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母语习得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
浅谈母语对外语教学与学习的影响

浅谈母语对外语教学与学习的影响“绳索”还是“手杖”?———浅谈母语对外语教学与学习的影响“Obstacles”or “Walking Stick”?———Effects of Mother Tong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吴虎强Wu Huqiang(长沙市岳麓外国语实验中学湖南长沙)摘要:本文联系实际,主要探讨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而对现在的外语教学提出了供大家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母语;外语教学与学习;正面影响;负面影响Abstract: This paper maily talks about how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influenced by our mother tongue , and presents a topic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 us to think about.Key words: mother tongu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positive influence; negative influence1.引言著名的语言学家史蒂夫·考夫曼曾说:“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就是回归到儿童状态。
一个儿童学语言没有规则和语法,他们只是听,只是消极的积累。
”这固然是好的纯自然的状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儿童的母语尚未得到完全的发展,因此也就没有渗入到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概念模式中,这使儿童易于接受第二语言。
而很多语言学习者已不再是儿童,他们通过自己的母语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认知,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或者基本形成,这对他们学习外语以及教师教外语都会造成影响。
其实这就是母语迁移效应。
Odlin(1989)指出:语言迁移或者说语际影响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论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论文

论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学生姓名张金燕指导老师林明金工作单位福建泉州饮食服务公司摘要本文认为在外语学习中母语有助于英语学习。
虽然近年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在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而对于母语的正面影响关注不多。
因此本文将重点从理论上探讨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母语英语学习正面影响一.引言传统的语言学观点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者说干扰二语习得Ellis 1999.191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反应语言学习的本质。
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很难摆脱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已经掌握了母语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语音词汇词义和语法知识的影响。
而起二者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存在的共性相似性必然会使母语对英语学习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语言具有共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都对同一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人类的思维具有共性。
2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
人类的思维是具有共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性。
正如Fromkin和Rodman所指出的“语言学家们对世界上书千种语言的调查工作做得越多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描述得越详尽就越会发现语言之间的差异是有限的。
3尽管语言内部结构系统有其独特性但是语言结构之间也有不少相同之处。
4各种语言的结构系统都可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系统而从这三大系统上分析语言之间也存有不少相同之处。
如每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内部都有元音和辅音之分。
世界上任何一人在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否意识到他对上述语言共性都有一定的了解即通过事物的个性认识事物的共性。
当他开始学习英语时就会通过母语而获得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从而加深对所有学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所以人类语言的共性即语言的共性对外语学习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三.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1.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面影响语音过关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习语言的工具和材料,也是其最基本的语言能力的来源。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母语是学习外语的基础。
当学生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他们会将其与自己的母语进行比较。
他们会使用母语词汇、语法和语音知识来构建对新语言的理解。
母语是他们最初的学习工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母语都会帮助他们建立在新语言基础上的认知框架。
通过母语,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语言中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法知识,并且更容易记忆新学单词和短语。
其次,母语是外语学习的桥梁。
母语与外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性包括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等方面,也就是说母语与外语共有的语言特点。
而差异性则包括了不同的发音、说法以及语言习惯等方面。
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母语往往是学生进行语言对比的桥梁。
母语可以为学生提供对比的语言材料,使他们可以理解和记忆新的语言知识。
第三,母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母语的存在有助于增加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动力。
学生在使用母语了解新的语言知识时,可以很快的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样,学习者在进行句子翻译等复杂任务时,母语的参与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对于那些对于外语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说,母语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容易掌握新的语言技能。
最后,母语是促进外语交流的重要手段。
母语是人们进行表述和交流的主要语言,而在外语学习中,母语也可以作为交流的桥梁。
