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后反思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后反思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后反思

1.溶液的酸碱性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有酸、碱的电离的问题、还有盐的水解问题,学生往往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而产生混淆。该内容是复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2.溶液的酸碱性尽管复杂多变,但都和水的电离有关,水的电离是溶液酸碱性的基础、母体和载体。离开了水的电离谈溶液的酸碱性,就变成了“无水之源”。抓住了水的电离,不管外加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如何影响,但水电离的氢离子一定等于氢氧根离子,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策略。

3.高三的复习是再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复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理解后要及时归纳、建构知识体系和运用。知识在建构后才会变的厚重,扎实,知识在运用中才会变得鲜活,才会有生命力。重视知识的建构和运用也是高三复习必须重视的问题。

4.高三很多问题教师讲了多遍,学生还是记不牢,用不活。其原因是教学中过多运用了刺激——反应手段,学习传输的通道单一狭窄,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偶尔加入一点实验,可以变换一下复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教师的教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练,多总结。教学不赶进度,不赶时间,不急着下结论,给答案。教学中不仅要知道教过什么,而且要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掌握,下阶段如何补救。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

高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 (一)典型例题 【例1】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 O H+-,请填空: 【例2】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OH-)为()双选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例3】室温下,把1mL0.1mol/L的H2SO4加水稀释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其浓度接近于() A. 1×10-4 mol/L B. 1×10-8 mol/L C. 1×10-11 mol/L D. 1×10-10 mol/L 【分析】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在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完全由水电离产生,而氢离子则由酸和水共同电离产生。当酸的浓度不是极小的情况下,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总是远大于由水电离产生的(常常忽略水电离的部分),而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始终一样多。所以,酸溶液中的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求算通常采用求算氢氧根离子。 稀释后c(H+)=(1×10-3L×0.1mol/L)/2L = 1×10-4mol/L c(OH-) = 1×10-14/1×10-4 = 1×10-10 mol/L 【答案】D 【例4】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 (SO42-):c (H+)约为() A、1:1 B、1:2 C、1:10 D、10:1 【分析】根据定量计算,稀释后c(H+)=2×10-8mol·L-1,c(SO42-)=10-8mol·L-1,有同学受到思维定势,很快得到答案为B。其实,题中设置了酸性溶液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的最小值不小于1×10-7mol·L-1。所以,此题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只能近似为1×10-7mol·L-1。 【答案】C

《滴定操作》实训(验)教案

《药用化学基础》实训(验)教案 所属系别:护理系?医化教研组 授课班级: 2015级班 主讲教师: XXX 起止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药用化学基础》实训(验)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课时序号61-62 周次第13周 实训(验)类型示教□练习□授课时间 月日 星期 一 月日 星期 二 月日 星期三 月日 星期 四 月日 星期五 授课对象2015级药剂专业授课班级班 实训(验) 章节 实践三滴定操作 实训(验)目的1、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2、知道酸碱滴定原理及操作。 实训(验)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1。 实训(验)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试剂:草酸标准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 实训(验)内容及 时间分配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2、盐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3、数据记录和处理 布置作业 完成实训(验)报告册 参考资料 药用化学基础/常光萍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2教学反思

