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及脊柱的体表标志

合集下载

脊柱体表标记

脊柱体表标记

脊柱体表标记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 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 棘突。

C2 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 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 棘突。

C7 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 棘突的位置。

唯C4 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 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 棘突比C7 棘突长。

个别人的T1 棘突比C7 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 棘突、或L4.5 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 椎体。

故S1 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 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 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T3 棘突平。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
1.定位点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
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
(2)解剖学水平面:经颅骨听眶线,将 头颅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水平断面
(3)耳垂额状面:沿外耳孔作解剖学水 平面垂直线,将头颅分作前后两部分的 冠状断面
5.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 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 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 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 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 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 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 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 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1.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 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 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 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 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 度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 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 度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 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 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 3.尺骨鹰嘴 肘关节背侧的突起 4.肱骨内上髁 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 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常用的人体体表标志

常用的人体体表标志
2、下肢关节
①髋关节:上界自脐及第3腰椎水平线,下界至股上1/3处;前自腹股沟内侧做上下垂直线,后至臀肌最高点做上下垂直线,分前后面。
②膝关节:前后位—髌骨;侧位—股骨内外髁。
③踝关节:踝上下各2c跟、趾跖关节。
二、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
1、胆囊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
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缘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缘平第2腰椎下缘
3、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
4、第6胸椎 双乳头连线中点
5、第7胸椎 胸骨体中点肩胛下角
6、第11胸椎 胸骨剑突末端
7、第1腰椎 剑突末端与脐连线中点
8、第3腰椎 脐上3cm肋弓下缘(最低点)
9、第4腰椎 两髂嵴最高连线水平
常用的人体体表标志
2014 07 08 赵永祥
一、四肢关节标志
1、上肢关节
①肩关节:前自锁骨中线以外齐腋前皱襞处;后至肩胛线以外腋后皱襞处。 ②肘关节:上自上臂下1/3,下至前臂上1/3。伸侧由尺骨鹰嘴、肱骨内外侧髁连成,屈侧为肘窝。
③腕关节:腕横纹上下各5cm处。分伸屈侧。
④手及指关节:分手掌、手背、手指、各指关节。
10、第5腰椎 脐下3cm髂嵴下3cm
11、第2骶椎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12、尾骨 耻骨联合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前面观对应平面侧面观对应平面第6胸椎双乳头连线中点男第7胸椎胸骨体中点肩胛下角第11胸椎胸骨剑突末端第1腰椎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第3腰椎脐上3cm肋弓下缘最低点第4腰椎脐髂嵴第5腰椎脐下3cm髂嵴下3cm第2骶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尾骨耻骨联合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部位 前面观对应平面 上腭 上腭牙齿咬合面 下颌角 舌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环状软骨下2cm 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侧面观对应平面 第1颈椎 第2颈椎 第3颈椎 第4颈椎 第5颈椎 第6颈椎 第7颈椎 第2、3胸椎间盘 第4、5胸椎间盘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肩胛上角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 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 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
3.尺骨鹰嘴 肘关节背侧的突起
4.肱骨内上髁 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 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6.肱骨大结节 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 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 内低外高的骨骼
8.肩峰 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 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 的突起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 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5.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 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 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 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 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 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 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 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 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

