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

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

白介素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白介素-17(IL-17)主要由T辅助细胞TH17产生。

IL-17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导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抗微生物蛋白来识别介导自身免疫和慢性感染的靶基因,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IL-17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白介素-17(IL-17)已经发现的成员有6个,分别是: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也被称为IL-25)和IL-17F。

随着研究的深入,IL-17产生细胞除了TH17细胞外,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细胞可以产生,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CD-T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嗜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和淋巴组织诱导物(LTi)细胞等,在上皮细胞、周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可产生白介素IL-17。

在IL-17家族的6个成员中,IL-17A是IL-17家族的原型,IL-17F 与之同源性最高(50%),并且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同一区域6p12,其它与IL-17A同源性较差,只有16%-30%,且定位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但这些细胞因子在人、鼠种属间的保守性较高(62-80%)。

IL-17家族成员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功能。

IL-17A、IL-17E、IL-17F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而IL-17B、IL-17C、IL-17D的功能还尚待研究。

白介素IL-17受体(IL-17R)家族由5个成员组成:IL-17RA、IL-17RB、IL-17RC、IL-17RD、IL-17RE。

IL-17R由27个氨基酸的N-末端信号肽、293氨基酸胞外结构域、21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和525个氨基酸异常长的胞质尾巴构成的单程跨膜蛋白。

IL-17受体家族成员之间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复合物,如IL-17RA与IL-17RC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A与IL-17F的反应,IL-17RA与IL-17RB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E的反应。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 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20%~45%, 成年人体内约有1012个淋巴细胞。

CD4+T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因子环境中被病原体激活后, 可以分化为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的细胞亚群以协助及动员其他免疫细胞一起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CD4+T细胞按其所产生的细胞因子谱, 最初被分为TH1细胞和TH2细胞。

TH1细胞主要分泌g干扰素(interferon-g, IFN-g),胞内细菌感染时, TH1细胞优先分化并引发吞噬细胞介导的宿主防御应答。

而TH2细胞主要分泌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和白介素-25(interleukin-25, IL-25或IL-17E)。

蠕虫感染及对环境病原菌的应答中, 主要是TH2细胞参与, 以介导体液免疫为主。

最近, 随着一类新的被命名为TH17细胞的CD4+T 细胞亚群的发现, CD4+T细胞的细胞亚群分类随之被更新为三类。

TH17细胞,以其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而得名, 除此之外, 它们还分泌IL-17F、IL-21和IL-22[1]。

IL-17作为TH17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而倍受关注, 由于IL-17RA跟其他已知的受体没有同源性, 使得其信号转导研究相对滞后, 但随着其下游关键接头蛋白Act1的发现, IL-17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正逐步被阐明。

现在已知TH17-IL-17轴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以及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研究已渐成为医学及免疫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就近些年来IL-17的产生、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行系统阐述。

1 IL-17与IL-17受体1.1 IL-17细胞因子家族1993年, Rouvier等[2]首次从激活的啮齿类T细胞杂交瘤中克隆出CTLA-8的cDNA序列, 并发现其与一种T细胞疱疹病毒——松鼠猴疱疹病毒(Herpesvirussaimiri)的第13个开放阅读框(HSV13, vIL-17)有57%的同源性。

IL-17与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23

IL-17与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23

IL-17与座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23白细胞介素17新突破。

座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性皮肤病。

近年来座疮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范围也越来越广。

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雄激素水平、皮脂分泌过量、毛囊角化过度、座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Cacnes)定植等因素有关。

大量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z IL-17)参与座疮发病过程。

IL-17等Thl 7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在早期座疮病变中显著表达。

一、IL-17 概述IL-17是Thl 7细胞产生的标志性细胞因子,最早发现于1993年。

IL-17 细胞因子家族包含6种结构相似的细胞因子,即IL-17A-F ,且除了Th17 细胞外,肥大细胞、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也可以分泌IL-17o目前认为IL-17在抵抗细菌和真菌入侵,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和肿瘤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IL-17 结构:IL-17家族的第一位成员IL-17A最初被命名为CT-LA8 ,它与一种嗜T细胞疱疹病毒开放阅读框具有同源性,其3 '非翻译区(3 'UTR)中存在一个富含腺苗-尿昔的不稳定序列,并能诱导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通过对同源基因的筛选,进而发现了IL-17B、IL-17C、IL-17D、IL-17E(又称IL-25)和IL-17F o这些细胞因子中富含半胱氨酸结褶皱结构,类似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I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z PDGF)oIL-17的来源:研究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可以处理释放到滤泡中的免疫原性 C.acnes蛋白,然后通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2,TLR2)将这些抗原呈递给局部淋巴结的CD4+T细胞。

