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基本知识与典型习题汇总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刻度尺。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3、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分度值。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数字和单位。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0刻度线是否磨损。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厚刻度尺和薄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厘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分米刻度尺和米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数字和单位。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或者重合;(2)要用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紧贴物体。

(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9、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m。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1位的单位和分度值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是错误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精确数字。

12、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3、任何人,用任何工具,使用任何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可以减小。

15、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有关,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叫错误。

测量错误可以避免。

17、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也不能减小误差。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要求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准确。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多少。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用精密仪器测量;(3)用先进方法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题(含答案)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D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脚也感到痛。

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例3: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

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4:如图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5: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了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锯条被压弯了D. 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7:(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与 有关(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如下图,分别从A 、B 两处推门,会发现A 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所假定的不动物体。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选取方便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通常选取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论,因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变化的过程,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常用后一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用公式v=s/t计算。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

速度的单位有m/s和km/h,其中1m/s等于3.6km/h。

速度可以用速度计进行测量。

Ⅱ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其公式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如果要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则需要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可以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例如,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其上半段、下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和v,则有v2>v>v1.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速度约为5m/s,客运火车速度约为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约为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的速度为3×108m/s。

D、测硬币、球、圆柱直径和圆锥高的常用辅助方法包括使用直尺三角板、贴折法、滚动法和直尺测量法等。

对于无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物体,可以使用组合测量法。

6、使用刻度尺时需要注意以下规则:选择适当的刻度尺,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将尺沿着所测直线放置,避免使用磨损的零刻线,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分类梳理及典型例题(全面)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分类梳理及典型例题(全面)

八年级上册一、走进物理1、国际单位制: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①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让某一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刻度尺要放正③读书时视线与尺面垂直④注意估读(分度值下一位)例1.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3、停表的读数:先小(分钟)后大(秒)例:①如图1所示的停表记录的时间是____。

②停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min____s。

0.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1)误差和错误的区分(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更换更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去除错误数据)例: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越小C. 误差和错误一样,都可以避免D. 用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可以减小误差5、科学探究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运动的快慢1、机械运动、参照物例1: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

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

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 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C: 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 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例2: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A.菲菲正确B.翔翔正确C.两人都正确D.两人都不正确2、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速度:(1)为了研究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了速度。

【推荐】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及配套习题,含解析(复习资料)

【推荐】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及配套习题,含解析(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 (2)1.1长度和时间测量 (2)1.2运动的描述 (9)1.3运动的快慢 (11)1.4测量平均速度 (14)第二章声现象 (16)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6)2.2声音的特性 (21)2.3声音的利用 (26)2.4噪声危害和控制 (28)第三章物态变化 (31)3.1温度 (31)3.2熔化与凝固 (34)3.3汽化和液化 (36)3.4升华和凝华 (39)第四章光现象 (42)4.1光的直线传播 (42)4.2光的反射 (44)4.3平面镜成像 (47)4.4光的折射 (50)4.5光的色散 (52)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4)5.1透镜 (54)5.2生活中的透镜 (57)5.3凸透镜成像规律 (59)5.4眼睛和眼镜 (62)5.5显微镜和望远镜 (66)6.1质量 (68)6.2密度 (70)6.3测量物质的密度 (72)6.4密度与社会生活 (77)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点归纳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a.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图(2)标尺的读取图(3)刻度尺的读数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典型精选随堂练习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典型精选随堂练习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典型精选练习题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秒B.千米C.米D.厘米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工具的是()。

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可能避免5.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第5题图第6题图6.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

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某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所示,所表示的时间为________min________s,合________s。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C2.A3.A4.D5.A B 6.3382181.2运动的描述1.小林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

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第2题图第3题图3.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司机对同座的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了________为参照物;小红对小明说“车真快!”是选定了________为参照物。

4.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

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

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

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5.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本知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________。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

选取技巧是:给了一个描述,参照物通常取描述中静止的物体为_______。

(4)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________。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_____,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3、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________的4、长度的国际单位制: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时间国际单位制: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______。

7、误差不能_____,只能尽量减小,______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8、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_________。

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9、快慢的比较(1)相同时间看______(观众)(2)相同路程看______(裁判员)10、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它是比较物体运动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式:___________(3)单位:国际单位:_____ ;常用单位:_______。

③单位换算: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2.为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3.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4.小东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的大小有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1v,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1v,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10.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 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多少第二章声现象基本知识: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______的物体发出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人发声——利用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_______振动蜜蜂、蚊子——利用_____的振动琴、二胡等——利用_____振动发声鼓、锣等——靠________振动发声3、声音的传播条件及速度(1)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不能传声,一切__体、___体和___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_______决定。

频率是表示振动_____的物理量,(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______决定。

(3)音色与发声体_________有关。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1)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_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_______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②在________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③在________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频率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_______,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8、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称为________。

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称为______,9、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超声的方向性强: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利用声音____________,利用声音_________________。

习题巩固: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2.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

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响声开始即使,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停表的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所用的时间为()A 10.30SB 10.59SC 10.88SD 10.18S3.关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D 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引吭高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4、.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6.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7、如图,将一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

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现次实验,得到结论是()A.声音变大B.频率变高C.振动变慢D.响度变小8、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9.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

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 C.响度 D.振幅10.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

第三章:物态变化基本知识:1、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叫温度。

实验室里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____温度,符号是______,摄氏温度规定:把_______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就是______..3. 一3.7℃读作: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4、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5、使用温度计时,首先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__。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

7、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特点是不断_______但温度____8. 蒸发是液体在__________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下,在液体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液体沸腾的条件:⑴________,⑵_________。

10. 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_________,但温度保持_______。

11.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12. 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13、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之间有____种物态变化,其中吸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放热的有______、_____ 、_______。

14、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15. 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 A -10℃--110℃ B. 35℃--42℃ C.-20℃--50℃D. 0℃---50℃(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2)若用来测量气温应选_____.习题巩固:1. 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白烟2. 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在人体表面吸热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D.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3.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60℃的水,正在沸腾B.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察站的温度是-60℃4.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一定升高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5.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凝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现象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是升华现象6.某物质的凝固点是42℃,在42℃时,该物质()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是固液共存D.以上都有可能7、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8、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中哪一幅图像大致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9、.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