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

人体经常使用体表标识表记标帜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之阿布丰王创作【关键词】体表标识表记标帜;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识表记标帜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识表记标帜定位禁绝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经常使用体表标识表记标帜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陈说如下.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水平.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革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革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正面与牙龈之间.革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年夜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革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把持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丈量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正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革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拔出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冲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年夜出血.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年夜的淋凑趣,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第七颈椎:颈前屈,从正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识表记标帜之一.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c: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d:收肌结节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 经常使用体表标识表记标帜的简易定位2 胸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临床可在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丛阻滞麻醉.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一般气管位于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其上2横指为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区.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识表记标帜.此平面还标识表记标帜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水平.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份,下端游离.可作为肝脏丈量的标识表记标帜.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积液.在其上方2~3横指处,可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抢救病人.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穿刺时,沿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垂直扎进,行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经常使用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通常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背部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识表记标帜.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下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呼吸音清楚的部位.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当有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引起分歧水平的疼痛.3 腹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经常使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丈量和胆囊的定位.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2].肋弓下缘1~2 cm处也是经常使用的胆囊、脾脏等手术的切口.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经常使用的切口.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经过此手术切口出血少,而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也是胆囊的定位.脐:位于腹部正中.此处易发生脐疝,腹腔镜手术常经脐上或脐下缘建立气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McBurney点,为阑尾根部投影,阑尾炎时该处有压痛,经过此点可做手术切口或行腹腔穿刺.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图1b).此法经常使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3].临床上常在尔后3横指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间隙,临床可依此行椎管内麻醉.耻骨联合:在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 cm,偏左或右1.5 cm处,可行腹腔穿刺.由于膀胱病变、前列腺肥年夜等各种原因引起尿潴留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水平施行膀胱穿刺术.腹股沟韧带: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时可用此来加强腹股沟管壁.腹股沟韧带中内1/3处直向下约1横指搏动处为股动脉,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临床可用股动脉压迫止血,股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定位.腹股沟管外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3横指,最上指缘画一水平线,在阴茎根部向外呈45°角放3横指,最外侧指缘与水平线相交处即为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点(图1c).部份人位置较低,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2横指,阴茎根部向外呈45°角放2横指,上缘与外缘相交处也为外环体表投影点[4].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在临床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广泛.骶管裂孔:从尾骨尖向上平移约3横指凹陷处,临床常在此进行骶管阻滞麻醉.4 四肢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喙突:三角肌前缘与锁骨外侧交界的锁骨下窝内的骨隆起,上臂后伸较明显,前屈时消失.肩峰:肩胛冈的外侧端,是肩部的最高点.肩峰的前外侧突出部是肱骨年夜结节.正常时,喙突、肩峰和肱骨年夜结节三者成等腰三角形,当肩关节脱位时,三者关系发生变动.肱二头肌:屈肘关节,上臂隆起的肌肉.其内侧沟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通过,临床在此手术不要损伤上述结构.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凸的骨隆起.临床经常使用于骨折牵引.肱骨内、外上髁:屈肘,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触摸的两骨隆起.伸肘时,鹰嘴、肱骨内、外上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屈肘呈直角时,三者成等腰三角形.当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三者关系将发生变动.指伸肌腱:手掌和手指伸直时,在手背皮下清晰可见.第2~5指得手指后移行为指背腱膜.当手外伤指伸肌腱或指背腱膜断裂缝合后,要用过伸石膏固定.鼻咽窝:手背外侧部的浅窝.当拇指充沛背伸并外展时,界限明显,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手舟骨和年夜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走行,可触及搏动.当手舟骨骨折时“鼻烟窝”可因肿胀消失,窝底可有压痛.此处也是切开拇伸肌腱鞘和结扎桡动脉的理想径路[5].股骨年夜转子:人体直立,臀部外上1/4凹陷处可触及.临床用其结合Nelaton线或Kaplan点可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提供参考.髌骨:在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再沿腓骨小头前缘上方画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行股骨髁上牵引钻孔.当膝关节腔积液时,可在髌骨两侧缘中点,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收肌结节:在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再在髌骨内缘斜45°放3横指(示、中、环指,示指在内,环指在外.右收肌结节用右手测,左收肌结节用左手测),示指内缘和水平线相交点即为收肌结节(图1d).其上方是收肌腱裂孔,有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胫骨粗隆:髌骨下。