实训(验)教学主要内容 实 训(验) 过 程一、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完好,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二、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 + OH- = H2O 在滴定达到终点( 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 (H+) =n (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酸)=n(碱) c酸. V 酸 = c碱. V碱现在我们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C(NaOH)=C(HCl)·V(HCl)/V(NaOH) 二、酸碱中和滴定 ( 一)认识仪器: 1、滴定管构造①类型 :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②刻度 : A、“0”点在上端,从上向下增大。B、每小格为0.1mL,但应估读至0.01 ③标记: 容积、温度、刻度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活塞、是否漏水②洗涤:蒸馏水洗、润洗。润洗(2~3次)的目的是什么? ③装液、固定、排气、调零: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并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④读数:a、滴定管要垂直, 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待液面稳定再读数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估读到0.01mL。( 二) 中和滴定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 2、试剂:标准液0.10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待测液0.1mol/L左右的盐酸、酚酞 3、中和滴定操作(1)滴定前准备:查漏—洗涤—润洗—注液—调液—读数 ①查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②洗涤:用水和蒸馏水分别洗涤滴定管、锥形瓶.(2~3次)③润洗:用盛装液分别润洗滴定管,锥形瓶不能用盛装液润洗.(2~3次)④注液:向滴定管中注入溶液,排出尖嘴部位的气泡.⑤调液:调节液面至零或零刻度以下.⑥在锥形瓶待测液中滴加2-3滴酚酞。 (2)滴定①左手握滴定管活塞,右手拿锥形瓶并不断振荡。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③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 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主要教学过程 【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本章内容概述 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会用指示剂区分酸和碱,并通过探究,学生能够用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通过实验验证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酸和碱,通过探究,分别总结酸碱的腐蚀性等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复习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化学性质。 第三部分介绍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相关性质的实验探讨,进而总结出碳酸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最后介绍化学肥料和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几种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酸、碱、盐的通性。 3.掌握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和应用。 4.学会知识迁移的方法,从已有认识出发,通过推理,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然后通过得出的规律解决新的问题;要熟记各类物质的性质及通性,然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使学生认识酸性、碱性溶液的特征,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指示剂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善于观察、发现周边事物变化和善于探究的科研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强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溶液酸碱性。 【教学难点】 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酸甜苦辣”来形容生活的多种滋味,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深刻“酸”的印象?本节课将从化学的角度围绕“酸”字展开。 二、推进新课 溶液酸碱性的定义和酸碱指示剂 【回顾】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点拨】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 【猜想】其他具有酸味的物质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吗?有涩味或没有酸味的呢? 活动1 (学生分组) (1)在白醋、酸果汁、稀盐酸(各取少量滴入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下同)中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2)在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中分别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 【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1)白醋、酸果汁这些具有酸味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盐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都呈酸性。 ( 2)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这些溶液显然都不呈酸性。

电离平衡 和溶液酸碱性练习

电离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 .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 .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 .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2、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 、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 、氢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 3、用水稀释0.1mol/L 醋酸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B. C. D.c(OH -) 4、化合物HI n 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HI n (溶液 ) H +(溶液)+I n -(溶液) 红色 黄色 浓度为0.02 mol·L -1的各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 ③NaCl 溶液 ④NaHSO 4溶液 ⑤NaHCO 3 溶液 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④ D .②③⑥ 5、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NaCN +HNO 2 === HCN +NaNO 2;NaCN +HF === HCN +NaF ;NaNO 2+HF === HNO 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K(HF)=7.2×10-4 B .K(HNO 2)=4.9×10-10 C .酸性:HF >HNO 2>HCN D .K(HCN)<K(HNO 2)<K(HF)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电离平衡常数受浓度的影响 B .35℃时纯水中c (H +)>c (OH -) C .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相同 D . H 2CO 3电离常数的表达式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pH <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 .常温时,pH =5的溶液和pH =3的溶液相比,前者c (OH -)是后者的100倍 C .室温下,每1×107个水分子中只有一个水分子发生电离 )CO c(H ) )c(CO c(H 3 2- 23+)c(H COOH)c(CH 3+)).c(OH COOH c(CH )COO c(CH -3-3) c(H )c(OH + -