学习者可以使用母语来讲解他们所学的外语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外语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母语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从而更好地融入外国文化,并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总之,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母语快速理解语言的基础结构、存储新的语言知识以及与当地人进行交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学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母语与英语有着相通之处,可以促进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增加英语学习者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母语又会干扰学习者的语音、语法掌握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学习者应利用其积极作用,同时避免其不利因素.一、母语影响英语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于这种作用看法也不一致.但终归有了一些共识: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肯定有某种影响,这种影响的性质,“对比分析”理论认为有正负之分,正的影响对外语学习起积极作用,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负的则为干扰因素,给学习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根源之一.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第二语言为英语,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原有的知识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对比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lado把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于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 母语被认为是外语学习过程中错误的来源,是外语学习的绊脚石.二、母语对英语的积极影响1.两种语言之间有共性外语教育很多都在宣传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这种思想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过多地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作用,错误地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要完全摆脱母语的影响.事实上,语言是有共性的,我们知道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 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这也是英语学习中母语的积极作用所在.外语及其文化所传递的信息必须首先经过母语文化过滤,教授或发现影响传递信息的各种语言的、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必须以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背景, 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种文化因素,从比较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共性与差异.许多实证研究显示:英语学习者在认知处理过程中依赖母语思维,特别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语言都是相通的,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些地方很相似,比如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知识,如果能够在学习英语之前,对这些汉语知识有所了解或者有所掌握,对英语学习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2.母语促进学习者对英语的理解michael swan说过: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新信息的获得多半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有的新信息本身就包含与旧知识相同的因素,而且“儿童语言发展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在学习外语过程当中以母语为认知基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学习者可以利用他们的已有知识来学习领会英语的语言规则,从而促进英语学习.有调查记录了10名高中生和2名大学生英语看图作文的思维过程,结果表明:11名学生在图画理解阶段用母语进行分析、判断等认知加工,在形成表述内容阶段60%的内容是由母语生成的.一项研究发现,母语参与英文写作的学习者占高水平写作人数的2/3,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即使在像汉语和英语这样不属于同一类型的语言间母语在写作过程中也起了促进作用.3.母语可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一件事物有深厚的兴趣往往能促进人的学习活动;反之,则会阻碍人的学习.个体一般会倾向于学习他喜欢的东西.nation曾指出,不使用母语会增加学习者的心理负担,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在班级教学中,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不一致,教师用全英语教学时只有一部分学习者能跟上,没有听说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习者想听听不懂,想学跟不上.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兴趣,不参与课堂活动,及至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于放弃学习英语.在我校对一些学生的调查表明,本身英语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对全部使用英语的课堂持一种强烈的排斥心理,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感觉自己完全被拒绝在外,他们不可能进溶入其中.时间长了,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去上课,以及转专业甚或产生退学回家的心态.在对一所初级中学的调查表明85.6%的学生认为英语课上使用汉语心理上更为放松.在调查中,高达88.7%的学习者认为外语课堂中他们感到迷茫时母语能让他们觉得更轻松,更自信.三、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1.语音方面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音中存在着汉语所不具有的学生所不熟悉的语音,并且他们已习惯了汉语发音,所以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总不自觉的用与英语语音相似的音来代替,或用汉语语调来代替英语语调.特别是刚开始学英语的人,总是会用找出读音相似的拼音以帮助记忆.汉语是声调语言,靠声调辨义.英语是语调语言,靠语调辨义.英语的字词有重音、次重音,句子也去升降调之分,因此,初学英语的学生往往对其掌握不好,所以,说起英语来往往语调起伏不大,很难读出标准的英语语调来.这样也就完全没有了英语的韵味,语音上变成地道的中式英语(chinglish).2.语法方面汉语语法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冠词用法、语序、时态等方面.汉语中没有冠词,而英语中对冠词的使用又十分繁杂,这也就使许多英语初学者特别是在口语表达中,由于思维的连续性,来不及做过多的思考,经常忽略冠词.如“你要伞吗”,他们常翻译成do you need umbrella? 而漏掉了不定冠词“an”.又如,“我喜欢听广播”经常会被说成:i like listening to radio. (漏掉了“the”)因为学生是受母语习惯的影响,直接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表达出来.