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摄影教程4

合集下载

大学摄影教程课件

大学摄影教程课件
滤镜效果
应用各种滤镜效果,如复古、 黑白、HDR等,为图片增加艺
术感或特殊氛围。
图片分享与展示
社交媒体
将编辑后的图片分享至微信、微博、 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与朋友和粉丝分
享你的作品。
在线画廊
利用在线画廊服务展示你的摄影作品, 如网易云相册、QQ空间等。
摄影网站
在专业的摄影网站上展示作品,如图 虫、500px等,与其他摄影爱好者交 流和学习。
掌握光线控制是摄影技术进阶的关键。
光线控制涉及到对光线的方向、强度、颜色和软硬度的掌握。摄影师需要了解如 何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拍摄,以及如何利用光线来创造特定的氛围和效果。
构图技巧
精妙的构图是提升摄影作品艺术性的 重要手段。
构图涉及到如何安排照片中的元素, 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表达摄影师的意 图。常见的构图技巧包括规则三分法、 前景与背景的运用、对比与对称等。
摄影器材介绍
数码相机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数码相机, 如单反相机、无反相机、 手机相机等。
镜头与附件
分析不同焦距和品牌的镜 头特点,以及三脚架、闪 光灯等常用附件的作用和 使用方法。
相机操作与维护
讲解相机的基本操作,如 开关机、模式选择、存储 管理等,以及日常维护和 保养技巧。
02
摄影技术进阶
光线控制
色彩与调色
色彩与调色是赋予照片情感和个性的重要手段。
色彩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感知,而调色则可以改变照片的氛围和风格。摄影师需要了解色彩理论,以及如何使用数字后期 处理软件进行色彩和调色的调整。
03
主题摄影实践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技巧 掌握不同光线和环境下的拍摄技巧,如顺光、侧光、逆光等。
学习如何捕捉人物的情感和表情,使照片更具故事性。

大学摄影基础知识课程 完整版 PPTPPT

大学摄影基础知识课程 完整版 PPTPPT
二二风光摄影感受自然光的色彩风光摄影感受自然光的色彩一拍摄的主体一拍摄的主体二清晰的照片二清晰的照片九模仿九模仿三细致的观察三细致的观察四时间与天气的选择四时间与天气的选择五层次感是关键五层次感是关键六加上人会更有意味六加上人会更有意味七景色背后的故事七景色背后的故事见什么就拍什么呗初级见什么就拍什么呗初级见到美景能够思考以下问题再拍中见到美景能够思考以下问题再拍中为什么它会令人着迷为什么它会令人着迷为什么值得一拍为什么值得一拍想想这幅景致会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想想这幅景致会带给你什么样的心理感受理感受
52
53
四 拍摄模式
相机的曝光模式常以拨盘形式出现,分别 为P档、A(AV)档、S(TV)档、M档。
54
P档(程序自动曝光)
指相机根据当时的拍摄环境自动设置光圈 和快门的数值。
很多相机上同时拥有P档和全自动模式, 然而两者的区别在于,P档允许拍摄者对 相机的感光度、曝光补偿、白平衡等参数 进行设置。
34
35
景深四要素: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值 f越大)景深越深。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景深越深。 3、主体越近,景深越浅,主体越远,景深越深。 4、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36
使用大光圈
要使画面产生虚化,要具备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使用大光圈 选用较大的光圈作为前提,故意的将画面中的其它景物
白在内聚集在看台上,这个体形优美的裸跑者澳
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跑过球场来到看
台前,这尴尬的场面让女王差点晕倒!
61
M档(全手动控制)
拍摄者可以手动的设置光圈值以及快门速 度,对曝光实现完全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一定的拍摄经验才能 灵活运用。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第4版)》读书笔记模板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第4版)》读书笔记模板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第4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技术
影像
第版
教学
系统性
种类
器材
大学
摄影
发展 摄影
使用
基础教程
技术
处理
照相机
发展
构图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是供高等学校师生进行摄影专修、选修教学的一本基础教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摄影教学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为摄影概论、常用摄影器材、照相机的使用及拍摄技术、摄影用光、摄影构图、 彩色摄影、影像的后期处理、摄影实践、摄影艺术创作与赏析、摄影在当代的发展与市场。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增 加了数字摄影的艺术观察与思维方式等内容,更符合教育部关于高校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具有科学性、知识性、 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时代性和趣味性。
第一节摄影的发明与发展 第二节摄影的艺术观察与思维方式
第二章常用摄影器材
第一节常用照相机的种类 第二节数字照相机的主要技术性能 第三节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常用摄影附属器材 第五节感光片与影像传感器
第三章照相机的使用及拍摄技术
第一节胶片照相机的使用、维护及选购 第二节数字照相机的使用、维护与选购 第三节对焦、变焦方法与景深控制 第四节曝光控制 第五节手机摄影的基本技术
第七章影像的后期处理
第一节后期处理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数字影像处理系统的建立 第三节数字影像后期处理的内容
第八章摄影实践
第一节人物与景物摄影 第二节纪实摄影 第三节应用摄影 第四节其他应用摄影

