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
浅析车辆系统高寒环境适应性

1 0 转 向架
构 架及 枕梁 钢板 采用 的是 S 3 5 5 J 2 G3 EN1 0 0 2 5 - 2 ,中科 学院 金属 研 究所 对构 架、枕 梁用 钢板 ( 1 2 a r m、3 0 mm后 )进 行 了研 究 ,其 中 4 辅助供 电 针 对低 温冲 击 的测试包 括 一 2 0 ℃ 、一 4 O ℃ 、一 6 0 ℃ ,测试 结果 远大 于标 辅助供 电系统 由辅助变流器 、 蓄电池、 充 电机、 中压箱等部件组成 。 准要求的 一 2 o o c的 2 7 焦耳 ,表明所用钢板 低温 冲击性能 良好 。 蓄 电池箱 箱体 材质 为符 合标 准 G B / T 3 8 8 0 — 2 0 0 6 铝 镁硅 合金 铝板 对构架焊 接填充材 料牌号为 G3 S i l ,中科院金 属研究所对 该填充 试 验温度 为o  ̄ C、 一 2 0 ℃、 一 4 0 ℃ 6 0 8 2 T 6 ,该材料 耐低 温冲击 韧性 强 ;箱盖 密封 条材料 硅橡胶 :硅橡 材料形成的焊接接 头进行冲击性能 试验 , 胶 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耐寒性、介 电性 、 耐臭氧和 耐大 气老化等性能 , 和. 6 O ℃ ,试 验结果 显 示 _ 4 O ℃冲击 功均 值远 大于 . 2 O ℃要求 的 2 7 J , 尤其突 出的性 能是使用温 度范围J 一,能在 一 6 0  ̄ C 至+ 2 5 0 ℃的温度范 围 满足 4 0 ℃环境 使用要求 。 钢弹 簧材 质 为 5 1 C r V 4 ,根 据 中 国科学 院 技术 研究 于 2 0 0 7 年1 1 下长 期使 用 ;充 电机 箱体 材质 为符 合标 准 G B / T 1 5 9 1 — 2 0 0 8 规 定的 低 合金结构钢钢板 Q 3 4 5 E,该材料 耐低 温冲击韧性强 。 月份进 行的分析研 究结果 ,该钢弹簧 一 4 0 ℃ 时的 A K U值 均大于 1 o J , 并且对 一 6 O ℃时的 AKU值进行 了测试 ,结果最 小的为 1 6 J ,满足 - 4 O ℃
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

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1 概述电磁环境适应性是指将电磁环境 thisIsDummyText下的车辆进行一系列分析和测量,以找出最佳的电磁防护措施和运行条件。
由于车辆电子系统的复杂性,在电磁环境下,外部恶劣条件可能会对车辆内部部件和电子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此,研究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2 研究基础在研究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之前,需要建立起一个充足的研究基础,以便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健性,这其中的研究基础包括:(1)确定研究对象,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车辆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也可能会有一定差异。
(2)车辆电磁属性获取,这步操作是进行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测量和仿真方法得出电磁属性,以便后续的电磁仿真模拟。
(3)设定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这是研究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依据,它需要考虑到电磁环境与车辆电子系统兼容、车辆电子系统性能及使用安全性等因素。
3 研究方法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和仿真两个步骤:(1)实验方法:在实验中,首先会确定不同电磁环境参数,然后在车辆近场或仿真环境下进行观察测量;最后,获得的数据与仿真模型进行比较,确定电磁环境适应性水平。
(2)仿真方法:利用电磁属性模型和车辆电子系统模型,借助电磁仿真软件,可以模拟出车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表现的各项参数,比如大电流、小电流以及电气缺陷,以及车辆内的电磁干扰程度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 研究结果结合实验和仿真分析,可以有效地确定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车辆适应性,以便为设计者制定更好的解决方案。
研究结果充分显示,由于复杂电磁环境中的车辆电子系统设计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继续提高电磁抗扰技术,以确保车辆在电磁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结论本文分析了车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适应性,研究和结果显示出实验和仿真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复杂环境下的车辆性能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改善车辆电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解析!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解析!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汽车企业为了拓展国际汽车市场,使汽车能够适应全球各种气候环境条件,进而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争对全球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大力开展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研究,确保其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漫谈君和大家一起聊聊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
环境适应性试验主要包括:一、车辆热适应性能试验1试验车辆试验条件A、轮胎气压应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误差不超过±10kPa。
B、车辆的节温器应强制全开。
C、电子风扇高速档状态短接到高速档;如果试验条件有要求时可进行不短接。
D、试验前,车辆应进行充分预热,发动机出水及机油温度达到正常工作条件。
E、对于试验工况要求的空调开启状态,空调打开到最大制冷状态和最大出风量状态,空调换气使用外循环模式。
F、试验载荷为车辆最大设计总质量。
2试验环境条件A、温度:30℃±3℃,如果试验条件有要求可选38℃±1.5 ℃。
B、相对湿度: 50% ±5%。
3测量项目及传感器安装位置4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一:自动变速器车辆采用 D挡,手动变速器采用相应挡位。
试验方法二:自动变速器车辆采用 D挡,手动变速器采用相应挡位。
二、整车温度场性能试验1试验车辆条件试验车辆设定条件为原车状态,以外条件同热平衡试验条件。
2试验环境条件A、温度:38℃± 1.5 ℃。
B、相对湿度:50% ±5%。
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一:自动变速器车辆采用 D挡,手动变速器采用相应挡位。
试验方法二:自动变速器车辆采用 D挡,手动变速器采用相应挡位。
4试验数据采集各行驶工况结束后,车辆立即熄火浸置,再次采集4min 的试验数据,两次试验数据作为最终的试验结果。
5测点位置示例。
汽车环境适应研究报告

