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整理与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

40
(单位:厘米)
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 长等于圆柱的高,宽等 于底面直径。
滚、刷、切、削、熔……
切割前后的表面积 增加了,体积不变

滚、刷、切、削、熔……
把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需要削去多少?
50
问题1:怎么削才算是最大的圆锥?
问题2:削成的圆锥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2
3.14×(40÷2)2×50×
选择 一个有盖的圆柱形铁桶。 1、求这个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 A. 容积 B. 底面积 C. 表面积
B) D. 体积
2、做这样一个铁桶用多少铁皮,是求( C ) A. 容积 B. 底面积 C. 表面积 D. 体积
3、这个铁桶能装多少水,是求( A ) A. 容积 B. 底面积 C. 表面积 D. 体积
0.5m 1m 4.5m ——
314dm3 2.198m3 6280cm3 10.048dm3 1.1775m3
3.妈妈给小雨的塑料壶做了一个布套(如图)小雨每天上学带一壶水。 (1)至少用了多少布料? (2)小雨在学校一天喝1.5L的水,这壶水够喝吗?(水壶的厚度忽略不 计。)
分析:求所用布料就是求水壶的表面积,求能装多少水 即求水壶的体积。
答:旋转一周后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301.44cm3。
3.一个圆柱形鱼缸,底面直径是40cm,高是25cm,里面盛了一 些水,把一个底面半径为10cm的圆锥放入鱼缸中(圆锥全部浸 入水中),鱼缸中的水面升高了2cm。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
水面升高的那部分圆柱的体积就是
放入水中的圆锥的体积。
2cm
V 锥 = V 柱=3.14×(40÷2)2×2 =3.14×800 =2512(cm3)
3.一个圆柱形鱼缸,底面直径是40cm,高是25cm,里面盛了一 些水,把一个底面半径为10cm的圆锥放入鱼缸中(圆锥全部浸 入水中),鱼缸中的水面升高了2cm。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规律。

2.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相关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梳理一、圆柱的认识1.圆柱的初步认识:像茶叶筒、罐头盒、木墩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底面:圆柱的两个圆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侧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

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如果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不可能得到梯形。

二、圆柱的表面积1.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表示侧面积,C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高,S=Ch2.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S=πdh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S=2πrh3.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圆柱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S=2πrh+2πr2)2②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S=πdh+2π(d2)2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S=Ch+2π(c2π5.进一法在取近似值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不管这个数字比5大还是比5小)舍去并把保留部分最后一位数字加上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三、圆柱的体积1.圆柱体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①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②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 =Sh 。

2.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V =πr 2h②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V =π(d 2)2h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V =π(c 2π)2h四、圆锥的认识1.圆锥的初步认识:像沙堆、陀螺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2.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巩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直柱体的表面积可以用“两个底面积+侧面积”来计算,直柱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等表面积及体积之间的联系,理解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2、检查课前整理知识情况3、展示交流,复习知识点师:《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汇报一下。

指名学生上台投影交流展示并说出整理过程4、本单元易错点(指名说)二、练习与思考你能计算下面各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吗?各个图形之间的特征有什么联系?1、表面积:(1)它们的表面积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师:长方体和三棱柱的表面积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2)你们有什么发现?它们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来计算(3)课件演示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课件展示:侧面积+两个底面积2、体积(1)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你有什么发现?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3.议一议:有一位同学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你们认为他说得对吗?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三、综合应用1、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酒深20厘米。

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用一底面边长为2分米,高为5分米长方体木料做一个最大的圆柱,木料的利用率是多少?四、拓展延伸有一张长为12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卡纸,如果要把它折成高是6厘米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结果,然后全班交流汇总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五、课后思考如果把它折成高是12厘米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六、总结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一、单元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圆柱与圆锥》属于四大领域中的“图形与几何”部分,主要内容有: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了圆柱,五、六年级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立体图形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范围,促进了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2.渗透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概括和认知。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并且分散于各册教材的各章节中,是“无形”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数学思想的渗透作为重点,多个层面渗透。

