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新人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牛郎、织女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2)故事续写: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的后续情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3)小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如快速回答问题、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牛郎织女(二)》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举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如牛郎织女为何会被天河分开?他们为何要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传说中所传递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帮助学生体会主人公牛郎织女的情感。学生可能对于他们的爱情故事较为熟悉,但如何深入体会他们的情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阅读材料:《中国古代民间传说选编》,收录了其他著名的民间传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魅力。
(3)视频资源:《牛郎织女》的动画片或电影,如《牛郎织女之天河之恋》等,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推荐的阅读材料,观看推荐的视频资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答案)

5.3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多音字组词nán(困难)méi(没有)féng(缝补)shì(似的)luò(大大落落)难没缝似落là(落下)nàn(灾难)mò(埋没)fèng(缝隙)sì(似乎)lào(落子)二、易读错的字酬 (chóu)谢叮(dīng)嘱(zhǔ) 迟延(yán) 嫂(sǎo)子筛(shāi)土梭(suō)子酿(niàng)酒勤勤恳(kěn)恳稀罕(hǎn) 拗(niù)不过衰(shuāi)老依偎(wēi) 三、形近字叮( 叮嘱)瞩( 瞩目 )慌( 慌张 ) 朗( 晴朗 )咏( 歌咏 )昏( 昏暗 )喂( 喂食 )盯( 盯梢 )嘱( 叮嘱 )谎( 谎话 ) 郎( 牛郎 )泳( 游泳 )婚( 结婚 )偎( 依偎 )纱( 纱衣 )删( 删除)瑚( 珊瑚 ) 延( 延伸 )沙( 沙子 )珊( 珊瑚)湖( 湖水 ) 廷( 朝廷 )四、填空1.《猎人海力布》主要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等几件事,赞美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2.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
3、《猎人海力布》本文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突显了民间故事的特点。
一是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充满想象力。
二是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人胜。
三是故事塑造了一个为百姓敢于牺牲自己的英雄形象——海力布。
他是一个(救助弱小)的好心人,能够在危急关头救下被老鹰捉住的小白蛇;他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愿意无私地把猎物分享给大家;他是一位(舍己为人)的英雄,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大山崩塌、洪水来袭的消息告诉乡亲。
4、中国的七月初七,又被称为七夕节和七巧节5.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由叶圣陶整理。
围绕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展开情节,牛郎从小与老牛相依为命,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后来牛郎和织女喜结连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述了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牛郎织女(一)》分别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们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划一道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故事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语文要素1.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在《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了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要素分解分类内容/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9 猎人海力布(舍己救人)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复述故事10 牛郎织女(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表演的形式,发挥想象创编故事11* 牛郎织女(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绘制连环画配文字复述故事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讲清楚故事细节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习作缩写故事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分享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教法建议1.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民间故事(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民间故事建议时间:30分钟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①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皇帝因事耽误了祭天的时辰。
②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以示惩戒。
当年从立夏到寒露,大半年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吃水非常困难,人间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③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到眼里。
他十分不忍,便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
但这却招来了玉帝的恼恨,他命太白金星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山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
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④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后被压在这里受苦。
为了救出玉龙,使他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要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找不到。
⑤找哇,找哇,一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
那天恰好街上有集市,一位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见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能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全都知道了。
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家家都炒苞米粒。
⑥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
他又用尽全身力气喝足了天河水,再降甘霖。
⑦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粒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哀鸿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不聊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②④⑥段的段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
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①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查字典;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
(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
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a.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b.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c.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d.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④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小结,完成作业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①听写本课生词。
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①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a.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b.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种类: 须鲸、齿鲸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②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PT课件

如本文中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 这个地方不能住了!’”一句,就是通过描写海力布 的言行,赞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拓展延伸
1.含有数字的成语。 千真万确 丑态百出 身价百倍 坐拥百城 南面百城 破绽百出 流芳百世 漏洞百出 愁肠百结 身经百战 千奇百怪 千方百计 千锤百炼 千娇百媚 千疮百孔 千回百转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 一举一动的活动,如:抓、拉、扯、跑、踏、看、听、 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 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 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 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 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 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的故事。
2. 猎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海力布是个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人。
3. 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 话重复了两遍,是哪一句,为什么?