汽车环境适应研究报告汽车环境适应是指汽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包括气候、道路、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
汽车环境适应研究是为了提高汽车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的性能和安全性。
本研究报告主要从气候、道路以及空气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气候对汽车的适应至关重要。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和耐用性。
例如,在极寒的北方地区,低温会导致汽车电池和发动机启动困难,同时也会加速车身的腐蚀。
而在炎热的南方地区,高温会导致汽车的冷却系统过热,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因此,为了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汽车使用需求,汽车制造商需要在材料选用、设计和生产工艺上做出相应调整。
其次,道路对汽车的环境适应也非常重要。
道路的不同性质会对汽车的悬挂系统、轮胎以及减震器等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崎岖的山区道路上行驶,汽车需要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和抓地力,否则容易导致车辆悬挂系统损坏;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需要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和降低风阻的设计,以提高操控和经济性。
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根据道路条件的特点来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汽车对道路的适应能力。
最后,空气质量对汽车的环境适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汽车会吸入大量的尾气和颗粒物,从而影响空气质量和车辆排放。
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改善排放控制系统是提高汽车对空气质量适应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提高电动驱动系统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是提高适应能力的关键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车辆的外部空气净化系统,过滤和净化空气,提高车内的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汽车环境适应研究对于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道路以及空气质量等因素都会对汽车产生影响,汽车制造商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汽车的环境适应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节能的出行体验。
汽车产品环境适应性评价规范

汽车产品环境适应性评价规范在汽车行业中,为了确保生产的汽车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适应并稳定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环境适应性评价。
本文将从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是指需要进行环境适应性评价的汽车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汽车整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每个评价对象都有其特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需要根据其功能和用途进行评价。
二、评价指标1. 温度适应性评价指标温度是影响汽车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不同的汽车产品,需要评价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低温启动性、冷却系统效能等指标。
评价方法可通过实地测试或模拟实验进行。
2. 湿度适应性评价指标湿度对汽车产品的性能和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湿度适应性评价主要包括对汽车产品在高湿度环境下的防锈性能、电子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等指标的评价。
评价方法一般通过模拟湿热实验进行。
3. 震动适应性评价指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道路震动的影响,因此需要评价汽车产品在不同震动条件下的振动稳定性、零部件的抗疲劳性能等指标。
评价方法可通过道路试验、振动台试验等进行。
4. 盐雾适应性评价指标盐雾环境是指汽车在沿海地区或雪地融化剂使用地区长期处于受盐腐蚀的环境中。
盐雾适应性评价主要包括对汽车产品在盐雾环境中的防腐性能、表面涂层附着力等指标的评价。
评价方法通过盐雾喷涂试验进行。
5. 尘沙适应性评价指标尘沙环境对汽车产品的滤清器、进气系统等部件有较大影响。
尘沙适应性评价主要包括对汽车产品在尘沙环境下的过滤性能、进气道的堵塞情况等指标的评价。
评价方法可通过尘沙风洞试验进行。
三、评价方法1. 实地测试实地测试是评价汽车产品环境适应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将汽车产品放置在实际使用环境中,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并进行评价。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测试发动机的散热性能,在雪地中测试车辆的操控性能等。
2. 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在实验室或特定设备上对汽车产品进行环境适应性评价的方法。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发布时间:2021-06-15T16:01:28.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作者:方嘉覃项[导读] 摘要:环境适应性作为现代汽车的一项重要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南宁燎旺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环境适应性作为现代汽车的一项重要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详细分析了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类型。
关键词: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前言:汽车是一种在室外环境中连续工作的交通工具,在户外环境中,会遇到高低温、光照等不同环境,有时需在长期恶劣环境中工作,这些环境会严重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及性能,甚至使车辆的某些功能失效。
因此,环境适应性已成为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考察方面。
1 汽车环境适应性GJB4239中将环境适应性定义为装备在预期使用寿命和各种环境条件下,实现预定功能和性能而不受损坏的能力,这是装备的质量特征。
环境适应性是汽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决定了汽车是否具有足够的环境适应性。
