朽黑暗,最终导致张角的黄巾大起义,起义被镇压后,全国陷入大小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事实上已名存实亡。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最频繁,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
1.三国两晋南北朝赤壁之战,形成了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为首的三大力量,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来,曹丕废汉建魏,刘备建蜀汉,孙权建吴,形成三国鼎立。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三国两晋南北朝司马炎废掉魏帝建西晋,西晋短暂统一。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重建晋政权,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东晋偏安于江南,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形成对峙。
东晋后,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4个小王朝,史称南朝。
北魏统一了北方,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为北齐、北周所代。
此五朝,史称北朝,与南朝合称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北方的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大大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五、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1.隋隋文帝杨坚,建立隋,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割据局面,中国重新走向统一。
隋文帝在位的开皇年间,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为以后各朝代沿袭,隋代开凿的南北大运河是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创举,对南北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交流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隋炀帝杨广大行暴政,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
隋朝灭亡。
五、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2.唐李渊称帝,即唐高祖,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今西安)。
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唐朝达到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此后的百余年间,唐朝中央政府内部宦官专权,朋党斗争,外部藩镇割据,征伐不断。
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巢大起义。
黄巢起义被镇压后,唐王朝土崩瓦解。
五、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3.五代唐朝灭亡,中国又进入分裂割据的状态,即五代十国时期。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
与此同时,山西和南方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各国混战不休,人口大量南移;南方相对安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农业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
六、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时期1.北宋、辽、西夏、金、南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北宋建立后,进行了统一中国的战争,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但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形成对峙。
金兵南下,攻入汴梁,虏走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难”,北宋宣告灭亡。
宋高宗重建宋政权,史称南宋,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市)。
金国将其都城南迁燕京(今北京市),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与南宋长期对峙。
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宗泽、岳飞等都是抗金将领。
六、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时期2.元在宋金南北对峙中,北方蒙古族迅速崛起。
在蒙古族部落酋长铁木真的领导下,建立蒙古国,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大汗,尊称成吉思汗。
此后,蒙古军队发动大规模战争。
忽必烈即大汗位,改国号为元。
元军攻陷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的统一,奠定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
元朝设立行省制统治全国,影响深远。
西藏在元朝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
1351年,爆发了全国性的“红巾大起义”。
元结束了在全国的统治。
七、明清(前期)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1.明朱元璋称帝,即明太祖,改国号为明,定都南京,统一全国。
朱元璋采用废除丞相保留六部尚书,设置厂卫特务机构,推行八股取士,严惩贪官,在地方设三司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天下,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对所经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修筑了长城,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明朝末年,爆发了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东北的清兵入关,建立清朝。
七、明清(前期)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1.清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
1644年,崛起于东北地区的满族(前身为女真族)政权清入关,占领北京,迁都北京,从此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帝在位时经济繁荣,国家富裕,史称“康雍乾盛世”。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立台湾府。
击败沙俄对我国黑龙江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定新疆准噶尔部、青海和硕特部和新疆回部的叛乱,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都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