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鲁教版:课程纲要共18张 精品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节 速度变化规律》课件PPT模板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速度变化规律
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CONTENT
学习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探究
拓展延伸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 点及分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 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像特点.
A.火箭的初速度为 4 m/s B.火箭的加速度为 2 m/s2 C.在 3 s 末,火箭的瞬时速度为 12 m/s D.火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思路点拨] 解此题的关键是将公式 vt=(2t+4)m/s 中各数量与 公式 vt=v0+at 相对应.
03 新知探究
对速度公式 vt=v0+at 的理解及应用
问题导引 设一 个物体做匀 变速直线运 动 ,运动开 始时刻 (t= 0)的速度 为 v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 a,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 t 时刻物 体的瞬时速度.
[要点提示] vt=v0+at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a=ΔΔvt =vtt--0v0= vt-t v0,整理得:vt=v0+at.
3.分类 (1) 匀 加 速 直 线 运 动 : 加 速 度 与 速 度 _方__向__相___同_____ , 速 度 ____增__大___. (2)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__向__相__反___,速度_减__小______.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 1.速度公式:vt=_v_0_+__a_t ___. 2.对速度公式的理解:设初速度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 (1)当 a>0 时,a 与 v0 方向相同,物体做__匀__加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_____. (2)当 a<0 时,a 与 v0 方向相反,物体做_匀__减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______. (3)当 v0=0 时,公式可简化为__v_t=__a_t___,此时 vt 与 a 的方向总 是相同的.
速度变化规律
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CONTENT
学习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探究
拓展延伸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 点及分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 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像特点.
A.火箭的初速度为 4 m/s B.火箭的加速度为 2 m/s2 C.在 3 s 末,火箭的瞬时速度为 12 m/s D.火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思路点拨] 解此题的关键是将公式 vt=(2t+4)m/s 中各数量与 公式 vt=v0+at 相对应.
03 新知探究
对速度公式 vt=v0+at 的理解及应用
问题导引 设一 个物体做匀 变速直线运 动 ,运动开 始时刻 (t= 0)的速度 为 v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 a,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 t 时刻物 体的瞬时速度.
[要点提示] vt=v0+at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a=ΔΔvt =vtt--0v0= vt-t v0,整理得:vt=v0+at.
3.分类 (1) 匀 加 速 直 线 运 动 : 加 速 度 与 速 度 _方__向__相___同_____ , 速 度 ____增__大___. (2)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__向__相__反___,速度_减__小______.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 1.速度公式:vt=_v_0_+__a_t ___. 2.对速度公式的理解:设初速度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 (1)当 a>0 时,a 与 v0 方向相同,物体做__匀__加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_____. (2)当 a<0 时,a 与 v0 方向相反,物体做_匀__减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______. (3)当 v0=0 时,公式可简化为__v_t=__a_t___,此时 vt 与 a 的方向总 是相同的.
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公开课

N O
G N N= N < G
F
F
G
F= F < G
恢复原值
示数变小
失重
恢复原值
示数变大
超重
原值
原值
失重
示数变小
恢复原值
超重
示数变大
恢复原值
再看一遍上升过程
恢复原值
示数变小
失重
恢复原值
示数变大
超重
原值
减 速 上 升
a物是上体取vNG的决超于N失重速<重G和度失还重是NG 下a
加 速 下 降
F’ 故:F=G+ma>G
aF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重物对弹簧秤的拉力F’=F>G
G
即超重的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 的加速度
理论分析
(二)失重现象
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对重
物受力分析如图:
F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G—F=ma
a
故F=G—ma<G
F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重物对弹簧秤的拉力F’ = F<G
向下 运动
加速 减速 加速 减速
加速度方 向
拉力和重力的 关系
F>G F<G F<G F>G
现象
超重 失重 失重 超重
思考:1、钩码的重力变了吗? G Nhomakorabeamg 不变
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超重和失重的 物理原理。
理论分析
(一)超重现象
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对重 物受力分析如左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F—G=ma
(1)超重(失重)是指视重大于(小于)物体的 重力,物体自身的重力并不变化。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1章 运动的描述 本章整合

始终沿着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甲和乙的路程相等,C错误;甲的斜率不变,甲
做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
答案 B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
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发放,全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权有
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效不清零。自动续费,
年内有效。
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前往我的账号-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抽奖特权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VIP专享精彩活动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优惠活动,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VIP专属身份标识当您成为VIP后,您的专有身份标识将被点亮,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3.速度 分类
平均速度:与位移或 时间间隔 相对应
瞬时速度:与位置或 时刻 相对应
与速率的区别:速度是 矢 量,速率是 标 量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速度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
v
公式: = t
4.