若汽车生产完成,环境适应性即固定,不同环境对产品作用机理不同,很难准确描述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要求在产品研制中对环境适应性进行明确及定位,要求车辆在一定条件下运行良好,无损坏,各项性能能保持在正常参数范围内。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地理条件往往有不同的地域特征,车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影响环境适应性的气候因素包括气温、气压、辐射、风沙和温度。
2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类型(1)汽车气候老化试验,研究评价车辆在露天环境和长期某种自然环境中的老化规律,以及各部件和车辆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耐候性,在实际试验中,应根据车辆所面临的不同自然环境确定试验时间和地点,所有材料和设备应准备完善,并根据实际气候对车辆的环境适应性进行试验。
同时,重点考虑一些典型、恶劣环境,如寒冷、高原环境等,这些都对车辆性能形成一定的考验。
整车高寒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分析

时,各采样点温度均在 20℃以上,满足其产品设计要
温度,
求。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012
图 某越野车各采样点温度记录
除霜性能试验
环境 驾驶员脚部 操作台脚部 副驾驶脚部 前排乘员脚部 后排乘员脚部
除霜性能试验分为除外霜试验和除内霜试验,同
图 2示出某乘用车车窗结霜结果,该车在 40km/h 匀速行驶工况下结霜趋势稳定后驾驶员侧前风窗的结 果,如图 2a所示;怠速工况下结霜趋势稳定后左前门 侧窗的结果,如图 2b所示。经验证,该样车在试验过程 中各工况稳定时,前挡风玻璃结霜区域不影响驾驶员
采暖性能试验主要考核整车在寒区的空调性能。 查看前方道路情况,左右侧窗在行驶过程中不影响观
2020(6)
Feature
技术聚焦
整车高寒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 分析
刘策 彭康 刘兵 王玉磊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为检验整车在高寒地区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对当前汽车寒区试验的各专项性能试验、主观评价试验及适应性行驶试
验的方法和当前国内高寒试验场现状以及场地道路条件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标准的应用状况,提出应建立统一的高寒试验
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区冬季时间长、气温 采暖性能试验、除霜性能试验、积雪地面通过性试验及
低、降雪多,同时这些地区范围广,面积占我国国土面 积的 51.5,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 34,汽车保有量占 全国 44,所以我国高寒环境对汽车使用产生的影响
雪侵入试验 5项专项性能试验,以及寒区的主观评价 试验和适应性行驶试验。 !"! 冷起动试验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发表时间:2020-12-08T08:25:42.02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作者:刘冠春凌世才岑霁霖张宁[导读] 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都非常重视汽车的环境适应性测试,将其作为测试开发和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试车辆对环境适应性的测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学术界有很多研究。
分析了各种环境适应试验的类型和特点。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省柳州市 545005摘要: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都非常重视汽车的环境适应性测试,将其作为测试开发和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试车辆对环境适应性的测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学术界有很多研究。
分析了各种环境适应试验的类型和特点。
关键词: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综述为了适应气候和全球汽车市场的特点,使其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发展,为了保证产品满足环保要求,对汽车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是适应性汽车环境设计的基础和工具,有效的环境适应性试验可以发现汽车设计中的缺陷,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或保护措施来改进汽车设计,汽车环境适应性一、汽车环境适应性GJB4239定义的环境适应性是指设备在使用寿命和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在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功能和性能是设备质量的一个特点。
环境适应性是汽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决定了汽车是否具有足够的环境适应性。
一旦汽车生产完成,环境适应性就固定下来了。
不同的环境对产品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很难准确地描述环境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环境适应性要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适应性进行定义和定位,使汽车在一定条件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不受损坏。
业绩指标保持正常。
我国幅员辽阔,对环境适应性有一定影响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气温、气压和辐射、沙尘和温度。
二、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类型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是在模拟材料和部件的自然或人工环境中进行的。
与环境密切相关的车辆零部件和车辆。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可以测量车辆性能参数的变化,检验车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评价车辆的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汽车是露天行驶的交通工具,汽车在户外使用时,会受到高温、低温、湿度、光照、气压、雨雪、风沙等气候环境的影响和长期作用,不仅会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的正常发挥,严重时可使汽车功能失效,对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形成隐患。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汽车企业为了拓展国际汽车市场,使汽车能够适应全球各种气候环境条件,进而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全球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大力开展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研究,确保其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是贯穿于汽车研制、定型、生产和使用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汽车环境适应性设计的基础和有效手段。
