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汇集10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汇集10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1)“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更好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产生共鸣,并促使儿童在现实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
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创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挥的统一。
因此,教师要把握美术新课标的精神意旨,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艺术手段,创设与教材相适合的乐学氛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
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当中大量使用了情境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分几点来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创设故事情境,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童话故事是最吸引人的,采用童话教学被称作是紧扣小朋友注意力的最佳手段之一,是情境教学的最佳方法。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童话故事的文本内涵,并有效利用故事情节,绘声绘色讲述故事内容,配以手势、表情、动作对故事文本进行渲染,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的情境当中,并且在他们的大脑中展开联想,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和一些卡通阅历以及动画片的场景,充分感知故事内容,深受感染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作画的欲望。
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等于在学生的脑海各自画了一遍。
接着提一些小问题,通过互相描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进一步丰富画面内容,给学生以更多的表象。
2.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验生活角色的教学方法笔者在上《各式各样的帽子》这一课例时,以帽业公司招聘设计师的形式展开,要求应聘的设计师以自己设计的帽子作为应聘的条件,然后把这些作品展示在应聘公司(黑板)上,让全班同学作为消费者来选购、欣赏,最后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和设计师,并颁发“应聘书”。
高中研究性论文范文参考(热门6篇)

高中研究性论文范文参考第1篇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内容,其目标与实现的标准应该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往往是不能很好的去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更好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性为辅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的学习过程,并且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要充分了解、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自己去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觉得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在科学素养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因此,我觉得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学习,从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加以创新。
在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要注意不断的积累,不断地丰富,不但要有创造性,更要具有思维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指导,培养每个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探索。
其次是学生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有效地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创新型人才的任务。
我觉得在学校创造性的开展活动中,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活动中,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创新,要不断地开拓创新。
再次是在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育方式和教学艺术的创新,要不遗余力的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探索精神,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题目:如何提高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
该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思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本文提出了一些实践性的措施,包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学术活动、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旨在帮助高中生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生,措施,综合素质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研究性学习成为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重在生动活泼地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运用能力,形成自主的、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正值学科知识逐渐拓宽的时期,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界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措施介绍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高中生接受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呢?(1)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议题。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提出疑问,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特定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实际情况联系,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开展探究性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分享、交流见解,提高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判断和操作实践能力。
(1)建立实验研究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实验研究平台,提供相关设备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实验条件。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fc19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2.png)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引言
本文旨在介绍五篇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旨在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论语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是对每篇范
文的简要介绍。
范文一:《论语中的仁义》
这篇论文探讨了《论语》中的仁义概念。
通过分析孔子和他的
学生之间的对话,论文阐述了仁义的内涵和实践,并将其与现代社
会价值观进行比较。
范文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该范文重点研究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分析了孔子对教育的
重视以及其对学生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将孔子
的教育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体系。
范文三:《孔子的修身之道》
这篇论文探讨了孔子的修身之道。
论文着重分析了孔子的自律
和自省的品质,并且提出了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践这些修身之道以
提高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
范文四:《孔子的政治哲学》
该范文研究了孔子的政治哲学。
论文探讨了孔子对于政治理论
和领导才能的看法,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于现代政治实践。
范文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这篇论文将重点放在《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上。
论文讨论
了《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并提出了如何借鉴这些智慧和哲
学来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结论
通过阅读这五篇范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论语的内
容和价值。
这些范文也为读者在撰写自己的论文时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研究性学习范文