矢量性:与 Δv
的方向一致
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的依
据: 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三、s-t图像
C.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能减小得很快
D.加速度数值减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必然随着减小
做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
答案 B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
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发放,全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权有
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效不清零。自动续费,
年内有效。
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前往我的账号-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抽奖特权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VIP专享精彩活动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优惠活动,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VIP专属身份标识当您成为VIP后,您的专有身份标识将被点亮,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3.速度 分类
平均速度:与位移或 时间间隔 相对应
瞬时速度:与位置或 时刻 相对应
与速率的区别:速度是 矢 量,速率是 标 量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速度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
v
公式: = t
4.
矢量性:与 Δv
的方向一致
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的依
据: 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三、s-t图像
C.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能减小得很快
D.加速度数值减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必然随着减小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章 绪论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物理学与自然规律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44页 0232页 0349页 0374页 0468页 0509页 0571页 0609页 0637页 0675页 0677页 0701页 0747页 0763页 0845页
第1章 绪论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导入 认识运动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第4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第3节 摩擦力 导入 感悟平衡之美 第2节 力的分解 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导入 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4节 超重与失重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怎样学习物理学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章 运动的描述
鲁科版高一物理
2018版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课件: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2.2质点和位移

思维拓展
图4 如图 4 所示,位移—时间图象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吗? 答案 不是,位移—时间图象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 化规律,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对质点的理解和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要点归纳] 1.理解质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2)都是
联系
过程量;(3)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 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
等于路程
[精典示例] [例 2] 如图 5 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 V 形槽中由 A 点释放,经 B 点(与 B 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 A 点等高的 C 点,设 A 点的高 度为 1 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2 A.3
3
m,23
3
m
4 C.3
3
m,23
3
m
图5
2 B.3
3
m,43
3
m
4 D.3 3 m,1 m
审题指导
1.路程即 A→B→C 轨迹的长度
2.位移的大小即 A→C 有向线段的长度
解析 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l=2A B =2sin160°
m=43 3 m;位移为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s= AC = AB =
图6
解析 路程为 s=34×2πR+πR=2.5 πR,位移为由初位置指向末位 置的有向线段,则位移大小为 2R,方向为由 A 指向 D。 答案 2.5πR 2R 由 A 指向 D
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 [要点归纳] 1.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的物理意义
s-t 图象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PPT课件

4、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是一门 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 的科学,是极富洞察力和想象力的科学。学习 物理能够极大的提高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
三、怎样学习物理学
1、要重视观察研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体会探究的乐趣。
2、关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修1—2 选修2—2
选修3—2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
激光 技术
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 1、使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全面普及,并且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飞速发展, 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学习科学技术。
普通劳动者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 高中物理知识的范围。
2、使人能够进一步学习
物理学习是人们从事进一步学习的必要 准备。一个人的物理学习水平决定了他在什 么层次上开始某门科学技术的学习,也会显 著影响到他今后学习的水平。正因为如此, 各大学理工科招生时,都把考生的物理成绩 高低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
3、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五、几点要求:
1、每节新课前,都要自学。 2、课上积极参与,做好笔记。 3、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整理难题和错题笔记本。 4、不懂要多问,绝不把问题积压到明天!