汉语的动词没有形态上的变化,不存在时态、语态和人称的变化,汉语的时间意义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副词(曾经、正在、已经、将要)作状语,或利用“着、了、过”等作补语这一语言手段来体现.而英语时间意义的表达是通过动作的时和态体现出来的.汉语习惯表示被动意思的时候经常不用“被”字,而是看起来是主动,实际表示的是一种被动的意思,如“这幢房子建于1930年”,其实表达的含义是“the house was built in 1930.”汉语中说:你最好把头发剪了.而在英语中我们是用:your had better have your hair cut. 表达的是头发要被剪.在学生的作文上经常可以看到:he is an excellent people. (应为“person”).i am like watching tv.(应删掉“am”).they are think that they are a college student should take a good job. 这句话应该表达的意思是 they think they are college students so they should find a bet ter job. (他们认为他们是大学生,所以他们应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英语句式结构复杂,一个句子当中可能会出现几个从句.如果单纯是根据汉语的习惯,那么,可能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出现几个谓语动词,甚至是没有谓语.这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会给读者或者是听者造成很大的困扰.3.文化方面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语言的使用会受到文化的制约,各民族的语言与各民族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风俗习惯,传统和思维方式等都反映在语言当中.所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会在某种程度上受本族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本族的文化和语言搬到英语学习中去.中国人在第一次见面时一般说“久仰大名”,但在英语交际中却不能说:i have heard your name for a long time. 只能用nice to meet you. 英语中也有green tea (绿茶),但是“红茶”我们不能套用为red tea 而是black tea. 在英语交际中一般不会问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等,但是在中国,由于民族习惯,这些问题即使是不熟悉的人也是可以问的,而且一般不会引起不满的,反而会增加好感.但是,就因为受其影响,很多中国学生用英语同外国人交流时,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感觉被警察盘问一样反感.四、结语综上所述,母语对英语学习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认识这种影响的双重作用.母语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完全避开母语是不实际的也没有必要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适当利用母语,有意识地对比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但也要避免滥用母语.同时也要注意到其干扰,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其干扰.。
浅析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

二、 母语对英语 学 习的影 响
英 语 语 言 文化 和汉 语 语 言 文 化 在 政 治 、 济 、 会 、 化及 经 社 文 价值 观 等 方 面存 在 的差 异 决 定 了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在 语 言 习惯 、 句 型 词 和 运 用结 构 等各 方 面 都有 所 不 同。 中职 学 生 的语 言 基 础 : 薄弱 , 学 过 程 巾受 母 语 十扰 尤 为严 重 。笔 者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通 过积累, 总结 了学牛 常 犯 的 一些 错 误 , 归纳 为 二 个 方 面 , 1语 即 、 言 习惯 受 中 同 文化 俗 的影 响 ;、U 2‘ 型结 构 受汉 语 思 维 的影 响 ; 3 词 运 用受 汉 语 词亍: 响 , 举 实 例进 行 说明 。 、 【的影 并例
1 语 言 习・ 受 中国 文化 习俗 的影 响 . 嚼 不 同民族 、 阃 国家 有 着 不 同 的文 化 、 活 习 惯 , 牛 这 对 于 语 言 的使 用 有着 至 关 重 要 的影 响 。 1 1问候 .
2 1逐 字直 译 . () 好 学 习 天天 向 卜 1好 错 : o dg o td , a a p G o o ds y d yd yu . u
中 困人 喜欢 用 “ 吃饭 了吗 ? 、你 去 哪 ? 这 样 的 问 题来 你 ”“ ” 进行 『候 。这 在 中国很 普 遍 , 是 寒 暄而 已 , 者 和 听 活 人都 u J 只 问话 小 注再 其 实 际 含义 。但 是 如 果对 力‘ 一 个 N teE gs pa— 是 av nlhSek i i e,D o aem a? 或 “ eea o o g ” 样 的 问 候会 r“ oyuhv el” Whr r yugi ? 这 e n i 对力 高 兴 , 为 你 T涉 _他 的 隐 私 。英 语 国家 的人 非 常 照 认 r 注 重 隐 私 ( r ay , 们 爿 惯 用 “ eo ”( 好 ) “ o r pi c ) 他 v Hl! 你 l 、 H w ae yu ” 你 好 n ? 、 Nc a ,i ’ ? ( 论 大 ) 相 互 问 o? ( 码 ) “ i dy s tt” 谈 e n i C等
浅析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南燕一、引言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单词、语法,还是句子、短语的学习,都绕不开母语的影响。
但英语的学习和母语的习得之间却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中根本的一点是英语的学习往往是在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母语之后进行的,母语在客观上总是要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因此,英语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着如何看待母语对目的语的作用以及怎样处理母语与英语的之间关系问题。
二、关于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之争(一)母语应该“回避”对以上问题长期以来基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英语的教学必须借助母语来实施,依靠母语的组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二是外语教学要尽量避免使用母语,尽可能地以发展英语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地道掌握。
这种长期存在的分歧,主要来自基于不同教学理论而产生的各种教学法。
目前,英语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是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提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他还必须懂得在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怎样恰当地使用语言。
”(P41)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外语学外语”,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使用语言的方法等等。
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
(二)母语,不可或缺的主张第一,实践显示,母语是学生掌握外语的中介。
学生大都是在已经相当熟悉地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之上学习外语,在他们初学外语时总是要通过母语来理解外语的,即总要以母语为中介,才能使外语与思维联系起来。
例如初学者用英语说话,常先用母语把意思思考清楚,然后通过心译转化为英语并表达出来。
