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必备劳动法律法规大全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一:劳动法1.1 劳动合同法1.1.1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1.1.2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变更1.1.3 劳动合同的解除及补偿1.1.4 劳动争议的解决1.2 劳动保障法1.2.1 劳动保护的基本原则1.2.2 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1.2.3 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1.2.4 女性劳动保护与特殊工种禁忌二:劳动关系协调2.1 劳动争议调解法2.1.1 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与程序2.1.2 劳动争议调解的机构与角色2.2 工会法2.2.1 工会组织与成立2.2.2 工会权益的维护与保障2.2.3 工会与雇主的协商与谈判三:职业安全与健康3.1 职业安全法3.1.1 职业安全的基本原则与义务3.1.2 职业安全的管理与监督3.1.3 职业伤害与赔偿3.2 职业病防治法3.2.1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与义务3.2.2 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3.2.3 职业病防治的监督与管理四:劳务派遣与人力资源服务4.1 劳务派遣管理暂行规定4.1.1 劳务派遣的定义与申请4.1.2 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与权益保障4.1.3 劳务派遣行业的监管与发展4.2 人力资源服务4.2.1 人力资源服务的定义与范围4.2.2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设立与管理4.2.3 人力资源服务合同与责任附件:1. 劳动合同范本2. 劳动争议调解申请表3. 职业安全检查报告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劳动双方在明确权利和义务、约定工作条件的基础上,订立的书面合同。

2. 劳动争议:劳动合同当事人因劳动权益或者劳动条件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3. 社会保险:由国家的社会保障机构按照法定的条件和方法向参保人员提供的社会保障待遇。

4. 女性劳动保护:针对女性在劳动就业、职业发展、劳动条件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和保护措施。

5. 劳动争议调解:由一定的调解机构协助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进行协商和调解。

6. 职业伤害:在劳动过程中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造成的身体伤害。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第一章:劳动合同管理1.1 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1.1.1 劳动合同的订立1.1.2 劳动合同的解除1.1.2.1 解除原因及程序1.1.2.2 经济补偿与赔偿1.2 用工形式与用工期限1.2.1 劳动关系的确认与解除1.2.2 用工形式的种类与特点1.2.3 用工期限的设定与变更1.3 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险1.3.1 薪酬制度设定与调整1.3.2 社会保险的缴纳及权益保障1.3.2.1 养老保险1.3.2.2 医疗保险1.3.2.3 失业保险1.3.2.4 工伤保险1.3.2.5 生育保险第二章:劳动权益保护2.1 劳动时间与休假2.1.1 劳动时间的安排与调整2.1.2 法定假期与休假制度2.1.3 调休与加班工资2.2 劳动条件保护2.2.1 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2.2.2 职业病防护与赔偿2.2.3 特殊工龄者保护2.3 工会与劳动关系协调2.3.1 工会的设立与组织2.3.2 工会的权益与职责2.3.3 劳动争议解决与仲裁第三章:用人单位责任与义务3.1 用人单位的行为规范3.1.1 就业歧视与平等待遇3.1.2 员工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3.1.3 禁止虚假招聘与欺诈行为3.2 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3.2.1 培训与职业发展3.2.2 绩效评估与晋升制度3.2.3 人员调动与裁员3.3 劳动纠纷处理与诉讼3.3.1 内部纠纷解决与仲裁3.3.2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3.3.3 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及结果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劳动合同范本附件2:劳动报酬计算表格附件3:社会保险缴纳明细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劳动双方订立的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合同。

2. 经济补偿:雇主因解雇雇员而向雇员支付的一定金额作为经济上的赔偿。

3. 薪酬制度:用人单位为员工工作所支付的报酬或者薪水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4. 社会保险: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及因工作受到损失时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人事必学的劳动法

人事必学的劳动法

人事必学的劳动法
作为一名人事管理人员,了解劳动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必学的劳动法:
1.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内容。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

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和任务,包括对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

4.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等。

5.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法律责任。

6. 《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的劳动法律制度,包括劳动用工、工资待遇、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和休息等方面。

