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技术

合集下载

椎间孔镜技术介绍

椎间孔镜技术介绍
椎间孔镜器械适用于前后左右任何手术入路;不同入 路各有优缺点和适应症,而椎间孔途径适用范围最广。
I. 远外侧或水平入路 II.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III. 椎间孔入路 IV. 前入路
精品课件
手术入路选择
Interlaminer dorsal Access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ar Lateral or Horizontal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 赵庆祥
精品课件
一、历史
胸腔镜技术1993年首次应
用于胸椎间盘的摘除及融合术 1993
90年代中期
1998
美国Anthony Yeung医生(美国微创 学主席)首创YESS技 术,是脊柱微创的里程 碑;
精品课件
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后 路椎间盘镜(MED)
精品课件
1、术中操作步骤-----体位(根据术者习惯,两种均
可)
•俯卧位
•侧卧位(患侧在上)
•平稳,脊椎不易扭曲,利于 穿刺 •L5-S1穿刺时较侧卧位时难
•对于肥胖病人易出现呼吸困 难 ,腹压增高 ,出血量增加 ,不适合长时间手术
•适合于双侧突出(利于减压 )
•脊椎易扭曲固定不牢
•L5-S1穿刺时较俯卧卧位时容 易(髂棘高) •适合较长时间手术
摄正侧位X线片,确定椎间孔形态和大小、髂嵴 高度和脊椎形态,确定穿刺部位和方向; 摄腰椎过伸过屈动态X线片,判定腰椎稳定性; 行腰椎CT和MR检查,观察腰椎问盘突出部位和程 度、是否伴有腰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钙化,确定手术方 式、工作通道的置入位置与方向。
精品课件
六、手术实施-----(2)术中操作步骤
适应症: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一、引言椎间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椎间孔镜系统可以在椎间孔入路下进行手术治疗,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所需的大切口和切断肌肉组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本报告旨在评估椎间孔镜技术的可行性,包括其适应症、手术效果、风险和优势等方面的内容。

二、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症1. 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通过椎间孔入路下的椎间盘切除术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2. 椎管狭窄症:椎间孔镜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腰椎和颈椎的椎管狭窄症,通过扩大椎管的通道来减轻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3. 椎体骨折:椎间孔镜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腰椎和胸椎的椎体骨折,通过椎间孔入路下的椎体内固定术可以恢复椎体的稳定性。

三、椎间孔镜手术的步骤1. 麻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2. 位置定位:通过X线或者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手术部位和椎间孔的位置。

3. 切皮和切开椎间孔:在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后,医生会进行切皮和切开椎间孔的操作。

4. 放置椎间孔镜系统:医生会将椎间孔镜系统插入到椎间孔中,以便观察和操作。

5. 手术操作:医生通过椎间孔镜系统进行椎间盘切除、椎管扩大或者椎体内固定等手术操作。

6. 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椎间孔镜系统取出,关闭切口,并进行必要的缝合和敷料处理。

四、椎间孔镜手术的优势1. 创伤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椎间孔镜手术切口小,减少了切除肌肉组织的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2. 恢复快:椎间孔镜手术的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

3. 视野清晰:椎间孔镜系统具有高清晰度的显微镜功能,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手术部位,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减少并发症: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椎间孔镜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较低,如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五、椎间孔镜手术的风险1. 神经损伤: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由于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神经损伤风险,如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等。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第一篇: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椎间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一、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腰痛、腰腿痛,行走受限,间歇性跛行等。

2、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即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但是腰痛明显,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

此时,椎间盘已经出现结构损害,由此引起疼痛者。

、腰椎椎间孔狭窄:中老年腰腿痛患者,椎间孔骨刺或韧带肥厚等原因,形成椎间孔狭窄,导致神经通道受阻。

扩大椎间孔可以做到神经减压。

、适合于腰突症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者;5、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6、腰椎间盘突出、脱出和椎管内游离;7、剧烈疼痛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者;8、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伴马尾神经受压损伤;9、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局限性椎管狭窄。

二、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1、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

