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奥地利经济学派
应用文-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Ⅰ\xa0\xa0\xa0 尽管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和观点有差异,但他们对有关的理论和政策以及的解释大致都是功利主义和结果至上的。
这样,20世纪主要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冯·米斯(尽管他拒绝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在道德和政治价值上是一个坚定的实证主义者和非认识论者——我们对有关对和错、正义和非正义等之类的评价,就像我们在市场上对商品和服务表达的主观偏好一样,建立在牢固的智力基础之上。
虽然米斯在政治和政治思想方面著述颇丰,但他对政治知识几乎没什么贡献。
他的政治评价来自他的经济宇宙观,缺乏任何独立的智力身份。
这样,米斯有关政治的大量著作几乎没有什么可构成一种具体的政治哲学的东西。
相比之下,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海耶克则提供了较多的对政治的实质性说明。
但有意义的是,在他对一种更全面的哲学的追求中,他除了从经济学,还从其他的智力资源中吸取养料。
\xa0\xa0\xa0 在本章对奥地利政治自由主义的探讨中,我将主要利用米斯的政治学著作,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其他地方写了很多有关海耶克的论述,而且也因为米斯的政治可以很好地代表那种人们难以理解的、先验的、理性主义的功利至上(它勾画了奥地利自由主义的特征)。
与芝加哥学派的主义相对照,自由秩序的建立并非基于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形式的经验,而是基于一种——如果某些社会条件得以满足的话——这一秩序如何得以形成的理论看法。
\xa0\xa0\xa0 因而一种自由秩序(就其所有的金融、经济、政治和法律方面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建设,其基本特征——即便在没有直接经验的情况下——在智力上是可以辨别的。
与秩序和自由有关的18世纪古典的自由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反映,但休谟-斯密在建立一种自然的自由体制时充满的怀疑主义几乎完全被抛弃了,以利于一种可以决定社会适当形式的积极理性,而不管经验所固有的知识和智慧。
确实,在米斯所有论述规范的社会哲学和经济哲学的文章中,他看来都以一个被错误寄放在20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后代的面目出现,对人们为什么看不到理性(它使人们获得了达到其主观决定的目的的必要手段)的支配深感怨恨和困惑。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支经济学派,以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并探讨其对经济学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一、奥地利学派的兴起与发展奥地利学派起源于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和尤金·冯·波姆-巴维克的贡献。
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的先驱,他提出了以边际效用为基础的边际效用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而波姆-巴维克则进一步发展了门格尔的理论,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时间禀赋理论,对资源配置和市场行为进行了研究。
二、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1. 边际效用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个体的需求和消费决策是基于边际效用来进行的。
边际效用是指个体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赋予的满足程度,随着消费量的增加递减。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会根据边际效用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消费决策,以追求最大化的效用。
2. 时间禀赋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时间是经济决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个体对于现在和未来的价值判断会影响其对资源的利用和投资行为。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主张,在决策时应考虑时间因素,将未来的效用折现到现在,以使经济活动能够长期持续发展。
3. 自由市场与个体选择奥地利学派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最佳机制。
他们主张个体应该享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策的权利,通过竞争和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最优化的经济结果。
4.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驱动奥地利学派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决策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关键因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认为只有不断寻求新的商机和创造新的价值,经济才能取得持续繁荣。
三、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学的影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边际效用理论和时间禀赋理论为人们理解消费行为和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们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模式,将个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纳入经济分析的范畴。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奥地利经济学派是20世纪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深远。
该学派的演化发展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工作对现代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和演化开始,以及其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影响进行探讨。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奥地利帝国的一群经济学家开始对传统经济学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
