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基本概念
美学的知识点总结

美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其基本概念包括美、艺术、审美等。
美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它不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的精神境界。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美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创作、表达和体现美的感受。
审美是指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思绪和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有多种观点,包括客观论、主观论、相对论和综合论。
客观论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与观者无关;主观论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源于个体对外在事物的感觉和体验;相对论则认为美是一种相对的、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综合论则认为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既是事物的内在属性,也要依赖于观者的情感和认知。
三、美的感受与表达美学不仅关注美的本质,还关注美的感受和表达。
美的感受是指人们在面对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和体验,它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精神境界。
美的表达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美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形式、结构、色彩等艺术手段来表现美的内涵。
四、美的审美对象美的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人体美和艺术美等。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包括景色、花草、山水等,它带有纯粹、朴素和自然的美感;人体美是指人的外貌和身体结构所具有的美,它带有动人、优雅和神秘的美感;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它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美的内涵。
五、美学的相关理论美学的相关理论包括唯美主义、形式主义、象征主义、社会美学等。
唯美主义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超越性的东西,它是完美、理想和无暇的;形式主义认为美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独立于内容和主题;象征主义认为美是一种象征、隐喻和象征的意义,它反映了深刻的人类情感和思想;社会美学认为美是受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的,是一个群体性、多元的现象。
六、美学的研究方法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分析、历史考察、实证调查、实践探索等。
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哲学

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哲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体验过程。
艺术哲学则进一步探究了艺术和美的哲学问题,包括艺术的定义、艺术作品的意义等。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是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和美的学科。
美学可以研究和探讨的范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还包括自然景色、人的容貌等。
首先,美学研究美的本质,试图回答“美是什么”。
美学的思考要从审美经验入手,审美经验是个体对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
在美学的视野中,美是一种感性体验,一种被视为美好、优雅和令人愉悦的质感。
其次,美学探讨了美的标准和评价。
美学旨在寻找对美的普遍认同,提出一套客观的标准来评价艺术作品。
这些标准可以是形式上的,如对称、平衡和比例;也可以是主观的,如情感上的共鸣、观念上的启发。
最后,美学还关注美的体验过程。
美学家研究了美的体验对个体的影响,探讨了美对人们情感、认知和审美品味的培养作用。
美的体验也涉及个体对美的反应与回应,即审美情感的产生和表达。
二、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追问艺术的意义、艺术家的创造过程以及艺术作品的价值。
艺术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来剖析艺术的本质,进一步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社会、伦理等领域的关系。
首先,艺术哲学试图给出艺术的定义。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尝试明确艺术的边界和内涵。
一种广泛接受的观点是,艺术是一种有意识的表达形式,通过独特的形式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
其次,艺术哲学关注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作品被认为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可以传递思想、启发人们的思考,通过艺术来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情绪。
最后,艺术哲学研究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艺术作品的接受和解读。
艺术家是创造者,他们通过创意和技巧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而艺术作品的接受和解读则依赖于观众或受众,他们从个体的角度去体验和诠释艺术作品。
最后,美学和艺术哲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思考,它们与实际生活和人类文化紧密相关。
美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美学的基本概念解析美学是研究艺术与审美的学科,它涉及到对美的本质、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探讨。
美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美学学科所研究的基本概念,下面将对几个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首先是美的本质。
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美的本质是什么。
虽然对美的定义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可以大致概括为对感官的愉悦感受或和谐、完美的感知经验。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因为它与个体的感受和体验相关,不同的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有差异。
然而,美的本质也有客观的方面,因为美与宇宙的秩序和规律、人类的认知智能以及文化背景等有关。
在美学的研究中,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是核心问题之一。
其次是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的美的感知和享受。
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文学等被创作出来就是为了产生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是一种身心合一的感受,既包括感官上的愉悦,又包括情感上的共鸣和思维上的启迪。
审美经验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都有差异。
但它也具有普遍性,因为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是超越个体的,可以触动人类共同的心灵。
审美经验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对不同审美经验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深入理解人们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艺术创作。
美学将艺术创作视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它既需要创造者的才能和灵感,也需要审美者的参与和理解。
艺术创作涉及到创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的努力,以及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艺术创作有多种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电影等,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
艺术创作是美学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深入理解艺术家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最后是美学的价值。
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美学研究关注的不仅是美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的过程,更关注美对于人的心灵和精神的影响。
美学强调美的价值和意义,将之与人类的幸福、自由、道德等价值联系在一起。
美学追求的是人类的完善和幸福,通过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欣赏,人们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启迪。
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审美经验与美的定义

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审美经验与美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对象、美的规律和美的价值的学科。
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关注的是人类对于美的主观体验以及这些体验的客观性与普适性。
审美经验是指个体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而美的定义则是对美的本质和特征进行界定和解释。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形式美”和“实用美”的概念,形式美强调的是事物本身所具备的优雅和和谐,而实用美强调的是事物的功能和实用性。
此后,美学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展开。
审美主体是指拥有审美体验的个体,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主体对于具体事物的感受和评价。
审美对象是人们所关注的具体事物,可以是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人体形态等。
审美经验包含了主观感受和客观规律两个方面,主观感受是指每个个体对美的感动和情感体验,而客观规律则是对美的共同特征和普遍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审美经验与美的定义审美经验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体验,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听一曲音乐还是品味一道美食,人们都会在其中体验到美的感受。
审美经验是个体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过程,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
在审美经验中,个体会通过感知、分辨、鉴赏、评价等过程来感受美,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