2、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不稳。

3、伴有明显的多节段退变。

第二篇: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椎间孔镜手术的禁忌症椎间孔镜手术被誉为最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即便如此,椎间孔镜技术也有自己的适应症、禁忌症。

洪强椎间孔镜与您分享椎间孔镜手术的禁忌症,帮助初学者准确运用椎间孔镜技术,保证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1.手术禁忌症(1)合并局限性中央椎管骨性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于多节段的长椎管骨性性狭窄的患者禁用本手术。

(2)合并双侧侧隐窝狭窄且有双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双侧哑铃状突出且有双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椎间孔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5)L5~S1间盘突出骼翼过高者(可选择后路操作)。

(6)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者。

(7)大的非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即椎体间隙水平的椎间盘破裂突出超过椎管矢状径的50%。

(8)游离的间盘,移向椎管内椎体间隙的头侧或尾侧。

(9)L4~S1大的中央型突出或椎间盘破裂,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内者。

(10)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间盘钙化、后纵韧带骨化所造成的压迫症状。

椎间孔镜Beis技术

椎间孔镜Beis技术

椎间孔镜Beis技术
34
神经根减压松解术镜下结束标准
1. 神经根周围充分的空间减压 2. 充分减压后神经根复位回落 3. 神经根表面血管充盈 4. 硬膜囊、行走根、出口根均搏动明显 5. 直腿抬高试验时可见神经根滑动
椎间孔镜Beis技术
35
术中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 神经损伤 • 硬膜囊破裂 • 类脊髓高压症 • 麻药中毒 • 突出物残留 • 扩孔失败 • 出口根断裂
椎间孔镜Beis技术
31
后纵韧带成型或切除
椎间孔镜Beis技术
32
• 图和视频
黄韧带成型
椎间孔镜Beis技术
33
BEIS技术概要
• 扩孔头倾角加大,以上关节突与下位椎体 后上缘连线为基线适度调整
• 扩孔深度增加,骨钻到达棘突连线 • 镜下手术层次清楚,手术分为七个步骤,
或七个小手术。 • 上述七步骤总称为神经根减压松解术 • 核心概念为硬膜囊腹侧减压
4
腹侧减压核心概念示意图: 椎管横截面
黄韧带
上关节突
上关节突
腹侧 椎间孔镜Beis技术
5
“弓弦理论”猜想
临床基础:神经根与硬膜囊腹侧敏感 临床依据:镜下测试结果
椎间孔镜Beis技术
6
手术目标:神经根与硬膜囊
椎间孔镜Beis技术
7
手术视野宽
镜下显示椎间孔头尾端
椎间孔尾端
椎间孔头端
椎间孔镜Beis技术
椎间孔镜Beis技术
7.髓核摘除
25
椎间孔扩大成型,套筒置入腹侧
椎间孔镜Beis技术
26
术后影像变化 ----腹侧减压
术后
椎间孔镜Beis技术
27

椎间孔镜技术的三个要点!

椎间孔镜技术的三个要点!

椎间孔镜技术应用影像解剖
穿刺置管关键技术:紧贴上关节突从上关节突尖部进入
二.神经根管
A段-侧隐窝
B段间盘,后界为黄韧带与椎间关节。
走形根/出行根。
C段-椎间孔外区
极外侧椎间盘突出,骨性增生易引起狭窄。
三.减压靶点
手术围绕4个关键解剖结构进行处理: 解救人质: 1、出行神经根 :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2、走行神经根: (人质) 3、突出间盘: (劫匪) 4、关节突: (障碍物)
阅片
阅片
Step By Step guildline
经典TESSYS经典操作流程
• 穿刺和导杆置入扩张
Step By Step guildline
经典TESSYS操作流程
• 椎间孔成型(foraminoplasty)和通道置入
椎间孔入路穿刺置管
椎板间入路
重点减压-腹侧,背侧,腋部
侧隐窝,神经根管全长探查
神经根的前方靠近后纵韧带和椎间盘,间隔区域内有窦椎神经、椎前内静脉丛与腰动脉的 椎管前支。神经根的后方为黄韧带、关节突关节、椎后内静脉丛和黄韧带两侧的硬膜外脂 肪
椎间孔的韧带
内口区:黄韧带和关节囊韧带 孔区韧带复合体:形如拱桥,个体间大小、厚薄及形态差异较大;在椎间失稳和滑 脱等情况下,韧带复合体出现肥厚、增生及钙化等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卡压. 外口区:体横韧带、橫孔韧带和横突间韧带组成。 在椎管减压术中,需常规探查椎间孔区出口神经根,并沿神经背侧松解韧带复合体.
椎间孔形态特点
从下至上依次变大,耳样外观,上宽下窄
解剖理解误区 安全三角
椎间孔成型
你以为的安全三角
实际上的安全三角
这只是一个解剖特例 实际神经位置更靠内!

