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安 排 - 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PPT教学课件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级群体;
另一种是从动态的角度把社会组织理解为将分散的社会成员 聚合起来,并对他们的行动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的过程,也即 社会的组织化过程。
静态角度
从静态角度考察,社会组织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泛指一切人 类活动的共同体;狭义的则专指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 群体。
社会组织的定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追求某种
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在这样的假设的基础上,泰罗就 认为只要给工人合理的报酬就能刺激 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并带来劳资两利的效果。
第三节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
二、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任务管理 (确定工作定额)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正式结 构
28
非正式 结构
2、组织的非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梅奥在20世纪20-30年代 进行的霍桑试验中发现并提出来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造就了 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它可以被看做为各种非正式关系的总和。
3、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的关系 一种是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它是社会组织中存在的、并非 由组织分工所形成的社会群体:如“同乡会” 另一种是在正式的工作关系中衍生出来:“同事变朋友”
社会学家依据不同标准提
出了多种划分方法: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二)中国社会组织的分 类体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根据组织功能的不同来划分(帕森斯:生产组织、政治组织、整合组织)
(2)根据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划分(爱桑尼:强制组织、功利组织和规范组 织)
(3)以组织的受惠者为基础来划分(布劳:互惠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 织和公益组织) (4)以组织人数的多少来划分(开普勒: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 和巨型组织) (5)以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情况来划分(里特尔:机械组织和有机组织)
应届2022毕业季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

应届2022毕业季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精选1、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社会工作介入可行性分析2、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带来的社会挑战3、韩国如何进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4、青少年泛道德化批判现象论析及对道德教育的反思5、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6、加速开拓统计学的应用价值--中国统计教育回顾与展望7、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开展模式研究8、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问题研究9、从人才需求看统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0、社会资本代际传递对少数民族生教育获得的影响--以X大学为例11、教育流动与底层再生产--一种大学生“农民工化”现象的研究12、代际教育流动及其不平等实证研究13、取业化取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探索14、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的民族认同教育研究15、学校应开展新型毒品预防教育16、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17、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困境与反思--基于江苏省七所高校的实证研究18、我国性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考察19、青少年的话语模式研究及其道德教育意义20、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爱国统一战线教育21、跨界民族的家庭文化心理演变过程及教育影响--以一个朝鲜族家庭为例22、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社会学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反思23、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模式研究24、实践视域下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教育特质25、职业能力分析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应用26、民族国家建设场域中的女子教育变革--以晚清女子学堂为中心27、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暴力初探28、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29、助人者个人特质对社会工作咨询的影响--基于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家庭教育咨询案例分析30、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海南省为例31、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32、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33、社会工作教育推动社会组织专业化的实践研究34、未成年罪犯再社会化教育的内涵及存在问题35、日本青年的道德教育研究36、彝族婚姻习俗的教育人类学分析37、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38、论中职礼仪课程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39、创新驱动强化统计职业教育核心素质和能力--以成都工业学院统计实务专业为例40、家庭背景中母亲对子代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42、影视文本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探究43、流动儿童教育与社会排斥--基于森的能力取向社会排斥理论的分析44、以循证实践理念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45、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婚姻家庭咨询师人力资源的开发设计46、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教育模式的困境与提升路径47、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48、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分析49、浅析性别教育的影响因素50、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教育谈51、新浪微博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功能研究52、关于青少年早恋问题的教育53、社会变迁中的兄弟姐妹教育获得54、休闲文明视域下的公民休闲教育研究55、青少年偏差行为家庭教育因素与社工介入56、残疾儿童教育的社会工作分析及介入57、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之比较研究58、教育公平视角下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析59、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度60、我国社会工作在社区管理教育罪犯中的应用61、我国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探析--以广东省内高职院校为例62、公益基金和社会捐赠参与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63、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教育探析64、民族村案文化教育传承的法人类学因素考量--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例65、古代中西方女性在家庭教育中角色与地位探究66、国外儿童性虐待解决之道--基于预防、教育、治疗三维系统视角67、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社会心态培育68、社会不公信息对青少年政治伦理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探析69、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教育对策70、受教育程度对突破职业性别要求的影响分析71、社会工作教育中的专业品牌特色研究72、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和成就的影响研究73、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来自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74、浅谈统计