习题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鲁教版):课时2.1(共80张PPT)

物理
A.加油过程中,受油机驾驶员以自己为参考系,认为加油机 是运动的
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驾驶员以自己为参考系,认为受油机 是静止的
C.加油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加油机和受油机是静止的 D.加油过程中,以加油机为参考系,受油机向后运动
物理
【解析】在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受油机运动的方向、快慢 相同,两者是相对静止的。即以受油机(或受油机驾驶员)为参考 系观察,加油机是静止的,以加油机(或加油机驾驶员)为参考系 观察,受油机也是静止的,所以 A、D 两项均错误,B 项正确;但以地 面上的人为参考系,看到的加油机和受油机都沿同一方向水平飞 行,C 项错误。
物理
【解析】根据要求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绘物体的具体位 置。
【答案】
坐标原点的 出发点的 最高点的 落地点的
位置
坐标
坐标
坐标
地面
3m
8m
0
抛出点
0
5m
-3 m
【点评】关键要能够正确地构思出情景或作图,变抽象思维 为形象思维。
物理
拓展一:怎样选择参考系
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旅客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安排 1 课时教学。引入机械运动时要 突出“位置”和“变化”这两个关键词,以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 的理解。在参考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 是相对的这一辩证的观点。在用坐标描述物体的位置时,要强调 作图规范。
导入新课: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如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 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 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等。请大家根据刚才观看的录 像片,回顾初中学过的机械运动,提出一些关于运动的话题。
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科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

学生自主探究课题建议
探究不同材质小球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材质小球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和摩擦力,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 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研究弹簧振子周期与振幅、质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振幅和质量等参数,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建立 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调查分析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路面状况的关系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拓宽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THANKS
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等物 理概念和规律。
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重要性
揭示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和运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掌握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学生学习后续物理课程的基础,如力学、电学等 。
实验现象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和定量关系式,解 释实验现象和规律。
实验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系统误差来源,如仪器 精度、实验操作等。
偶然误差
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偶然误差,如数据读取 误差、环境因素等。
误差处理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改进实验方法等措施减小 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05
实验器材与准备
光滑水平面
确保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拉力 的作用,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评价学习。学生借助“思学区”,填写思学表格,对 自己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并形成自己的“错题集”。另外, 小组和教师应给出正确的学习评价。
另外,本书教学应遵循以下八大策略。 1.预习进课堂,不预习不上课,预习不检查不上课。 2.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3.让学习目标看得见、摸得着。 4.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5.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 易漏点;“三不讲”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 能够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注:教无定法,教师教学过程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尽 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教师在 课堂上主要负责创造环境、管理课堂、统筹安排的工作。在学生 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总结点评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还要多给 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使用说明 本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以教 师引领、点拨、提升为主导,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教师成 长为主要目的,建构师生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路线图,是新时期 实现高效课堂的落地平台。其宗旨是“加强自主预习,鼓励导学 分享,及时巩固学习,理性反思学习”,其核心理念为四时四级教 学策略。 本书在具体的教学中,应遵循如下流程:
其次,合作探究。学生借助“导学区”,对重点难点问题进 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班内展示一般采用小 组展示形式,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所以上课前教师要给 小组分配任务。在展示的同时,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评价和发表 意见。教师要明确: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展示是提升, 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区”问题答案的重复讲解、统一答案。要 突出展示的问题性和创新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 带有共性的、易错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 思考、发现的规律等。课堂上要展示的既应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 重点难点内容的解读和疑惑,也应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 感悟和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认识。
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 擦力。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能区分矢量与标量。能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 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 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第二层级:思维探究与创新(课上导学区·不议不讲),课堂上 主要是通过“重点难点探究”来作探究,在此过程中体会物理学 的思想和方法,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也 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当然,教师课前如果了解到学生自主学习中 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经过小组讨论、展示后,教师应作适当的点评。