物质含量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第三课时滴定终点的判断教学课件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基本操作、终点判断等,学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2.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分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滴定过程中pH、温度变化等的曲线探讨滴定终点判断的方法,查明曲线变化的原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终点判断、数据处理和滴定曲线。 教学难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基础知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操作—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曲线分析—以数字化实验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观看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基本原理的微课。) 一、微课回顾: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的内容——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终点的判断,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学习: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常规操作、曲线绘制和应用练习。 师: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知道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终点的判断,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回顾一下终点判断的方法,完成下列空白: 生: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其方法是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常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师:再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梳理一下甲基橙、酚酞、石蕊这几个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及对应的颜色。 生:甲基橙3.1-4.4 红橙黄,酚酞8.2-10无色-浅红-红,石蕊5-8 红紫蓝。 师:在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过程中,如果用甲基橙判断终点,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如果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 生:甲基橙橙色变为黄色,酚酞无色变为粉红色 二、学生实验: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师:接下来同学们要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来完成中和滴定实验。同学们今天要做的是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取15.00mL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3滴指示剂,用NaOH标准液进行滴定。注意两点:1滴定时先快后慢,接近终点(盐酸浓度约为0.1mol/L)时逐滴加入,加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同学们所测得盐酸的浓度约为0.1mol/L。 2.注意一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像图片这样)。注意边做边记录数据。 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第一节主要讲物质的分类,同类物质可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这一课时的内容就从酸碱盐这三大类来了解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这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承接。初中时我们也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这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丰富与重构。我们所见过的在水溶液中的大部分反应,都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由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后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也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同学们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够很容易写出溶质电离后的离子的存在形式和书写方法。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因此,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以后所要学习的大部分反应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课时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关于这些内容的图式,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并用已有的图式去通化顺应新的知识,以达到新的图式的平衡。酸碱盐电离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教学。化学教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即宏观—微观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认识电离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导电的实质;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学会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溶液导电性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的实质以及电解质概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五、教法学法 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导电现象,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的插头,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从生活常识出发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一常识但不理解具体的缘由,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去思考,同时也能纠正他们以前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认识,达到概念转变的目的。 学生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的答案就是水能导电,有细心的同学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笔记

水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 (笔记) 一、水的电离: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是永恒存在的。只要是水溶液,不要忽略H + 和 OH –的同时存在,注意不是大量共存。 (1)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存在有电离平衡: H 2O+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 H 2O H + + OH – (2)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 3O + 和OH – (3)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应有K 电离= 室温时,1L 纯水中(即55.56mol/L )测得只有1×10-7molH 2O 发生电离,电离前后H 2O 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故c (H 2O)可视为常数,上式可表示为:c (H +)·c (OH –)=K 电离·c (H 2O) K 电离与常数c (H 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 W 表示 2.水的离子积: 一定温度下,无论是稀酸、稀碱或盐溶液中室温时K W =c (H +)·c (OH –) =1×10-14 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 W 增大。同样K W 只与温度有关。 归纳: 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K 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电离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室温范围温度对电离常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④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⑤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的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酸、碱、水解盐等。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 常温pH=7(中性) pH <7 (酸性) pH >7(碱性) 2.pH 测定方法:pH 试纸、酸碱指示剂、pH 计 3.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酸溶液: n (H +)→c(H +)→pH c (H +)·c (OH -) c (H 2O)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定性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致使比较重要的误差分析上太仓促,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确实,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是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学得主动。不应把学生看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一般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属于技能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强调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获得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与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长郡中学史李东 本实验难度不大,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颜色变化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进一步巩固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的正确操作。 【教具准备】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玻璃片、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月季花或万寿菊、白醋、土壤样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导入新课】