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

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

医生经验和技能水平
医生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技能水平选择 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微 创介入治疗或椎间孔镜技术,而年龄 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则更适合 保守治疗或传统开放手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椎间孔镜技术并发症及风险分析
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腰椎间盘和神经根的情况,从而准确地定位并切除 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
适应症
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尤其是那些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 发作的患者。
优势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应用
术后用药
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 疗。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促进康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预防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如感染、出血、神经损
伤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3
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应用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
脊柱骨折
椎间孔镜技术可用于辅助治疗脊柱骨折。通过该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骨折的位置和程度,指导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同时,该技术还可以用于 术后随访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椎间孔镜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
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
创伤大小
椎间孔镜技术通过小孔径 进入,创伤明显小于传统 开放手术。

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的特点你都知道吗?

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的特点你都知道吗?

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的特点你都知道吗?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发展非常快的脊柱疾患微创手术技术。

与传统手术技术相比,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康复慢、住院久等问题,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短等优点。

一、什么是双通道脊柱内镜和椎间孔镜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即是脊柱微创外科一般所说的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Technique),简称UBE技术。

该技术通常在脊柱一侧建立两个较小的通道,这两个独立的通道同时操作,其中一个通道用于引入内镜和摄像系统,以便医生观察和导航手术区域;另一个通道则用于引入手术器械,进行病灶的切除、修复或植入内植物等操作。

这种手术技术通过内镜的放大和高清摄像系统的实时显示,使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进行手术,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椎间孔镜也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它最初是通过椎间孔(即相邻椎间隙)进入患者的脊柱,进行诊断和治疗。

该技术将非常细小的镜头光源和摄像、进出水通路、工具进出通路集成于一个通道内,用更小的切口、更小的损伤在高清放大的摄像监视下完成手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椎间孔镜技术已发展到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拓展程度与初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业内目前正在讨论更名问题,将该技术称为“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技术”的声音日益显著。

二、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以下简称UBE)的特点1、双通道设计UBE采用了两个独立的通道,一个用于观察,另一个用于操作。

这种设计可以同时实现观察和治疗的功能,提高手术效率。

2、微创操作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UBE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手术过程中只需在每个术区切开很小的两个切口,通常观察口仅3-5mm,操作孔仅8-15mm,既减少了大量组织的剥损伤,也实现更精准、更彻底的病灶治疗。

3、视野清晰UBE内镜配备了高清摄像成像系统,可以提供数十上百倍放大的清晰视野,使医生能够清楚准确观察患处的病变情况,实现精准安全的手术操作。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

