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学原则
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五个

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五个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确保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要遵循的五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学习者导向。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背景。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兴趣和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喜欢图像和色彩的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材料;对于喜欢互动的学生,可以增加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环节。
通过学习者导向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个原则是目标明确。
教学设计应该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便学生知道他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可以细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操作技能;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明确的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要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第三个原则是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答题;在教授文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第四个原则是多样化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我们可以使用讲解、讨论、实验、实践和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材料、电子课件和在线教学平台等现代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遵循的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出发点和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思维品质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观察力、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贴近生活、现实和学生的兴趣。
注重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重视语文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能力。
5. 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和融通。
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6. 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讨论、探究、实践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评价方法上也要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7. 注重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这些原则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一、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教和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它反映的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其辩证关系。
综合起来可列为下列八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水平必然决定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开拓进取。
2、违反学生认识过程规律的教学必然失败。
教师必须按照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去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
3、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定夺教学的活动。
4、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立志成才。
5、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方必然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教师必须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6、“两基”的教学必然影响能力的发展,无知必然无能,教师必须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7、知识教学必然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教学永存教育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8、任何一门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不掌握前面的知识,后面的知识必然学不会。
二、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是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准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依据上述的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教学原则。
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1)教学应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2)教学应体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3)教学应体现增长知识和身心发展的统一;(4)教学应体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
2、教学过程的优化性原则(5)恰当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6)“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7)重视学法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8)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9)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电化教学水平。
八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八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原则确定的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下面将介绍八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别能力和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动机,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渐进式教学原则渐进式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逐步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复杂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多样化教学原则多样化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情境创设和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强调实践性原则强调实践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进行实验、实地考察、实践性任务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6.主动探究原则主动探究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任务导向和项目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合作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借鉴和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合作精神。
教学的八大基本原则

教学的八大基本原则
教学的八大基本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八个基本原则,它们是:
1. 学生为中心: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
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节奏可能不同。
2. 激发兴趣:教学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有趣的
学习材料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适应个体差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给予
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4. 激发思维: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和探
索知识,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5. 提供反馈:教学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有关学习进展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6. 引导合作学习: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帮助他们培养合作精神、团队
意识和社交能力。
7. 贴近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
知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8. 创造积极学习环境:教学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和谐、互动的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高校教学的五大原则

