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合集下载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一、引言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是一种微创的脊柱手术技术,通过利用椎间孔进行手术,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所需的大切口和肌肉撕裂,具有术后疼痛小、恢复快等优点。

本报告旨在评估椎间孔镜技术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支持。

二、背景1. 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椎间孔镜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在脊柱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疾病。

2. 椎间孔镜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 微创性手术,切口小,减少术后疼痛;- 无需切断肌肉,减少手术创伤;- 恢复快,术后康复期缩短。

局限性:- 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 部分病例可能不适合椎间孔镜手术;- 椎间孔镜手术的费用较高。

三、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椎间孔镜手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对象选取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为30-60岁。

3. 数据收集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等)、术前症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数据。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四、结果1. 患者基本信息研究对象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50岁。

2. 术前症状研究对象中,腰痛是最主要的术前症状,占80%;其他症状包括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等。

3. 手术方式研究对象中,90%的患者采用了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10%的患者采用了传统开放手术。

4. 手术时间椎间孔镜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分钟,范围为90-150分钟。

5. 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主要包括感染、神经损伤等。

五、讨论1. 椎间孔镜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对100例患者的分析,我们发现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2024版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

2024版椎间孔镜技术ppt课件

2024/1/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优势
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椎间孔镜技术具 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1/28
6
02
椎间孔镜手术操作流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1/28
7
术前准备与评估
01
02
03
术前检查
包括X线、CT、MRI等影 像学检查,明确病变部位 和范围。
2024/1/28
术前讨论
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术前 讨论,制定手术方案。
术前准备
包括备皮、消毒、麻醉等 准备工作。
8
手术步骤详解
体位与定位
患者取俯卧位,通过C型臂X光机 定位病变椎间隙。
穿刺与建立工作通道
在病变椎间隙穿刺,建立工作通 道。 2024/1/28
椎间孔镜置入
将椎间孔镜通过工作通道置入病 变部位。
病变处理
通过椎间孔镜观察病变情况,进 行相应处理,如切除突出髓核、
松解神经根等。 9
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
01
02
03
04
术后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 变化。
2024/1/28
术后用药
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 疗。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促进康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预防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如感染、出血、神经损
医生经验和技能水平
医生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技能水平选择 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2023年椎间孔镜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椎间孔镜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椎间孔镜行业市场环境分析椎间孔镜是一种用于脊髓和神经系统手术的技术,通过一个小的切口和显微镜来观察和操作手术部位。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椎间孔镜技术已经成为神经外科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上,椎间孔镜行业同样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椎间孔镜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概况椎间孔镜作为一种新生技术,其市场发展时间相对较短。

当前,全球椎间孔镜技术市场规模较小,但其增长速度较快,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据市场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椎间孔镜技术市场规模约为9.6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5%。

在国内,近年来椎间孔镜技术市场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椎间孔镜市场规模为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国内椎间孔镜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市场主要影响因素1、椎间孔镜技术的成熟度椎间孔镜技术的成熟度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相应的手术操作技能也在不断提高,椎间孔镜操作的难度正在逐渐降低。

这一因素推动了椎间孔镜技术市场的发展。

2、医疗保健政策的调整医疗保健政策的调整也会对椎间孔镜技术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国家正在加强医疗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意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对于椎间孔镜技术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医师,相关的资质和技能水平的认证标准将会更加严格,这会对椎间孔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3、竞争格局的改变不同行业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也可能对椎间孔镜技术市场产生影响。

目前,椎间孔镜市场存在着较多的增量竞争,新进入者较多。

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椎间孔镜市场将逐渐呈现出一定的集中度,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

椎间孔镜的历史——椎间孔镜系列专题(一)

椎间孔镜的历史——椎间孔镜系列专题(一)

椎间孔镜的历史——椎间孔镜系列专题(一)椎间孔镜的历史椎间孔镜系列专题(一)脊柱微创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发展最为迅速,最为人所关注的领域;而脊柱内镜技术作为脊柱微创技术的核心领域,发展尤为迅猛,在21世纪初至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受到了所有脊柱外科界人士的关注。

而经皮后外侧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以下称椎间孔镜)又是所有脊柱内镜技术中的焦点,近两年成为国内外众多脊柱外科医生,疼痛科医生甚至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中心。

本文拟从笔者对椎间孔镜技术的理解详细介绍其历史发展。

椎间孔镜技术其概念的核心包含三方面的要素:经皮(Percutaneous)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髓核摘除及神经减压。