人体各部位CT正常值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值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值测量标准一、颅脑重要的测量数据正常CT值白质皮层平扫(平均值) 39Hu 32Hu增强(平均值) 41Hu 33-35Hu每个数值的偏差±2Hu,皮质与白质之间的CT值相差:大约7Hu脑室的大小1、侧脑室体部指数:B/A>4=正常2、侧脑室前角:(Monro孔水平) 40岁以下:<12mm 40岁以上:<15mm3、第三脑室的宽度:儿童<5mm 60岁以下成人:<7mm 60岁以上成人:<9mm4、眼静脉的宽度:3-4mm5、视神经(轴位) a眼球后节段:5.5mm±0.8mm b最狭窄的位置(约在眼眶中央部位):4.2mm±0.6mm6、眼球的位置:眼球的后缘在颧骨间线后9.9mm±1.7mm垂体:矢状重组图象垂体的高度:2-7mm注意:以下情况标准大小有所变化妊娠期:为12mm 青春期:女性为10mm,男性为8mm宽度(在冠状位上的横向长度,分娩年龄的女性):12.9mm±1.6mm在冠状位上的垂体的面积(高度x宽度,分娩年龄的女性):93mm2±1.6mm2垂体柄:<4mm视交叉:冠状位:宽度9-18mm,高度3-6mm 轴位:宽度12-27mm,深度4-9mm内耳道:5-10mm(平均为7.6mm);两侧相差应该在1mm之内,但要注意窗口技术的选择眼部1、眼球直径:轴位:右:28.6mm±1.2mm 左:29.4mm±1.4mm矢状位:右:27.8mm±1.2mm 左:28.2mm±1.2mm2、眼球的位置:后缘位于颧骨间线后:9.9mm±1.7mm3、视神经(轴位):球后段:5.5mm±0.8mm 最狭窄的部位(大约在眼眶中间部分):4.2mm±0.6mm4、眼静脉:1.8mm±0.5mm(轴位,4mm的层厚)2.7mm±1mm(冠状位)5、眼部肌肉:a 上直肌:3.8mm±0.7mm b 斜肌:2.4mm±0.4mm c 外直肌:2.9mm±0.6mm6、内直肌:4.1mm±0.5mm e 下直肌:4.9mm±0.8mm泪腺:少于1/2的腺体位于颧骨额突前方副鼻窦:1、额窦:高度约1.5-2cm2、碟窦:宽度约0.9-1.4cm3、上颌窦:宽度约2cm 高度约2cm椎前软组织:1、咽后部:1.7mm±0.7mm2、舌后部:9.9mm±1.7mm:6.0mm±1.1mm3、气管后部:8.4mm±2.5mm上呼吸道管腔(正常呼吸):1、喉部入口:(舌骨水平面):19mm±4mm2、声门:21mm±4mm3、气管:17mm±3mm4、甲状腺的大小:长度:3.6-6mm(重组)宽度:1.5-2mm 深度:1-2mm血管的管径(甲状腺水平):8、颈总动脉:6-10mm 9、食管:管壁3mm二、胸部1、肺实质的CT值:-403Hu±25Hu2、主动脉直径:<4cma 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分支水平:3.2cm±0.5cm 主动脉根部水平:3.7cm±0.3cmb 降主动脉:2.5cm±0.4cm 主动脉弓:1.5cm±1.2cm 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率=1.5:13、上腔静脉的直径:主动脉弓水平:1.4cm±0.4cm 肺动脉干分支水平:2cm±0.4cm4、肺动脉的直径:肺动脉干:2.4cm±0.2cm 右侧肺动脉近端:1.9cm±0.3cm右侧肺动脉末端:1.5cm±0.3cm左侧肺动脉:2.1cm±0.4cm5、主支气管的宽度:右侧约15mm 左侧约13mm6、纵隔:胸腺的横径:1-2cm心脏:7、右心房:最大横径:4.4cm 主动脉根水平:1.9cm±0.8cm 二尖瓣水平:3.2cm±1.2cm 心室中心:2.8cm±0.4cm8、左心房:最大前后径:4-5cm 主动脉根部水平:2.4cm-4.5cm 二尖瓣水平:2.9cm-4.9cm最大横径:9cm 主动脉根部水平:5.5cm-8.4cm 二尖瓣水平:4.9cm-9.1cm9、正中矢状面和室间隔的角度:38度10、室间隔的厚度:约5-10mm11、心包的厚度:1-2mm12、心肌的厚度:10-12mm三、腹部1、肝:a 肝左缘的角度:约45°b 左叶(在脊柱旁线上标准前后径)为5cmc尾状叶/右叶(CL/RL)=0.37±0.16(肝硬化时为0.88±0.2)参考线(从内侧面):Ⅰ线是尾状叶的内侧缘的切线;Ⅱ线与Ⅰ线平行是门静脉的外侧面的切线;Ⅲ线与肝外缘相切,垂直于门静脉和上腔静脉连线的中点线,和Ⅰ、Ⅱ线垂直门静脉:为1.5cm 