感染:术后可能 出现感染,需要 及时进行抗感染
治疗
出血:术后可能 出现出血,需要 及时进行止血治

脊柱不稳:术后 可能出现脊柱不 稳,需要及时进 行脊柱固定手术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A
B
C
D
术前评估:详细了解患 者病情,制定合适的手
术方案
术中操作:严格遵循手 术规范,避免损伤神经
和血管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及时发现和处
缓解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和症状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操作步 骤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疗效和 并发症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趋 势和前景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简介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优势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的适应症 和禁忌症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与其他治 疗方法的比较
其他腰椎疾病的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椎 间孔镜手术可以治 疗椎间盘突出症, 减轻疼痛和神经压 迫症状。
心理准备:保持 积极心态,配合 医生治疗,减轻 焦虑和恐惧
术后康复指导和注意事项
术后卧床休息:术后24小 时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 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 刺激性食物
康复锻炼:术后一周开始 进行康复锻炼,如腰背肌 锻炼、关节活动等
定期复查:术后一个月、 三个月、半年、一年进行 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理并发症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对 椎间孔镜手术的认识,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Part Six
椎间孔镜手术技术 的患者教育
术前告知和心理准备
01
手术目的:缓解 椎间盘突出引起 的疼痛和神经压 迫
02
手术风险:麻醉 风险、感染风险、 神经损伤风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穿刺
用18G穿刺针沿标定线方向穿刺至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前下 缘处,逐级扩张。
6.扩椎间孔
使用骨钻时,用C型臂从前后和侧面确定器械和骨钻顶端的 位置。骨钻的最前端不能超过中线,以避免刺激或损伤神经。
7.放置工作管道及镜下操作
8.应用双击射频
采用独特设计的可伸屈和转向的射频双极电极可 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达到工作区域用于止血、 消融髓核、以及通过组织收缩的作用封闭纤维环直径 3 mm以下的裂口。
1、麻醉 局麻:2%利多卡因20ml+0.9%氯化钠20ml 必要时辅助用药:芬太尼+米达唑伦
2.体位(根据术者习惯,两种均可)
•俯卧位 •平稳,脊椎不易扭曲,利于 穿刺 •L5-S1穿刺时较侧卧位时难 •对于肥胖病人易出现呼吸困 难 ,腹压增高 ,出血量增加 ,不适合长时间手术 •适合于双侧突出(利于减压 ) •侧卧位(患侧在上) •脊椎易扭曲固定不牢 •L5-S1穿刺时较俯卧卧位时容 易(髂棘高) •适合较长时间手术 •利于术中检查—直腿抬高试 验(验证手术效果及神经根黏 连松解情况)
定位:L5椎板下缘与关节突交界处 冠状位:中线旁开约1.5cm 矢状位:椎间隙稍下缘
椎板间隙入路的优势
• 可避开髂棘和肥大横突的遮挡; • 穿刺定位快; • 采用与MED手术相似的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 符合 广大骨科医生的操作习惯; • 镜下硬膜囊、神经根清晰可见,便于保护。
前提:必须要有足够宽的椎板间隙
3.入路
Interlaminer dorsal Access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Transforaminal Access
椎间孔途径
Far Lateral or Horizontal
远外侧或 水平入路
前路
What is the best acces to the herniation?
YESS技术
通过Kambin三角进 入椎间盘,适用于包容 性LDH,适应症窄,主要 用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
Kambin(1988)发表他第一次术中椎间盘 镜观的一个突出的髓核影像 此后许多专家开始在操作器械上进行探 索 Yeung(1998/2002)进行直视下手术器械 的创新和改良,应用于,提出了YESS镜及 YESS技术 Hoogland(2002/2006)采用后外侧入路 椎间孔扩大成型术,在内镜下摘除髓核,并 提出一套操作方法,以后称之为TESSYS技 术。 Hoogland(2007)对TESSYS技术的操作 器械进行改良,将椎间孔扩大成型的环踞骨 钻改为螺旋骨钻,手术操作更加安全。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
适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形突出及脱 出型、游离型、巨大型、骨化形成等),有明确的根性压 迫症状为最佳手术适应症。
椎间孔狭窄(小关节突增生、内聚、外侧黄韧带肥厚
下陷)
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
1、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性骨性椎管狭窄。 2、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不稳。 3、伴有明显的多节段退变。 4、腰椎Ⅱ°以上滑脱 5、神经元性疾病 6、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 7、孕妇 8、精神异常者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血管损伤和血肿形成 (2)腹腔脏器损伤 (3)髓核部分残留或复发 (4)硬脊膜撕裂 (5)神经根损伤 (6)手术器械的断裂 (7)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8)椎间隙感染及终板炎
手术纳入标准及操作理念
椎间孔镜直视下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是真正意义上的神经根直接减压术。本 技术的最佳纳入标准为:脱出、游离和巨 大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根性症状。对于小 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应用此技术反而加 重创伤,应用其他微创治疗技术可以取得 良好的疗效。
YESS技术(in-out)