这个时期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对于边际主义和因果关系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奠定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卡尔·门格尔和弗里德里希·冯·怀泽尔成为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边际主义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奥地利经济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重要的转折和发展阶段。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是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形成,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的奥地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对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价值的主观性。
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对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们还强调了价值的主观性,认为价值是个体主观感受的产物,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主观价值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强调个体的知识和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个体的知识和信息是经济活动中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利用个体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信息经济学和知识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对现代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对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提要本文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并从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同时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经济危机;经济周期中图分类号:F037.1文献标识码:A一、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创始人为门格尔,继承者为庞巴卫克。
21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做了一些补充。
他们反对计划经济思想,反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作用。
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
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
近20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
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
其主要理论包括:(一)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义后期的高涨阶段是利率过低引起暂时性资源错置而造成的。
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
另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产资料(劳动和土地)不是用来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用来生产未来消费品。
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如果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增加时,就会发生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法的过渡;如果前者相对于后者减少,就会发生向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的过渡。
由于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奥地利经济学的方法论

奥地利经济学的方法论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奥地利经济学的方法论2007-01-11 10:04:31Yurii 译原文 The Methodology of the Austrian School EconomistsI. Introduction直到最近,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关注者都仅限于对十九世纪晚期边际效用理论的发展感兴趣的经济思想史学家。
但是,这一学派的生命并不限于那几十年的时间,而边际效用理论也从未成为其关注的焦点。
今天,奥地利经济学的传统不但没有没落,反而正在复兴之中。
奥地利经济学家们致力于理论的研究,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广阔的领域。
使该学派自成一体的思想--也可以称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其成员的方法论观点:主观主义。
应用到经济现象中的主观主义方法认为,经济分析的基础是对人们的选择和有目的之行为的洞悉,比如,根据他们对实现自己目标的各种选择的感知,追逐自己的目标。
自从1870年代诞生以来,这种方法论一直是奥地利学派的特征,尽管不同的成员为其辩护的方式不同。
就像一位当代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所言,"奥地利学派在观念史上的意义也许在于,它充分肯定了作为行动者的人在经济活动的中心位置。
"对主观主义观点及其含义的一贯关注,正是早期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和杰文斯学派(Jevonian)以及瓦尔拉斯学派(Walrasian)的区别所在,尽管后两派同样坚持边际主义的价值理论。
埃里克·斯瑞茨勒(Erich Streissle)评价说"我认为,奥地利经济学家经常正确地强调,他们是独特的坚持主观价值的学派"。
但是,对于奥地利经济学家,尤其是近代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来说,主观主义并不仅仅意味着主观价值理论。