以上是人事必学的劳动法,了解和熟悉这些法律对于人事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维护员工的权益,同时也能帮助企业避免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1.劳动合同与用工管理1.1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1.2 用工形式与用工制度- 劳动用工形式的选择与管理- 用人单位劳动管理制度的规定2.工资与福利制度2.1 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2.2 工资支付- 工资支付的时间与方式- 工资的扣除与发放2.3 社会保险与福利- 社会保险的种类与缴纳- 福利待遇与福利制度管理3.职工权益保护3.1 劳动时间与休假- 劳动时间的安排与管理- 休假制度与假期的计算3.2 工作条件与安全保障- 工作环境与职业病防护- 劳动保护设施与用品的配备 3.3 妇女职工与未成年工保护- 妇女职工劳动保护- 未成年工劳动保护4.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关系协调4.1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与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诉讼与仲裁执行4.2 劳动关系协调和和谐发展- 劳动关系协调机构与职工代表- 劳动关系协调与和谐发展的原则与方法5.劳动用工的特殊规定5.1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 外国人就业管理的基本规定-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5.2 劳务派遣与临时工- 劳务派遣的管理与规定- 临时工的用工管理6.劳动法律法规制度的执行与监督6.1 劳动合同法律援助与维权6.2 监督检查与处罚6.3 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附件:附件一:劳动合同范本附件二:工资支付制度范本附件三:福利制度范本附件四:休假制度范本附件五: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 劳动合同:劳动法律规定的双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 最低工资标准: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收入的基准。

- 社会保险: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的保险费用,用于保障职工在特定情况下的权益。

- 劳动时间:规定职工每天、每周、每月工作的时间长度。

- 劳动争议仲裁:指劳动争议当事人通过劳动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程序。

人力资源常用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常用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常用法律法规人力资源常用法律法规一、劳动法1.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订立、履行、修改、终止劳动合同的基本法律规定。

该法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法律,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该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

3. 劳动保障监察法劳动保障监察法是监督劳动保障工作的专门法律。

该法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平衡。

二、社会保险法1.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规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种类、参保条件和权益。

2. 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是规定社会保障制度的综合性法律。

该法规定了社会保障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3. 社会救助法社会救助法是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社会救助的范围、条件和方法,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和特困人员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三、劳动安全卫生法1. 劳动安全卫生法劳动安全卫生法是规定劳动者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2.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规定预防职业病和保护职业病患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3. 基本医疗卫生法基本医疗卫生法是规定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医疗待遇。

以上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基础法律,劳动安全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是保护劳动者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的法律,基本医疗卫生法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医疗待遇的法律。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一、劳动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我国劳动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旨在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了此法律。

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

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制度框架和运行规则,明确了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义务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2、《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的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工资福利法律法规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范了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明确了工资支付的形式、周期、标准等,保障劳动者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

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了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天数和相关待遇,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就业促进与劳动监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旨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规定了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以及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明确了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的劳动保护作出了特别规定,保障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一)2024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一)2024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一)引言概述: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是指规范和保障劳动者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综述人力资源领域的法律法规。

第一大点:劳动合同相关法规。

第二大点:工资和福利相关法规。

第三大点:劳动保护相关法规。

第四大点:劳动争议解决相关法规。

第五大点:劳动监督与行政处罚相关法规。

最后总结各个方面的法规作出适当评价。

正文内容:一、劳动合同相关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3. 《国家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4. 《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5. 《用人单位提供书面劳动合同必备内容规范》6.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办法》7. 《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指南》8.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9. 《劳动合同订立与终止常用表格范本》二、工资和福利相关法规:1. 《工资支付规定》2. 《劳动者工资支付暂行规定》3. 《最低工资标准规定》4. 《社会保险法》5. 《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6. 《失业保险条例》7. 《工伤保险条例》8. 《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9. 《工伤医疗费用支付办法》三、劳动保护相关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 《安全生产法》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5. 《职业病防治法》6. 《劳动保护法》7. 《工伤保险条例》8. 《妇女劳动保护特别规定》9. 《劳动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办法》四、劳动争议解决相关法规: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组织运行办法》3. 《人民调解组织法》4. 《仲裁法》5. 《行政诉讼法》6. 《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7. 《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规则》8. 《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理时间限制规定》9. 《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网络审理规则》五、劳动监督与行政处罚相关法规:1. 《劳动监察法》2. 《行政处罚法》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4. 《劳动监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5. 《机关事业单位非法集资违法行为查处办法》6. 《非法霸占公共财物处罚办法》7. 《工资支付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8. 《非法提供劳务行政处罚办法》9. 《违法员工招聘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总结:本文介绍了人力资源领域的法律法规清单(一),包括劳动合同相关法规、工资和福利相关法规、劳动保护相关法规、劳动争议解决相关法规以及劳动监督与行政处罚相关法规。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1.引言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资产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合法、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档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相关法律要求和规定,确保合规经营。