摄影教程教学大纲

摄影教程教学大纲

摄影教程教学大纲摄影教程教学大纲摄影是一门充满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创作活动,通过摄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记录下美丽的瞬间,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为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摄影技巧,本文将提供一份摄影教程教学大纲,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摄影。

第一部分:摄影基础知识1.1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介绍摄影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摄影的起源和重要里程碑。

1.2 摄影器材的选择- 介绍不同类型的相机和镜头,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器材。

1.3 光线与曝光- 解释光线对摄影的重要性,介绍曝光的概念和如何正确使用光线和曝光来拍摄照片。

1.4 构图与视角- 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构图技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拍摄视角。

第二部分:摄影技术与实践2.1 快门和光圈- 解释快门和光圈的概念,介绍如何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来控制曝光。

2.2 焦距和景深- 解释焦距和景深的概念,介绍不同焦距和光圈对景深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景深来创作照片。

2.3 白平衡和色彩- 介绍白平衡的概念和调整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色彩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2.4 快速对焦和稳定技巧- 提供快速对焦的技巧和使用稳定器的方法,帮助读者在拍摄中捕捉到清晰的瞬间。

第三部分:摄影创作与表现3.1 风光摄影- 介绍风光摄影的基本技巧和创作要点,帮助读者拍摄出壮丽的自然风光。

3.2 人像摄影- 提供人像摄影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拍摄出自然、生动的人物形象。

3.3 静物摄影- 介绍静物摄影的构图技巧和光线处理方法,帮助读者拍摄出具有艺术感的静物照片。

3.4 街拍摄影- 提供街拍摄影的技巧和实战经验,帮助读者捕捉到生活中的瞬间和人物故事。

第四部分:后期处理与分享4.1 后期处理的基本原则- 介绍后期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软件,帮助读者提升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4.2 调整曝光和色彩- 提供调整曝光和色彩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优化照片的明暗和色彩效果。

4.3 剪裁和修饰- 介绍剪裁和修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改善构图和去除瑕疵。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教案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教案

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器材使用及摄影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3. 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摄影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大学摄影专业或摄影爱好者教学时长:共12课时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摄影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定义、历史与发展。

2. 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定义及历史2. 摄影的分类(风光摄影、人物摄影、纪实摄影等)3. 摄影的基本概念(曝光、构图、景别等)三、教学过程1. 讲解摄影的定义、历史与发展。

2. 分析摄影的分类及其特点。

3. 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摄影器材与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器材的种类及其功能。

2. 掌握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摄影器材的种类(相机、镜头、三脚架等)2. 摄影器材的功能与特点3. 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三、教学过程1. 讲解摄影器材的种类及其功能。

2. 分析各类摄影器材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3. 实操演示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

第三课时:曝光与构图一、教学目标1. 掌握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ISO)及其作用。

2. 理解构图原则,提高画面美感。

二、教学内容1. 曝光三要素及其作用2. 构图原则(对称、对比、引导线等)3. 实践运用曝光与构图技巧三、教学过程1. 讲解曝光三要素及其作用。

2. 分析构图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 实操演示曝光与构图技巧。

第四课时:摄影实践与作品赏析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实践项目(风光、人物、纪实等)2. 作品赏析(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三、教学过程1. 安排摄影实践项目,让学生进行拍摄。