通过环境适应性试验,可以发现汽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防护措施,提高汽车的环境适应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气候老化试验、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项目,以及汽车环境试验仿真技术,并对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1 汽车环境适应性概述1.1 汽车环境适应性GJB 4239《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中,将环境适应性定义为:装备(产品)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和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
汽车的环境适应性主要与其选用的材料和总成及零部件的环境适应性,以及所采取的耐环境措施等有关。
一旦汽车完成生产定型,其环境适应性也就基本固定。
由于不同环境对汽车影响的机理与作用不同,准确表述汽车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困难。
环境适应性要求一般在汽车研制要求、产品定位中予以明确,通常只能对某一类环境提出定量与定性要求,一般要求汽车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强度下不受损坏或能正常工作,其各项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1.2 气候环境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从北往南纬度跨度较大,从东往西海拔高度相差也较大。
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而且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汽车在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功能、性能和寿命均会受到影响。
长期研究表明,影响汽车环境适应性能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气温、湿度、气压、太阳光(辐射)和风沙尘等。
表1为典型气候环境因素对汽车的影响。
表1 气候环境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典型故障高温加热效应材料性能改变、结构强度减弱、总成与零部件过热、润滑与密封失效低温结冰、脆化、物理收缩发动机起动困难,材料变脆、硬化、失去弹性,磨损增大、密封失效湿热吸收湿气、锈蚀金属表面腐蚀,材料变质,电强度和绝缘电阻降低、电气性能下降低气压低气压效应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热平衡性能、排放性能下降,起动困难,工作不稳,密封失效,电气设备性能下降太阳辐射加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材料膨胀、破裂、老化、脆化,绝缘失效、密封失效,材料软化发粘沙尘磨损、堵塞磨损增大,机械卡死,过滤器堵塞,电气性能变化,密封性能下降盐雾化学反应、锈蚀、腐蚀机械强度下降、电化腐蚀、电气性能变化、材料腐蚀雨水降落、扑击和渗透效应发动机熄火,侵蚀表面,电气设备失灵,加速金属表面腐蚀2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类型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是在自然或人工模拟环境中,对和环境密切相关的汽车材料、总成与零部件以及整车进行的环境试验。
通过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试验,测量汽车的各项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对汽车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进行评价。
依据试验目的、试验场所和试验条件,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可以分为汽车气候老化试验、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实验室环境模拟试验等。
2.1 汽车气候老化试验汽车气候老化试验是将汽车长期暴露在典型自然环境中,研究汽车气候老化的演变规律,验证与评价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材料在典型大气环境条件下的耐候性和稳定性。
进行气候老化试验时,应根据汽车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环境,确定试验的场地和时间,以及试验的材料、构件、部件和设备等。
根据我国实际气候环境条件,应着重考虑的典型严酷自然环境有:寒冷环境、湿热环境、高原环境、干热沙漠环境[1]。
2.1.1 自然气候老化试验自然气候老化试验也称为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它是一种将材料和产品长期暴露于某种自然环境中,以确定该种自然环境对材料和产品老化影响的试验。
自然气候老化试验通常可以分为直接暴露试验、太阳跟踪聚光暴露试验和特殊暴露试验。
(1)老化试验的典型气候世界各地的气候存在很大的差异,选择适当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试验非常重要。
美国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亚热带气候与干热沙漠气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这两种典型自然环境下进行气候老化试验,老化效果明显。
在我国,长期研究表明,海南湿热内陆地区是理想的气候老化试验地点。
(2)国内外典型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场国内外汽车企业对汽车自然环境暴露试验非常重视,在世界各地典型气候区建设了专门的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场。
如美国通用公司在美国凤凰城、德国大众公司在德国的狼堡、日本的丰田公司在冲绳岛分别建设了汽车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场。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多部门的领导下,先后在海南岛、敦煌、拉萨、广州、重庆江津、海拉尔等地建立了湿热、沙尘、高原、寒冷等自然环境试验站,可开展汽车材料、零部件及整车的各种自然环境暴露试验。
图1所示为某型汽车正在进行自然环境暴露试验。
图1 汽车自然环境暴露试验2.1.2 实验室气候老化试验实验室气候老化试验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模拟环境试验,可以部分取代漫长的自然环境暴露试验。
为了能够比自然环境试验更快速评估材料或产品的耐老化性能,人们通常采用模拟太阳光的人工光源试验设备对被试样品进行加速老化试验,来实现加速老化试验的目的。
实验室气候老化试验不受日夜循环、季节变化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材料暴露的温度、热循环、湿度和水分可以得到控制。
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的另一个优点是重复性和再现性好,可以独立控制每个老化因素。
由于实验室气候老化试验不能完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因此,还不能完全代替自然环境暴露试验。