对于美的定义,不同的学派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美学的基本观点是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评判美。
然而,美学也试图通过研究美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来寻求美的客观性和普适性。
例如,美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感觉世界的形而上的理念,康德则认为美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内心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的定义也逐渐演变和丰富。
现代美学认为美是具有特定形式、结构和秩序的事物,强调美的对象具备一定的内在规律和有机的整体性。
更进一步地,美学也开始关注审美对象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例如美学家笛卡尔提出了“与宇宙对话”的观点,即通过与自然和艺术作品的对话来感受美。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美学的概念和起源: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著作中,意为对美的研究和理解。
美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思考,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有关于美的著作。
2. 美学的发展:美学经过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美学理论的框架。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融,美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和评判,它既包括客观世界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主观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品位等因素。
美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 艺术:艺术是一种人类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的结晶,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文学、雕塑等多种形式。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媒介。
3. 审美: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美的外在特征,也可以深入体验和感悟美的内在意义和情感价值。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客观主义:客观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客观世界的属性和特征。
客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2. 主观主义:主观主义认为美是主观个体的感受和评判,它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
主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克罗齐尔、舍勒等。
3. 综合主义:综合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美是在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之间产生的,它既包括客观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人们在感知和理解美时产生的主观情感和价值。
综合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四、美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1. 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功能和意义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美学的核心课题和理论基础,对于美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美学的基本方法: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践观察和历史比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美学家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价值,探究美在不同文化和历史环境下的表现和发展。
美学的基本概念

12、“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康德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
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归于消失。
13、生命的机械化:是柏格森提出的。他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生命的最基本的价
值,就在于它的紧张性和活动性。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阻碍生命的前进。
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3 、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
4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
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和谐感、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
19、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
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20、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
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21、灵感:所谓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
18、意向: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人审美的表象系统。它也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
面。“意”指主体的审美(包括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
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
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
达到的最高境界。
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美学是研究美感和审美现象的学科,它探讨人类对美的体验和欣赏,以及这种体验和欣赏的原因和方式。
美学不仅是思想和艺术的领域,同时也是哲学和文化的一部分。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1、美的概念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美是超越感官的一种体验,它是人们通过感官与思维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内在情感体验。
同时,美也是一种文化价值,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总的来说,美是对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具有自身的品质和特征,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2、审美的概念审美是对美的感受和判断,包括人们的欣赏和评价。
审美活动是人们通过感性和理性的联合作用,从美学的角度解释和认识艺术、美学和文化等方面。
在审美活动中,感性是基础,理性是指导,两者相互结合,通过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判断,共同实现人们对美的领悟和认识。
3、美感的概念美感是指从艺术、文化和自然界中所受到的美的体验,它是一种高度的精神享受和思想启发,是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美感的体验可以是物质实体的直接感受,也可以是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意义进行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美感的艺术有很多种形式,如音乐、绘画、雕塑、文学和电影等。
二、美学分类美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下面根据美学的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说明。
1、从研究角度分类美学可以从哲学、艺术、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哲学美学注重对美的本质、美的价值和美的概念的研究;艺术美学注重对艺术品的鉴赏、欣赏、评价和创作的研究;文化美学注重通过对文化的研究,了解文化内涵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人们对美的体验和欣赏提供更丰富的思考和视野。
2、从对象分类美学可以从对象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学和艺术美学,分别研究自然和艺术品中的美感和审美现象。
自然美学研究自然界的美、艺术美学研究人造的美,两者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同关系,也是人类思维、感官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交织的产物。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引言美学概论是研究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的学科。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本文将探讨美学的基本概念、美的标准以及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体验。
美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也包括对美的内在体验的理解和表达。
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客观美与主观美美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来理解。
客观美是指客观存在的、与任何个体的主管或情感无关的美。
而主观美则是指个体基于个人的经验、情感和文化背景来判断和感受的美。
2. 审美经验美学研究的核心是审美经验,即人们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美的对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审美经验涉及到感知、情感、认知以及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
3. 美的标准美学研究也关注美的标准的建立和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有不同的美的标准,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对美的评价和欣赏。
二、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由特定时代和文化所确定的,这些标准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
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美的要求和标准也不同。
例如,在古希腊时期,对于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人的完美身体和美的比例上,而在现代社会,美更多地与个人的情感和内在的灵魂相联系。
尽管美的标准有所不同,但美的本质仍然是对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抽象理念。