2.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分享拍摄心得。

第五课时:后期处理与修图技巧一、教学目标1. 掌握后期处理的基本方法。

2. 提高修图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Lightroom等)2. 修图技巧(裁剪、调色、降噪等)三、教学过程1. 介绍后期处理软件及其功能。

校园主题照的拍摄与编辑技巧

校园主题照的拍摄与编辑技巧

校园主题照的拍摄与编辑技巧
校园主题照的拍摄与编辑技巧如下:
一、拍摄技巧
1. 确定主题和风格:在拍摄校园主题照之前,要先确定照片的主题和风格,例如青春、活力、清新等。

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服装和道具。

2. 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校园中有许多适合拍摄的地点,例如教室、图书馆、操场、林荫道等。

根据主题和风格选择合适的地点,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3. 安排人物和道具:根据主题和风格,安排合适的人物和道具。

例如,如果主题是青春活力,可以选择穿着运动服、拿着运动器材的人物;如果主题是清新自然,可以选择穿着校服、拿着书本的人物。

4. 运用合适的拍摄技巧:在拍摄时,运用合适的技巧,例如角度、光线、构图等,可以拍出更具吸引力的照片。

例如,从低角度拍摄可以营造出高大威猛的感觉,从高处向下拍可以营造出渺小的感觉。

二、编辑技巧
1. 选择合适的编辑软件:选择一款功能强大、易于操作的图片编辑软件,例如Photoshop、美图秀秀等。

2. 调整色彩和亮度:在编辑时,调整照片的色彩和亮度,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3. 裁剪和调整构图:通过裁剪和调整构图,将照片中不必要的内容去除,突出主题和重点。

4. 添加滤镜和特效:在编辑时,可以添加一些滤镜和特效,例如复古、清新、日系等,增加照片的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

5. 调整细节和锐度:在编辑时,注意调整照片的细节和锐度,使其更加清晰、细腻。

总之,拍摄和编辑校园主题照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但只要不断尝试和实践,就可以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景别_大学摄影基础教程_[共5页]

景别_大学摄影基础教程_[共5页]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调感觉,可能会显得呆板而缺乏生动感。

二、景别1.景别及其基本特性景别是指摄影镜头所表现的画面空间范围,是摄影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

景别大小与画面空间范围大小成正比、与画面影像大小成反比。

景别与环境因素、强调因素、视觉心理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在拍摄实践中,控制景别运用最多的就是控制物距和焦距。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获得同一被摄主体在同一景别的画面。

一种方法是利用较短焦距的镜头在比较近的距离拍摄某一被摄体,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较长焦距的镜头在比较远的距离拍摄该被摄体。

两种方法所得的画面中被摄主体的景别大小是一样的,但是,这两种画面的总体效果却并不一样。

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摄影画面有哪些区别。

在画面景深方面,用短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景深较大,画面当中,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较大,前后景物的影像比例相差较大。

在画面的空间感方面,用短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空间透视感较强,画面前后景物的远近距离感较强;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空间透视感较弱,画面前后景物的远近距离感较弱。

在画面的色彩方面,一般来说,短焦距镜头拍摄,由于距离较近,空气介质较少,色彩比较饱和、鲜艳;长焦距镜头拍摄,由于距离较远,空气介质较多,画面色彩比较淡雅、柔和。

在画面的清晰度方面,短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焦点一般比较坚实,画面清晰度较高;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焦点一般较软,画面相对柔和,所以长焦距镜头常常被人们称为“柔焦镜头”。

在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拍摄距离对画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会带来视点的变化。

距离变化可以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观看的心理。

二会带来画面容量的变化,画面再现、表现可以有明确的指向性。

靠近被摄体,空间环境变小,被摄物形象随着视距接近而变大;远离被摄体,空间环境变大,被摄物随空间距离变远而变小。

三会影响画面的透视效果。

处于不同空间的景物,随着拍摄距离的改变,它们之间的线条、透视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拍摄距离越远,处在不同空间的景物之间的纵深感和空间感越差,反之,其纵深感和空间感就越强。

大学摄影课教案

大学摄影课教案

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摄影手段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安排:共12周,每周2课时。

第一周:摄影基础知识1. 课程导入:介绍摄影的发展历程、摄影艺术的特点及意义。

2. 摄影器材介绍:数码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摄影基本原理:光圈、快门、感光度、景深等。