椎间孔镜技术的历史其实就是这三要素形成、发展、互相结合的过程。

01经皮后外侧入路自Mixter 和 Barr在1934年对神经根性疼痛的患者进行了后路椎板切除术起到今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后路手术,尤其是显微镜下的后路手术一直是脊柱外科的标准和常规术式。

后外侧入路最早由Valls J在1948年提出,当时其应用在椎体占位的活检病理取材上。

在1964年,Lyman Smith通过腰椎后外侧入路进行化学溶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虽然化学溶酶注射的方法由于其较多的副作用已逐渐被放弃,但通过后外侧入路进行脊柱微创治疗的方法却不断发展和更新。

1973和1975年,Kambin和Hijikata分别设计出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手动切吸的工具和技术,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中达到了72%的临床治愈率。

1985年,Onik设计了椎间盘自动切吸装置,应用于后外侧入路达到椎间盘间接减压的目的。

1990年,Kambin提出并描述了椎间孔安全三角的概念,椎间孔出口根为斜边,下位椎体终板为底边,硬膜或行走根为内侧边。

在安全三角概念提出以前,所有后外侧入路为避免神经损伤都使用非常细的穿刺或切吸工具,在透视下进行操作;而在安全三角概念提出以后,在椎间孔区域放置较大的通道,置入内镜和操作工具,在理论和技术上均成为可能。

椎间孔镜

椎间孔镜

椎间孔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 Yeung教授首创(杨氏技术),并在2002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Thomas Hoog Land 教授在杨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目前创新的Th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

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用于各类骨性狭窄、老年性退变的治疗,由于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作用于纤维环之外,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为确切。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概念。

可以开展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成型和纤维环修复。

手术的满意疗效可以达到75%--90%[[。

由于它的诸多优越性,目前国际脊柱微创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在不领域的主导。

1、基本原理随着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的发展成熟及应用,大家逐渐接受Thessys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目前椎间孔镜技术的主流方法。

其操作的基本原理:其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

其手术方法是通过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成像处理系统、以及Ellman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

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环等。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Yeung技术与Thessys技术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进入椎间盘内。

Yeung 技术也容易让医生产生混淆,经常理解为椎间盘切吸术的翻版[1][2]。

早期开展此技术的医院就是因为做过手术的病人复发率高,使得医生没有信心继续这样的实例存在。

在这一技术的操作过程,医生必须依据高品质的C臂成像及摄像和术得以顺利的完成。

2、手术方法为了精确确定突出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临床和神经---骨科检查。

2024年椎间孔镜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椎间孔镜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椎间孔镜市场规模分析简介椎间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椎间孔进入椎间盘进行病变部位的操作。

此技术逐渐成为脊柱外科手术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对椎间孔镜市场规模进行详细分析。

椎间孔镜市场背景近年来,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对椎间孔镜的需求也随之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椎间孔镜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全球椎间孔镜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里呈现稳步增长。

2019年,全球椎间孔镜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椎间孔镜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这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 技术不断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椎间孔镜手术已经变得更加精准和安全。

新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推动椎间孔镜市场的发展。

2. 人口老龄化带来潜在市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脊柱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将继续上升。

椎间孔镜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将在老年人口中继续受到广泛应用。

3. 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尤其是对高质量、低创伤的手术需求。

椎间孔镜手术正好符合这一需求,因此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地区市场分析椎间孔镜市场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对几个主要地区市场的分析:1.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椎间孔镜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

该地区的市场规模庞大,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医疗设施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2.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椎间孔镜市场也相对较为发达。

该地区的医疗保健系统完善,对微创手术的需求较高,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大量的人口使其成为椎间孔镜市场的关键增长驱动力。

4. 其他地区其他地区包括中东、非洲等。

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医疗条件和技术的进步,椎间孔镜市场在这些地区也有望取得更多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椎间孔镜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售后服务等方面。

