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1 用户的创建和删除

合集下载

Linux终端用户管理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账户

Linux终端用户管理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账户

Linux终端用户管理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账户在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账户管理是系统管理员工作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通过终端可以方便地完成用户账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操作。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Linux终端中进行用户账户管理的相关操作。

一、添加用户账户要添加一个新的用户账户,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hellsudo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其中,[选项]为可选参数,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参数来添加用户。

常用参数如下:- `-c`:指定用户的注释。

- `-m`:自动创建与用户同名的主目录。

- `-s`:指定用户的默认Shell。

- `-g`:指定用户的主要用户组。

- `-G`:指定用户的附加用户组。

例如,要添加一个用户名为"testuser",注释为"Test User",并将其加入primarygroup主要用户组和secondarygroup附加用户组,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hellsudo useradd -c "Test User" -g primarygroup -G secondarygroup testuser ```添加用户时,还需设置用户的密码。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为用户设置密码:```shellsudo passwd 用户名```在输入以上命令后,系统会提示你输入新密码并进行确认。

二、删除用户账户要删除一个用户账户,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hellsudo userdel 用户名```该命令将删除指定的用户账户和相关的用户组,但不会删除用户的主目录和个人文件。

如果需要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hellsudo userdel -r 用户名```请在使用删除用户命令时,谨慎操作,确保不会误删重要用户账户。

三、修改用户账户要修改一个用户账户的属性,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hellsudo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其中,[选项]为可选参数,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参数来修改用户属性。

Linux1 表的创建、复制、删除和修改

Linux1  表的创建、复制、删除和修改

Linux1 表的创建、复制、删除和修改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用来将多个表有机地组织起来,数据表用来存储数据。

每个数据库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为一条记录,每个记录包含多个列(字段)。

MySQL可以使用SQL的数据定义语言(DDL)来创建、删除和修改表结构。

1.创建表在MySQL中创建表,可使用“create table 表名称(字段1,字段2……字段n,[表级约束])[TYPE=表类型];”格式的SQL语句。

其中,字段i(i=1,2,…,n)的格式为“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约束]”。

字段类型用来规定了某个字段所允许输入的数据的类型,部分常用的字段类型如表4-2所示表4-2 常用的字段类型为常用的字段约束。

表4-3 常见的字段约束表级约束,用于指定表的主键、外键、索引和唯一约束,如表4-4所示。

表4-4 表级约束表类型,用于指定表的类型(即数据的存储格式),如表4-5所示。

表4-5 表类型例如,要在学生选课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名为student 的表(存放学生的有关信息),可在终端中输入“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varchar (7) not null,sname varchar(20) not null,ssex char (1) default ‘t’,sbirthday date,sdepa char (20),primary key (sno ));“命令,并按【回车】键执行,如图4-16所示。

图4-16 创建student 表提 示 在终端中输入命令时,若命令太长则可书写一部分后,按【回车】键将其分割为几个小部分进行输入,即图4-16中的书写方式。

然后,使用desc (descibe ) student 命令查看表结构,如图4-17所示。

图4-17 student 表的创建及查看在执行“create table 表名称”语句创建表之前,必需通过使用use 命令使用xsxk 数据库,或者使用database_name.table_name 方式来指定当前要使用的数据库。

Linux1 用户权限的设置

Linux1  用户权限的设置

Linux1 用户权限的设置前面多次提到过MySQL授权表是用来控制用户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和访问数据库的权限。

在表user、db和host中,所有权限字段都被声明为ENUM(…N‟,…Y‟),即美国权限字段值都可以被设置为…N‟或…Y‟,默认为…N‟。

表4-7列出了表user、db和host 中可设置权限的字段。

表4-7 可设置权限的字段提 示 表中带“*”号的字段是授权表user 、db 和host 共有的字段,不带“*”号的字段仅是授权表user 中的字段。

在表tables_priv 和columns_priv 中,权限字段被声明为set 类型,即可以从所定义的权限集合中选择任意权限。

表4-8列出了tables_priv 和columns_priv 表中自动设置权限的字段。

MySQL 提供了两种修改授权表中的访问权限的方法,一种使用insert 、update 和delete 等dml 语句手工修改表中的信息;另一种是用grant 和revoke 语句。