本单元要通过圆柱和圆锥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类比、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3.核心素养关键词本单元教学内容体现的核心素养是“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4.学业要求认识圆柱,能说出圆柱的特征,能辨认圆柱的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认识圆锥,能说出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锥的体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课时分析我们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为图形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这四大块做以剖析。

首先是第一大块中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这一部分,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分别是圆柱的初步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圆柱侧面展开图及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初步认识,也就是“数学建模”。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在这里通过生活中更多的圆柱形物体,来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

通过观察,把众多圆柱形实物中其他属性剔除,只保留形状上的一致属性,进而抽象出圆柱的一般性直观模型,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具体到表象的抽象过程。

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能够系统清晰地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2.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吧!我的问题:。

二、专项训练1.计算下面个图形的体积。

2.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1.填空。

你可以采用画图,列表格等不同方法哦!整理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记录下来吧!计算中用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思路!(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是()。

(2)用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削去的部分是圆锥体的( )%.2.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了20个圆柱形灯罩,每个灯罩高35cm,底面圆的周长是47.1cm 。

至少需要用多少彩纸?想一想是要求圆柱的什么呀?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是2.5m。

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计算时要注意单位哦!4.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四、课外拓展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每分钟转动10周,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探索交流,分1.整体感知圆柱(1)课件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实物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小结:这里的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投影出示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的圆柱几何图形。

(3)交流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同桌讨论:圆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2)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投影出示圆柱的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再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再纸上从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并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么发现的?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5)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6)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教材上。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投影出示第19页的例2。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学生观察猜测,它会是什么形状?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整理和复习》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整理和复习》课件
少立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12=2(dm) 3.14×(2÷2)2×2×13≈2.1(dm3) 答:削成的圆锥的体积约是 2.1 dm3。
6.乐乐先用橡皮泥做了一个圆柱,再在圆柱中凿了四 个相同的圆柱形孔,剩余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 米?(大圆柱的底面直径为24 cm,小圆柱的底面直径 为 38.1c4m×,(2高4÷都2是)2×151c5m-)3.14×(8÷2)2×15×4=3768(cm3) 答:剩余部分的体积是3768 cm3。
(1)这个进料漏斗大约能装多少千克稻谷? (稻谷不超出漏斗上沿,得数保留整数。)
先求这个进料漏斗的体积 × 每立方分米稻谷质量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3.14×(4÷2)2×4.2×
1 3
+
3.14×(4÷2)2×2
一种水稻磨米机的进料漏斗由圆柱和圆锥两部分组成。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4dm,圆柱高2dm,圆锥高 4.2dm。每立方分米稻谷大约重0.65kg。
×2
S表= 2πrh+2πr2
V=πr2h
图形 圆柱
底面半径 底面直径
5dm
10dm
1m
2m
20cm
40cm
高 4dm 0.7m 5cm
表面积 282.6dm2 10.676m2
3140cm2
体积 314dm3 2.198m3 6280cm3
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怎样计算?圆柱、圆锥 的体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再填写下表。
7.一管鞋油的出口直径为5 mm,爸爸每天挤出 20 mm长的鞋油擦鞋,这管鞋油可用36天。这 管鞋油有多少立方毫米? 3.14×(5÷2)2×20×36=14130(mm3) 答:这管鞋油有14130 m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9课时 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能够系统清晰地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2.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吧!
我的问题: 。

二、专项训练
1.计算下面个图形的体积。

2.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你可以采用画图,列表格等不同方法哦!整理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记录下来吧! 计算中用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思路!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圆锥的体积是( )。

(2) 用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削去的部分是圆锥体的
( )%.
2.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了20个圆柱形灯罩,每个灯罩高35cm ,底面圆的周长是47.1cm 。

至少需要用多少彩纸?
3.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是2.5m 。

用这堆沙在10m 宽的公路上铺2cm 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4.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
米?(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外拓展
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每分钟转动10周,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想一想是要求圆柱的什么呀?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