高校教学的五大原则高校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高校教学的五大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学生的兴趣、能力、背景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高校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原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高校教学的必备原则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馈原则评价与反馈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评价和反馈应该具有针对性,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高校教学的五大原则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启发式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与反馈。
教师们应在教学中秉持这些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高校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下面是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 知识性原则
教学应该以知识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清晰地讲解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2. 适应性原则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帮助。
3. 互动性原则
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实践性原则
教学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
识。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效果性原则
教学应该注重效果,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评价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它们是教学有效性和高效性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提高的关键。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原则的贯彻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语文知识教学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语文知识教学要遵循的三大原则语文知识教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严肃?咱们可以把它变得轻松有趣!今天咱们聊聊,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三大原则,保证你听了以后,不会打瞌睡。
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试想一下,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呢?漫画、电影、网络小说……这些可都是他们的“心头好”。
要是老师一味讲那些古老的课本知识,谁还愿意听呢?所以,咱们要把这些有趣的元素融进语文教学里。
比如,拿一个热门的电影情节,带学生一起分析里面的对话,看看那些华丽的词汇如何让人物栩栩如生。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学习的工具,多划算啊!第二条原则就是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光是坐在那儿听,肯定容易分心,尤其是那种“呼呼大睡”的状态。
想想看,如果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写故事,或者进行角色扮演,那画面绝对精彩!比如,让他们模仿课本中的经典角色,设计一场即兴表演,简直就像是一场小型的戏剧演出。
学生们在过程中不仅能够活学活用,更能在欢声笑语中,记住那些难点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呢!第三条原则就是要鼓励自主学习。
老师不是“万金油”,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回答得清清楚楚。
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甚至是自己去查资料。
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小专家”,对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
比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他们去探讨某个课文的主题,最后再由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
哇,这样的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火朝天,大家互相学习,碰撞出新火花,真是太美妙了!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语文教学其实可以很有趣呢?不再是单纯的枯燥知识,而是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原则放到课堂中,学生们一定会如沐春风,乐在其中。
说不定,你还会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超级老师”呢!这就是语文知识教学的魅力所在,简单却又深刻,轻松又充满激情。
记住,尊重学生的兴趣、注重实践、鼓励自主学习,才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带着学生们一起探索知识的海洋,创造属于他们的精彩瞬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循教学原则突破教学难点
————《油脂》一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陈曼升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510640)
油脂是人教版高级中学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的一节内容,油脂是人类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油脂的学习安排在糖之后、蛋白质之前,特别是已经学过酯的制取和性质,正好具备学习油脂的基础。
本节教材通过油脂组成和结构的教学,重点是油脂的性质,以及油脂的加工和利用,难点是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油脂的氢化和水解。
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遵循针对性原则、设境引思原则和反馈性原则,设计出了以下教学流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遵循针对性原则,侧重知识衔接,降低知识的难度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匹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以旧引新切入新课
师:要想深入了解油脂的性质,我们要从这里做起。
[媒体:利用幻灯依次闪入C17H35COOH C15H31COOH C17H33COOH CH2OH
CHOH
CH2OH ,学生读名称、指出是哪类有机物]
师:酸和醇反应可生成酯,请写出十八酸与丙三醇反应的方程式。
[媒体: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的方程式]
师:学生书写的方程式能注意到除酯外还有水生成且配平,值得表扬。
这种由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生成的酯称之为油脂。
想一下油脂与酯是两类物质吗?它们的关系?
生:是一类物质都是酯。
只是形成油脂的酸必须是高级脂肪酸,醇必须是丙三醇。
上黑板写出:酯⊃油脂
2.列表比较
以往的教学与实践表明油脂和酯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这两种概念的区分和掌握,有利于突破油脂组成这一教学难点。
正如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
搞好教学中的衔接与渗透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方法,这样避免了知识的“跳跃”,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二、遵循设境引思原则,利用多媒体辅助,缓解知识的坡度
设置情境,引发思维原则是指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1.设计贴近生活的情景
(1)讲油脂课开始时
[播放《野生动物世界》录象,引入与动植物有关的意境]
师:由植物的种子榨出的油,动物的脂肪榨出的油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油脂类物质,虽然它与我们朝夕相处,大家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教师:展示调和油、牛的脂肪实物,观察色、味、态]
生:脂肪:白色、香味、固态。
油:黄色(褐色)、香味、液态。
(2)讲到皂化反应时
随即在讲台上陈列、肥皂、香皂、药皂。
(3)讲到溶解性时
[(增加实验)学生:上讲台做油、脂肪溶解性实验。
分别向盛有苯、汽油、水的三支试管中滴入少量的花生油观察,分别向盛有苯、汽油、水的三支试管中滴入少量的脂肪油观察]
生:①油脂比水轻②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4)讲到油脂是人类的重要营养物质时
师:油脂是人类的重要营养物质,人体是怎
样消化吸收的呢?
[媒体:点击幻灯上的消化吸收,引出
人体腹腔三维解剖图,拓展介绍油脂的
消化吸收过程]
爱因斯坦说得好,“喜爱是最好的老师,
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利用生活实例和简明的实验来设置学习情景简洁、真实、自然,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产生浓郁的兴趣,减缓了知识坡度。
2.制作适合教学的课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收集素材,设计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owerPoint 教学课件,该课件发表于广州教研网。
(1)开始时有点击依次切入、飞入的高
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媒体:点击鼠标依次飞入,学生读名称、
指出是哪类有机物]
(2)中期有超级链接的学习提纲
[媒体:幻灯3,其中氢化反应、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都链接有方程式,皂化反应
链接有制肥皂过程示意图,消化吸收
链接有人体腹腔三维解剖图]
师:依据幻灯3讲若R1=R2=R3称为单甘油脂,若R1≠R2≠R3称为混甘油脂。
天然油脂大多为混甘油脂。
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怎样影响?
作为难点知识,学生感知后教师要进一步详解,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在油脂组成中指出酸与丙三醇贡献部分,由这样的结构诊断出水解时断键部位。
(3)后期有从教学素材库中提取的皂化反应流程图
师:水解的意义是什么?
生:制取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
师: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意义更大。
[媒体:点击幻灯3上的皂化反应,引出
幻灯6,学习观察制肥皂的过程,再引
出幻灯7,见附录一皂化反应,学生写
方程式,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方程,全体学生点评]
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形式声、形、色并茂,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协同作用,给
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遵循反馈性原则,利用课堂习题,加大突破难点的力度
反馈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巩固和提高教学效率。
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及时地得到教与学效果的信息反馈,而这些信息能够明显地指示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不足与失败之处。
掌握并处理好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中,恰当地安排和组织习题,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复习和巩固新知,深化和强化技能,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使学生对难点知识进一步巩固。
油脂这节课,精选、精编、精练、精讲四道题,利用习题来突破难点。
1. 我们日常食用的猪(牛、羊)油、花生油、豆油等都是,它是人类的之
一,也是一种重要的。
油脂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
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有着重要影响。
2. 工业上制取肥皂是用和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皂化锅内,用蒸汽加
热,生成的是和的混合物。
加入后,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下层是。
取出层物质,加入添充剂后制成肥皂。
3.(2000年广东高考题)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4.(1999年广东高考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油是纯净物 B.牛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
C.牛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 D.工业上将牛油加氢制造硬化油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百练还得一辨。
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学生加以辨析,教师加以讲解,使学生对油脂的组成与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建立油脂的知识体系,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参考文献
[1] 张多霞钱扬义《化学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9 第1版
[2] 陈曼升以人为本的元素化合物课型教学设计《中学化学》 2002(4):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