由此,外语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
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学生的外语与思维才能逐步发生直接的联系。
第二,有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只有外语的词和词组与概念之间较早建立直接的联系最后才可能达到完全用外语思维的水平。
浅谈英语教学中母语的使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母语的使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不同学习者如何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习进程,已是我们必须考虑而又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然而,无论何种教法,我们总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要不要使用母语?如何恰当地使用母语?其是否有章可循?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浅见,并以此与同仁探讨。
一、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1.不可避免的接触这是由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教学对象来看。
英语学习者主要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他们学英语时母语已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如果我们全用英语讲课,他们恐怕难以接受。
因此,最初我们只有借助于母语进行教学过渡。
其次,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
英语与母语有不同之处,适当的对比、分析和翻译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而对比、分析、和翻译则必须涉及母语。
此外,从应用角度来看。
如果进行口、笔头翻译练习或实践,也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母语。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使用母语是无法避免的。
2.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可促进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语法的学习。
二是可借助母语阅读,快速汲取大量的英语学习的背景知识。
否则,在英语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三是良好的母语水平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口、笔头翻译,这一点应是众所周知的。
3.对英语教学的消极影响这也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母语的语法知识。
母语中虽然有不少语法知识有助于英语学习,但更多的规则是不一致的,容易引起错误的类比联想和导致误解。
二是母语的语言定式已在学习者头脑中扎根,其“听、说、读、写”已达到不假思索的地步。
这对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对一个要建立起新的语言动力定型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时不在的干扰。
三是语言环境的影响。
在国内我们听到、见到和用到的基本上是母语,使你很难有机会接触和使用英语。
这种“母语的海洋”对英语学习来说事实上是一种“窒息性”干扰,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所降低。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摘要:母语在英语的学习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正、负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
尤其我们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都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
因此,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正确看待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面积极作用,避免陷入母语的思维模式中而产生负面消极作用。
我们只有重视和研究这些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
目前,我国从小学义务教育到大学高等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英语这门课程,然而,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已有的母语知识势必对新语言的掌握造成影响。
这种影响的性质,“对比分析”理论认为有正负之分:正的影响对英语学习起积极作用,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负的则为干扰因素,给学习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根源之一。
所以,作为学生,只有首先明确汉语母语对学习英语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而引发的各种问题。
一、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1.语音方面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音中存在着汉语所不具有的、学生所不熟悉的语音;并且他们已经习惯了汉语发音,所以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用与英语语音相似的音来代替,或用汉语语调来代替英语语调。
特别是英语初学者,总是会用找出读音相似的拼音以帮助记忆。
汉语是声调语言,靠声调辨义。
英语是语调语言,靠语调辨义。
英语的字词有重音、次重音,句子也去升降调之分,初学者往往对其掌握不好,所以,说起英语来往往语调起伏不大,很难读出标准的英语语调来。
这样也就完全没有了英语的韵味,语音上变成了地道的中式英语。
2.词汇方面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混用,冠词、连词、介词的滥用或误用,形容词与副词的混用,单复数的混用,词义的误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母语习得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摘要:修订后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遵循外语习得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要求;针对习得特性,从利弊、束缚及实施教学三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习得英语教学利弊
习得语言的能力是人类的生物特征之一;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则的庞大复杂体系,可儿童却能够在短短数年间,就顺利地掌握母语。
语言习得实质上是对语法规则系统的习得。
目前,我国青少年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掌握已经根深蒂固,使英语学习不得法,效果不够明显。
其原因之一,是母语习得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下面,笔者谈谈英语教学中母语习得的利弊以及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
1.深层结构中的许多语义差异,外语语感产生的规律和机制。
正在学习外语的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使用母语的能力,亦已经建立起第一套内部语言系统,这就对第二套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
比如说,许多学生对外语语言材料的听读理解都是靠译成母语才完成的,而在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时,大都是靠把想好的意思由汉语译成外语再表达出来。
这是由于两套内部语言系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某些方面的一致或接近,深层结构中某些语义的接近而造成的。
