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其受体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研究概述趋化因子是目前成员最多的细胞因子家族,在人和小鼠中大概有50个内源性趋化因子。
这些因子大约结合20多个跨膜受体。
趋化因子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免疫细胞的迁移模式,对细胞运动至关重要。
趋化因子系统在初始T细胞产生,决定细胞的分化(如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影响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调节免疫细胞迁移和定位,已达到体内平衡。
趋化因子在急性炎症和淋巴系统中对免疫反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在炎性疾病及癌症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新的药物靶点。
趋化因子可以控制骨髓、血液及外周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运输。
CXCL12由CAR细胞产生,可以使发育中的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保留在骨髓中。
DC前体、肥大细胞前体和发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通过未知机制保留在骨髓中。
在没有CXCR4信号传导或CXCR2信号传导的情况下,嗜中性粒细胞离开骨髓并进入血液。
B细胞通过CB2信号进入骨髓,并通过S1P1信号传导进入血液。
B细胞可以使用CCR7、CXCR4和CXCR5信号进入淋巴结构。
单核细胞响应CCR2信号进入血液以及CXCR4信号传导减少。
单核细胞分化为促炎症(CCR2+)和抗炎(CX3CR1+)单核细胞。
抗炎单核细胞可以通过CX3CL1进入外周组织。
DC前体通过未知机制进入血液,并可以通过CCL20离开外周组织。
在人类中,CXCL14也可能在抗炎单核细胞和DC前体迁移到外周组织中起作用。
肥大细胞前体通过未知机制离开骨髓,并在CXCR2介导的信号后迁移至肠道。
CCR3信号通过CCL11和CCL24(人和小鼠)以及CCL26(人)后,嗜酸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并离开外周组织。
趋化因子精细控制免疫细胞前体的发育及分化,发生在原发性淋巴器官-骨髓和胸腺。
在胸腺中,T细胞祖细胞产生的CCL21、CCL25和CXCL12与CCR7、CCR9和CXCR4相互作用决定胸腺中T细胞的发育。
在骨髓中,免疫细胞的稳态保留和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CXCL12/CXCR4相互作用。
常见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常见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因子和它们的受体是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分子。
表一列出了一些主要的细胞因子和它们的功能、产生细胞、受体组成和表达细胞或组织。
干扰素(IFN)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α、IFNβ和IFNγ。
它们可以诱导抗病毒状态,减少细胞增殖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
IFNα/β主要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激活的T细胞产生,而IFNγ则由几乎所有细胞产生。
它们的受体分别为IFNα/βR和IFNγR,分别表达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上,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等。
白细胞介素(IL)也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包括IL-1、IL-2、IL-3、IL-4、IL-5和IL-6等。
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
IL-1主要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可以诱导发热和急性期反应。
IL-2主要由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可以促进T和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
IL-3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可以促进造血和抗寄生虫反应。
IL-4主要由激活的T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可以促进Th2细胞分化和B细胞增殖、分化和同型转换。
IL-5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和B细胞产生,可以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IL-6主要由炎症前反应细胞产生,可以促进急性期反应、发热和中性粒细胞的微生物杀伤功能。
它们的受体分别为IL-1R、IL-2R、IL-3R、IL-4R、IL-5R和IL-6R,分别表达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上,包括T细胞、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熟细胞等。
IL-7是一种促进淋巴细胞生成的白细胞介素,主要在骨髓和胸腺基质细胞中发挥作用。
IL-7RT是其受体,能够促进αβT细胞、γδT细胞和B细胞的发育,并且也能够促进记忆T细胞的发生和维持。
IL-8是一种CXC趋化因子,所有与TNF、IL-1或细菌内毒素接触的细胞类型都会受到其影响。
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功能

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功能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分子,它们在机体内起着调节和传递信号的作用。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细胞因子可以分为多个种类。
本文将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胞因子及其功能。
一、干扰素(Interferon)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们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干扰素还能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并能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够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
它们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肿瘤坏死因子还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三、白介素(Interleukin)白介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
它们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应答,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不同类型的白介素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白介素-1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白介素-4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四、肿瘤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肿瘤生长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细胞因子。
它们能够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提供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肿瘤生长因子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五、趋化因子(Chemokines)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引导细胞迁移和定向运动的细胞因子。
它们能够诱导免疫细胞向感染或损伤部位移动,并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调节。
趋化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功能多种多样,上述只是其中的几种代表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在机体内起着调节和传递信号的作用,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
它们在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炎症反应的调节、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机体生物学过程、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因子总结大全