TESSYS技术(out-in)


盘内 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极外侧
椎管内

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组
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织, 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等
均可有效处理

极难处理髂嵴较高和椎间孔
绞除部分上关节突,扩
狭窄的椎间盘突出

大椎间孔。

技术简单
技术复杂
椎板间隙入路( Ruetten术式)
骨钻 汤姆针 3级环锯 环锯手柄 骨钻手柄 克氏针
2级顶杆
3
4 2 1 2 1 5
2级套管 1 18G钢针 穿刺定位套装及多级扩孔钻用于椎间孔成型
1
1
等渗冲洗液、C臂机、高频电刀(双
极射频)、显影设备
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摄正侧位X线片,确定椎间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和大小、髂嵴 高度和脊椎形态,确定穿刺部位和方向; 摄腰椎过伸过屈动态X线片,判定腰椎稳定性; 行腰椎CT和MR检查,观察腰椎问盘突出部位和程 度、是否伴有腰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钙化,确定手术方 式、工作通道的置入位置与方向。
4.体表定位
椎间盘突出在L2-L3和L3-L4水平,选择在旁开中线10 cm 进入。 椎间盘突出在L4-L5和L5-S1水平,选择在旁开中线12-14 cm进入。
实际的旁开距离还需要依病人的身体大小和肥胖程度 作适当调整。肥胖、椎间孔狭小、小关节面假性关节病的 病人旁开的距离要大一些。对向下掉的髓核,进入点要偏 向头侧和外侧。
髓核切除多少为宜?
工作套管经扩大 的椎间孔进入硬膜 外腔前侧间隙。直 视下直接在椎管内 对神经根进行松解 减压,只摘除椎间 盘中后1/3残存的髓 核组织,总量约2ml ,镜下可见神经根 随硬膜囊有明显波 动。
神经根 后纵韧带 髓核
谢 谢 大 家
椎间孔镜技术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骨外科
椎间孔镜技术
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道,从病人身 体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 孔,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镜 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 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 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射频电极修复破损 纤维环。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 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症,目前临床已很少采
用。
解剖为安全三角工作区
前界为出口神经根 下界为下椎体的上终板 内界延伸为行走神经根与硬膜囊
TESSYS技术
• 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能处理各种类型的椎 间盘突出,扩大了适 应症,目前临床使用 最多,在此技术上延 伸靶点技术(周跃教 授)、BEIS技术(白 一冰教授)等。
9.术后即刻检查
10.术后注意事项及护理
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至术后24-48小时,再口服抗 生素6~10 d。
术后6h 教病人行直腿抬高训练,锻炼腰背肌,保持 脊柱平直,做轴向翻身,防止发生脊柱侧弯、畸形。 术后嘱患者卧床3天(4-6小时即可)后带腰围下床 活动,术后腰围佩戴3-4周。 术后3个月内避免过度体力活动和剧烈体育锻炼。
器械名称 神经剥离子 可伸缩神经探棒
数量 1 1
器械名称 3级套管 3级导管
数量 1 1
45°髓核抓钳
镜下骨凿 蓝钳 可弯曲弹簧髓核 钳 髓核钳 枪钳 神经拉钩 导丝(粗细) 1级套管 1级导管 2级导管 定位调节器
1
1 1
3级顶杆
4级套管 1级去骨锥
1
1 1
1
2 1 1 各2 1 2 1
2
工作套管
LDH术式的选择
Interlaminar
or
Transforaminal
• 外侧型或椎间孔型选择侧后 方入路; • 病史3~6个月内、单侧椎板窗 的上下径和左右径均≥10mm 的中央或旁中央 型突出者, 可考虑采用椎板间入路; • 髓核向头侧脱出者选择侧后 方入路; • 有椎管内治疗病史者,采用 侧后方入路或M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