C.acnes抑制Thl细胞分化,刺激CD4+T细胞分化成Th 17细胞,分泌大量的IL-17o IL-17可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IL-17在消化道炎症中的发生及促炎症、抗感染作用

IL-17在消化道炎症中的发生及促炎症、抗感染作用
医学免疫学综述
第四组 小组成员:杨 桐
李科练 龙腾 肖红利 张又心 唐静
摘要:
? IL-17是一种新的细胞因子,表达于特异 的淋巴细胞亚群,并受到严格调控;其在 细胞增殖分化、生物因子转录与表达及免 疫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器官 移植、感染及多种炎症过程密切相关,特 别是在消化道的炎症中。本文是对IL-17的 来源、在胃肠道炎症中的的发生及其促炎 症、抗感染作用进行论述。
? AA基因个体和 GG 或AG 基因个体相比 ,AA基因型的 个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易感性显著升高 ,因此,携 带有IL-17F 6400 A/G A 等位基因为慢性萎缩性胃 炎的易感基因 ,而G等位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保 护基因。
IL-17研究进展及展望
1.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其与许多自身免 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EAE),克罗恩病,银屑病 等。
IL-17在肠道中的促炎症性作用
? 白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 具有强大的促炎症反应活性。 IL-l7通过与受体特 异性结合,发挥着促进炎症发展、免疫应答、造 血等多种功能, IL-17在U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 作用。
?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测 UC患者IL-17在溃疡 性结肠炎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UC组患者的IL-l7 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UC患者IL-17浓度明显 高于健康对照组,中、重度 UC患者IL-17浓度明显 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IL-17浓度 明显高于中度患者。
胃肠道炎症的发病机制
?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 :溃疡性结肠炎( UC)和 克罗恩病( CD):是一组主要以慢性肠道炎症反 应为主的疾病,发病机制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 与。

白细胞介素17E(interleukin 17E)

白细胞介素17E(interleukin 17E)

白细胞介素-17E研究进展刘雅楠综述导师马大龙教授白细胞介素家17族(Interleukin 17 family,IL-17家族),是与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具有较高同源性、在脊椎动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一组蛋白质,目前共有六个成员,IL-17A(原IL-17)、B、C、D、E和F[1]。

其中,IL-17B、C、D、E、F的编码基因,是在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过程中,通过同源性分析、EST序列拼接得到的。

白细胞介素17E(Interleukin 17E,IL-17E),又称作IL-25,是由活化的记忆T细胞产生的一种前炎细胞因子,可诱导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在炎症和造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1年,Lee等首先报道了IL-17E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

迄今为止,关于IL-17E的文献并不多,本文就IL-17E的染色体定位、表达谱和基本功能作一简单综述。

一、染色体定位染色体定位分析提示IL-17E位于14q11.2,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与CKLFSF5(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Chemokine-like factor superfamily member 5)紧密连锁,仅相距约500bp。

CKLFSF5是我室在国际上首先克隆的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hemokine-like factor superfamily,CKLFSF)成员之一。

CKLFSF在人类共有9个成员,已有的功能研究提示,CKLFSF代表一个从趋化因子到四次跨膜蛋白之间的过渡性蛋白家族[2]。

IL-17E与CKLFSF5的超近距离连锁,提示它们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表达谱人IL-17E是通过同源性分析、序列拼接获得的,到目前为止,尚未用Northern Blot方法在任何组织中检测到其mRNA的存在[3,6]。

IL-17E 确切的生理性细胞来源亦尚属未知。

用GeneAtalas分析IL-17E的表达谱,发现在舌、支气管上皮细胞和骨髓中,IL-17E表达水平很高;在肾上腺、脑桥、脊髓、胎脑、甲状腺、肾脏、前列腺、肝脏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见图1)。

IL-17A调控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IL-17A调控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疾病的最终病理改变,以巨噬细胞活化、炎性介质释放、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成纤维细胞增殖、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引起肺泡结构破坏,最终导致肺功能异常。

PF 发生机制复杂,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肺移植费用高昂、风险高,因此研究PF 发生机制与防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课题[1]。

最近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 IL-17)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和感染的重要免疫应答调节因子,也是驱动PF 进展的重要效应因子[2]。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IL-17A 与PF 发生、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为PF 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靶向干预策略。