在实验活动6中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及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过程】 请同学们按教材P70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归纳出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测方法。 酸碱性:我们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试管装取少许待测液,然后滴入几滴酸碱指示剂(可以为紫色石蕊溶液,也可以为无色酚酞溶液,或是自制的酸碱指示剂) 酸碱度:酸碱指示剂只能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溶液的酸碱度需要用pH 试纸,具体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得出被测液的pH值。 注意:测定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被测溶液中,以免被测溶液被污染,也不能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滴上待测液,如果用水浸湿pH试纸后再滴待测液,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pH会偏大;测定的是碱性溶液,pH会偏小;测中性溶液不会有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家可以将我们的实验现象与之前的理论知识对照一下,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最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人教版-习题精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 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熔化时不导电 B. 溶液中有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C.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D. 不是离子化合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2. 下列溶液中,[- OH ]最小的是( )。 A. 向1 1.0-?L mol 的氨水中加入同体积的水 B. 向1 1.0-?L mol 的KOH 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水 C. 向1 2.0-?L mol 的氨水中加入同体积的1 1.0-?L mol 盐酸 D. 向1 2.0-?L mol 的KOH 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1 1.0-?L mol 盐酸 3. 下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OH ] > [+ H ] B. 溶液中含有- OH 离子 C.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D.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4. [2000年西安模拟试题] 欲使pH 11=的NaOH 溶液的pH 调整到7,下列试剂或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加入pH 4=的COOH CH 3溶液 B. 加入L mol /1.0的盐酸 C. 加水稀释4 10倍 D. 加入饱和3NaHCO 溶液 5. 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1 1-?L mol 甲酸溶液的pH 约为2 B. 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 1 110-?L mol ml 甲酸溶液恰好与1 110-?L mol m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甲酸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 6. 把NaOH ml 80溶液加入到ml 120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 为2。如果混合前NaOH 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 A. L mol /5.0 B. L mol /1.0 C. L mol /05.0 D. L mol /1 7. 某强酸溶液pH =a ,强碱溶液pH =b ,已知12=+b a ,酸碱溶液混合后pH =7,则酸溶液体积酸V 和碱溶液体积碱V 的正确关系为( )。

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 昆明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电解质的概念,并会判断电解质。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学习酸、碱、盐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铜导电的原因分析为示例, 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交流,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得出电离的概念。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并能初步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并总结归纳酸碱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验证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联系生产生活,学以致用。 4、关注社会,增强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比较、类比、假说、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讨论等 四、教学用品 分组实验用品: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50ml烧杯、1mol/L H2SO4、1mol/L NaOH、1mol/L Na2CO3、1mol/L KNO3、CCl4、100ml烧杯、洗瓶 教师演示实验用品:导电性实验装置全套、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蒸发皿、铁三角、坩埚钳,固体NaCl、固体KNO3、蒸发皿、铜丝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物质会导电?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实验演示】Cu能导电,灯泡发光 【提问】Cu为什么会导电? 因为Cu中存在自由电子,其在外接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灯泡发光。【总结要点】①电子②自由移动 【实验演示、情境创设】展示一个番茄实物。 提问:番茄能导电吗? 实验探究的现象及结论:灯泡发光,导电。 那么,番茄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找到答案。 【复习提问】纯净的蒸馏水导电吗?不导电。 【实验演示】NaCl固体导电吗?探究结论:不导电。 NaCl溶液导电吗?探究结论:导电。(将蒸馏水加入装有NaCl固体的烧杯中,得到NaCl溶液,灯泡发光,说明NaCl溶液能导电) KNO3固体导电吗?类比NaCl固体,不导电。熔融态KNO3导电吗?探究结论:导电。 NaCl溶于水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走进微观世界 【投影】NaCl的微观结构和H2O的微观结构 【讲解】NaCl由Na+和Cl-组成,红色小球代表Na+,带正电,白色小球代表Cl-,带负电,NaCl固体中Na+和Cl-紧密堆积在一起,离子不能自由移动。H2O分子中没有离子,其中的氧是-2价,氢是+1价,靠氧的这一端显出一定的负电性,靠氢的这一端显出一定的正电性。【设疑】当两个物质相遇时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阅读教科书p30页图2-9,从微观的角度,结合Cu导电的原因分析:为什么NaCl固体不导电,NaCl水溶液导电?【回答】1、水分子使通过电性作用使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了固体表面,变为可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导电。 2、NaCl固体不导电的原因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3、水分子包围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周围(注意:水分子的朝向不同),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及练习,推荐文档