细胞因子总结大全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和协调细胞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等重要生理过程。
细胞因子的种类繁多,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本文将综述常见的细胞因子,并对其功能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一、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可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应答。
根据功能和结构特点,干扰素可分为α、β、γ三个亚型。
干扰素的研究和应用已广泛用于临床医学,包括治疗肿瘤、病毒感染和免疫性疾病等。
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白细胞介素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
根据功能和受体的不同,白细胞介素可分为多个亚型,如IL-1、IL-2、IL-6等。
它们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号,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对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它们参与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TNF-α是最具代表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它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过度活化的TNF-α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四、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它们参与胚胎发育、伤口修复和组织再生等过程。
常见的生长因子有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神经生长因子(NGF)等。
研究发现,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五、趋化因子(Chemokine)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吸引和导向免疫细胞迁移的细胞因子。
它们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引导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或病灶集聚,发挥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的作用。
趋化因子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免疫细胞迁移的机制有重要意义,也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细胞因子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细胞因子不断被发现,并对其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3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 1.淋巴因子 (lymphokine)
6
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的三种方式
自分泌 autocrine
作用于分泌 细胞自身
旁分泌 paracrine
作用于比 邻细胞
血液循环
内分泌 endocrine
远距离作用
7
四.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 细胞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具有很高的亲和力,极 少量就能产生明显生物学反应.
2. 干扰素(IFN):机体在病毒感染时合成释放的,能 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
3. 肿瘤坏死因子(TNF):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和坏死.
4. 集落刺激因子(CSF):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 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5. 生长因子(GF):刺激细胞生长、增殖.
6. 趋化因子(chemokine):对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和淋巴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大多数细胞因子具有上调免疫功能作用.eg: IL-1 •有些细胞因子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eg: TGF-β、 IL-10
15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2)
•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eg: GM-CSF
•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
eg: TNF-α
16
六.主要的细胞因子
1. 白细胞介素(白介素,IL):由白细胞分泌并作用 于白细胞的细胞因子.目前统一命名的有三十多种.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等六类。
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虽然后来发现白细胞介素可由其他细胞产生, 也可作用于其他细胞,但这一名称仍被广泛使用着。
目前已报导的白细胞介素已有18种(IL-1~18)。
二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
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
IFN-α/β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也称为Ⅰ型干扰素。
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也称为Ⅱ型干扰素。
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坏死因子是Garwell等在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
肿瘤坏死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抗原刺激的T 细胞、活化的NK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分泌TNF-α。
TNF-β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
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NF-α/β为同源三聚体分子。
四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er,CSF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目前发现的集落刺激因子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此外,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poietin,TPO),也是重要的造血刺激因子。
五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源的生长因子(PDGF)等。
趋化性细胞因子

诱导型、组成型和重叠型趋化性细胞因子
诱 导 型 和 组 成 型 趋 化 性 细 胞 因 子 受 体
趋化性细胞因子
一、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分类 二、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及其分类 三、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四、趋化性细胞因子与临床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及其分类
目前已发现CXCR(1-6) 、CCR(1-11) 、 CX3CR1及XCR1,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
* chemokine直接介导滚动和黏附,如NK及某些活化 T细胞表达CX3CR1与fraktalkine(内皮细胞跨膜 chemokine)可介导滚动及黏附。
2.参与淋巴细胞迁移、归巢、分化发育 (1)参与淋巴细胞迁移:
(2)参与淋巴பைடு நூலகம்胞归巢
一些趋化性细胞因子组成性表达在归巢部位,如 胸腺、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其受体主要表达在淋 巴细胞上。
3.增强淋巴细胞应答
* 促进免疫细胞的迁移及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 促进CTL和NK细胞的胞毒作用 * 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 * 影响抗原提呈作用
4.其他:
* 调节血管生成:
ELR+CXCL(IL-8,GCP-2,GROa)刺激血管增生; ELR-CXCL(PF4,IP-10,MIG)抑制血管增生。
• 1992年:在Baden的第三届趋化性细胞因子的 国际会议上将这类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物质 称为chemokine(chemotactic cytokine);
• 1999年:在Keystone给予统一命名;
• 至今:已发现多种chemokine与受体
结构特点及分类
1. 根据chemokine N端保守半胱氨酸的数目及 其间隔分为4型:
• CXC(α):CXCL1-CXCL16, 含4个保守半胱氨酸, 分ELR+ (Glu-Leu-Arg)或ELR-, ELR+ 趋化中性粒细 胞, ELR-趋化淋巴细胞;
常见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趋化因子1;BRAK,乳腺和肾表达趋化因子;CTACK,皮肤T细胞吸引趋化因子;DCs,树突状细胞;Eo,嗜酸性粒细胞;GCP-2,粒细胞趋化蛋白2;IL-8,白细胞介素8;IP-10,干扰素可诱导蛋白10;Mac,巨噬细胞;MC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EC,粘膜相关上皮趋化因子;MI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NAP-2,中性粒细胞激活肽2;Neu,中性粒细胞;NK,自然杀伤细胞;RANTES,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SCY,小细胞因子;SDF-1,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SLC,刺激淋巴组织趋化因子;T,T细胞;Th1,1型辅助T细胞;Th2,2型辅助T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主要名词缩写:BM,骨髓;HSC,造血干细胞;R,受体。
主要名词缩写:Act T:激活的T细胞;B,B细胞;Bas,嗜碱性粒细胞;BCA-1,B细胞吸引趋化因子1;BRAK,乳腺和肾表达趋化因子;CTACK,皮肤T细胞吸引趋化因子;DCs,树突状细胞;Eo,嗜酸性粒细胞;GCP-2,粒细胞趋化蛋白2;IL-8,白细胞介素8;IP-10,干扰素可诱导蛋白10;Mac,巨噬细胞;MC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EC,粘膜相关上皮趋化因子;MI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NAP-2,中性粒细胞激活肽2;Neu,中性粒细胞;NK,自然杀伤细胞;RANTES,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SCY,小细胞因子;SDF-1,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SLC,刺激淋巴组织趋化因子;T,T细胞;Th1,1型辅助T细胞;Th2,2型辅助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