前者比较直观,但由于各授权表中字段数很多,很容易出错,后者更好。

1.使用grant语句授权MySQL 中,通常使用“GRANT 权限列表[(字段列表)] [,类型 [(字段列表)]…] ON 数据库名称.表名称 TO 用户名@域名或IP 地址 [IDENTIFIED BY …密码值‟][WITH GRANT OPTION] [WITH GRANT OPTION]”语句格式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

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grant 语句来授权。

授予哪个用户可以进行连接,从哪里连接管理员可以允许用户在特定的主机或涉及范围很宽的一组主机中进行连接。

在一个极端,如果知道用户将仅从哪个主机中进行连接,则可限定对单个主机的访问。

例如,授予guest 用户可以从任意主机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并具有完全访问学生选课数据库xsxk 的权限,可输入“grant all xsxk.* to guest@‟%‟ identified by …guest‟;”命令并按【回车】键执行,如图4-46所示。

用户与用户组管理实训报告

用户与用户组管理实训报告

用户与用户组管理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本次实训是针对用户与用户组管理的操作进行的。

在Linux系统中,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掌握用户和用户组管理技能是Linux系统管理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实训目标1. 熟悉Linux系统中用户和用户组的概念及其作用;2. 掌握添加、删除、修改用户和用户组等基本操作;3. 熟练掌握Linux系统中常用的权限设置方法;4. 提高对Linux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认识。

三、实训内容1. 用户管理1.1 查看当前登录用户信息命令:whoami1.2 添加新用户命令:useradd username1.3 修改密码命令:passwd username1.4 删除已有用户命令:userdel username2. 用户组管理2.1 创建新群组命令:groupadd groupname2.2 将已有用户加入群组中命令:usermod -aG groupname username2.3 删除已有群组命令:groupdel groupname3. 权限设置3.1 更改文件或目录所有者命令:chown owner file/dirname3.2 更改文件或目录所属群组命令:chgrp groupname file/dirname3.3 更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命令:chmod mode file/dirname四、实训步骤1. 查看当前登录用户信息使用whoami命令查看当前登录用户信息。

2. 添加新用户使用useradd命令添加一个新用户,例如:useradd testuser3. 修改密码使用passwd命令修改新用户的密码,例如:passwd testuser4. 删除已有用户使用userdel命令删除已有的用户,例如:userdel testuser5. 创建新群组使用groupadd命令创建一个新群组,例如:groupadd testgroup6. 将已有用户加入群组中使用usermod命令将已有的用户加入到新创建的群组中,例如:usermod -aG testgroup testuser7. 删除已有群组使用groupdel命令删除已有的群组,例如:groupdel testgroup8. 更改文件或目录所有者和所属群组使用chown和chgrp命令更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和所属群组,例如:chown root:root /testfile.txtchgrp root /testfile.txt9. 更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使用chmod命令更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例如:chmod 755 /testfile.txt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Linux系统中用户和用户组管理对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

【Linux】使用useradd命令新建用户

【Linux】使用useradd命令新建用户

【Linux】使⽤useradd命令新建⽤户如何新建⽤户Linux下新建⽤户需要使⽤useradd和passwd命令最基础的使⽤⽅法如下:useradd <username> # 新建⼀个名为<username>的⽤户passwd <username> <password> # 为该⽤户设定密码为<password>新建⽤户的最佳实践不过作为服务器管理员,有时候我们需要连带着完成⼀些其他的⽬的例如修改⽤户的默认shell(默认的/bin/sh功能太少,甚⾄不能使⽤⽅向键和Tab键)以及为新⽤户指定home⽬录的位置于是我们可以这么使⽤useradd -d <homedir> -m -s /bin/bash <username>对上述命令的翻译:新建⽤户<username>-s:指定shell到/bin/bash-d:指定其home⽬录为<homedir>-m:如果指定的home⽬录不存在,则新建P.S. 对useradd命令的Usage翻译:【待翻译】Usage: useradd [options] LOGINuseradd -Duseradd -D [options]Options:--badnames 对⽤户名不做检测-b, --base-dir BASE_DIR 为新建的⽤户指定home⽬录到BASE_DIR下--btrfs-subvolume-home use BTRFS subvolume for home directory-c, --comment COMMENT GECOS field of the new account-d, --home-dir HOME_DIR home directory of the new account-D, --defaults print or change default useradd configuration-e, --expiredate EXPIRE_DATE expiration date of the new account-f, --inactive INACTIVE password inactivity period of the new account-g, --gid GROUP name or ID of the primary group of the newaccount-G, --groups GROUPS list of supplementary groups of the newaccount-h, --help display this help message and exit-k, --skel SKEL_DIR use this alternative skeleton directory-K, --key KEY=VALUE override /etc/login.defs defaults-l, --no-log-init do not add the user to the lastlog andfaillog databases-m, --create-home create the user's home directory-M, --no-create-home do not create the user's home directory-N, --no-user-group do not create a group with the same name asthe user-o, --non-unique allow to create users with duplicate(non-unique) UID-p, --password PASSWORD encrypted password of the new account-r, --system create a system account-R, --root CHROOT_DIR directory to chroot into-P, --prefix PREFIX_DIR prefix directory where are located the /etc/* files-s, --shell SHELL login shell of the new account-u, --uid UID user ID of the new account-U, --user-group create a group with the same name as the user-Z, --selinux-user SEUSER use a specific SEUSER for the SELinux user mapping--extrausers Use the extra users database。