继续教育工作的网络化75、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研究76、女性学教育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77、家庭版幼儿性别平等教育问卷编制及调查78、论休闲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流失、风险与重构79、我国青少年工读教育制度的滥觞与嬗变80、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81、基于继续教育式的社会服务教学改革82、大数据时代统计教育变革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83、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与网络素养教育84、社会工作核心能力培养和专业教育研究85、涂尔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86、政府教育、医疗支出及收入差距对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分析87、论社会关系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兼评社会资本的消极作用88、大数据时代的统计教育89、我国统计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思考90、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91、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92、基于社区教育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研究93、高校新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其实践途径研究94、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归因及教育对策探析95、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礼仪教育改革探析96、高等教育获得与代际流动:机制、变迁及现实97、通识教育理念下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以F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98、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视野下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99、社会心理学本科教育模式的本土化改革初探100、司法社会工作介入违法青少年教育监管研究--基于我国澳门特区的实践与经验101、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社会学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探究102、青少年生态文明观养成教育103、社工介入老人生命教育的路径及角色分析--以G老人院为例104、批判教育学理论视角下的社工人才教育105、社会工作视角下民办特教机构教育问题探究106、基于礼仪课程改革的视角浅析工科类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107、浅析我国未成年人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经济发达城区调研为基准108、网络远程教育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分析109、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育的改革措施110、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111、论我国教育现代性的性别危机112、社会性别理论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微113、心理干预联合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研究114、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在特殊教育实践中的介入115、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116、高校社工教育与社工毕业生职业问题分析--基于结构社会工作的视角117、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118、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创新的启示119、教育网络化背景下的大学个性化教育的路径分析--基于G大学社会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120、我国随迁和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分析121、社会工作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分析122、日本青少年传统道德礼仪教育探究123、认知学徒制对社工实习教育的启示探究124、人生哲学视野下的青春期教育125、在各级教育中培养尊重残疾人权利的态度126、全球化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影响分析127、社会性别视角透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28、韩国社会工作教育中的文化能力问题129、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改革趋向及路径研究130、大学生性爱观及学校性教育模式的探讨131、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132、刍议社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133、农民工对教育价值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134、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与家庭教育期望136、以学校教育为视角的青少年罪错行为矫治137、高校统计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138、家庭礼仪教育的现实误区和改善路径探析140、社会心态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41、社会工作教育中的通识教育142、论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143、高职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探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144、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现状与教育途径探索145、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146、流浪儿童协同教育的缺失与重构147、后现代知识观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148、从大学生性教育看辅导员专业化问题149、素质教育下物流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路径150、传统文化与未成年犯教育151、留守儿童社会化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152、论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构建153、论提高学前儿童隔代教育质量的途径154、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55、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主观效果评估156、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问题分析及高校婚恋教育对策157、高等教育中文化传承与职业训练的关系158、武汉市穆斯林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159、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应对160、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参与式研究161、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及教育对策浅析162、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困境及应对策略163、台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之反思与借鉴--以台湾东华大学为例164、论虚拟社会去道德化危机及其教育救赎165、谈职业女性闲暇教育中的生命自省意识的培养166、中美青少年公民素质教育借鉴比较167、教育分层现象的民族心理学考察168、社会建设视野下的社会工作职业教育169、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论行政主体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6、论行政立法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13、论行政强制执行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21、行政判决之研究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6、论行政立法体制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30、论行政强制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32、行政指导研究33、论行政许可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39、论显失公正行为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43、论行政法治原则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47、行政合同研究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50、行政执法研究51、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52、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53、中国