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完整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老舍及其作品《我的母亲》,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我的母亲》的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4 教学步骤(1)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介绍《我的母亲》的主题及结构。
(3)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文学风格。
第二章:作品解析2.1 教学目的让学生深入理解《我的母亲》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我的母亲》的文眼、结构、语言、情感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4 教学步骤(1)分析《我的母亲》的文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亮点。
(2)梳理作品结构,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
(3)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老舍的文学风格。
(4)分析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3.2 教学内容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体会作者的情感。
3.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3.4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分享对母亲的感受。
(2)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以“我的母亲”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4.3 教学方法采用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情感。
4.4 教学步骤(1)布置写作任务,明确要求。
(2)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3)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老舍作品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拓展老舍的其他作品。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我的母亲》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母亲的出嫁、生“我”;母亲的勤俭持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保护儿女;爱子情深;母对儿的理解、牵挂;儿对母的想念;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
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第二课时三、探究研读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我的母亲》语文优秀教案【优秀8篇】

《我的母亲》语文优秀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我的母亲》语文优秀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我的母亲》语文优秀教案篇一一、文本内容本文是高中语文《现代语文选读》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
他是作家胡适的一篇感怀亲情的叙事散文。
作家在文中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用朴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的生活琐事,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抒情,但是读来却能感到作者的深情。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失去丈夫的妇女,她对儿子的爱,也许显得有些苛刻;但是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天性和直觉。
而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一)教学目标1、体验文中真情,品味作者写作的意图。
2、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使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
(二)确立目标的依据1、本文虽然是重点课文,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感情深沉而浓厚。
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联系自身,体验人物的情感经历,即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与社会接轨,进而品味亲情。
这是语文人文性的基本要求。
2、文章主题和思想一目了然,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自觉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有所体会、感悟浓厚的至爱亲情。
通过对具体细微内容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产生一个至爱亲情的空间;鼓励学生交流个人的情感故事和感悟,通过课外迁移阅读,将其对亲情的理解升华到更高层次,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这是一篇重点课文,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成自主、交流和发现的乐园。
因此在首先用歌曲、诗歌导入亲情的基础上,先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使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与学生一起寻找课文的具体事件,共同讨论,挖掘文章内涵、体会散文特点;接下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及社会生活实际,讲述自身所历所感的亲情故事,理解亲情对人的精神滋养作用。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5篇】

家精心整理了我的母亲教案【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的母亲》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露出的母爱;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从语言上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母亲勤俭诚实,吃苦耐劳,待人宽容的优秀品格,体味自己得到的母爱。
2、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学习重点把握母亲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学习过程(一)播放歌曲《母亲》(二)课文导入。
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无数可歌可泣的母亲,有她们伟大而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母亲”就是歌曲中所唱的那个“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人。
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并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脉络,这次课我们就细读课文,深入的挖掘一下文章的内涵。
法国作家漠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
”请问:老舍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提醒:同学们浏览的时候用笔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并适当的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学生活动:四人一组互相合作:(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2)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母亲形象。
学生一: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学生二:第八段写道“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第十段“好客的习性”。
第十一段“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师:这两位找得很准确,其他同学还有自己的理解吗?还有其他地方能体现母亲的性格吗?学生三:还有第十一段“她宁吃亏,不逗气”。
师:(鼓励)很好,很细心,在文段的中间也能准确的找到。
请大家继续补充!学生四:第十二段开头“母亲并不软弱”。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5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5篇老舍《我的母亲》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规范、美观书写“阁、衍、屠、樱、剃、亏、筹、籍、婚、倡、域、拆、嘱”13个生字,正确认读“衍、屠、樱、剃、亏、筹、倡、域、拆、寝”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重点)教学流程:一、精彩一分钟值日组长组织,今日话题:母爱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母爱的名言。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就像一首情歌,绵长悠远。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却永远的离去了,怎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我的母亲》,去领略平凡的母亲,伟大的母爱。
2、指明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课前·预习)1.组内听写词语。
(重点强调易错、难写的生字词的书写。
)2.交流自己弄懂的词语。
例:出阁、敷衍、绞脸、刮痧等。
四、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文章围绕“我的母亲”写了哪些事情?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方式:自学+小组合作(注:课文篇幅较长,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长分工,每人负责若干段落的阅读,最后汇总)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围绕尝试探究问题一,找1-2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交流预设:文章主要讲述了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总是给亲友邻居帮忙,在兵变的年代,母亲从不慌不哭,为我上师范筹巨款,除夕夜母亲送我回校,过七十大寿时,因思念儿子而寝食不安。
2、尝试探究二: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这些事情的?请你用跳读的方式,从文中找到体现写作顺序的相关词语?3、点拨总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我们发现,《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写了许多关于母亲的事情,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抓住每件事例,概括出各段意思,然后再连贯起来,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进行,这样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为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
文章通过真实感人的描述,展现了母亲的形象以及她对孩子的影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脉络、语言特色;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母爱的伟大。
2. 掌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母爱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如母爱的伟大、家庭教育的意义等。
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 精读课文:a. 分析文章主题思想,讨论母爱的伟大。
b. 分析文章结构脉络,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c. 分析文章语言特色,品味精彩词句。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写一段关于母亲的记叙文。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重点,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母爱的伟大2. 结构脉络:起承转合3. 语言特色:生动形象、感情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记叙文。