“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 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 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小白蛇为恩人担心,担 心恩人为了帮助他人,泄露了动物说话的秘密而变 成石头。
பைடு நூலகம்
)。
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全?文可以分成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 第二部分(3~10):写海力布处处为乡亲们着想, 最后为了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 第三部分(11):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 念海力布。
课文解读
1. 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出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3. 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出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龙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意义的描述,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教学思路: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通过爷爷、奶奶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又借爸爸、妈妈之言,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层层递进,让人既感到古代龙的神奇,又让人体味到现代龙的腾飞与发展,读了给人以自豪与振奋之感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龙不仅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我们现代化中国的象征。
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凝聚在无数的神话、建筑、诗歌、地名中,更把中国视为龙的化身。
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大人们是怎样评价龙的吧!二、情感升华:1.老师感情朗读,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老师看到你们刚才听的非常的投入,你们能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诉我们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关于龙的神话、建筑、民俗,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三、感悟语言的美:这是一篇诗歌,听……(放课文的范读录音)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 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多音字:应——(yīng)应该应有尽有(yìng)呼应适应有求必应露——(lù)露水露珠风餐露宿(lòu)露馅儿露马脚调——(tiáo)调节风调雨顺(diào)调动曲调处——(chǔ)处理相处(chù)处所住处晕——(yūn)晕车头晕(yùn)日晕削——(xuē)削弱瘦削(xiāo)削铅笔刀削面二、近义词和反义词1、近义词:适应——习惯锋利——锐利敏捷——迅速2、反义词:宽敞——狭窄退化——进化锋利——迟钝凶猛——温驯敏捷——迟钝躲藏——暴露勉强——自愿急促——缓慢削弱——加强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肺部、高矮、藕断丝连、废水、嫌疑、上颚、退化、噪音、盗窃、垂直、即使、急促、哺乳2、易读错的字鱼(鳍)(qí)(榉)实(jú)橡栗(lì)尘(埃)(āi)湿(漉)漉(lù)(哺)育(bǔ)(触)动(chù) 追(逐)(zhú)(潜)水(qián)苔(藓) (xiān)3、多音字粘贴(zhān)看守(kān)夹丝(jiá)处理(chǔ)调动(diào)划破(huá)削弱(xūe)朝晖(zhāo )调节气候中(tiáo)单调(diào)较短(jiào)4、不易理解的词语:(1)哺乳动物:指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出生幼体。
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2)企图:图谋打算。
(3)“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4)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5)警报: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6)问世: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单元导读:本组课文的学习主题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尝试运用说明的方法介绍事物”。
围绕主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一次口语交际、一次习作训练和一次“回顾.拓展练习”。
《鲸》和《松鼠》介绍了鲸和松鼠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编者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包括列举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等)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在选文后面,编者还安排了“鲸”的小资料、介绍了博物学家布封以及他的《自然史》;“回顾与拓展”中,“课外书屋”为学生推荐了《森林报》的多本科普性读物,这样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同时在大量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容为“小小推销员”,要求学生推销介绍一种商品;习作容是介绍一种物品,旨在通过说写练习,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事物的特点。
9 鲸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富有可读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设计理念: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
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⒈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⒋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
2.有关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
)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
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鲸)[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⒈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一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
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⒉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⒊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哺乳动物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容反复读。
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⒈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
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
为了搞好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⒉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个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⒊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鲸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作“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布置作业⒈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⒉课外继续收集关于鲸的资料,适时地充实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据自己选择研究的一个方面,拟写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9鲸大小种类演变胎生呼吸吃食睡觉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走进“鲸”的世界上节课,我们分组研究了鲸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召开“科学新闻发布会”。
老师来当主持人,每个学习就是一个“鲸研究专家组”,围绕一个方面有重点地汇报鲸的研究成果。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研究“鲸”的特点主持人: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
我们都知道这种动物叫做“鲸”。
今天,我们就要召开“科学新闻发布会”,请“研究专家组”来汇报研究成果。
在座的既是现场的记者,又是评委,可以随时向“研究专家组”提问题,并评价其汇报成绩。
⒈“鲸”的大小。
⑴主持人:都说鲸很大很大,到底怎样大?下面我们请“专家”介绍一下鲸的大小。
⑵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写作特点。
⑶主持人:你们觉得“专家”汇报得怎么样?请“评论员”发表评论。
引导学生发现正因为“专家”在介绍鲸的大小时,用上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生动而富有条理地介绍出了鲸的大。
(板书:举例子列数字作对比)⑷指名读。
朗读点拨预设:——听出来了,你强调了数字,读出了鲸的大!——通过和熟悉的事物一比较,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鲸的大。
——比一比,看谁能读得更大一些!——不错,你边读边做动作,读出了鲸的大!全班齐读体会鲸的大。
[对于理性的说明文,采用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枯燥的说明方法。
能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
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朗读中深入体会。
]⒉鲸是哺乳动物。
课件出示下列文字资料: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重。
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
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
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
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
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⑴请“专家”解答:鲸想靠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想象鲸和蟹将军争吵时的情景。
相机学习第2、5、7自然段。
⑵认真读第2段课文,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
“鲸”,明明不是“鱼”,是“哺乳动物”,为什么还是“鱼”字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
小结:人类对鲸的认识,是从体形特点到生理特性的。
其实,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完善的。
鲸不属于鱼类,用“鱼”做偏旁显然是不恰当的。
不过,人们约定俗成也就沿用至今了。
[通过转述,转换语言,积累语言。
]⑶从鲸的演变,我们可以知道鲸是哺乳动物。
还有其他理由吗?(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你想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研究成果?⑷从“专家”的解释中,我们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
怪不得蟹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呢。
[这一训练将学生读情境创设和课文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结合课文,解开心中的疑团。
同时,又依托这块训练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读、想、辩巧妙地融为一炉,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语文的素养。
]⒊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⑴鲸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请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来辨别鲸的大小和种类。
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⑵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列数字、举例子、比较法、打比方。
⑶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朗读体会,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创设新闻发布会的有趣情境,促进学生消化吸收课文的容和语言,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发展能力和训练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还可以允许学生把课前阅读收集到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介绍,激发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研读文本,领悟说明方法⒈刚才我们美美地当了一回研究员,我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而且还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
作者为了给我们介绍鲸,用了很多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出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⒉结合文中一处容,让学生谈谈作者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列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鲸很大很重。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无加点的词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朗读体会说明文用词要讲究准确,科学。
像这样用词准确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大家读读课后第3题练习。
(课件出示)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⑴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⑵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⑶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作比较: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和象作比较有什么好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子、列数字:它要是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