1 IL-17家族概述已知IL-17细胞因子家族目前有6个成员,分别为IL-17A ~F,其同源性16%~50%,均在C 端含有5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并组装成二聚体,通过其5个受体IL-17RA ~RE 发挥信号转导作用,其中IL-17A 是被最早发现、研究最为彻底的IL-17成员。

多种免疫细胞,包括Th17淋巴细胞、CD4+T 细胞、CD8+T 细胞、γδT 细胞、自然杀伤T 细胞、固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能够分泌IL-17A 和IL-17F,而IL-17B、IL-17C 和IL-17D 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

虽然IL-17A 被认为是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炎症介质之一,但是其本身的炎症效应并不剧烈,而【摘要】 肺纤维化以巨噬细胞活化、炎性介质释放、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增殖、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为主要病理改变,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疾病的最终病理改变。

近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可能是驱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体内外研究均显示阻断IL-17A 相关信号能够显著改善肺纤维化病变程度。

IL-17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IL-17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IL-17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戴小波;孙万邦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1(8)6
【摘要】@@ 白细胞介素(IL)-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是一种含有155个氨基酸的糖蛋白.IL-17通过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IL-17与炎症发展、免疫应答、免疫排斥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总页数】4页(P732-735)
【作者】戴小波;孙万邦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IL-17和IL-17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J], 李甫罡;杨满;张晓燕
2.IL-17和IL-17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J], 张丽丽;沈婕;邓蓉蓉;赵玉
3.硫化氢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J], 张亚靖;戴岳
4.白藜芦醇对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晓萌;张卓;朱锋;屈婧怡;李佳伟;锁然
5.化疗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J], 刘正浩;杨春光;胡志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与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与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与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中文题目: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与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英文题目: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leukin 17 and Its Receptor in Brain Ischemia Injury研究背景和意义:脑血管意外(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是导致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虽然已有多种治疗手段用于缓解脑缺血损伤,然而其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深入探究脑缺血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调控因子,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靶点。

近年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IL-17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和介质,参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

而其受体IL-17RA则被发现在大脑皮质区域,表明IL-17可能通过其受体介导脑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

因此,本研究拟探究IL-17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和步骤:1.构建脑缺血损伤模型利用小鼠大脑缺血模型,建立脑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

2.测定IL-17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缺血组织中IL-17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

3.评价IL-17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分别使用IL-17RA拮抗剂和靶向IL-17的抗体,在缺血前或缺血后注射小鼠,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脑切片染色和细胞凋亡等指标的检测,评价IL-17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研究预期成果:1.明确IL-17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表达情况;2.验证IL-17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3.为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限制和不足:1.模型的建立和后续实验需要耗费时间和经费;2.本研究侧重于动物实验,在人体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创新点:1.首次将IL-17及其受体纳入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范畴;2.将通过拮抗剂和靶向抗体等手段来验证IL-17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可为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靶点提供助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介素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
白介素-17(IL-17)主要由T辅助细胞TH17产生。

IL-17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导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症因子与抗微生物蛋白来识别介导自身免疫与慢性感染的靶基因,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IL-17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白介素-17(IL-17)已经发现的成员有6个,分别就是: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也被称为IL-25)与IL-17F。

随着研究的深入,IL-17产生细胞除了TH17细胞外,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细胞可以产生,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CD-T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嗜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与淋巴组织诱导物(LTi)细胞等,在上皮细胞、周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肿瘤细胞中也可产生白介素IL-17。

在IL-17家族的6个成员中,IL-17A就是IL-17家族的原型,IL-17F与之同源性最高(50%),并且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同一区域6p12,其它与IL-17A同源性较差,只有16%-30%,且定位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但这些细胞因子在人、鼠种属间的保守性较高(62-80%)。

IL-17家族成员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功能。

IL-17A、IL-17E、IL-17F就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而IL-17B、IL-17C、IL-17D的功能还尚待研究。

白介素IL-17受体(IL-17R)家族由5个成员组成:IL-17RA、IL-17RB、IL-17RC、IL-17RD、IL-17RE。

IL-17R由27个氨基酸的N-末端信号肽、293氨基酸胞外结构域、21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与525个氨基酸异常长的胞质尾巴构成的单程跨膜蛋白。

IL-17受体家族成员之间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复合物,如IL-17RA与IL-17RC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A与IL-17F的反应,IL-17RA与IL-17RB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E的反应。

