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含答案(2010·辽宁卷·T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作者的思想感情类题目,如果诗歌有注解,一定要注意。

如本诗“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和“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在这种境况之下再来听秋雨,就别有一番滋味了。

另外尾联中的“西风”“客”,联系平时积累的意象,多有羁旅之苦,漂泊之愁。

那么第二联中燕子的经年之梦、今非昨暮的梧桐都充满了失落之感。

诗歌的标题是“雨”但没有正面写雨,通过作者“凉”的感受,“燕子”“梧桐”来侧面写雨。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王蒙《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蒙《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雨王蒙①我喜欢雨,从小。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

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

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③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

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

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

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⑥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

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

⑦“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

”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⑧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⑨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

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

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

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

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⑩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

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

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

怎么做好阅读理解例文《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怎么做好阅读理解例文《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怎么做好阅读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和理解,所以,要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首先就得仔细阅读,将文章读明白,只有将文章读明白,才能做好阅读理解,这是做好阅读理解最基本的前提。

在阅读时,要仔细阅读,全神贯注的、心无杂念的阅读,要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做好阅读理解。

其次,要深入理解。

阅读理解的另一方面是理解,这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这是做好阅读理解的重要一步。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写作方法、理解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这是最基本的对文章的理解。

掌握了这些,就能很好的做好阅读理解,再次,基本题型的答题方式与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

语文阅读理解设计的面很广,题型也很多,不同的题型答题的方式不同,所以要把握基本题型的答题方式。

当然了,单纯的掌握基本题型的答题方式,并不能真的做好阅读理解,一定要将基本题型的答题方式与对文章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才能很好的做好语文阅读理解。

最后,答题要全面。

这是大部分同学都存在的问题。

不管哪种考试,每次考完语文,同学们都会和很高兴,都会觉得自己答的挺好,但是成绩一出来,分数却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学生们在答题时往往答不全面,导致分数不高。

所以,要想做好语文阅读理解,就一定要将每道题都答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阅读理解,语文才能得高分。

如果能够将以上四方面做好,就能做好阅读理解,语文成绩也会提高。

所以,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好阅读理解,都能学好语文。

雨周晓枫从平凡的时刻出发,从纯洁的地点开始。

雨这个美妙的象形字,它是惟一在同时成为一幅儿童简笔画的汉字:四个孪生的水滴兄弟,正路过窗口,乘着风倾斜地做着滑梯。

雨的样子多么简单,我们的种种迷惑和猜想正基于此-- --因为包含着巨大的可能性,所有的未知数均大于已知。

在无中才能放进有,雨就是这样,盛下一桩浩大的无望爱情,或是数次挫折万物的风暴。

流浪的波西米亚人从水晶球中占卜命运,一个孩子,从雨里得知得更多。

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雨副标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雨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

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它们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得到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她用自己充盈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雨王蒙阅读答案

雨王蒙阅读答案

篇一:雨王蒙阅读答案您现在的位置:>>> > 王蒙《雨》阅读练习及答案感谢 3lian12 的投递时间:2015-09-19 来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 22题。

雨王蒙①我喜欢雨,从小。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

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

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③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

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

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

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⑥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

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

⑦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

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⑧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 ⑨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

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

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

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

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⑩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

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

雨阅读试题及答案[合集5篇]

雨阅读试题及答案[合集5篇]

雨阅读试题及答案[合集5篇]第一篇:雨阅读试题及答案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王蒙《冬雨》阅读理解

王蒙《冬雨》阅读理解

王蒙《冬雨》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雨王蒙今年冬天的天气真见鬼,前天下了第一场雪,今天又下起雨来了,密密麻麻的毛毛雨,似乎想骗人相信现在是春天,可天气明明比下雪那天还冷。

我在电车站等电车,没带雨具,淋湿了头发、脖子和衣服;眼镜沾满了水,连对面的百货店都看不清。

下午有几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传纸条,让我生了一顿气。

说也怪,做了20年小学教员了,却总是不喜欢小孩子,孩子们也不怎么喜欢我。

校长常批评我对学生的态度不好。

细雨不住地下,电车老不见来,想想这些事,心里怪郁闷。

当当当,车来了,许多人拥上去,我也扯紧了大衣往上挤,在慌忙中,一只脚踩在了别人的鞋上,听见一个小伙子叫了一声。

我上了车,赶忙摘下了沾满了水的眼镜,那年轻人也上了车,说:“怎么往人脚上走呀!”我道了对不起,掏出手帕擦眼镜,又听见那人说:“真是的,戴着眼镜,眼也不管事儿,新皮鞋……”我戴上眼镜,果然看见他那新鞋上有泥印子。