2.劳动法律法规2.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终止- 第三章:劳动报酬- 第四章: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劳动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 其他相关法规:《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3.人事管理法律法规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3.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3.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3.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劳动关系法律法规4.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4.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关系协调法》4.3.《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合同法》4.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5.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5.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令》5.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力市场条例》5.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介绍和职业传达法》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6.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地区地方自治法》6.3.《中华人民共和国流动人口管理条例》附件:-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范本》-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登记证范本》- 附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单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 劳动合同:劳动法律关系的设立和终止、相关权益和义务的约定。

- 劳动报酬:员工根据劳动合同从雇主处获得的经济回报。

- 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员工每天、每周的工作时间安排和休息休假制度。

- 劳动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的相关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法规目录劳动法规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8)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61)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63)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64)劳动合同 (74)集体合同规定 (74)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 (82)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伤医疗期规定 (84)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85)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87)劳动时间 (88)人事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88)劳动部实施《职工工作时间规定》办法 (89)人事部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90)劳动部关于贯彻 (91)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93)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94)关于探亲假的法律规定 (96)关于婚假的法律规定 (98)关于带薪年休假的法律规定 (98)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99)《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100)劳动工资 (102)工资与支付暂行规定 (10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102)国务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105)企业最低工资规定 (108)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111)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113)劳动保护 (119)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19)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120)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122)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124)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128)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13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137)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13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142)劳动培训 (147)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147)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150)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15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55)社保福利 (159)工伤保险条例 (159)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 (169)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172)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176)劳动争议 (18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 (18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18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189)一九八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9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19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200)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202)劳动就业 (208)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208)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 (213)《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218)私营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 (229)职业指导办法 (234)关于发布《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236)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239)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244)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248)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 (251)法律文书 (252)起诉状 (253)民事上诉状 (254)民事答辩状 (255)民事反诉状 (256)刑事上诉状 (257)刑事自诉状 (258)行政上诉状 (259)仲裁答辩书 (260)仲裁反诉书 (261)上诉答辩状 (262)申请执行书 (263)撤诉申请书 (264)回避申请书 (265)财产保全申请书 (266)先予执行申请书 (267)延期执行申请书 (268)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强制执行) (269)诉讼财产保全担保书 (270)诉讼管辖异议申请书 (271)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申请书 (272)代理词(民事一审用) (273)合同范本 (274)劳动合同书 (274)劳动合同变更书 (285)劳动合同续订书 (286)劳动合同解除(终止)证明书 (287)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 (288)劳动争议仲裁应诉答辩书 (290)合同制工人招聘合同 (291)家务服务合同 (293)中外劳务合同 (294)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合同 (301)个体工商户雇工劳动合同书 (302)私营企业雇工劳动合同书 (306)聘请经济与法律顾问合同 (311)聘用合同 (313)赠与合同 (316)国际劳务合同 (317)股权转让协议 (322)遗赠协议 (325)终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326)经典案例 (327):::精典案例一::: (327):::精典案例二: (327)::精典案例三: (327):::精典案例四::: (327)错把劳务合同当劳动合同 (328)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 (331)劳动争议 (338)工作时间 (342)劳动安全 (346)劳动合同 (350)劳动权益 (369)社会保险 (374)劳动工资 (378)劳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二十八号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十一章监督检查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第十四条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工作内容;(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四)劳动报酬;(五)劳动纪律;(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三条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第二十四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