肝静脉:为0.5cm2、脾:a 厚度(D):4-6cmb 宽度(W):7-10cmc 长度(L):11-15cm脾指数:DxWxL=160-4403、胰腺:a 头部为3.5cmb 体部:2.5cmc 尾部:2.5cm主胰管:宽度1-3mm4、肾上腺:(变异较大):侧肢的厚度<10mm5、胆囊:a 断面直径为5cm(大于5cm可疑为有水肿、积液)B 胆囊壁的宽度:1-3mmc 胆总管的宽度:≤8mm(在胆囊切除后:≤10mm)6、下腔静脉:横径为2.5cm7、腹主动脉:横径约18-30mm8、肾脏:a 前后径约4cmb横径5-6cm:头尾向的直径(=最高层到最低层)8-13cm 左右的差异<1.5cmc 横位的肾轴:肾夹角120° 肾门水平的肾横径:(5-6)cm(a 横向的)x(3-4)cm(b前后的)d 肾脏皮层的宽度:4-5mme 输尿管的宽度:4-7mm肾脏的上极的位置:右:L1的上缘左:T12的下缘(可变的,注意相差不超过1.5个椎体高度)肾极之间的距离:a 上极:相隔约10cm(4-16cm) b 下极:相隔约13cm(9-18.5cm)对比剂达到皮髓质平衡时间:1min对比剂排泄进入肾盂盏系统时间:3min吉氏筋膜(厚度):1-2mm大于1cm的淋巴结在病理学上是可疑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意义的CT值肝:65Hu±10Hu 脾:45Hu±5Hu 胰腺:40Hu±10Hu 脂肪:-65Hu--100Hu肾脏:平扫35-45Hu缺乏对比;强化后皮层:约140Hu肾上腺:平扫为25-40Hu肌肉:45Hu±5Hu静脉:平扫时大约为40-55Hu胆囊:0-25Hu血管平扫:40-55Hu女性盆腔: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2、子宫:大小(可变的):青春前期:长≤3cm,横径约1cm未产妇:长≤8cm,横径约4cm经产妇:长≤9.5cm,横径约5.5cm绝经后:长≤6cm,横径约2cm直立位子宫横径(充盈良好的膀胱)≤5cm子宫颈:横径约≤3cm3、卵巢:青春前期:长≤2.5cm,横径约2.5cm性成熟期:长≤4cm,横径约2.5cm绝经后:长≤3cm,横径约1.5cm4、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5、直肠:壁厚≤5mm6、耻骨联合:宽度<6mm7、骨盆的尺寸:骨盆出口:前后径(尾骨到耻骨联合后缘)约9cm男性骨盆: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2、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3、精囊:大小:(变化较大)长度5cm宽度:2cm,高度:2.5cm膀胱精囊角:两侧均清晰4、前列腺:大小:(因年龄而异,20-70岁)前后径2.5-3cm左右径(及上下径)3-5cm 密度均匀,CT值:40-65Hu5、直肠:壁厚≤5mm四、脊柱颈椎1、齿状突前间隙的前后径:<2mm2、矢状径:C1≥21mm C2≥20mm C3≥17mm C4-C7=14mm3、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4、脊髓宽度:矢状面>6-7mm胸椎1、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2、椎管的矢状径:T1-T11=13-14mm,T12=15mm3、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4、椎间隙的宽度:在T1处最小T6-T11:约4-5mm 在T11-T12处最大腰椎1、腰骶角(S1横剖面):26-57度2、椎间隙宽度或腰椎间盘高度:8-12mm,从L1到L4/5递增,从L5/S1递减3、椎管宽度:椎弓根水平之椎管横径:L1-L4>20-21mm,L5>24mm4、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5、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6、侧隐窝(矢状径):>4-5mm7、黄韧带:宽度<6mm8、椎间盘CT值:70Hu±5Hu。