研究性学习范文
《研究性学习:拓展知识的新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主动探究和发现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问题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情况收集、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发现。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知识,了解到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育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真实的问题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因此,学校教育应该重视研究性学习,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培养更多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引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研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定义和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自主探究和深入研究的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实验、整理和分析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学生主体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学生在探究和研究过程中扮演主角,教师则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2.问题导向: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从问题出发、开展研究,通过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来获取新知识。
3.独立思考: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数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实践应用:研究性学习强调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面对现实挑战。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后,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并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个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⑴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
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
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形式。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这种探究活动中,人们通过假设、想象、实证、逻辑等方式方法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通过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中小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
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成果等等。
研究性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即除了学习教科书中的间接知识以外,学习者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的第一手资料—直接知识。
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会实际动手操作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与一般的知识学习的基本区别。
参考资料:《试论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英文文档:Title: Research-Based Learning Project SampleResearch-based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approach that combines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es.This sample demonstrates how students can conduct in-depth investigations into a topic of their interest, analyze findings, and apply their knowledge to real-world situations.Introduction:The research-based learning project aims to explore a significant issue in today"s society, such as climate change, renewable energy, or public health.By selecting a topic that aligns with their academic interests and career aspirations, students can delve into a subject that captivates their curiosity and fost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Methodology: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based learning project, students must first identify a research question or problem that they wish to investigate.They can then design a research plan, which includes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a timeline for completion.Students should also incorporate literature reviews, consult with experts in the field, and utilize appropriate data sources to gatherrelevant information.Data Collection:Once the research plan is in place, students can begin collecting data.This may involve conducting surveys, experiments, or interviews, or analyzing existing data sets.It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 adhere to ethical guidelines and that all data is accurately recorded and stored.Data Analysis:After collecting the necessary data, students must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to draw meaningful conclusions.This process may includ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matic analysis, or other appropriate methods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data.Students should interpret their findings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recognizing any limitations or biases in their research.Conclusion:Throughout the research-based learning project, students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They als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and its relevance to society.By presenting their findings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students can share their insights with peers, instructors, and the broader community, contributing to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in their field.中文文档:标题: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它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科学的研究过程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论文研究课题:浅论中国神话史研究小组成员:张文睿、高寒新、李明昊、翟羽佳、李卓、李炎、马钰吉、孙杨作者班级:高2013级18班作者姓名:李明昊指导老师:_______近几年的神话故事的再度兴起,让我们开始对神秘而拥有悠久历史的神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们的小组成员开始一起探究神话发展的历程,得出我们自己对于神话发展的见解。
经过查阅资料和初步分析,得出了我们的结论。
神话的发展历程与宗族的关系尤为密切,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宗族观念促进了神话的诞生。
再者就是皇权与神权的复杂的关系,既矛盾又彼此相依存。
然后就是社会的压抑束缚和人们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对与神话发展产生的影响,神话可以充分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发展状况。
最后发现了神话的地域性特色,神话的特色与它所存在和诞生的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对总结出的宗族、社会、人类思想的出现对于神话的影响做了大体概述,对神话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分类。
还就时代特色选取了明清时期神话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最后针对地域性,做出总结。