无论研究什么经济问题,主观主义的方法都是他们的显着特征。
简而言之,主观主义已经成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独特方法。
如果奥地利经济学家仍然不能被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接受,原因就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方法论,以及这种方法论对他们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中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研究

政治经济学中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与观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批判性反思,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种新上升的经济学派别,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20世纪提出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是经济行为可以解释为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不断选择最优决策的过程。
奥地利经济学派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市场参与者利益最大化的体系,其基本思想是市场对信息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分配的优化能够带来最优解。
奥地利经济学派将私有制和市场构成的经济体系看作是自我调节的,可以克服市场失灵和错配的问题。
因此,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看来,经济问题需要的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力量,而不是政府过度干预。
政府过度干预会导致低效率的资源分配、市场效率低下以及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中,企业行为受到了特别关注。
他们认为:企业是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家的行为可以引领市场风向,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
即使是在纯市场经济体系下,市场需要像企业家一样的有能力的参与者去发现商机,追求利润,并通过创新等形式实现自身的增长。
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中,动态竞争理论、创新理论、选废理论等思想体系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应用。
通过这些理论,奥地利经济学派能够更好地阐述市场的动态性,市场资讯的非对称性以及市场效率的不确定性。
此外,奥地利经济学派也将个体视为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
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经济利益,因此在市场中,个体将会通过不断做出选择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个体的单一理论,并强调市场中多样性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种思想创新性较强的经济学派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学习和借鉴奥地利经济学派思想,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发展。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米塞斯我刚上大学时,卡尔·门格尔即将结束教学生涯。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大学里很少被人们注意,我当时也对它没有兴趣.1903年圣诞节前后,我第一次读了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Grunds?tze der Volkswirtschaftslehre).正是通过这本书我成为了经济学家.多年后我才见到了门格尔本人。
我见到他时他已经70多岁了,他听力衰弱,患有眼疾。
然而,他的精神却是年轻活泼的。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没有更好地利用他生命中最后的几十年.他在给《政治科学全书》(Handw?rterbuch der Staatswissenschaften)写的“货币”(Geld)一文表明,他仍然能够做了不起的工作。
我相信我知道门格尔的灰心丧气和过早的沉默的原因。
他的敏锐的智慧早就认识到奥地利、欧洲和全世界的走向;他看到一切文明中最伟大的最高的文明正在滑向深渊。
他预见到了我们今天面临的暴行;他知道世界背离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后果,并且倾其全力与这些趋势斗争。
他的著作《社会科学方法论》(Untersuchungen über die Methode der Sozialwissenschaften)是与普鲁士的大学用来毒害世界的思想潮流作斗争的鸿篇巨著。
他认识到他的斗争无甚成就而且毫无希望,于是变得悲观,无心著述.他的悲观影响了他的学生和朋友鲁道夫王储(茜茜公主的儿子——汉译者注)。
王储了结了自己的生命是因为对他的帝国和欧洲文明失望,而不是因为一个女人。
那个年轻女人自己也有死亡的愿望,于是他带她共赴黄泉;他自杀不是为了那女人.我的祖父有个兄弟,在我出生前许多年就逝世了.他是兰道(JoachimLandau)博士,奥地利议会自由党成员,也是党内同僚麦克斯·门格尔(Max Menger)—-卡尔·门格尔的兄弟——的好友。
有一次他告诉我祖父他与卡尔·门格尔的一次谈话。
维也纳大学的奥地利经济学派

维也纳大学的奥地利经济学派Ludwig von Mises义川译(本文系根据作者1962年5月2日在纽约大学教师俱乐部的演讲整理而成。
听众中有F.A.哈耶克,时任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的社会学与道德科学教授。
)我们在提到维也纳和奥地利的经济学家时,通常都会谈及所谓“奥地利学派”。
许多人误解了这个术语,以为在维也纳真的有这么一个专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一个像美国法律学派那样的有组织的机构。
实际上,这个与奥地利经济学家相联系的术语“学派”只是指学说上的一种流派而已;只是个学派用语。
“奥地利学派”这个术语最初是德国经济学家对一小群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称呼。
这个术语在1880年代首次用来称呼奥地利经济学家的时候,带有贬义和一定程度的轻蔑。
就这一点而言,它与另外两个奥地利学派,即心理分析运动和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有很大不同,后两者的名称都是学派中人自己起的。
而且这两个学派作为科学团体后来都成了国际知名的学派。