2.2 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现代汽车应满足全天候、多地域复杂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因此,必须在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或者极端自然环境条件下,考察汽车的耐环境能力以及正常工作的能力。
汽车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也称为使用环境试验,目的是确定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自然环境对其性能产生的影响。
汽车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是考核、验证和研究汽车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手段,在汽车的研制、生产和使用阶段均有广泛的应用。
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一般考核低温、高温、高原、湿热、戈壁、沙漠、淋雨、冰雪、盐雾等各种大气环境条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在进行地区环境适应性试验时,应针对不同的试验环境条件,制定试验大纲,明确试验条件、测量参数、试验方法,以及环境失效判据等。
试验结束后,应提交使用环境试验报告,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确定使用环境及要求。
2.2.1 低温地区适应性试验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区冬季严寒期长,气温低(最低达-50℃左右),降雪多,这些气候特征对汽车的使用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
汽车在低温地区使用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发动机起动困难、总成及零部件磨损严重、燃料消耗量增加;材料性能变化,易损坏;行车安全性和可靠性下降等。
汽车低温地区适应性试验通常包括:冷起动性能试验;驾驶室采暖除霜试验;适应性行驶试验。
汽车低温地区适应性试验,重点试验和验证在极端寒冷(-40 ℃左右)气候条件下汽车的综合性能,如冷起动性能、驾驶室采暖和除霜性能、车门等能否正常开启、汽车能否正常行驶、各种电气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各种管路系统是否畅通、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以及汽车防侧滑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2.2.2 高温、湿热地区适应性试验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都比较炎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高。
东南沿海地区在梅雨和台风季节,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空气中盐分含量较高。
高温、湿热气候对汽车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烧不正常、机油变质加快、零部件磨损严重、金属腐蚀加剧、车辆散热性能变差,供油系统容易产生气阻,轮胎易损坏等。
高温、湿热地区适应性试验应在亚热带高温季节进行,气温35℃以上,相对湿度在85%以上。
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汽车隔热通风试验;供油系统可靠性试验等。
2.2.3 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我国是高原面积广阔的国家,海拔超过1000 m的高原面积约有35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高原地区的环境特点是大气压力低、空气密度小、太阳光(紫外线)强、温度低、昼夜温差大、风沙大、地形复杂等。
汽车在高原地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经济性变差、起动困难、冷却系统散热效率降低、排放恶化;材料的弹性、绝缘和密封性能下降等;汽车安全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以及运输效率等下降。
汽车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可以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或高原环境试验室内进行。
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主要考查汽车的各种使用性能是否满足高原地区特殊气候与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汽车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主要包括:汽车爬长坡试验;附属、专用设备适用性试验;适应性行驶试验。
2.2.4 干热、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我国西北部有约占全国面积13.6%的大面积戈壁、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甘肃西北部、内蒙和宁夏的一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受潮湿气流的影响较小,致使环境干燥、昼夜温差大、风沙大、干旱缺水。
这一环境特点要求汽车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良好的散热性、驾驶室通风隔热性以及在戈壁沙漠的行驶能力。
汽车干热、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主要是评价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供油系统和驾驶室通风隔热装置、空调装置及其他各种使用性能,是否满足戈壁、沙漠地区特殊气候、地理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汽车干热、沙漠地区适应性试验主要包括:散热性能试验;驾驶室通风隔热试验;供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总成热状态试验;适应性行驶试验。
2.3 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汽车的电磁兼容性(EMC)是指汽车及零部件或独立技术单元在电磁环境中能可靠地工作,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造成不应有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其电磁敏感性也越发明显。
汽车电磁兼容性对于现代汽车和军用车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排放控制的有效性、节能的有效性、智能控制的可靠性以及军用车辆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等。
现代战场的电磁环境空前复杂,静电、雷电、电磁辐射、电磁脉冲等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效应交互作用。
车辆装备作为重要的作战平台,必然受到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使其生存与工作面临严重的威胁。
汽车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就是通过对静电参数、电磁兼容性的测试来衡量汽车及元器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