IL-17RA作为这个家族迄今为止最大的分子,编码的基因位于染色体22上,就是至少4个配体传递信号的通用亚基。

其她受体的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3上。

L-17RA广泛表达,特别就是在造血组织中表达水平高。

IL-17RB能结合IL-17B与IL-17E,它主要表达于各种内分泌组织及肾、肝与TH2细胞。

IL-17RD负调控FGF介导的Ras-MAPK及PI3K信号通路。

人的IL-17RD也能抑制FGF依赖的ERK激活与FGF依赖的增殖,但鼠的IL-17RD却能结合TAK1激活MAP2K4-JNK信号通路。

IL-17受体家族中被了解最少的成员就是IL-17RE,近来研究表明IL-17C可能就是它的配体。

白细胞-17(IL-17),属于促炎细胞因子,参与先天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多种疾病相关,如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癌症。

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IL-17不仅通过调节肿瘤血管发生与增强肿瘤免疫逃逸而在肿瘤发生中具有致癌作用,而且通过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激活与通过将嗜中性粒细胞、NK细胞与CD4+与CD8+ T细胞募集到肿瘤组织。

在癌症研究方面,可以说白介素IL-17及其受体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致癌也可以抑癌。

已有研究数据证明在胃癌、成神经管细胞瘤、卵巢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乳腺癌、蕈样真菌病与Sezary综合征的肿瘤组织中IL-17高表达,IL-17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

虽然致癌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数据说明,IL-17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损害抗肿瘤反应、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与促进肿瘤转移与侵袭而发挥致癌作用。

虽然IL-17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但就是仍然有大量的实验证据支持IL-17在肿瘤发生与转移过程中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研究证明,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子宫颈腺癌患者体内IL-17表达高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表达低的患者。

当然,具体就是机制还不明确,但就是可以知道IL-17通过招募T淋巴细胞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增强NK细胞活性、通过IL-6与IL-12信号传导促进CTL的产生与激活、促进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等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白介素IL-17及其受体家族在自身免疫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多发性硬化(MS)疾病的研究中,表明用抗IL-17中与抗体处理髓鞘免疫的小鼠,只能减轻病情或者延迟发病时间,而不
能完全阻止发病。

在风湿性关节炎(RA)研究中,中与IL-17或其受体可消退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中,IL-17缺陷可保护宿主小鼠免受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侵害,而用基因治疗手段加入IL-17可加重病情。

所以,IL-17在风湿性关节炎中既能导致炎症又能造成骨损坏。

IL-17可以诱导软骨、滑膜细胞、巨噬细胞与骨细胞分泌TNFa、IL-1b与IL-6等促炎症细胞因子。

这些促炎症因子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突然发作。

IL-17还能刺激多种趋化因子的产生,包括IL-8/CXCL8、CXCL1、CXCL2、CCL20、CCL2与CCL7,这些因子将粒细胞、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招募到滑膜从而加重炎症。

此外,诺华公司的一项通过人IgG 单克隆抗体(AIN457)特异阻断IL-17从而缓解牛皮癣的治疗方案已经进入了II期临床研究阶段。

白介素IL-17及其受体在真菌感染中可能会因感染途径的不同而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保护或破坏,比如白色念珠菌静脉注射致病时,IL-17起保护宿主的作用;而注射进肠内导致粘膜感染时,IL-17反而加重炎症。

此外,IL-17也在机体防御寄生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IL-17也能参与病毒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在某些病毒感染背景下,IL-17通过促成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起到了事与愿违的致病作用。

在一个流感病毒感染模型中,IL-17A与IL-17F在感染后两天即被诱导,IL-17RA-/-小鼠中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炎症因子表达减少,从而表现出比野生型小鼠更高的存活率。

在另一个用鼠泰勒氏脑脊髓炎病毒(TMEV)导致脱髓鞘疾病的模型中,IL-17通过上调抗凋亡分子使感染的星型细胞难以凋亡从而强化病毒持续感染。

在白介素IL-17及其受体家族中研究最多的细胞因子就是IL-17A。

IL-17A结合受体,诱导促炎细胞分泌趋化因子或细胞因子,参与组织重塑,参与急性期反应。

IL-17A与其她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IL-1b与干扰素-g的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各种靶细胞的促炎反应。

IL-17A对宿主抗菌反应至关重要,如果IL-17A的缺乏,生物体就容易感染真菌或细菌,并加剧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发的结肠炎中的疾病。

此外,在许多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发性硬化与炎性肠病)中观察到IL-17A表达量较高。

临床前动物模型与人类临床试验的研究已经证明,抑制IL-17A可以改善疾病活动。

最近,FDA批准抗白细胞介素17 A(IL-17A)单克隆抗体治疗牛皮癣、关节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