4. 实践操作:认识相机,学习基本操作。

第二周:构图与画面元素1. 构图原则:三分法、对称、黄金分割等。

2. 画面元素:前景、中景、背景、主体等。

3. 实践操作:练习拍摄不同构图的照片。

第三周:光影与色彩1. 光影运用:顺光、侧光、逆光等。

2. 色彩运用:色彩搭配、色彩对比等。

3. 实践操作:拍摄不同光影和色彩的照片。

第四周:摄影技巧与后期处理1. 摄影技巧:曝光、对焦、白平衡等。

2. 后期处理:图片调整、裁剪、滤镜等。

3. 实践操作:运用后期处理技巧,提升照片质量。

第五周:摄影主题创作1. 主题选择:风光、人物、纪实等。

2. 创作思路:构思、拍摄、后期处理。

3. 实践操作:以小组形式,进行摄影主题创作。

第六周:摄影作品欣赏与评析1. 摄影作品欣赏: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特点。

2. 评析技巧:从构图、光影、色彩、后期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实践操作:分组评析优秀摄影作品。

第七周:摄影实践与交流1. 实践内容:摄影采风、拍摄活动。

2. 交流分享:分享拍摄心得、经验。

3. 实践操作:组织摄影采风活动,拍摄风景、人物等题材。

第八周:摄影器材与保养1. 器材介绍:镜头、滤镜、存储卡等。

2. 保养方法:清洁、防潮、防尘等。

3. 实践操作:了解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第九周:摄影艺术与摄影史1. 摄影艺术流派:纪实、风光、肖像等。

2. 摄影史发展: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

3. 实践操作:了解摄影艺术流派和摄影史。

第十周:摄影展览与作品展示1. 摄影展览:组织学生参加摄影展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摄影构图的特点
• 摄影的成长吸收了绘画的营养,在构图上两者 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在一个画框平面里安 排、平面构成等传统造型法则。但因为摄影自身 的器材和技法,又形成一些特有的表现方法和构 图原则。 • 1.取景和构图现场一次完成 • 摄影是现场取景,必须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 行“再创作”,这是摄影纪实本性所决定的。所 以摄影处理构图的思维方式和画家不同,不能随 心所欲,主要靠现场发现、提炼和取舍,不能像 绘画一样先设计安排草图,再对号入座。这也使 得摄影受到了较多的限制,如现场光线对物体的 作用,常常是摄影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前提。

当需要突出表现景物的局部细 节或生动情节时,可以拍摄近景或 特写的画面。近景画面范围相对小, 然而能放大形象,所以进入画面的 各种影像都要对其进行仔细推敲、 精益求精。 • 如图3对比图例所示,图a选用 了全景画面,完整地展现出欧式花 园大门的景色,包括两边屋角、人 体雕塑、大型花盆基座和茂盛的树 木枝叶。图b则以局部近景拍摄, 舍去环境中的房屋和基座,而只是 小小人体雕塑为主角,让我们可以 清楚观察人体雕塑的细节轮廓。
一、景别
• 景别就是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也就是拍摄 范围的大小。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 五个景别(见图2组照示意图)。
(一)远景 远距离拍摄对象,画面视野广阔,包括的景物范围大,主要用来表现景物的 整体气势和总体氛围。如山川河流,原野草原等自然景物和场面。 (二)全景 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大环境面貌为目的,可以是高山,也可是建筑、人 物或植物,无论拍摄什么,只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整体感和它全身的行为动 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都可以称为全景。 (三)中景 只包容被摄对象或某一局部范围,如人物就是人的半身像。中景善于表现人 物之间的交流、事件的矛盾冲突,大多用于表现情节和动作,环境表现相对 弱化。 (四)近景 通常近景的范围很小,主要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局部,如人的胸像。它能突出 表现人物表情,并将有关细节和质感特征交代清楚,但环境所占分量很弱了。 (五)特写 拍摄范围比近景更小,通常只有被摄对象的很小局部,如人的头脸、眼睛或 手。特写中景物比较单一,但表现力很强,可用来表现重点细节。
(一)选择拍摄方向
• • 1.正面拍摄 相机正对并拍摄景物正面(图4a)。正面拍摄的优点 是结构和谐对称,不足是容易呆板。在图5《扎西活佛》中, 作者为了表现扎西活佛的稳重和蔼,将人物安排在画面中心, 并正面平摄,让我们在质朴的造型和自然的光影下,感到一 种近距离的亲切。
• 这里有一组拍摄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的图片(见 图1组照)。从组照1-9的九幅画面,被摄对 象的不同角度和环境都收入了镜头,但在构思和 布局上看,有的不够简洁,有的不太美观,有的 表达内涵不明确,有的甚至有点混乱;而图1则 在画面中精心安排建筑主体位置及周围环境的关 系,并选择合适的光线照明,加上镜头的正确应 用,使画面主体鲜明突出,而且建筑物错落有致, 具有形式美感。由此可见,构图对于摄影是重要 的创作手段,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它。
第二节

