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一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00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⑵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2、能力目标:⑴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2、延伸拓展:本文选自《胡适自传》。

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如其中的《先母行述》,全貌性地感知胡适及其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

冯顺弟16岁就做48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

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

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守寡23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

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

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同学们,母爱,是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提问学生对母亲的认识,引导学生说出母亲的付出与关爱。

b.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2. 朗读感悟a.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描述。

b.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a.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母亲形象的感悟。

4. 品词析句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表现母亲品质的词句。

b.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敬父母的。

5. 情感体验a.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 拓展延伸a. 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

b. 教师总结,强调尊敬父母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a.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b. 教师强调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传统美德。

8. 作业布置a.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日记。

b. 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学会尊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课堂活动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

教案:《我的母亲》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一篇由纸山石井所作的《我的母亲》为教学材料。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懂得爱和关心的母亲的形象,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学会运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来写好一篇描写人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领悟文章主旨,掌握在写作描写人时使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阅读、分析、思考的方法进行文章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生增强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悟文章主旨,掌握在写作描写人时使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问题导入新课:你们印象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她们平时的工作是什么?你们平时是否满足她们的要求呢?Step 2 预习导学教师提问:大家预习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吗?请谈谈你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Step 3 文本解读1.教师通过阅读和解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生可以选择积极发言,讨论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Step 4 重点阅读1.教师同学们一同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母亲的爱和关怀。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具体的描写母亲的词句和段落,并共同完成课文的分析。

Step 5 形容词的应用1.教师提问:文章中有哪些词句和段落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2.学生会提到形容词,教师会进一步解释形容词的使用和作用。

Step 6 描写手法的运用1.教师以课文中运用的描写手法为例,让学生了解描写手法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描写手法在课文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Step 7 写作指导1.给学生时间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母亲》的作文,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2.学生互相交流作文,并归纳出好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延伸1.教师鼓励学生关爱家人,感恩母爱,并引导学生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

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㈠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在编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案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1.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描述他们的母亲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记叙母亲对他们成长的贡献;- 学会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事例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句型来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用故事和事例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听取学生对母亲外貌和性格特点的描写;- 口语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阅读训练: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理解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一段描述母亲外貌和性格的短对话,让学生倾听并用适当的形容词记录下来。

-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记录的形容词,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第三步:口语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来描述自己的母亲。

其他组员用形容词来描写这个母亲,并给予肯定评价。

-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四步:阅读训练(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母亲形象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进行分享。

第五步:写作训练(15分钟)- 提供一些关于母亲的提示词汇,引导学生用这些词汇写一个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

-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彼此写的短文,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精选)

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精选)

学生参与情况
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学 习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需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 学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深度和广度上 还需进一步提升。
THANK YOU
03
教学方法运用
采用了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如可引入更多的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堂氛围营造
课堂氛围和谐,师生互动良好,但在鼓励学生自 由表达和质疑方面还可加强,以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
时间安排与掌控
课堂时间安排基本合理,但在某些环节上略显紧 凑,未来可适当调整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 和讨论时间。
读写结合法
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文本,同时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PPT、视频、音频等 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 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物展示
展示与母亲相关的实物, 如老照片、信件、手工艺 品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 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投影仪
展示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 体资源。
电脑
播放课件、视频等。
音响设备
配合投影仪使用,提高音质效 果。
网络资源
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 料、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
内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
通过展示与母亲相关的图片、音 乐或视频,营造温馨、感人的氛 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世
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文章 大意,了解老舍母亲的形象和性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策略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策略

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最近备课《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深刻地感受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教案教授这篇课文。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前提。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两方面: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

知识层面:掌握《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主旨和深层思想,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认识诗人在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身份和感受。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分析文章文体特点和修辞技法,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形成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和品味。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核心,需要从多角度和多层次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效果。

以下介绍几种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在开展文章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掘文章中的信息,像侦探一样寻找线索,思考作家想表达什么。

比如,教师可以以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在分组活动中共同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

2.反思式教学法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探究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先反思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感受,再与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比较,进行感悟和启发。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自我情感把控的能力。

3.写作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身边人的经历进行记录,并自主发挥,写一篇自己的文章。

这种写作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策略的主体,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并在实践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旨通过解读文章的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母亲的感恩和倾诉,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深刻含义。

同时,教师还需要重点讲解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对母爱进行深入反思。

2.分析文章表现手法教师需要对文章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手法进行巧妙剖析。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配以《苏格兰摇篮曲》)学生边听读,边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板书)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眼泪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四、布置作业: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导入:1.学生活动: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怀念、赞美3.教师小结:“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走进文本,读懂母亲的优秀品格,读懂母亲的爱子之心。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分析母亲的形象,概括母亲的品性。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公益广告《我为妈妈洗脚》。

师:从广告中可以看出: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的母亲冯顺娣,教师引用作者《先母行述》中一段话。

2、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什么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
三、解读探究
1、找一找:找出文中语句说说我为什么要感谢母亲?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说一说: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
谅人”的品性,请你从文中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典型事例来说一说。

(教师可从“母亲对我的训练、母亲与家人相处、母亲对自己的人格”三方面加以引导概括并赏析语句)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3、想一想: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

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
(四)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

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推荐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亲》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2、母亲节快到了,请同学们亲手制作一张贺卡,并写上一段祝福的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