2.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无意识地把本族语的语
言模式或规则转移到目的语中去,从而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消极影响。
二者之间的许多差异,如表层结构中语音语法方面许多规则的不同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属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众多规则的不同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则更是给学生用外语理解和表达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惑。
3.有人认为,中学生的年龄都已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而且他们学习外语的条件、环境和母语相比也相差甚远,因为课堂语言环境毕竟是“人造的”,教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也大都带有“加工”过的痕迹。
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外语的自然吸收,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语感。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摆脱对中国学生外语习得持怀疑态度的理论误区,探讨出他们外语习得和语感形成的规律。
(1)是对外语的下意识的自然吸收,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则,从而产生语感。
(2)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识记外语的各种习惯规则。
我认为,下意识的自然吸收(习得)和有意识的学习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不利于外语学习;有意识记和长时记忆也强于儿童,这正是他们加强有意识学习的有利条件。
二、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有利因素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将第二语言的学习进程看作类似于第一语言(母语)习得的过程。
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成功在于学习者所接收的语言的性质;这种输入应当包括学生已经“知道”的语言
以及学生还未见过的语言。
他还假设只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习得目标语言。
2.克拉申还认为,人们掌握外语语法项目遵循着一定的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乃至成人掌握语言项目的顺序与儿童大致相同。
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在把英语作为母语和作为外语这样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对语言项目掌握的顺序是大致相同的。
3.青少年学生学习语言并非纯粹鹦鹉学舌式的机械模仿,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接收、储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形成的语言认知结构对操作英语信息可以得到记忆、对比和监控作用,能加速英语规则的内化过程。
能集中注意力、抓重点、调整学习方式,在短时间内学到比较多的东西。
4.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心理因素都起作用。
在教学中如能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意识和直觉发挥作用,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尽快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语感。
记住特殊结构句子,时刻与母语进行对照,深刻理解,加强英语语感,抵抗母语干扰。
三、如何有效摆脱母语的束缚,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语感训练。
语感是在吸收外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逐渐完善的心理机制。
它是对馈入语言信息的正确译解、储存和反馈,亦即在吸收相干信号过滤非相干信号的言语输入和在直觉中遵循语言规则,准确无误的言语输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敏感
而又十分稳定的心理素质。
2.营造语言环境。
造成一种和谐、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排除心理障碍,在不知不觉中有意无意地把外语吸收进来。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3.遵循语言习得规律。
如何使课堂尽量符合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听说读写各种教学活动都更符合语境化和交际化的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他们自己的
内部语言,形成敏锐稳定的外语语感。
教学活动始终遵循着语言实践(对语言的自然吸收和自然应用)——归纳语言规则(使内部语言系统化)——再实践(运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则)的过程来进行。
四、教学实践即实施步骤
在初中义教阶段,探索符合我们自己教学实际的“优化教学”的路子,我们课堂教学努力使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利用电化教学,进行多通道、多感官的语言交际活动。
我们把初中外语教学分为“入门-上路-发展”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入门阶段(七年级第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起始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入门,按照语言习得规律科学上路,主要做法:(1)进行口语交际基本功训练,从日常口语会话入手,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养成用简单英语口语进行交际的良好习惯。
(2)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明确学习目的,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学好外语的自信心。
2.入门、上路阶段(七年级全学年)的主要任务是:狠抓双基
训练,主要做法:(1)抓好拼读训练,练好发音、拼词基本功;(2)抓好听力训练,练好听力基本功;(3)抓好会话训练,练好开口说话的基本功;(4)抓好听写训练,练好听音写词的基本功;(5)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词汇的基本方法,过好词汇关。
3.上路发展阶段(八年级至九年级)。
这一阶段的主要做法:(1)优化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参与训练的积极动机,进入角色主动练;(2)优化教学模式,听说讲练用多头并举。
基本程序如下:①课前预习,充分准备;②听说训练整体感知;③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④综合训练,突出运用。
(3)课内外相结合,增加语言实践量和信息输入量。
采取的办法有:①坚持听力同步训练;②坚持课外阅读同步训练;③坚持按指定话题练对话练写作。
总之,通过以上长期实践教学,习得目标语言,克服母语障碍,学生们能够比较轻松愉快地运用英语,体验语言的真实情景,增强课堂氛围,英语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存忠,解楚兰.语言的习惯与语言的感觉.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
[2]张沪平.论语言输入在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作用.中小
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3]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1999.
[4]文亚广.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策略.2006.
[5]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