实际上,逻辑实证主义后来还成了盎格鲁-撒克逊大学里教授哲学的主要流派,主要是在英国和美国,在法国则没那么流行。
所有这三个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奥地利官办的学校体系中不太受欢迎。
欧洲大陆的所有大学都是官办学校。
对于欧洲大陆国家而言,甚至连大学可以是私立机构的概念都是外来的。
因此各大学都是由政府经营的,但是它们和其他的政府机构相比有一个基本的区别,那就是大学教授们享有学术自由。
所有政府职员和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期间都得严格服从上司的训导和指令。
而各大学、技术学院和所有级别相同的其他学校里的教员,虽然也是政府雇员,但却不受上司的督导;他们享有学术自由。
任何人,甚至连负有最高教育管理职责的内阁成员也没有权利以任何方式干涉教师的教学。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些国家中盛行的做法是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影响法律教学,还有经济学、政治科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的教学。
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对于这三个团体,即奥地利经济学派、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和心理分析运动来说,有一件事是共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经济学派'一般认为,奥地利学派的形成始于1871年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经济学原理》的。
当时还是个公务员的门格尔也因此书而成为维也纳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
经担任数年鲁道夫(Rudolph)王储的私人教师和旅伴后,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
两位更年轻的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 von Bǒhm-Bawerk)和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虽非门格尔的学生,却成为门格尔这本成名之作新观点的热情支持者。
在19世纪80年代,由于这两位追随者和门格尔一些学生不遗余力,特别是由于门格尔本人发表了一本有关方法论的著作,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的观点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
至此,奥地利学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实体。
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一些著作被译成了;1890年《美国及科学学会年刊》的编辑们一再要求庞巴维克撰文阐述这一新学派的思想。
下文力求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作简要回顾,着重介绍(1)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该学派的核心观点;(3)该学派及其观点与其他主要经济学流派之间的关系;(4)目前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关系的各种学说及观念。
奥地利学派奠基人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杰文斯(Jevons)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瓦尔拉(Walras)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都被认为是“边际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多数情况下,思想史学家所强调的,是门格尔著作中与杰文斯和瓦尔拉相同的一些特征。
近年来,特别是W·贾菲(W.Jaffé,1976年)的发表后,学术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门格尔思想中与他同代人不同之处。
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如W·格拉斯尔(W.Grassl)和B·史密斯(B.Smith),(1986年),则将门格尔及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独特思想与19世纪后期奥地利更为广阔的思潮和思想起来了。
门格尔著作的锋芒所向毫不含糊。
他的《原理》着力于重建经济科学的基础,即在保留经济学抽象与理论特色的同时,对价值与价格提出一种与古典派学说截然相反的理解。
古典派经济学家们认为,价值受以往资源成本的支配;门格尔则认为,价值是对今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实用性的判断。
门格尔的著作虽是奉献给德国和奥地利说德语的学术界的,但它在方法、风格乃至本质上,都与当时德国各大学的研究大相径庭。
后者的研究虽也尖锐批评古典经济学,但它抨击的是其理论特征,其主张主要是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
在门格尔著作发表时,以古斯塔夫·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为首的新历史学派正开始取代以罗雪尔(Rosoher)、克尼斯(Knies)和希尔德布兰德(Hildebrand)为首的旧历史学派。
年方31岁的奥地利公务员门格尔显得小心翼翼,尽量不与德国经济学界冲撞。
事实上,他以“恭敬之心”将《原理》一书题献给罗雪尔,并“作为一个奥地利伙伴的友好问候以及作为对德国慷慨恩赐我们奥地利人以科学启迪的菲薄报答……”(门格尔,1871年,前言)。
门格尔显然希望人们会认为他的理论创新证实了德国学者从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献出一种新的经济学以取代备受怀疑的英国正统古典学说。
但门格尔注定要大失所望。
德国经济学家对他的著作不屑一顾。
即便一些德语学术刊物注意到它,也是或被完全曲解,或被一笔带过。
在《原理》出版后整整10年中,门格尔完全是孤立的;当时不存在什么奥地利“学派”。
19世纪80年代,当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热情洋溢的著作开始问世时,这一新学说虽被冠以“奥地利学派”的称号,但与其说是一种尊称,倒不如说是傲慢的德国经济学家对它的蔑视(L·密塞斯(L.Mises),1969年,第40页)。
在门格尔发表了有关方法论的著作(门格尔,1883年),向历史分析研究法提出挑战后,奥、德学者间的裂痕大大加深了。
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在德国受到冷遇,这使他确信只有正面抨击历史学派才能拯救德国经济学,他显然是为此而撰写此书的。
此书引起的激烈的方法论之争,通常(但不总是,参见博斯塔夫(Bostaph,1978年)被经济史学家们认为是学术精力的可悲浪费。