再次,巩固学习。学生借助“固学区”,课堂完成练习,并 在课后完成《固学案》,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自 己的学习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 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师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 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 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层级:技能应用与拓展(课上巩固区·不练不讲),一般都 设计了两个层级的要求,要求所有学生先独立完成“素养智能检 测”再讲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素养立意拓展”中练 与讲的要求。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教师可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 作小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评;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可进行 部分分析、讲评。
第四层级:总结评价与反思(课后思学区·不思不复),课程学 习完成后需要简单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讨论后以 小组形式完成“思维导图构建”,也可教师直接引导学生总结。 在知识总结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进行反思,肯定自己的学习成果, 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如何改进。
《固学案》针对本课的知识技能进行知识巩固、技能提高和 思维拓展。它设计三个层次的训练,“基础达标检测”是全体学 生必需的训练,“基本技能检测”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完 成的,“技能拓展训练”是针对少数学习能力很强、在完成各科 学习后仍然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训练,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 情况提出所要达到的训练层次。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尽量 安排限时训练,内容有所选择,先做后评,高效完成。
首先,自主学习。学生借助“预学区”,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地预习 课文,并且自主按时完成“预学区”。在完成的基础上,参照“导 学部分及答案”对预习内容进行整理,或借助小组讨论解决存在 的问题。整理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对之前预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加 深印象,发现不足,为最终的展示做准备。另外,在梳理知识的过 程中,学生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本书的难点知识为第六章的力与运动。牛顿运动三定律在经 典物理学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 基础。重点内容有:①惯性、力和运动关系;②应用牛顿定律分析 和解决两类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已知物 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③联系理科知识的跨学科综合 问题。
本书共 24 课时,建议每课时用 2~3 节课完成,当然我们也可 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新知识 的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四个层级的认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一、直线运动部分 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 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 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经历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能用公式和图 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识。具体分 为以下几个部分。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 非常重要的,本单元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 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
静力学部分也是力学的基础,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 容。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 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来判 断物体所处的状态,或根据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 情况。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它的基础性 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层级:知识记忆与理解(课前预学区·不看不讲),每一堂 新授课都要安排预习,学生要将教材与预学案结合起来,带着问 题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部分问题,统一要求所有学生独 立完成“知识体系梳理”,思考“基础交流”中的问题并可能与 同伴结对交流;“预习效果检测”以检测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预 习程度和预习效果;导学案的其他部分内容在自主学习环节不作 统一要求。
课程纲要
课程名 称
山东科技版必 修1
课程类 型
必修课程系列
课程开 教学备考研究 授课对
发
中心
象
高一年级
课程资 教材、网络、 教学时 源 学科资料 数
24 课时
相信很多高中教师都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惑着:老师辛勤地教, 学生辛苦地学,为什么大多数同学的成绩却不够理想呢?其实答 案在著名的“学习金字塔”中显而易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版教材中,有的把运动学放在开头,有 的把力放在开头,国外的教材也有两种不同的处理。运动学与力 两者都有自己的用处,又都是学习动力学的起点,两种处理各有 优缺点。本导学案考虑到高中对力的要求较初中深入而抽象,故 而放到稍后一点;另一方面,对矢量的学习应该逐步深入,只有到 力的概念之后才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所以力的学习放到了后面。
6.一点一练,当堂检测,及时矫正。 7.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练必 分层,练必限时。 8.有学必结,日日清;有错必纠,周周清;有章必考,月月清。 岁月曾著风雨,更待满树繁花。经过几年的认真修订、打磨、 细细斟酌,本书已经成为打造高效课堂、成就教育梦想的强力助 推器。 本书还在不断成长和完善中,热忱期待您的参与、批评和指 正。
这个学习金字塔是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缅因州的贝瑟尔国家 培训实验室(现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国家培训研究所)经研究发 现的。金字塔主要显示了学生在图示的不同教学方法指导下学习 两周之后,对新学习内容可回忆的百分数。
这个金字塔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老师只能是精讲,就是对 知识关键点和学生疑惑点加以点拨,要尽量腾出足够多的时间让 学生讨论和练习,而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运用(实践 或教别人)中学习。根据这个金字塔的提示,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 一次真正的颠覆。从源头到终端,在与全国所有实行“导学案” 教学的名校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基础上,依据 《新课程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形成了科学、适用、完善的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