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54、论行政复议的范围与复议程序55、“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56、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法律规范57、欧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启示58、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59、行政罚款关乎执法公平正义60、试论公务员奖励规范的立法与完善61、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文书制作问题的浅析62、浅析淘宝网络刷单中的“水军”现象63、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64、“报假警”行为的定性及其规制65、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义、问题及完善66、检察权的职能拓展与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完善67、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的思考68、浅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招标工作的影响69、新闻评论监督司法的权利与限度70、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71、论网规的软法属性72、我国大学规章制定权的法律规制研究7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4、医事仲裁制度调查分析75、论开放社会中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76、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77、刍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78、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分析及纠纷应对策略研究79、个人低碳消费行政法义务确立的正当性检视80、论骨髓捐献者撤销权的行使边界81、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及对策研究82、弱势群体公法保护视野下的社会帮扶问题83、中国宗法财产制度的道德性84、泔水饲喂畜禽违法现象的行政处罚难点85、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为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河北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与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教育厅2018年9月26日河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民办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校外培训机构,是指我省行政区域内,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行政审批部门审批,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学科培训、艺术培训、体育培训、科技普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类形式的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统称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包括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托幼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及特殊行业或相关主管部门有特定准入规定的培训机构。
第三条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应当适应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符合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第四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属性,规范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育质量,自觉接受主管部门管理。
第六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
plc小车装料课程设计总结

plc小车装料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PLC编程中常用的指令和编程技巧。
3. 学生能够描述小车装料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基本的编程操作,实现对小车装料系统的控制。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调试和优化小车装料系统的程序,使其稳定运行。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共同完成小车装料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及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产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树立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负责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对PLC技术有一定了解,喜欢动手实践,善于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PLC基础知识回顾:包括PLC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PLC概述》内容:PLC的结构、功能、工作流程等。
2. PLC编程指令学习:学习常用的PLC指令,如逻辑运算、定时器、计数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PLC编程指令》内容:逻辑指令、定时器指令、计数器指令等。
3. 小车装料系统分析与设计:分析小车装料系统的运行原理,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PLC控制系统设计》内容:系统分析、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等。
4. PLC编程软件操作:学习PLC编程软件的使用,进行基本的编程、调试和优化操作。
社会组织志愿者管理制度

社会组织志愿者管理制度1. 背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组织中的志愿者,提升志愿者服务效能,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目的本管理制度旨在明确和规范社会组织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和激励的各项制度,确保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增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
3. 招募社会组织应制定相应的招募计划,明确招募对象、数量、要求和程序。
招募信息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发布。
3.1 招募对象招募对象可以包括各个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和技能的志愿者。
依据项目特点,制定招募要求。
3.2 招募程序- 准备招募材料,包括招募公告、申请表等;- 招募公告发布;- 申请者填写申请表;- 进行面试和背景调查;- 确定录用志愿者。
4. 培训社会组织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4.1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项目相关知识和技能;- 志愿服务礼仪;- 沟通与团队合作技巧;- 志愿者安全与急救知识。
4.2 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可以包括面授、在线课程、实际操作等。
5. 管理社会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机制,做好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5.1 分工合作明确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并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分工合作,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5.2 任务分发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工作任务,根据志愿者的个人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发,充分发挥志愿者的才能。
5.3 监督与评估建立志愿者的日常工作监督机制,并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
6. 激励社会组织应给予志愿者适当的激励措施,让志愿者保持积极性和动力。
6.1 表彰奖励根据志愿者的工作表现,进行及时表彰和奖励,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
6.2 培训机会提供志愿者参加培训研究的机会,让志愿者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6.3 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7. 处罚与纠纷解决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志愿者,社会组织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党建五件事

党建五件事1.党建五大工程是什么党建五大工程是骨干培养工程、党群连心工程、基础提升工程、品牌创建工程和干部廉洁工程。
1、骨干培养工程切实加强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后备干部选进班子。
按照加强基本能力精准培训的要求。