体表解剖标志

体表解剖标志

体表解剖标志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总结如下:1、头颈部体表定位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

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

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

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2、胸部体表定位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

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

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

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

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

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

3、腹部体表定位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量和胆囊的定位。

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常用的切口。

脐:位于腹部正中。

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

骨科医生常用数据表-推荐下载

骨科医生常用数据表-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
关节名称正常宽度(mm)关节名称正常宽度(mm)骶髂关节 3 肩关节 4
耻骨联合4~6 肘关节 3
髋关节4~5 桡腕关节2~2.5
膝关节4~8 腕骨间关节 1.5~2
踝关节3~4 掌指关节 1.5 跗骨间关节2~2.5 胸锁关节3~5 跖关节2~2.5 颞颌关节 2
跖趾关节2~2.5 椎弓关节 1.5~2 拇趾末端趾关节 2 椎体间隙2~6 各趾间关节 1.5 寰齿关节0.7~2.3
肌力的测定
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收缩
1级肌肉能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
2级肌肉能收缩,关节有些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3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阻力使关节活动,但力量较弱
5级肌力正常
脊柱的体表标志
C1 上腭
C2 上腭牙齿咬合面
C3 下颌角
C4 颌骨
C5 甲状软骨
C6 环状软骨
C7 最突出的棘突
T2间隙胸骨切迹
T2 胸锁关节、两肩胛骨上角联线的中点
T3 肩胛冈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T4间隙胸骨角
T7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的中点
T9 胸骨剑突关节
T10~11 胸骨剑突下缘
T12 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
L1 剑突与脐孔连线中点
L3椎间隙脐孔
L3 下胸肋缘
L4 髂骨嵴
S2 髂前上棘
Co 耻骨联合
骨龄估计(男性较晚2~3年)
部位骨化中心名称出现时间闭合或完全骨化时间肩部喙突15~18月15岁
关节盂、肩峰、肩胛缘和下角13~15岁20岁
肱骨近端3月20岁
肘部肱骨小头10月14~17岁
肱骨滑车12岁14~17岁
肱骨内上髁8岁14~17岁
肱骨外上髁13岁17~19岁
桡骨小头7岁14~17岁
尺骨鹰嘴12岁14~17岁
尺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骺1岁18~20岁
尺骨远端骨骺6岁18~20岁
腕骨头状骨1岁14~17岁
钩骨2岁14~17岁
三角骨3岁14~17岁
月骨4岁14~17岁
舟骨5岁14~17岁
大多角骨6岁14~17岁
小多角骨7岁14~17岁
豌豆骨8岁14~17岁
掌指骨第一掌近端及各近节指骨近端 2.5岁14~21岁
2~5掌指骨远端 1.5岁14~21岁
股骨头6月16~18岁
大粗隆3岁16~18岁膝部股骨远端9月16~18岁胫骨近端2周16~18岁
胫骨结节12岁19岁
腓骨近端4岁16~18岁胫腓骨远端胫骨远端9月16~18岁腓骨远端1岁16~28岁跗骨跟骨4月14~22岁跟骨跟7岁14~12岁
距骨6月不定
骰骨9月不定
舟骨3岁不定
第1楔骨2岁不定
第2楔骨 2.5岁不定
第3楔骨6月不定
跖骨第1跖骨2岁14~21岁第2~5跖骨 1.5岁18岁
脊柱寰椎生后6岁
骶椎生后7~10岁
齿突尖2岁12岁
棘突11~14岁16~20岁
3~7岁颈椎~骶椎神经中央联部的骨性
融合
创伤病人VIPCIT救治程序
V(Ventilation):呼吸支持,维持通畅的呼吸道,充分给氧
I(Infusion):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扩充血常量,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P(Pulsation):心脏循环功能支持
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
I(Immobilization):可靠制动
T(Translantion):安全转运
多发伤检诊程序
先看头胸腹
再查盆脊肢
重视体腔口
莫忘动静神
多发伤救治原则
急救队伍-多学科,重协作
抢救生命-先脏器,后骨折
遵循原则-先开放,后闭合
手术顺序-先四肢,后盆脊
固定选择-优髓内,辅髓外
手术时机-早手术,少并发
治疗目的-利康复,便护理
常用X线投照体位
上肢
2~5指:正位、侧位、斜位
拇指:正位、侧位、斜位
手:正位、侧位、斜位
腕:正位、侧位、尺偏正位、桡偏正位、半旋前斜位、半旋后斜位腕管:切线位
前臂:正位、侧位
肘:正位、侧位、内旋斜位、外旋斜位
肱骨:正位、侧位、经胸侧位(创伤时)