完成此论文。
关键词:宗族、社会、人类思想发展、地域性、神话发展历程、时代特色第1章引言 (3)1.1概述 (3)1.2中国神话发展历程 (4)第2章细化说明 (5)2.1 神话发展历程中皇权与神权的交织 (5)2.2 明清时期神话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6)2.3 神话的地域性特色 (7)第3章总结与概括 (8)第1章引言1.1 概述从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其中中国神话占大多数,也最富有乐趣与内涵。
这些神话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慢慢勾起了我们的疑问。
这些神话的起源是什么,是谁记录下来的?或是谁编纂的?它们的发展历程又是什么对于这些神话故事的起源,社会上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所以身为当代高中生的我们,怀着对于神话起源与发展历程的好奇,开始自己的探寻,希望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经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关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发现(摘自维基百科)。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神话大也确实都来自于此,但我们只能知道神话的内容,却往往不能明确的知晓其反映的社会意义和文学内涵,这就引起了我们对于神话的作用与思考。
其实在我们原本的认知中,神话是用来寄托一种感情的,或是对于统治者的崇拜或是对于伟人的纪念而将这些人物赋予神的特性。
将这些身边的东西变成神话,在古代那个神权与皇权交织的岁月里,或许更容易流传开来,也更容易为人们所认同。
这或许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但如果去深挖时代背景,就会发现神话与当时的思想和文化形态是密不可分的。
实际上,中国国古代神话中可以说是比较明确的反映了宗族体系的观念,形成了不同的以自己的宗族为中心的“神话圈”。
后来周人对殷人的神话体系观加以改造,创造出了“天命”观,将道统融入宗族观念,形成了现在后人大体见到神话体系的原型。
春秋至战国,将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话英雄变成了人间帝王。
战国,人们对神话进一步整合,形成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主的五帝系统,将神话与历史完全接轨。
直到司马迁的《史记》,将五帝系统纳入正史范畴,中国神话才算构建完善。
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神话被地域因素分成了四类,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这就不难得出神话的发展与地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论。
1.2中国神话发展历程我认为中国神话的发展大致粗略地分为5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追求和崇拜,是当时人类思想中衍生出来的对于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的一种精神的寄托。
这与人们思想的封闭和对于宗族部落的忠诚是密不可分的。
就像与其他古文明一样,中国的古代神话源于人民的想像,但那时中国的神话,却因为当时一些思想与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例如小农经济、部族意识、母系氏族等),更贴近于生活。
第二个阶段是人们思想意识初步发展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那些脱离这种文化,甚至违逆这些文化的,在人们意识的逐渐发展中遭到摒弃。
从那以后,中国神话开始加入了一些理性的思维。
由于当时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地位,将君权神授的思想大肆宣扬,再加上人们长期受到封建社会的压抑。
在神话体系逐渐出现以君王为神话原型的神话人物。
第三个阶段中,各类思想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广泛流传,每个统治者都遵循的不同的思想,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
再加上宗教的日益发展,中国神话在逐渐趋于理性的同时,又被底层人民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四个阶段指的是神话体系已经逐渐完备,甚至各类记载神话的书籍都已经出现,这对当时的神话体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不再凭借自己的想像,而是以书籍为主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神话故事,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神话的雏形。
第五阶段中,神话变成了一种人们用来反映社会现象的工具。
人们用神话来描述的社会现象、社会风气,但多数是用来讽刺社会的陋俗,批判统治者。
我们看到的明清时期的部分神话作品,就大都为是这样。
至于地域性特色的行程,应该是穿插在其中,与社会特征一同对神话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2章细化说明2.1神话发展历程中皇权神权的交织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皇权与神权总是密不可分的,“君权神授”这意思想也发展到了顶峰,当时的人们也普遍认为帝王就是神的化身或是神的使者。
所以在当时,很多神话的人物原型都来自于帝王。
王权是物质世界的支配者,属于世俗的范围。
神权则是当时精神世界的主要缔造者。
对神的崇拜,其实是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
纵使神权与王权密不可分,神权的地位仍要高于王权。
这促使了当时神话的快速发展。
王权若没有神权的监督与抗衡,就会堕落腐化,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对于人民的益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当时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建立在神话与现实之间。
在秦朝建立以前,当王权腐化时,神话就出现了类似“妲己”这种妖魔化的人物,用于发泄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也间接的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进行了解释。
总的来说最原始的王权存在这样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结合商朝的政治有明显的依赖神权,3、依靠占卜施政(引自鲁教版历史书)但皇权与神权在初期其实没有太大的等级区别,秦朝的建立以及以后朝代的发展,神权逐渐被削弱,皇权逐渐加强。
神权的逐渐削弱,其实是统治者信仰的缺失,也是人民理性思维逐渐发展的标志,但这一现象代表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完全专制的阶段,神话中神的约束力已经微乎其微。
这时,神话开始走向了民间化,开始以民间的英雄人物为主体,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写作题材,中国的神话开始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2.2 明清时期神话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明清时期的神话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西方文明的流入,人们的思想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改变,神话的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古中国。
《西游记》的出现就是一个突破,他的思维首次突破到了中国以外的地方,虽然只是到了印度,但在这之前的神话中是比较少见的。
再者,它是以后人写前事,借前事讽今事,也是一种神话题材上的突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当时神话特色的一种突出体现,将神话妖魔化,借此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的黑暗。
这种神话已经极具理性色彩,在其中掺杂了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的作者的见解。
这是中国古代神话发展的最终形态。
再往后论述,神话就不再那么风靡中国,因为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完全的解放,产生了很多唯物主义者,唯心主义渐渐被人们所唾弃,所以也就不再继续论述了。
2.3 神话的地域性我国神话大体可分为4大地域,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其中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主体部分。
后来兴起的海上祭奠活动奠定了蓬莱在中国东方神话中的地位。
南方楚神话集长江流域先秦时期神话传说之大成。
至于中原文化,则多以说明思想,论证观点为主要目的。
形成这样的地域特色与当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信仰的变迁有很大关系。
例如昆仑神话,西王母在中国佛教兴起之前一直统治着旧时人类的精神领域。
所以中国神话中,属于昆仑神话的篇目便是数不胜数。
东方神话的兴起,与君王们为求与天神同寿的海祭活动有关,东方神话的产生一方面是人民对与君王活动的盲目信服,另一方面与君王为了让人们赞同自己这种行为进行的辩解,于是编造了此类神话。
至于南方楚神话,长江流域是人类的已达发源地,所以有关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神话,都产自于这里,也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行程了自己的特色。
中原文化的兴起与百家争鸣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种种不同思想的兴起,为的就是争夺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能死心塌地地追随这种信仰。
这个过程,必然少不了神话的辅助,众哲学家、思想家们需要借助神话这种人们通俗易懂而且易为接受的方式来传播思想,以免造成思想上直接的碰撞与压抑。
第3章总结与概括经过这段时间的神话史的研究,我们更深层次的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进行了理解,填补了对于神话知识方面的不足,也对中国神话的发展历程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我们小组的创新意识与团队意识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对我们以后道路的发展起着不小的作用。
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能有更多的人来研究神话,喜欢神话,为中国古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不在现代高科技生活中迷失自己,忘掉自己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