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
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我校本学期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的主题教育。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说明如下:经典诵读简介一、经典诵读的意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内容与今天的生活的关系;专门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课,让感兴趣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国学知识拓展。
在国学的熏陶下,我们的学生更规范了,更懂礼识仪了。
二、诵读内容由于经典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品位,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背诵最有价值的古诗及经典文段,如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
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
如诵读《大学》、《论语》、《孝经》等经典,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陶冶,培养了语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诵读方法1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为营,最后再化零为整,组装成篇。
如背诵《弟子规》时,开始让学生在课外每天背几句,一学期里完成,把它们化零为整,组装成篇:首先让学生一天复习几句,要求连起来背,最后背诵整篇《弟子规》。
这样,一本《弟子规》就可以在一学期里诵读成功,里面所包含的道理足以让他们终身受用。
红寺堡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

红寺堡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
说明报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为厚植我校文化底蕴,以经典诵读为重要的载体,结合少年宫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和书写水平,让师生喜爱吟诵中华经典,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
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都畅游在国学经典殿堂里,感受着泱泱中华魅力,热情赞美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追忆了民族发展的伟大历程、歌颂了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文化素养。
关于学校开展经典朗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说明

关于学校开展经典朗读活动、加强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说明
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此开
展了经典朗读活动。
以下是活动的情况说明:
活动内容
经典朗读活动是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并组织
学生进行朗读和分享的方式进行的。
活动内容包括选读经典文学作品、朗读分享、交流讨论等。
活动目的
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
素养,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活动时间和参与人群
经典朗读活动每周举行一次,活动时间一般为下午的课余时间。
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参与人群包括各年级的学生。
活动组织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经典朗读活动组织小组。
小组负责策划和组织活动,包括选题、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分享,以及评选优秀表现等。
活动效果
经典朗读活动自开展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通过朗读和分享,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提高了他们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
同时,活动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展望未来
我们将继续开展经典朗读活动,不断推荐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给学生,以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同时,我们也会不断改进活动的组织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经典朗读活动,我们相信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同时也将培养出更多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
关于范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的说明报告

关于范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的说明报告第一篇:关于范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的说明报告关于范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的说明报告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不遗余力的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二、组织健全,明确职责政教处,教务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教室诵读情况的督查以及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在教导处的指导下,选择教材,确定每个年级的诵读内容。
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年级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2.每周三早读为经典诵读时间。
在诵读经典伊始,语文教师利用一节阅读课,引领学生诵读,教给学生基本的诵读和阅读的方法,并培养班级的“诵读小老师”。
3.将所诵读的内容板书于黑板的一角。
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语文老师按照统一的诵读进度和篇目,充分利用预备铃后上课铃前5分钟,开展“每日一吟”活动,从而形成诵读常规。
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督查,不走过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良好诵读习惯。
4.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5.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5篇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校小学部以“经典诵读”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二、活动开展情况1. 经典诵读课程本学期,我校小学部将经典诵读纳入语文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从《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晨读活动每天早晨,利用20分钟时间,全校学生进行晨读。
内容涵盖《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篇章,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3. 经典诵读比赛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校小学部举办了“经典诵读比赛”。
学生们积极准备,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生动展现经典文化的魅力。
4. 家长参与活动通过家长会和微信平台,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
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活动,不仅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加强了与孩子的互动与沟通。
三、活动成效1.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方面表现出色,取得了显著进步。
2. 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通过诵读经典篇章,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了增强。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对他们的人格成长和道德修养产生了积极影响。
学生们在诵读中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活动内容需进一步丰富多样尽管本学期的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种类的经典作品和诵读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教师培训需加强教师是经典诵读活动的关键。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
关于“经典诵读”活动的说明报告

中心小学关于“经典诵读”活动的说明报告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的要求,诵读内容如下:1、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诵读《弟子规》。
第二学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
2、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诵读《千字文》。
第二学期:诵读《笠翁对韵》。
3、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诵读《诗经》部分篇目。
第二学期:诵读《幼学琼林》,《中庸》。
4、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诵读《大学》。
第二学期:诵读《增广贤文》。
5、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诵读《论语》。
第二学期:诵读《孟子》。
学校利用经典诵读课、每天晨读、课外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在诵读美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初步学会理解、鉴赏古诗文,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古诗文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人文素养,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了解古诗文的写作特点。
在吟诵中学习古人运用多种多样的风格表达不同情感的方法,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吸取他们的智慧,加厚人文底蕴,提高自身修养。
激发阅读兴趣,加强诵读指导,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加强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在诵读中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了解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宏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品人生百味,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融会古诗文中的智慧、胸怀、情操、建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渝水一小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说明报告

