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适应性大纲

合集下载

六 性 大 纲

六 性 大 纲

XXXXXX有限公司记录格式编号:XXXXXXXXXX 版本:A0文件编号: 密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大纲编制(签字):审核(签字):批准(签字):1、目的为确保公司军品在研制阶段有效地开展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工作,实现该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定量要求和定性要求,特地制定本大纲。

2、引用文件GJB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GJB899-1990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368A-1994 装备维修性通用大纲GJB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GJB900-1990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4239-2001 装备环境工作通用要求3、术语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 维修性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和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如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

3.3 保障性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满足平时战备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3.4 安全性不导致人员伤亡、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财产造成破坏或缺失的能力。

3.5 测试性产品所及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

3.6 环境适应性装备(产品)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通过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和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

3.7 贮存期在规定贮存条件下,产品能够贮存的日历持续时间。

在此时间内,产品启封使用满足规定的要求。

3.7 使用寿命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从规定时刻开始,到故障间隔变得不可接受或产品的故障被认为不可修理时止的期限。

环境适应性教案模板及范文

环境适应性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环境适应性吗?为什么生物需要适应环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 教师讲解环境适应性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点,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习性等。

3. 实例分析- 教师展示仙人掌、变色龙、竹节虫等生物的图片,分析它们的适应性特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b. 生物适应环境有什么意义?c.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反思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6. 布置作业-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生物的适应性特点。

- 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适应性表现。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适应性的定义、重要性及生物适应性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3.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环境适应性吗?为什么生物需要适应环境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环境适应性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习性等方面的变化,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环境适应性大纲

环境适应性大纲

编号:xxxx 环境适应性大纲与分析xxxxxxxx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签署页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标审:日期:会签:日期:批准:日期:1、范围1.1 主体内容本大纲规定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1.2 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xxxxx寿命周期内的研制、生产阶段,环境适应性大纲的编制、实施和检查。

2、引用文件GJB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3、编制依据《xxxxx技术协议》;4、一般要求4.1环境适应性工作目的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

应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确定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以合理的费用确保装备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4.2 环境适应性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早期投入的方针,并将环境适应性设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控制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在产品中所占得比例,并分析类似产品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a)一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b)二是采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和工艺。

,严格进行环境适应性评审;4.3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按产品研制计划要求,产品研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确定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样品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见表4。

5、详细要求5.1 项目确定阶段由项目组长,依据产品合同和技术协议书提出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同类产品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本产品的任务论证和环境适应性论证,也可以合并到方案论证中同时进行,并形成任务论证报告或环境适应性论证报告。

5.2 方案设计阶段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方案设计报告,一般可以与产品方案设计报告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单独进行。

5.2.2 编制大纲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大纲,经技术部经理审核,总工或副总工批准后实施。

7 环境适应性要求V3.0

7 环境适应性要求V3.0
4.环境试验报告中的试验条件、方法是否正确,试验过程、检测记录等是否记录完整?
5.故障是否全部归零?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及报告
1.文件是否经过审批?
2.是否按照环境试验与评价总计划开展试验?
3.环境试验大纲的条件、方法是否正确?
4.环境试验报告中的试验条件、方法是否正确,试验过程、检测记录等是否记录完整?
3.设计准则是否针对产品特点确定及环境要求?
4.设计准备是否有效指导环境适应性设计?
环境适应性设计报告
1.文件是否经过审批?
2.是否采用成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
3.耐环境余量设置是否合理?
4.是否选用了耐环境能力强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材料?
5.是否采用了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如冷却措施、减震措施、密封等?
3.环境试验项目是否完整,开展时机、时间是否合理?
环境适应性研制试验大纲及报告
1.文件是否经过审批?
2.是否按照环境试验与评价总计划开展试验?
3.环境试验大纲的条件、方法是否正确?
4.环境试验报告中的试验条件、方法是否正确,试验过程、检测记录等是否记录完整?
5.故障是否全部归零?
环境响应特性调查试验大纲及报告
6.是否进行了环境仿真?
7.环境适应性设计是否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等进行了设计改进?
环境适应性分析报告
1.文件是否经过审批?
2.数据来源是否真实?
3.分析评价方法是否正确?
4.预计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5.遗留问题解决处理方案?
环境试验与评价总计划
1.文件是否经过审批?
2.环境试验与评价计划是否覆盖产品的整个研制阶段?
1.文件是否经过审批?
2.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确定产品的敏感环境?

GJB9001C产品研制环境适应性大纲

GJB9001C产品研制环境适应性大纲

好好学习社区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德信诚培训网 产品研制环境适应性大纲
(GJB9001C-2017)
1、范围
1.1 主体内容
本大纲规定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1.2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x 寿命周期内的研制、生产阶段,环境适应性大纲的编制、实施和检查。

2、引用文件
GJB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3、编制依据
《xxxxx 技术协议》;
4、一般要求
4.1环境适应性工作目的
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

应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确定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以合理的费用确保装备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4.2 环境适应性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
4.2.1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并将环境适应性设计作为重点工作来。

环境保护的环境适应性

环境保护的环境适应性

环境保护的环境适应性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我们在努力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概念——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简单来说,就是生物或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能力。

在环境保护领域,它意味着我们采取的环保措施和行动,应当充分考虑到特定环境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规律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以确保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具有可持续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自然环境本身的适应性。

大自然有着其自身精妙的平衡和调节机制。

例如,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

当某个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得整个生态系统重新达到新的平衡。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是自然环境适应性的体现。