linux创建用户、文件夹、用户组的添加和删除的命令及解说

linux创建用户、文件夹、用户组的添加和删除的命令及解说

创建用户、设置密码、修改用户、删除用户:useradd testuser 创建用户testuserpasswd testuser 给已创建的用户testuser设置密码说明:新创建的用户会在/home下创建一个用户目录testuserusermod --help 修改用户这个命令的相关参数userdel testuser 删除用户testuserrm -rf testuser 删除用户testuser所在目录------------------------------------------------------------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创建用户:命令行窗口下用户的相互切换:su 用户名说明:su是switch user的缩写,表示用户切换从新的用户状态下输入“exit”即可退回到刚才的用户状态$Su rootPassword:#useradd testuser(新建testuser用户)# Password testuser(给testuser设置密码)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testuser。

(更改testuser密码)New password:(输入新密码)Re type new password:(再次输入新的密码)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身份验证更新成功) #cd /home(到home这个目录)#ls(查看此层目录文件)#pwd(查看当前路径)#rm –rf testuser强制删除testuser目录文件#ls创建新用户后,同时会在etc目录下的passwd文件中添加这个新用户的相关信息---------------------------------------------------------------------------------------------------------------------------------------------------------------------------------------创建文件夹:mkdir /home/u1 创建文件夹/home/u1chown oracle /home/u1 表示改变目录所有者为oracle账户;chgrp dba /home/u1 改变/home/u1目录为dba所有;chmod 755 /home/u1 表示oracle账户对/home/u1目录有755权限;rmdir /home/u1 表示删除/home/u1目录hostname可以查看linux的计算机名;whoami可以查看当前用户;pwd显示当前路径;df查看系统的硬件信息ls -lrt l表示显示详细列表,-t表示按时间排序,-r反向排序cat orcl_ora_3436.trc|grep bucket---------------------------------------------------------------------------------------------------------------------------------------------------------------------------------------用户组的添加和删除:groupadd testgroup组的添加groupdel testgroup 组的删除说明:组的增加和删除信息会在etc目录的group文件中体现出来。

linux_创建用户命令

linux_创建用户命令
1. 〔root@localhost root〕# usermod –d/home/user2 –s/bin/bash user2
将用户名 user2 的主目录路径设置在/home/user1,登陆的 Shell 设置为/usr/bin/gcc。 一般情况下 usermod 命令会参照命令指令的部分修改用户帐号信息。但 usermod 不允许改变 正在线上的使用者帐号名称,因此,当用 usermod 来改变用户帐号信息时,必须确认这名没 在电脑上执行任何程序。
Linux 创建用户命令 3:usermod 命令用来修改用户信息 其命令格式如下: # usermod〔选项〕〔用户名〕 常用命令选项 -d 更新使用者新的登陆目录 -e 设置新用户的停止日期,日期格式为 MM/DD/YY -f 帐户过期几日后永久停权。当值为 0 时帐号则立刻被停权。而当值为-1 时则关闭此功能。 预设值为-1 -g 更新使用者新用户加入群组 -G 定义使用者为一堆 groups 的成员。每个群组使用“??”隔开,不可以夹杂空白字 -l 变更用户登陆时的名称,同时使用者目录名也会跟着更动成新的名称 -s 指定新用户 Shell -u 用户 ID 值,必须为唯一的 ID 值。用户目录树下所用的文档目录其 userID 会自动变更, 放在拥护目录外的文档则要自行手动更动 例如,下面的命令修改用户信息:
-f:新增的一个已经存在的群组帐号,系统会出现错误讯息然后结束 groupadd.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不会新增这个群组(如果是这个情况,系统不会在新增一次)。也 可同时加上-g 选项,当你加上一个 GID 时,此时 GID 就不用是唯一值,可不加-o 参数,建好 的群组会显示建立后的结果(adding a group as neither –g or –o options were specified),这是 Red Hat Linux 额外增设的选项。