b.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2. 答案:a. 学生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b. 学生口头表达,教师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作品,如冰心的《母亲》。
b. 组织一次关于母爱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c. 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母爱颂”活动,增进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6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我的母亲》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我的母亲》教案篇一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一、分析课文内容第6节、第8节:第6节:反复说“我”,是感情激动的反映,前一个“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难过,饱含心疼母亲的感情。
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一黑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从对比中显出母亲作事认真。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杰出,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二、讲析第12节:指名朗读第12节,思考:可分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1、分两层:第1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
第2层(“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
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⑴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⑴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这处是归纳起来写。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说得何等精辟。
所谓“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样做人,“我”的生命渗透着母亲的熏陶。
也可以说母亲在为人处世、习惯品德方面给我的影响。
三、讲析第13节:齐读第13节主要写三件事: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老舍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语言品味、母亲形象分析、作者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十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2.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章语言,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对亲情的表达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母亲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探讨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3. 精读课文:b. 品味文章语言:挑选文中的精彩句子,让学生品味、分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c. 探讨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母亲的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母亲形象、文章语言和写作技巧的认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一段关于自己母亲的文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母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母亲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学会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母亲形象的分析。
2. 文章语言品味。
3. 写作技巧探讨。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
一、母亲形象分析母亲形象是本文的核心,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胪溪中学黄娜娜
教学目标:
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出的母爱;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怀念、愧疚等情感;
3.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怀念、愧疚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母亲的生日、体重、身高是多少?穿几码的鞋?最喜欢的颜色/一道菜/一首歌/一句话是什么?
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勤劳、善良、勤俭节约……)
二、初读课文
1、字词字音
揣在怀中chuāi 撮土cuō份礼fèn 刮痧shā教他搬走jiào
血光火焰xuè血色xuè门框kuàng 廿三niàn
2、快速浏览全文,并将文章中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画出来。
三、整体感知
1、找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明确: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岁我廿七岁七七抗战去年今年2、文中体现了母亲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勤俭诚实:第3段“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
一丝不苟:第8段“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
爱清洁:第8段“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
热情好客: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
善良隐忍:第11段“姑母时常闹脾气。
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
她是我家中的阎王。
直
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
乐于助人:第11段“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
”
宽厚忍让:第11段“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他
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
坚韧刚强、勇敢:第12段“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
保护着儿女。
”“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
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
坚强:第13段“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
”
3、母亲是坚强的,可是在面对子女的时候,却曾流下几次眼泪,从文中找出。
(四次)
明确:第一次:不舍之泪(爱子情深)。
第9段“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
第二次:不舍之泪。
第13段“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
第三次:欣慰之泪(喜悦、辛酸、百感交集)。
第13段“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第四次:第14段“老母含泪点了头。
”
追问:第四次,母亲为什么而落泪?
明确:①我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母亲的话,因此母亲伤心。
②母亲没有逼迫我,可见母亲对我的体谅。
小结:从这四次流泪,可看出母爱的无私、伟大、深沉。
4、文中最能体现母爱“无私”和“伟大”的就是13段,从哪三件事来表现的?
明确:①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
②母亲送三姐出嫁——细节描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
”“她
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③母亲送我返校——细节描写: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变化:开心、失望、不舍,
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的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
(细节
描写: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
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
5、文中多次提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六次)
明确:
①第9段“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
②第10段“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
③第12段“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
④第12段“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响声看作是当然的。
但是,在做人上,我
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
⑤第12段“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
⑥第17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
6、为什么文章开头先交代母亲的家世?
明确:(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
这一部分安排在开头,既合乎时间顺序,又合乎逻辑顺序。
有了母亲贫苦的家庭背景,才有母亲后来的勤俭诚实的品质以及“软而硬”的性格。
7、最后一段体现出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深切怀念。
四、思考探究
1、课后题一: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对“我”
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呢?
明确:所谓“生命的教育”,即性格习惯的教育、为人处事的教育——该软即软,该硬即硬。
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
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事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2、课后题二: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说说作者在文中通过哪些细
节描写来表达母亲对儿女们的感情。
明确:
①第13段“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②第13段“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
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③第13段“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
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
④第14段“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
她想念她的幼子,
而不便说出来。
”
3、课后题三:品读下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
①劳累、勤劳。
②勤劳、爱清洁
③爱子情深、不舍
④依赖母亲、爱母亲
⑤对母亲的感激、母亲对他的影响
五、主旨
本文回忆母亲出嫁、生儿、嫁女直到去世的人生历程,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勤俭诚实、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善良隐忍、坚强勇敢、热爱子女的慈母形象,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由衷感激与深切怀念之情。
六、艺术特色
1、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
2、行动的细节描写
3、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4、反复。
最后一段:“心痛!心痛!”连用两个“心痛”,充分表达了“我”失去母亲后的极
度悲痛的心情。
)(点拨:分三步作答。
一指出运用何种手法,二具体分析如何运用,三分析其效果。
)
七、课后扩展
《我与妈妈》:我最让妈妈烦心、高兴、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妈妈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我勤俭诚实、一丝不苟
的爱清洁、热情好客“生命的教育”
母善良隐忍、乐于助人“我”
亲宽厚忍让、坚强勇敢由衷感激
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