然而,人类的活动往往打破了这种平衡。

过度的砍伐森林、过度捕捞、大规模的工业排放等行为,都超出了自然环境能够承受和适应的范围,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以森林资源为例,森林不仅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重要功能。

当我们过度砍伐森林时,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会受到严重损害。

树木的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周边农田的生产力;同时,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能力降低,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比如实施可持续的林业管理政策,限制砍伐数量,鼓励植树造林等。

但这些措施必须要适应不同地区森林的特点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在一些人口密集、经济发展需求较大的地区,可能需要更加注重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在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则要以严格的保护为主。

再来看城市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挑战,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大纲通用模板

环境适应性大纲通用模板

XXXX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适应性大纲项目名称: 项目型号: 项目代号: 项目负责人:编制:时间:审核:时间:标准化:时间:批准:时间:XXXX环境适应性大纲1、范围1.1 主体内容本大纲规定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1.2 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XXXX电源变换器模块(以下简称电源模块)寿命周期内的研制、生产阶段,环境适应性大纲的编制、实施和检查。

2、引用文件GJBGJB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GJB 1032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3、编制依据研制合同书和技术协议书。

4、一般要求4.1环境适应工作目的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

应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确定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以合理的费用确保装备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4.2 环境适应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4.2.1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并将环境适应性设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4.2.2环境适应性工作与产品整机和系统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4.2.3采用成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控制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在产品中所占得比例,并分析类似产品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a)一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b)二是采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元器件和工艺。

4.2.4加强对研制、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环境适应性评审;4.2.5产品设计、制造中器材和原材料应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1)散热:用热交换的原理,将设备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形式进行散热。

元器件布局时要让发热元件合理分布,将模块内的热源分散放置,避免出现过热点。

发热量大的元件必须要用陶瓷过度片或导热胶贴在外壳或散热面上。

2)隔热:在设计时应考虑对有源器件与无源器件、发热元件与非发热元件相对隔离,特别是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加以保护,以减轻发热元器件对工作性能的影响;3)减少发热:任何一个具有电阻的载流元件都是内部发热源;对发热元件降额使用,使用低功耗元件。

环境适应性教案模板及范文

环境适应性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生物》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重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生物教材。

3.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组生物与环境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对环境有适应性。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那么生物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生物对环境有积极影响,但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组生物与环境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xxxx 环境适应性大纲与分析
xxxxxxxx
页脚内容4
签署页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标审: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1、范围
1.1 主体内容
本大纲规定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1.2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x寿命周期内的研制、生产阶段,环境适应性大纲的编制、实施和检查。

2、引用文件
GJB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3、编制依据
《xxxxx技术协议》;
4、一般要求
4.1环境适应性工作目的
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

应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确定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以合理的费用确保装备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4.2 环境适应性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
4.2.1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并将环境适应性设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4.2.2环境适应性工作与产品整机和系统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
4.2.3采用成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控制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在产品中所占得比例,并分析类似产品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a)一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
b)二是采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和工艺。

4.2.4加强对研制、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环境适应性评审;
4.2.5产品设计应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

4.3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按产品研制计划要求,产品研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确定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样品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见表4。

5、详细要求
5.1 项目确定阶段
由项目组长,依据产品合同和技术协议书提出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同类产品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本产品的任务论证和环境适应性论证,也可以合并到方案论证中同时进行,并形成任务论证报告或环境适应性论证报告。

5.2 方案设计阶段
5.2.1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
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方案设计报告,一般可以与产品方案设计报告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单独进行。

5.2.2 编制大纲
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大纲,经技术部经理审核,总工或副总工批准后实施。

5.2.3 大纲评审
由技术部组织产品环境适应性大纲的评审,以确保环境适应性大纲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一般可以与产品可靠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大纲同时评审,需要时,也可以单独评审。

5.3 样品研制阶段
5.3.2 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
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根据产品实际情况可分为初步和详细的设计与分析,也可合并到一起进行。

产品环境适应性设计参照有关规定,结合本产品特点,对产品环境适应性关键部位进行环境适应性设计。

5.3.2.14 建立数据收集、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a)按GJB9001B-2009和质量手册要求,建立以质量部为归口的质量、安全信息数据收集、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b)在产品实现策划、设计开发、采购/外包、生产制造、交付,服务全过程中各部门将有关环境适应性数据、信息及时收集、传递,并综合分析、实施产品质量、故障、风险报告、原因分析,制定、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做到归零控制;
5.3.2.15 环境适应性评审
在产品完成工程研制结果之前,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组织技术部部、质量部、市场部、生产部等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一次综合性环境适应性评审活动,也可以与产品样品研制阶段的设计评审结合一起进行,顾客要求时,邀请顾客参加评审。

5.4 设计定型阶段
5.4.1 环境适应性验证
5.4.1.1 目的
验证产品在使用环境下的环境适应性和符合性。

5.4.1.2 依据
验证依据是产品合同和技术协议以及有关安全性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司附加要求。

5.4.1.3 方法按产品规范、试验大纲和有关标准
5.4.1.4 编制安全验证报告
6 安全性综合评价
由项目组长组织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市场部等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针对产品研制、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暴露的问题或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综合评价,也可以与产品技术鉴定/设计定型合并一起进行,必要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评审,并保持纪录,形成环境适应性评价报告。

7、环境适应性分析
本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指标
xxxxxxxxxxx
8、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面。

xxxxxxx在实际环境中可以满足技术协议中提出的环境指标。

在后续试验中,可以对这一指标进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