培优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讲义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由水电离出来的H+ 和OH-的浓度始终相等,可依此列出质子守恒式。 如小苏打溶液中:c(OH-)=c(H+)+c(H2CO3)-c(CO32-)。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的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一步比一步更难电离。 如H3PO4溶液:c(H+)>c(H2PO4-)>c(HPO42-)>c(PO43-)。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且一步比一步更难水解。 如K2S溶液:c(K+)>c(S2-)>c(OH-)>c(HS-)>c(H+)。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 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①>②。 (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考虑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等。 如在0.1mol·L-1的NH4Cl溶液和0.1mol·L-1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H4+)> c(Cl-)>c(OH-)>c(H+)。这是由于在该溶液中,NH3·H20的电离与NH4+的水解互相抑制,但NH3·H20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 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的比较(以盐酸和醋酸为例) 1.同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 H+的物质的量浓度C(H+)酸性强弱 中和碱的能力(消耗相 同的碱液的多少) 与相同的活泼金属反 应的起始速率 产生H2 的总量 HCl大强大 CH3C OOH 小弱 相同 小 相等 2.同体积、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即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酸)酸性 强弱 中和碱的能力(消耗 相同的碱液的多少) 与相同的活泼金属反 应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产生H2的总 量 HCl小弱小少 CH3COOH大相同 强大多 加水稀释后溶液pH的计算要注意三点 1.对于强酸溶液或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是否都增加1个单位?对于强碱溶液或弱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是否都减小1个单位? 对于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1个单位;对于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不足1个单位.对于

(完整word版)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推荐文档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高二化学备课组总结

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本学期,高二化学备课组认真贯彻学校、年级组工作意见,以学校“严、实、精、活、新”的要求为目标,以课堂有效教学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各成员间通力合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反思中不断前行。现总结如下: 一、集思广益,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1、每周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统一下一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及具体知识点,重难点,教学方法,统一课件、习题和单元测试,讨论重点习题的解题思路和讲授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以备课组为学习单位,按章节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中心内容、中心发言人为主,讨论明确新课程教材具体要求,分析教材每章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及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2、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为了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备课组教师积极参与组内听课评课,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通过多种渠道找题,选题,给同学增加知识面,见识各种类型试题。一是能保证试题的质量,二是深浅度适合,三是题量适中,真正发挥习题的作用。 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本学期所教授的《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大多都较为抽象,多媒体的充分利用,使原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中多做演示实验,并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本学期,在备课组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员的配合下,我们高二有序的开展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5、本学期,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还利用了校庆科技节的契机,在高二开展了学生兴趣实验,并在校园小广场进行了演示。通过兴趣实验,提升了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性思维。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的酸碱中和滴定,属于中学化学中第一个定量分析实验,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以外,要特别培养他们对定量分析实验的理解。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是本节的重点,但是,在进行误差分析之前,学生只是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对酸碱中和滴定的规范操作的掌握程度是不够的,也很容易忽略操作中的一些重要细节。因此,我让学生在下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误差分析过程中,结合实物及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思考,最终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致使比较重要的误差分析上太仓促,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的酸碱中和滴定,属于中学化学中第一个定量分析实验,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以外,要特别培养他们对定量分析实验的理解。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

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 2.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电离、电解质等概念的建立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真正是哪些离子参加了反应,仍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设计意图】 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的目的。 【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进行教学 【教具】: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必须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本节在实验室上)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请同学们在实验台上找出NaOH固体和CuCl2晶体,观察它们的颜色。 2. 请同学们用药匙各取少量在滤纸上将它们混合,观察有什么现象。 3. 请同学们将上述混合物倒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4. 猜想发生了什么反应,试一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1.学生观察:NaOH 白色;CuCl2 棕色、褐色等等。 2. 学生操作后:没有现象。 3.学生操作后:有蓝色固体。 4. 学生试写: 2NaOH +CuCl2 =Cu(OH)2↓+2NaCl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固体间不能反应物质,在溶于水后能反应。 1.请同学们再各取少量NaOH固体和CuCl2晶体分别溶解于两个小烧杯中,观察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