画面的构图要素
每一幅摄影画面都是由具体的造型元素来体现 的。不论是画面的长宽比例和大小尺寸,还是画 面中各个人或物——或者说组成人物的线条、色 彩和明暗。从外观形态到内部构成,都是由具体 的元素来体现,并从小到大地聚合为一个整体, 说明一个事物或属性。观众也正是通过这些十分 具体的元素先认识小的局部,进而逐渐深入和全 面地理解照片的整体含义是什么。 • 所以,从构图中主要的和具体的构成要素入手, 学习和研究构图知识是一个非常明确和高效的通 道。
大学摄影教程4
1
2 3 4
Hale Waihona Puke 摄影概述摄影器材基础 用光与构图 摄影实践指南
第五章 构图原理与技巧

一幅照片摆在人们面前,自然会引起 好与坏的评价,是漂亮、精彩,还是混 乱、低下。这些不光取决于被摄对象自 身的形态,也离不开摄影者的构图安排。
一 摄影构图是什么
• 构图,是创作者为了表现某一主题思想和美感, 在一个画面中对拍摄对象进行结构布局和造型处 理,使个别的、杂乱的、局部的元素组成统一的、 艺术的、精彩的整体。概括地说,构图的主要任 务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构成安排,准确、鲜明、 生动地表现被摄景物,并在其中展示某种艺术追 求。


方向和高度
任何一个物体都是立体的,有高度、宽 度和长度(纵深),不同的面向具有不同 的造型特点。我们在拍摄中应该先要观察 研究物体的立体面构成,看哪一个面向最 能突出主体的特征?哪里看最美?再决定 拍摄角度的运用,也就是根据物体的水平 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朝向结构来选择。从构 图上分析,就是如何选择拍摄方向和拍摄 高度。

景别主要由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所决定。镜头相同的 条件下,景别大小由拍摄距离的远近来定;距离相同的条 件下,景别大小由镜头焦距的长短来定。当然也可以将两 种手段结合起来用。 • 景别的选择取决于摄影者的拍摄意图,若想反映大气 势或大场面的画面,可选择远景和全景。全景、远景的长 处是:能完整地表现对象,从宏观表达空间环境。 • 若是想进一步表现某个主体,可采用中景。拍摄人物中景 常常把取景的范围限在腰、膝以上的部位;在风景照中对 景别的判断比较复杂,若以城市大厦为主体,那么拍摄四、 五层楼也只可算为大厦的中景。而若以人为主体,那四、 五大厦的范围或许比表现人的全景范围还要大。
• •
2.器材对影像作用非常明显 高科技的镜头、相机与绘画的简单工具不同,对画面 中的各中影像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如广角镜头的夸张变 形和大景深效果,还有快门速度不同造成的虚实现象,等 等。这些在构图上的作用非常明显,使我们对突出主体和 减弱陪体及丰富主陪体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思考和安 排,以便更加强调人物特征,使主题思想更鲜明。 • 有一点需要说明,当前图像后期合成的影像越来越多,这 些合成影像已经超过摄影的范畴了,而属于多媒体平面设 计图像类型。就是说那些摄影照片只是多媒体图像的“素 材”,各种素材图形拼接组合成全新的图像,虽然也很 “逼真”,但它们都不是在现场拍摄的客观真实影像。所 以其构图是按照绘画设计的法则来处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