肩:正位、内旋正位、轴位、后前“Y”形斜位
锁骨:正位、轴位
肩胛骨:正位、侧位
肩锁关节:不负重正位、负重正位
下肢
足趾:正位、内旋斜位
跖趾关节籽骨切线位
足:正位、侧位、内旋斜位
跟骨:轴位、侧位
踝:正位、侧位、内旋斜位
胫腓骨:正位、侧位
膝:正位、侧位、内旋斜位、外旋斜位、髁间窝轴位
髌骨:正位、轴位
股骨:正位、侧位
骨盆
骨盆:正位、出口位、入口位
髋:正位、侧位、经股骨侧位、斜位(蛙式位)
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髋臼:左前斜位、右前斜位(Judet位)
脊柱
颈椎:正位、侧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过伸过屈侧位、寰枢椎开口正位
颈胸椎侧位(游泳者姿势)
胸椎:正位、侧位
腰椎:正位、侧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
腰骶关节:轴位、侧位
骶骨:正位、侧位
尾骨:正位、侧位
骨龄估计(括号内为女性数值)
部位骨骼名称骨化中心出现时间骨化中心愈合时间
肱骨近端肱骨头初生~1岁(初生~1岁)
大结节7月~2岁(7月~2岁)
小结节2~3岁(2~4岁)
肘部肱骨小头及外1/2滑车7月~1岁(7月~1岁)
内上髁6~13岁(6~9岁)
内1/2滑车9~14岁(10~11岁)
外上髁9~17岁(10~13岁)
桡骨头5~9岁(5~14岁)15~18岁(13~14岁)
尺骨鹰嘴10~14岁(9~12岁)15~19岁(13~14岁)尺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骺7月~8岁(7月~3岁)17~20岁(17~20岁)尺骨远端骨骺6~11岁(7~8岁)18~20岁(16~20岁)腕骨头骨初生~1岁(初生~1岁)
钩骨初生~1岁(初生~1岁)
三角骨2~6岁(2~4岁)
月骨3~7岁(2~5岁)
舟骨5~7岁(4~5岁)
大多角骨4~7岁(3~5岁)
小多角骨4~10岁(3~5岁)
豆骨10~16岁(9~14岁)
掌指骨掌指骨近端骨骺1~7岁(7月~3岁)15~20岁(14~16岁)
掌指骨远端骨骺1~6岁(7月~2岁)15~20岁(14~16岁)骨盆及髋部髂骨嵴及坐骨结节15~19岁(12~15岁)19~24岁(18~24岁)股骨头7月~1岁(6月~1岁)17~19岁(15~17岁)
大粗隆2~6岁(2~4岁)17~19岁(15~17岁)
小粗隆9~15岁(9~12岁)17~19岁(15~17岁)膝部股骨远端骨骺初生(初生)17~22岁(16岁)胫骨近端骨骺初生(初生)17~22岁(16岁)
腓骨近端骨骺4~10岁(3~7岁)17~22岁(16~17岁)
髌骨4~7岁(3~4岁)
胫腓骨远端胫骨远端骨骺7月~12岁(初生~1岁)16~20岁(15~18岁)腓骨远端骨骺1~2岁(1~2岁)16~20岁(15~18岁)跗骨跟骨初生(初生)
跟骨骨骺7~12岁(5~10岁)14~19岁(13~18岁)
距骨初生(初生)
骰骨初生~6月(初生~6月)
舟骨1~4岁(2~3岁)
第1、2楔骨2~4岁(7月~1岁)
第3楔骨6月~1岁(6月~1岁)
跖骨跖趾骨近侧骨骺2~4岁(7月~3岁)16~19岁(15~16岁)第2~5远侧骨骺2~5岁(1~4岁)16~18岁(15~16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