渝水一小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说明报告渝水一小“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一、指导思想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近年来,我校以区局“悦读渝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二、活动主题诵读文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三、制定方案,建立机构制定了《渝水一小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建立活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四、科学安排,营造氛围(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2)、开展“图书漂流和交流活动”,每个班级建设好班级图书角。
图书管理员为每个班级配置图书,另每班每生捐书至少两本(期末返还),共同构成图书角的的书籍来源,把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
(3)、各年级组每月更新“书香展板”,展示学生诵读成果。
(4)、每周一节诵读课(一个学期15个课时左右),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另外开展“晨诵”“午读”活动,保证阅读与诵读时间(每天早上7:50-8:20 为晨诵时间;每天中午1:50-2:20规定为午读时间。
“晨诵”,诵读国学经典;“午读”,读文学经典。
)作为经典诵读课时的一个补充。
五、开展活动,保证实效1、课前吟诵,路队唱诵,晨诵午读,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让整个校园书声琅琅。
2、充分发挥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的示范引领作用。
3、组织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学年末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附渝水一小各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2017年11月。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

小学未成年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我校自本学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宣传经典诵读益处。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1.组织健全,明确职责2.建设师资队伍(1)师德师风建设。
(2)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1.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本学期,利用每天晨读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班级诵读比赛,及时评价;各班精心设计了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灵活利用时间让学生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让学生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
4.经典诵读与背诵唐诗宋词相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5.措施方法到位四、收获和体会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经典诵读工作定会有所突破!小学2020年5月3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
经典传承文明,诵读滋润人生。
随着“朝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吹响号角。
彭场实验小学充分发挥中华经典文化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作用,把“朝读经典”活动作为推进儿童教育研究、深化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网学期间,学校扎实开展“朝读经典”工作,坚持“四到位”即氛围营造到位、时间保障到位、课程研究到位、活动展示到位。
积极创建书香氛围,让经典滋润领袖儿童成长,提升领袖师生的精神内涵。
一、氛围营造到位
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家校联合,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1、加强家校联合,构建书香家庭。
学校印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倡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经典诵读”。
定期利用校讯通及班级网站为家长推介经典诵读篇目等。
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开发家长的积极因素,提高经典诵读活动的影响面和感染力。
3、教师率先垂范,营造共读氛围。
要求学生读背的内容,老师先读背。
要求学生理解的,教师先解读。
学校开展“教师读经典、教师推介经典、教师书写经典”等系列活动,做好带头人,校园里营造出浓厚的师生共读氛围。
二、时间保障到位
怎样保证诵读时间?我们采用的方式是:晨诵,课前吟,暮读。
1、晨诵:每次不少于20分钟的“朝读经典”晨诵时间,通过诵读经典,开启一日的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领略母语的优美;通过熟读成诵,补充精神大餐,弘扬传统文化。
2、课前吟:用好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诵经典,贵在坚持。
我们坚持“每周一篇”活动,到了中高年级,每周“两篇”、“三篇”。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归语文诵读之本,或配乐朗读,或男女生轮读,或师生对读、赛读,或婉转,或铿锵,我们称之为“美读吟诵”。
三、课程研究到位
将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根植于语文学习,实现课内诵读课外化,课外诵读课内化。
1、一课一导,课内向课外延伸。
用好一周一节的经典阅读课,做好方法指引。
利用《朝读经典》教材,讲解有关内容,认识中华文化。
教师提前在教材上备好课,批好注解,引经据典,适度拓展。
在每一课内容的吟诵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自强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中华志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品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在孩子与经典诗文的对话中融入心灵体验,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
孩子们学会了尊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律、学会了奋斗,儿童的精神内涵在品读中提升。
2、专题研讨,从课外走向课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利用电子白板的丰富资源,为学生呈现经典阅读的内容,加大学生的阅读信息量。
去年组织开展了“经典导读”专题教学研讨活动,许多教师反复磨课,打造了自己的古诗读及古典文学名课堂,如徐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张叶辉老师的《泊船瓜洲》,王芬的《江畔独步寻花》,彭然老师的《伯牙绝弦》,郑宇老师的《诗经》等,各教师演绎了不同的古诗词课堂教学风格,他们通过诵、吟、读、品、悟、唱、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陶冶情操,领悟诗词的意境美,感悟古诗词的内涵。
通过名课堂展示、主题讲座、课堂案例等形式,探索经典诵读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读经典、品经典、爱经典。
从我校教师的“经典导读”教学课堂上,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经典诵读以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信息量,不断丰富学生积累。
极大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诵读经典的能力。
以生为本,通过搭建平台给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学生彰显个性,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在精神浸润中成长。
四、活动展示到位
“朝读经典”的落实靠活动推进,我校将经典诵读与社团活动、节日庆典活动、学科活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有机结合。
你有多大的能力,学校给你多大的舞台。
凡是学生想做的,学校创造一切机
会为孩子搭建平台,让孩子充分展示经典诵读成果,丰富的活动伴随着领袖儿童成长。
将学生的诵读情况纳入语文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内容之一,促使学生坚持诵经典,用心品经典。
诵读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品质。
学生们通过读经典,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
回顾朝读经典之路,浓浓的书香气息,使师生们不断地成长。
以活动为载体,带动诵读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这是我校今后经典诵读研究的重点。
最是书香能致远,走在经典诵读的路上,我们感受着经典的博大精深,感受着诵读的无穷乐趣。
诵读经典,提升学生文化内涵,点亮领袖儿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