三、美学对个人的影响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个人的认知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美学,个人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个人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理解美,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美的对象。
2. 增加生活乐趣美学的研究和欣赏可以增加个人生活的乐趣。
当个体能够体验到美的存在和价值时,生活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丰富。
3. 提高创造力美学对于个人的创造力有着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美学和欣赏艺术作品,个人能够更好地启发灵感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加美丽和有价值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多选)10、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⑴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⑵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
(多选)11、美学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首先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其次,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多选)12、美学学科问世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1750年,以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
(填空、单选)美学研究对象:13、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识记)(一)"美学之父":美学界对于18世纪德国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顿的尊称。
他最早提出建立独立的美学学科的设想。
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最终诞生了,鲍姆嘉顿因此被尊崇为"美学之父"。
(二)美学学科的性质:1.从美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把握其性质。
美学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从美学与人的联系中把握美学学科性质。
审美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3.美学对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最终涉及到的是人生价值、人的审美价值,所以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4)从根本上说,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2.美学思想的产生(1) 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 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立(1) 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四)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四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
其理中在于:(1) 有助于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2) 人类审美活动并不限于艺术,以美为对象不会排斥艺术,但如美学仅仅以艺术学对象则会排斥自然美和社会美(3) 从方法论上看,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深入研究生活美有助更好理解艺术美。
2.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
美学即艺术哲学。
(1) 以往美学史上,大多数美学家都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 艺术在质、量和社会作用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实际生活中的美。
(3) 从方法论上看,理解了高级的艺术美有助于理解低级的生活美。
3.美学研究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
这种观点试图从美感经验出发综合前面两种观点。
4.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自由创造。
(2) 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
(五)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具有密切关系: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总的指导意义。
2.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于客观存在,客观规律的尊重,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美学就应当从客观存在的人类审美现象出发,研究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
3.唯物辩证法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美学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作指导,就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审视各种美学问题。
(六)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多样性。
这是由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所决定的,美学研究的方法应当是多样的。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各种美学研究的方法只有与人生价值相联系才能把美学研究引向深入。
3.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层次的。
各种不同的方法并不是等量客观的,这里有最基本的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区别,要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区别对待,使之适用于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方面。
)第二章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14、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多选)15、基本途径的核心内涵以及代表性观念:(选择:判断代表人物,注意观点和人物对号、填空)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多选)①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
②代表性观念:1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
如:“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
所以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形而上学》中,2 )亚里士多德:“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
”亚里士多德关于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的观点,成了折中主义美学的重要论资源。
3 )托马斯。
阿奎那:“美即在恰当的比例;美严格地讲属于形式因的范畴。
”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美需要有三个条件得到满足才能成其为美:“第一是事物的整体性或完善,因为有缺陷的东西其结果必是丑的;第二是恰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明晰,因此具有鲜明色彩的东西才被称作是美的。
”(多选)4 )达。
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5 )威廉。
荷加斯:“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蛇形线,我把它叫做富有吸引力的线条。
”6 )费希纳: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通过实验,他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
(此选择题:注意观点和人物对号)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多选)①核心内涵: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中寻找美。
②代表性观念: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
(填空)认为现实世界中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
因此,理念是美的本质。
罗马时代的普罗提诺和柏拉图一样,理念:认为“世间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理型”。
这里的“理型”,就是理念。
他又称理念为理性。
(多选)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多选)①核心内涵:是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
②代表性学说:有美在愉快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等。
“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
”这就是说,美与丑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引起快感,一个引起痛感。
休漠认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博克认为:美的愉快只涉及爱而不涉及欲念。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还是康德。
康德认为美不具有功利性,没有利害感。
具有使每个都愉快地普遍性。
美国的马歇尔“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者真正的快乐。
”桑塔耶纳:也联系快感来谈美,他的观点:“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弗洛伊德:美的本质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美的快感说:“快乐派”的代表人物有休漠、博克、康德、马歇尔、桑塔耶纳。
无意识的欲望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多选)①核心内涵: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
②代表性观念: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从数的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
苏格拉底:美人的目的,也就是效用之间的关系。
贺拉斯:在《诗艺》的开头说:“如果画家作了这样一幅画像:上面是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如果你们有缘看见这幅画,能不捧腹大笑么?”。
文艺复兴以后,布鲁诺、笛卡儿等人从关系方面来谈美。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把“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还是狄德罗。
)(填空、单选)狄德罗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真实的美”、“相对的美”“外在于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