2、党群连心工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制度,以党组织关心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关心服务人民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继续做好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工作,帮助建强基层组织、谋划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3、基础提升工程进一步强化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工作,按照“应建必建”的原则,摸清底数,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建立党组织,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
4、品牌创建工程以创建“高新先锋”党建品牌工作为总体目标,把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高新先锋”党建品牌的内容和目标。
实行党建品牌创建要在政策、项目、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确保创出成效、创出特色。
5、干部廉洁工程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抓好基层党风廉政教育,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规范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行为。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制度。
扩展资料:学习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开展理论武装“十百千万”行动,通过理论报告会、基层宣讲、支部党课、党员冬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重要理论、解读时事热点、宣传方针政策,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走访实境基地锤炼党性。
开展党性锤炼教育行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井冈山、周恩来纪念地、兰考等党性教育实境基地(课堂),体验感悟井冈山精神、恩来精神、焦裕禄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优良作风,用先进文化弘扬“正能量”。
建设先进人物事迹宣传馆,组织“三送”下乡活动,办好“五德”警示教育。
社会组织规章制度

社会组织规章制度篇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守则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守则一、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保持政令畅通,自觉培育党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
二、爱岗敬业,勤勉创业,甘于奉献,勤于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效率真,认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不得在工作时间上无关网站,玩游戏,不得擅自离岗,串岗。
三、以服务为宗旨,自觉确立为中心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
坚决维护中心的利益、形象和声誉,自觉做到局部服从全局,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
四、为人作风正派,行事光明正大,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公正、公平待人处事,不闹无原刚纠纷。
五、严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诚信为本,公正廉洁、严守法纪。
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受妨碍中心工作的礼品、贿赂和回扣,不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办公室职责1、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认真做好中心和各项管理工作。
2、制订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做好检查、督促、落实工作。
3、负责本中心大厅及内部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保证中心的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4、负责做好中心会议的会务准备、材料整理、文稿起草等工作。
5、负责拟定本中心各类活动计划,组织实施活动的开展。
6、负责信息的收集、汇编,做好信息发送工作及宣传报道工作。
7、负责中心的对外联络工作,协助中心主任处理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8负责对中心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其的正常运行。
如遇上重大疑难问题,请专业人士协助解决。
9、负责指导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0、负责中心资产的管护、物品的采购(包括办公用品、活动用具、用品、奖品),以及设备设施维修等工作。
11、负责落实账务制度执行,做好各类数据的统计,报表编制以及报送、核对工作。
12、负责对各类文件、报表等资料的保存、归档工作。
13、负责对后勤工作管理,后勤岗位职责:(1)负责每天打扫办公室、会议室、大厅、走廊地面、门窗、日光灯的清洁卫生工作,管理好中心内的有关用具。
《自动生产线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自动生产线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58学时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单开实践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是在学生具备液压、气动传动及可编程控制器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生产线的综合实训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程序设计安装与调试。
所以本课程是对先修课程的所学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运用。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方式,采取项目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通过具体生产线的综合实训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程序设计安装与调试,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实践中自动化生产线程序设计、维护、维修、调试、的综合能力及使用资料及相关工具书的能力、团结协作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前修课程为:《电机与电气控制》、《普通机床电气系统安装与维修》、《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机械拆装与测绘》、《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1.2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机电产品安装、调试及服务、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岗位分析,根据生产线工作过程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情境为: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及自动生产线整体联调6个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从而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机电设备操作、安装、维护、检修、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1知识目标(1)自动生产线的基础知识。
(2)YL-335B系列的硬件系统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汕头市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课程安排表
时间内容主持人地点
6月24日
上午报到服务组大堂
下
午
14:30
︱
15:00
开班仪式
1、汕头市政府领导致辞
2、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讲话
3、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张
树中讲话丁伟鸿
三楼会议
中心A厅15:10
︱
17:30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
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主讲人: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
副局长刘振国
6月25日上
午
8:30
︱
10:00
如何当好行业协会商会秘书长、监事长
主讲人: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
登记管理一处副处长徐祖平
许彦恭10:10
︱
11:40
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塑造民办非企业单位品牌
主讲人: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
登记管理二处副处长陈炯生
下
午
14:30
︱
17:30
经验交流
1、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会长方向文
2、汕头市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王穗
洪瑞沣
6月26日
上
午
8:30
︱
11:30
行业协会、商会内部治理
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家良
许彦恭
下
午
14:30
︱
17:30
社会组织管理经验交流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
洪瑞沣6月27日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