椎间孔镜技术的历史及现状医生介绍版_2ppt课件

椎间孔镜技术的历史及现状医生介绍版_2ppt课件

适应症:
1.包容型椎间盘突出 2.与椎间盘内髓核有牵连的脱出型 3.极外侧型突出 4.椎间盘源性疼痛
P2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后外侧入路的局限性
Lateral
Probe
Shoulder
AxillaBr ifurcation
Root
Axillar Cephalic
Dural sac Medial
手术适应症
1.有限的移位或游离椎间盘 2.钙化的椎间盘 3.中央型椎间盘 4.尤其有较高髂嵴(骶髂间距大)的病人
P6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手术入路选择
Interlaminer dorsal Access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Far Lateral or Horizontal
远外侧或 水平入路
前路
Transforaminal Access
椎间孔途径
1.椎间孔镜器械适用于前后左右 任何手术入路
2.不同入路各有优缺点, 椎间孔 途径适用范围最广
What is the best acces to the
四. 椎间孔途径 -----TESSYS技术
1.后外侧、远外侧、椎板间入路都有局限性 2.椎间孔入路即TESSYS技术

YESS
sequester
No Chance for intradiscal techniques in cases of sequestred migated disc!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系统化治疗-1814-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系统化治疗-1814-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814-脊柱退行性疾病
的系统化治疗
答案详见:医搜题
(一)椎间孔镜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1、目前已经发表的国际文献报告了在术后1年和2年的随访中,应用了EMED 方法获得的成功率超过()
A、60%
B、70%[正确答案]
C、80%
D、90%
E、95%
2、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的最大区别在于()
A、纤维环是否已经破裂[正确答案]
B、髓核是否突出
C、椎管间隙是否变窄
D、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
E、是否腰痛
3、二代椎间孔技术适用于椎间盘()
A、膨出
B、突出
C、脱垂
D、游离
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
4、椎间盘突出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不包括()
A、牵引
B、卧床休息
C、经皮穿刺技术[正确答案]
D、推拿
E、消炎止痛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1
49 y old patient
5/2006 first endoscopic procedure L4-5 P.o. painfree time of 4 Weeks Early rezidiv after twisting Radicular pain L5 and hypesthesia of foot 8/2006 second look by THESSYS again Transforaminal sequestrotomy L4-5 Now painfree and no hypesthesia
• Outpatient procedure possible 可以门诊手术
• Recovery to work on average after 8 weeks 平均8周恢复正常工作
• Rapid relief of the pain 迅速缓解疼痛 • Minimal postoperative pain 术后疼痛轻微 • Direct access to the sequester 直接摘除病变组织 • High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病人舒适度极高 P28
椎间孔镜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各种手术入路选择: 1、椎间孔镜入路:可解决
手术入路选择
Interlaminer dorsal Access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Far Lateral or Horizontal
远外侧或 水平入路
前路
Transforaminal Access
椎间孔途径
1.椎间孔镜器械适用于前后左右 任何手术入路
• Easy access to intradiscal space and to epidural space 非常容易地到达椎间盘内和暴露硬膜嚢
• Access to all intracanal herniations in any disc level, craneal or caudal migrated 可到达任意节段, 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和神经、马尾移行
过椎管50%)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钙化椎间盘的 病人 • (Brayda-Bruno M, Cinnella P. 2000. Maroon JC. 2002.Yeung AT, Tsou PM. 2002.Kambin P. 2003)
P3
二.远外侧或水平入路
பைடு நூலகம்
正常椎间盘水平穿刺 将直接损伤硬膜囊
椎间盘突出压迫椎管超过上关节突连 线,水平穿刺时直接进入突出部位
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
YESS TESSYS
YESS
sequester
No Chance for intradiscal techniques in cases of sequestred migated disc!
后外侧入路In—Out技术无法处理游离型病变
TESSYS
P7
手术入路的设计和原理