Linux下创建、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命令

Linux下创建、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命令

学习Linux二(创建、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命令)创建文件夹【mkdir】一、mkdir命令使用权限所有用户都可以在终端使用mkdir 命令在拥有权限的文件夹创建文件夹或目录。

二、mkdir命令使用格式格式:mkdir [选项] DirName三、mkdir命令功能通过mkdir 命令可以实现在指定位置创建以DirName(指定的文件名)命名的文件夹或目录。

要创建文件夹或目录的用户必须对所创建的文件夹的父文件夹具有写权限(了解Linux文件-文件夹权限请点击这里)。

并且,所创建的文件夹(目录)不能与其父目录(即父文件夹)中的文件名重名,即同一个目录下不能有同名的(区分大小写)。

四、mkdir命令选项说明命令中的[选项]一般有以下两种:-m 用于对新建目录设置存取权限,也可以用chmod 命令进行设置。

-p 需要时创建上层文件夹(或目录),如果文件夹(或目录)已经存在,则不视为错误。

五、mkdir命令使用举例例一:在桌面下面创建以“demo”命名的文件夹。

使用以下命令即可。

mkdir 桌面/demo例二:在桌面下面创建以“demo”命名的文件夹,并且给文件夹赋权限,权限为123。

mkdir 123 桌面/demo删除文件夹【rm】一、rm命令使用权限所有用户都可以在终端使用rm命令删除目录。

二、rm命令使用格式格式:rm [选项] DirName三、rm命令功能删除档案及目录。

四、rm命令选项说明命令中的[选项]一般有以下几种:-i 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f 即使原档案属性设为唯读,亦直接删除,无需逐一确认。

-r 将目录及以下之档案亦逐一删除。

五、rm命令使用举例例一:删除所有C语言程序文档;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rm -i *.c例二:将Finished 子目录及子目录中所有档案删除。

rm -r Finished注:在linux没有回收站,在试用rm命令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些,删除之后就无法再恢复了。

创建文件【vi】一、进入vi的命令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vi +n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vi +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vi -r filename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vi filename....filename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二、移动光标类命令h :光标左移一个字符l :光标右移一个字符space:光标右移一个字符Backspace:光标左移一个字符k或Ctrl+p:光标上移一行j或Ctrl+n :光标下移一行Enter :光标下移一行w或W :光标右移一个字至字首b或B :光标左移一个字至字首e或E :光标右移一个字至字尾) :光标移至句尾( :光标移至句首}:光标移至段落开头{:光标移至段落结尾nG:光标移至第n行首n+:光标下移n行n-:光标上移n行n$:光标移至第n行尾H :光标移至屏幕顶行M :光标移至屏幕中间行L :光标移至屏幕最后行0:(注意是数字零)光标移至当前行首$:光标移至当前行尾三、屏幕翻滚类命令Ctrl+u:向文件首翻半屏Ctrl+d:向文件尾翻半屏Ctrl+f:向文件尾翻一屏Ctrl+b;向文件首翻一屏nz:将第n行滚至屏幕顶部,不指定n时将当前行滚至屏幕顶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1 用户的创建和删除
首次安装MySQL时,MySQL会自动授予用户都可以从本地连接MySQL服务器。

但只有MySQL管理员root才可以完全访问系统中的索引数据库(默认只有test 和mysql两个数据库),而其他用户只能访问test数据库。

前面提到过,默认的数据库MySQL中有5个授权表(表4-6),MySQL由安装程序自动设置。

这5个授权表共同决定哪个用户可以连接服务器、连接方式及连接后可以执行哪些操作。

初始化时,表host、table_priv和columnts_priv是空的,表user和db就决定了MySQL默认的访问规则。

下面以MySQL管理员身份查看表user和db的内容。

表4-6 MySQL中的5个授权表
要查看数据库MySQL中的表user前4个字段的内容,可使用“select host,user,password,select_priv from er;”命令。