然而,这次恶言相交的学术论战肯定有助于国际经济学界注意到奥地利学派的存在,并把他们视为一伙赤诚的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大量令人振奋的理论观点,补充和加强了新生的边际主义文献,深刻地修正了当时仍占统治地位的古典价值理论。
庞巴维克、维塞尔、J·科摩琴斯基(J.Komorzynski)和R·朱克坎德(R.Zuckerkand)等人的著作,详尽阐述或探讨了门格尔在价值、成本与价格方面的核心思想和主观主义观点。
V·马塔亚(V.Mataja)、格罗斯(Gross)、萨克斯(Sax)以及R·迈耶(R.Meyer)等人,则提供了有关纯利润理论及其在理论上的著作。
维也纳大学教授E·菲利波维奇(E.Philippovich)虽然较为赞赏德国学派的贡献,但他广为使用的教科书在讲德语的学生中起到了传播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理论的重要作用。
与杰文斯及瓦尔拉的研究方法一样,早期奥地利学派的学者对价值和价格理论的贡献,既强调边际主义,又强调效用。
但一些重大的差别使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与其他早期边际主义理论分道扬镳。
奥地利学派没有试图用数学方法表达他们的学说,因此,他们的边际概念与杰文斯和瓦尔拉的多少有点差别。
对后者和后来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家来说,一个变量的边际价值是指“整个”变量的瞬间变化率。
但奥地利学派的学者却故意采用了离散变量(K·门格尔(K.Menger),1973年)。
更重要的是,边际效用概念及其递减的观念对奥地利学者来说并不是指满足本身,而是这类满足依次的边际“评定”(麦克库洛赫(McCulloch,1977年)。
总之,正如E·施特赖斯勒(E.Strssler,1972年)所极力主张的,对奥地利学派来说,“边际效用”中重要的不是前面的形容词(边际的),而是后面的名词(效用)。
门格尔认为,他的理论显示了主观的“效用”考虑,在决定经济价值时,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价值并非如马歇尔经济学所说由主观的(效用)和客观的(有形成本)考虑“共同”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行为(在既定的现有商品和(或)生产可能性的框架内起作用)“单独”决定的。
对于门格尔,尤其是对于维塞尔(他的名字常与这方面的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成本只是一种为了获得更高的偏好效用而被有意牺牲的预期效用。
在其他边际主义理论过程中,人们几乎化了整整20年才认清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直接表明了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而门格尔至少能立即觉察这一本质。
他的“订货率较高”(higher-order)商品理论强调了生产要素部门的经济特征和价值是如何完全地从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评价中得出的,而订货率较高的商品最终将促使消费品的出现。
庞巴维克的贡献不仅阐发和传播了门格尔的基本主观价值论,最杰出的还是他的资本与利息的理论。
在学术生涯早期,他发表了一部学术史上的巨著(庞巴维克,1884年),对以前所有的利息(或“剩余价值”或“正常利润”)理论作了包罗万象的评论。
数年之后,他又发表了另一著作(庞巴维克,1889年),阐述了他自己的学说。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学派的声望至少部分来自这些著作。
我们下面将会看到,一些后来的和当代的作者(如希克斯(Hicks),1973年;费伯(Faber),1979年;和豪斯曼(Hausman),1981年)都确信,庞巴维克的这些观点构成了奥地利学派的不朽贡献。
另一些学者从门格尔反复受到的批评(熊彼特(Schumpeter),1954年,第847页注8)中得到提示,认为庞巴维克的资本与利息理论偏离了门格尔滥觞的奥地利学派传统内核,甚至与之有些矛盾(拉赫曼(Lachmann),1977年,第27章)。
不过.庞巴维克本人认为,他的资本与利息理论是基本主观价值论无懈可击的延伸。
在消费者和生产者决策的分析中引进了时间因素后,庞巴维克发现有可能对利息现象作出解释。
由于生产要耗费时间,由于精于计算的人总是有序地选择较早的收益而不是(本质相同的)较晚的收益,因此耗费资本的生产过程(即便将竞争的销蚀力量考虑在内)总是会将一部分现行产出让与先期就对耗时与迂回的生产过程作出投入的那些人。
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庞巴维克已是奥地利学派的杰出代表,而且主要是因为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者把奥地利学派看成典型的资产阶级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敌人(N·布哈林(N.Bukharin),1914年)。
庞巴维克不仅提出自己的理论来解释利息“剩余”,使资本家的这一收入失去了任何剥削性,而且还有力地和无情地驳斥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理论。
在1884年著作中,他系统地应用了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基础的劳动学说进行了致命的批判。
10年后,他耐心地但又无情地和毫不妥协地详细阐述了这一批判,剖析了那个断言,即马克思逝世后出版的《资本论》第3卷与构成第1卷基础的简单劳动学说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和奥地利学派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一直持续到1920—1940年的大战间年代,当时,奥地利学派的第三、四代传人密塞斯和哈耶克(Hayek)还与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就中央经济中的经济计算问题进行争论。
1903年,门格尔从维也纳大学的教授职位上退了下来,由维塞尔继承。
人们公正地称:“(维塞尔是)奥地利学派的中间人物:时间上处于中间,他所阐发的观点处于中间,他的才力也处于中间。
换句话说,他既不是最杰出的天才,也不是要提到才能想起的人。
……他有着最长的教学经历……”(见施特赖斯勒,1986年)。
维塞尔是门格尔价值理论的早期和多产的阐述者。
他有关经济学的综合性论著了他毕生的贡献。
(维塞尔:1914年)。
该著作被一些人(但肯定不是所有人)赞誉为重要的成就。
哈耶克(1968年)把这篇论著看成是个人成就,不是奥地利学派代表作。
在第一次大战前的10年里,庞巴维克的学术讨论会(他当了几年奥地利财政部长后重新投入学术生涯时开始主持的)才是奥地利学派著名的学术中心。
参加这个讨论会,此后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有约瑟夫·A·熊彼特和路德维希·冯·密塞斯,这两位在战前就发表了著作(熊彼特,1908年、密塞斯,1912年)。
第一次大战后的奥地利学派第一次大战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处境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1914年,庞巴维克与世长辞。
门格尔在退休后的长期隐居中,曾不时在校接待青年经济学家的来访,但他也于1921年逝世了。
虽然维塞尔一直从事教学,至1926年去世,但学术中心已转向年轻一辈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