2.不同入路各有优缺点, 椎间孔 途径适用范围最广
What is the best acces to the
herniation?
P1
一.后外侧入路
解剖为安全三角工作区
●前界为出口神经根 ●下界为下椎体的上终板 ●内界延伸为行走神经根与硬膜囊
手术步骤:
1.常规椎间盘造影并注射美蓝对变性髓核染色 2.中线旁开8—12cm,使用环锯对纤维环开口,通过安全三角进入椎间盘 3.镜下摘除被染色的髓核,间盘内观察纤维环破裂情况,射频电极进行
• Puncture the facet joint first, than change the direction into the disc. 做小关节成型后,再进入椎间盘
• Controlling of each step by imaging in 2 planes 每一步操作时均做正、侧位透视
AxillaBr ifurcation
Root
Axillar Cephalic
Dural sac Medial
手术适应症
1.有限的移位或游离椎间盘 2.钙化的椎间盘 3.中央型椎间盘 4.尤其有较高髂嵴(骶髂间距大)的病人
P6
四. 椎间孔途径 -----TESSYS技术
1.后外侧、远外侧、椎板间入路都有局限性 2.椎间孔入路即TESSYS技术
主要针对中央型巨大突出,解剖标志为突出组织压迫
椎管超过上关节突连线。水平穿刺时越靠关节突越安 全,注意C臂透视下观察肠管位置
P4
三.后路或椎板间入路---L5S1
比较
MED
Interlaminar
• MED技术大部分需要全 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 工作通道较大,与开放 手术相似
• 微创局麻手术。 • 工作管道直径仅7mm • 皮肤切口仅(6-8)mm
超过椎弓根中
Curved rod for enter L5-S1 线损伤硬膜
直型导杆难以进入L5-S1,必须使用弧形导杆
P10
在导针和导管引导下扩孔
小关节突
P.art.sup.
使用扩孔钻切 削小关节突外缘
神经根
P.tr.
使用扩孔钻扩 大神经孔
小关节突扩孔
逐级扩大神经孔
三级套管扩张 2mm弧形导杆
弧形导引杆引导 下植入1级和2级 套管,再使用扩 孔钻切削小关节 突,扩大椎间孔
TESSYS技术优势
• No general anesthesia,thus lower risk of nerve damage and thrombosis 局部麻醉,神经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极低
• Minimal invasive approach, thus lower risk of infection and bleeding 微侵袭,出血和感染几率低
L4-5巨大椎间盘突出
Curved rod 1 into the foramen L4-5 弧形导杆进入L4-5椎间孔
Reaming over rod 2 and sleeve 2 扩孔钻沿第2级导杆和套管进入
Inserting forceps over working sleeve
沿工作套管放入钳子
P12
Intraforaminal herniation 椎孔内突出
Guide rod 导杆
Reamer over rod and sleeve 沿导杆和套管使用扩孔钻
Guide sleeve at the facet joint
定位在关节突的套管
Working sleeve 植入工作套管
P13
Big herniation at level L4-5
• If Direction of reaming is wrong-no complete removal of herniation 如果扩孔时方向错误,将不能完全摘除突出组织
• Reaming is too excessive- dura mater damage. 如扩孔深度过深,将有硬膜囊损伤的风险 P30
• 需要(18-20)mm长的皮 肤切口和切除部分椎板
• (Kambin P. 2003. Schick U, Dohnert J. 2002),
椎板间入路的椎间孔镜是MED的微型化,更微创。
共同的缺点:都通过后方入路,对椎管有干扰
P5
术中所见
神经根 Caudal
Lateral
Probe
Shoulder
TES Alternative TESSYS技术的适应症
•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with variable angle degree 角度可变的椎间孔入路途径
• Tissue progressive dilatation 逐级扩张
• Previous Reamed Foraminoplasty 正式手术前的椎间孔扩孔成型
手术设备
Joimax椎间孔内窥镜
处理骨性狭窄的镜下扩孔钻
三级扩张导杆、导管
超过50种的专利器械 穿刺定位套装及多级扩孔钻用于椎间孔成型 微创、安全地摘除病变组织
P31
处理骨性病变的 专利器械
P32
手术结束时刮削软骨终板,创伤修复 过程中,退变的椎间盘获得营养物质 补充,便于恢复与重建
P33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P14
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View 术中镜下所见图像
P22
Lig.flavum 黄韧带
Nerv 神经
Lig.long.post. 后纵韧带
Herniation 突出椎间盘
镜下图像
P23
手术后2年对照
pre
post
P26
手术后2年对照
pre
post
P27
Advantages of TESSYS-technique
纤维环成型和环状神经分支阻断 4.移动套管和内窥镜至间盘外,在椎间孔外侧观察神经根和硬膜囊,清理碎片
YESS是从内到外的技术
适应症:
1.包容型椎间盘突出 2.与椎间盘内髓核有牵连的脱出型 3.极外侧型突出 4.椎间盘源性疼痛
P2
后外侧入路的局限性
• 较难进入椎管,尤其髂嵴位置较高的L5-S1病人 • 横突宽和/或骨赘形成压迫神经根 • 椎管狭窄、椎间孔小 • 严重移位、游离椎间盘(非包容型),较大(超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P8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access 内窥镜穿刺入路
P9
弧形导引杆引导下椎间孔成型,多级扩张暴露硬膜与神经
1.弧形导杆引导 扩孔,切削小 关节突外沿, 扩大神经孔, 暴露硬膜囊和 神经。
弧形导杆进入神经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