命令中“er”的含义是数据库MySQL中的表user。

如果事先使用命令use MySQL选择了当前使用的数据库,则可以将“use mysql”简化为“user”,该命令执行情况如图4-37所示。

图4-37 MySQL中表user的前4个字段内容
如图4-37所示,第1条表明MySQL授予用户root可以从本地(localhost)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并对服务器中所有数据库都拥有完全控制的权限(从表user的第4个字段起的所有关于权限的字段值都是…Y‟);第2条记录表明,任何其他用户(对于表user中的字段user值为空,相当于匿名用户)也可以从本地(localhost或localhost.localadmin)连接到数据库,但对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库都没有访问权限(从表user的第4个字段起的所有关于权限的字段值都是…N‟)。

要查看数据库MySQL中表db的前4个字段内容,可在终端中输入“select host,db,user,select_priv from mysql.db;”命令,并按【回车】键,如图4-38所示。

图4-38 MySQL中表db的前4个字段内容
由图4-38所示,表db定义了任何用户可以从任何主机访问数据库test(或以test开头的),并且对该数据库拥有完全的访问权限(从表db的第4个字段起的索引关于权限的字段值都是…Y‟)。

字符“%”被用做通配符,字符“\_”被用做转义符。

虽然在表db中定义了允许任何用户可以从任何主机访问数据库test,但由于在表user中限制任何用户只能从本地(localhost或localhost.localadmin)来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两个表共同作用下MySQL默认设置时任何用户只能从本地完全访问数据库test。

下面用一种直观的方法来为数据库服务器创建/删除新用户,以及更改用户密码。

1.创建新用户
创建一个新用户guest,并设置密码,同时允许它从任何主机连接到数据服务器,可执行以下步骤。

首先,在终端中输入“mysql –uroot –p”命令,并按【回车】键以MySQL管理员身份从本地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如图4-39所示。

图4-39 连接数据库服务器
连接到服务器后,使用“insert into er(host,user,password)values (…%‟,‟guest‟,pass word(…password‟));”创建新用户guest,并设置密码,同时允许新用户从任何主机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如图4-40所示。

图4-40 创建新用户
Password()函数会为密码加密,这样表user字段password保存的是经过加密的密码。

提示
然后,使用“flush privileges;”命令刷新MySQL授权表,“select host,user,password,select_priv from er;”命令查看创建的用户,如图4-41所示。

图4-41 刷新及查看授权表
设置完成后测试新用户是否可以使用,可在远程客户端使用“mysql –h 192.168.0.35 –u guest –p”命令连接数据库。

其中,“-h”选项用于指定所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的IP地址或域名,具体测试情况如图4-42所示。

图4-42 从远程客户端连接数据库服务器
由图4-42可看出,使用命令show databases 查看当前用户可用的数据库,只有数据库test 。

提 示 在创建新用户后一定要使用flush privileges 命令重载授权表。

如果Linux 系统开启了防火墙,则在远程连接mysql 的时候需要关闭防火墙或者设置运行tcp 端口3306通过,可使用“/sbin/iptables –IINPUT –p tcp –dport 3306 –j ACCEPT”命令开放tcp 端口3306。

2
.删除用户
MySQL 中,可使用delete 语句删除用户。

例如,删除用户guest ,则需要输入“delete from er where user = …guest‟;”命令,并按【回车】键,如图4-43所示。

图4-43 删除用户guest
删除后一定要记得用flush privileges 命令刷新MySQL 授权表,如图4-44所示。

图4-44 刷新MySQL 授权表
3.更改用户密码
MySQL 授权表与MySQL 常规表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此也可以用update 语句修改其内容,包括用户密码。

此外,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更改用户密码的方法。

例如,要将用户guest 密码改为“guest ”,可使用“set password for guest@…%‟=pa ssword (…guest‟
);”命令。

当用户在登录MySQL 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基本格式为“guest@%”的字段,它的含义是“用户名@客户端的域名”。

这条命令的执行情况如图
4-45所示。

图4-45 更改用户密码
提 示 由于这里使用set password 语句更改用户密码,所以不需要执行flush privileges 语句来刷新MySQL 授权表,修改的设置即可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