他是一个头发梳向一边的青年,宽宽的额头下边是两道排起来的眉毛,眼睛又大又圆,鼻子大而尖,嘴里还在嘟哝着,我觉得这小伙子很“刺儿”,对成年人太不礼貌,于是还他一句说:“踩着您的新鞋了,我很抱歉。

不过年轻人说话还是谦和一点儿好!”“什么?”他窘住了,脸红了,两道眉毛连起来。

我知道他火了,故意轻轻地、倚老卖老地咳嗽了几下。

就在纠纷马上要爆发的时候,忽然电车的另一边传来一阵掌声。

我们俩回过头,只见那边一部分人离开了座位,一部分人探着身子,注视着车窗,议论着,笑着。

我不由得走过去。

原来大家是在围着一个小姑娘。

那小姑娘梳着小辫子,围着大花围脖,跪在座位上,聚精会神地对着玻璃。

再走向前一步看,才知道她是在玻璃上画画;乘客呼出的气儿沾在密闭的窗玻璃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雾,正好做画板。

那小姑娘伸出自己圆圆的小指头,在画一座房屋。

她旁边座位上跪着一个更小的男孩儿,出主意说:“画一棵树,对了,小树,还有花儿,花儿……”小姑娘把头发上的卡子取下来画花,这样线条更细。

《雨》阅读答案

《雨》阅读答案

《雨》阅读答案《雨》阅读答案《雨》阅读答案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雨》阅读答案,欢迎参考!原文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王蒙
①我喜欢雨,从小。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

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

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③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

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
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

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

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⑥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

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

⑦“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

”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⑧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
⑨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

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

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

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

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⑩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

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

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

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

⑾这种经验我写在小说《杂色》里边了,但我觉得没有写好。

如果有机会,不,不管有没有机会,将来我一定要再写一次草原上的夹着雹子的暴雨。

⑿这豪兴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前方不远,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

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

⒀我们常常说“风吹雨打”,毛主席说要“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还说什么经历了“风风雨雨”。

这不但让人骄傲,也让人欢喜,不但让人刚强,也让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样。

⒁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

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

⒂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

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

⒃江上的雨和人似乎更加亲近。

坐船的人都爱水,靠水,感谢水。

而正是雨供给着江水。

江水升腾着雨。

当轮船疾驶的时候,浪花飞溅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⒄天色虽然阴霾,两岸的垂柳和庄稼却被雨洗得更加碧绿。

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

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

⒅“晴川历历汉阳树”,当然。

但是你知道吗,阴川和雨川,也使我们的河岸、我们的人和树历历如画。

⒆雨是我对生活和土地的无尽的情丝,情思。

(有删改)
19.文中说“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20.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分)
21.文中有许多引用,试举两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2.作者为什么喜欢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19.“雨对我有情”使用了移情的手法:“我”坐船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正好赶上了雨,这雨好像特意为“我”而下的;“我”特意坐在船头,让雨丝迎面喷来,去感受雨,亲近雨,说明“我对雨有意”。

整句话表达了“我”对雨的喜爱之情。

(4分)
20.第⑤段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分)“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雨的作用。

(1分)“它们叮叮咚咚……‘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具有了小孩子班的顽皮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1分)
21.第②③段引用的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表达了对雨的感情,诗句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第⑦段引用姨妈教我的“谜语”,令文章具有趣味性。

第⒀引用毛主席的话旨在支持作者的观点:“雨可以让人刚强。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2.作者喜欢雨,是因为雨是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有着忧伤的甜蜜;雨是大自然的顽皮,总能勾起其儿时有趣的回忆;因大雨偷的一日闲暇,和爱人一起观影而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在雹雨中策马狂奔,获得心灵的自由;在雨中奔跑后受到哈萨克人的亲切接待,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风雨的洗礼可使人变得更加刚强、快活;人和物被大雨冲洗过后,如图画般美丽。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