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是否能作为诊断肝癌的唯一标准呢
甲胎蛋白诊断肝癌的标准

甲胎蛋白诊断肝癌的标准
全国肝癌研究防治协会,会议拟定的甲胎蛋白诊断肝癌的标准为,对流电泳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大于等于四百微克每升,持续四周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按此标准对肝癌进行定性诊断其准确率极高。
若afp高于正常值,大于20微克每升,小于400微克每升,则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密切随访,大多数小肝癌病例都是在这组患者中筛选出来的。
此外,甲胎蛋白阴性afp也不能绝对排除肝癌,因为afp的阳性率一般只有60%至70%,大约三分之一的肝患者afp成阴性,这部分患者的afp目前还无法测出。
肝癌诊断指标 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的表现[推荐下载]
![肝癌诊断指标 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的表现[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bc1b4717ee06eff9aef807f8.png)
肝癌诊断指标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的表现[推荐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甲胎蛋白(AFP),顾名思义,最早是在孕妇体内检测到的,由增生活跃的胎儿细胞分泌产生后来发现它与增生活跃的肝癌细胞存在一定联系,所以用来作为早期肝癌的筛查指标(尤其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
一、肝癌甲胎蛋白(AFP)的表现
1、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阳性率:在70-90%左右,如结合影像学如CT上明显的强化规则,合并”乙肝”肝硬化病史,则可临床诊断肝癌,准确率在98%左右。
2、肝硬化患者出现甲胎蛋白(AFP)升高:结合增强ct才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否则怀孕、肝脏炎症(肝损坏在修”复”过程中,肝细胞也是增生活跃的,但是通常在400-800以下,少数可能超过1000)等都有可能升高的。
二、肝癌甲胎蛋白(AFP)说明
1、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AFP)假性升高,是暂时性的。
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肝炎”由活动期转入慢性期,甲胎蛋白(AFP)自然下降,如果这种高在不段的递增就必须引起警惕,比如b超、CT增强等。
2、肝癌手术前甲胎蛋白(AFP)增高的患者,术后甲胎蛋白(AFP)可以作为定期监测是否”肿瘤”复发的指标。
有时候b超或ct尚未发现肝脏的复发,但是肺、骨,甚至脑、肾上腺等全身其他地方的转移病灶却会分泌甲胎蛋白(AFP)。
建议肺部ct 加肝脏增强ct,也可考虑pet检查。
早期发现肝癌,“甲胎蛋白+超声”为首选

早期发现肝癌,“甲胎蛋白+超声”为首选在我国,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新发与死亡病例占全球总数的50%以上,确诊后存活5年者占10%。
肝癌居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榜前4位,早期很难发现,一经发现大多处于中晚期,中年男性肝癌的患病和死忘率极高。
主要原因肝癌多数与病毒性肝炎、饮酒、遗传和食物霉变等有直接的关系。
在患病的早期,肝癌大多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但是晚期的时候会出现发热、发力及肝区疼痛等症状。
相对于早期肝癌患者而言,生存率高达90%,通常预后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较大肝癌五六公分在以手术为主的正规的综合治疗的前提下,五年生存率可能达到60%左右,对于中晚期的肝癌患者而言,治疗较为复杂,效果差异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医疗保障实惠政策的落实,病毒性肝炎得到较大程度的治疗和控制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肝癌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需对此病症进行重视。
1.早期肝癌的症状大部分肝癌患者在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只有在定期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时候才会被发现,例如,通过常规超声发现肝脏中有结节病灶,而血肿瘤标志物AFP等升高,再经过进一步的超声造影、手术或者是超声定位引导穿刺活检等方式来确定是否患有肝癌。
一但肝癌患者出现肝区明显不适,可能就已经进展为中晚期了。
随着病情的扩散将增大肝区的疼痛感,从而对患者的治疗和生活造成影响。
当患有肝癌的时候,常常会伴随有无食欲、营养不良、乏力等症状。
因此,当患者有肝区不适及其它相应不适症状出现时应高度重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作全面健康体检。
现今对于肝癌患者而言,首选的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从而使患者长期生存。
而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肝癌的肿瘤越小患者术后的存活几率越大。
小肝癌术后可实现60%以上的5年存活率。
而中晚期肝癌患者因错失手术治疗机会,只能通过全身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由此可以看出,肝癌发现越早,越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

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摘要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血液检查是肝癌筛查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检测一系列血液指标来评估肝功能和肝癌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LP)、血清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1. 血清甲胎蛋白(AFP)AFP是一种特定的肝癌标志物,在肝细胞癌中的敏感性较高。
正常人的AFP水平很低,通常在20 ng/mL以下。
如果AFP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存在相关。
然而,AFP水平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肝炎、肝硬化和妊娠等,因此,AFP检测通常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性。
2.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疾病和肝癌的重要指标,包括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和ALP(碱性磷酸酶)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功能和肝脏代谢功能的变化。
•ALT:AL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酶,其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ALT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炎症或坏死,但并不能直接确定肝癌的存在。
•AST:AST也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脏损伤有关。
AST升高通常是肝炎或肝纤维化等疾病的指标,但不能单独用来判断肝癌。
•GGT:GGT是一种参与脂肪酸代谢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等有关。
GGT升高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的异常,但不具有特异性。
•ALP:ALP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和骨骼中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等有关。
ALP的升高可能与肝胆系统疾病相关,但不能直接用于肝癌的诊断。
3. 血清胆固醇血清胆固醇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脂类物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是肝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4.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携带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肝癌的诊断标准有什么

肝癌的诊断标准有什么?
1.体征有包块:有包块的往往是肿瘤长得比较靠下,比较浅表,或者是到了晚期,也可扪及包块,一般是没有包块的。
2.专家指出有慢性肝炎病史的,可以通过甲胎蛋白、现代影像学来诊断肝癌。
现代影像学对95%的肝癌都可以诊断。
B超80~90%可以判断,如果模棱两可的,可以通过彩超,看看肿块内有没有血流,如果有血流,就怀疑是恶性的,没有血流则恶性的可能性不大。
3.核磁共振(MRI)对一些性质不太确定的,可以定性,病人也可以及早诊断。
血管造影,通过肝脏造影,如果有肿瘤的,就会显像变亮,不过这个是有创伤的。
如果上面的诊断还不能明确,可以通过病理检查,一般就是穿刺。
但是穿刺有很多负面影响,容易出血,肿瘤容易播散,所以现在一般不提倡穿刺。
95%以上的都能做到明确诊断。
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阈值探讨

11 临 床资 料 .
一
P HC组 为 20例 本 院 20 0 09年 1 月
少 ; 感 度 逐 渐 降低 , 异 性 逐 渐 增 高 。切 割 值 为 敏 特
2 10 2 0 4 0 5 0I / L时 , 0、0 、0 、0 、0 U m 敏感 度 +特异 度分 别 为 1 3 7 1 4 9 1 4 1 1 3 1 1 3 3 即 当切 割 .6 、. 2 、. 1 、.7 、. 6 ,
断阈值 。P≤0 0 . 5为 差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2 结果
诊断标志物至今 已应用 4 余 年 , 0 其对 P C的早 期 H 诊 断 具有 非 常 重 要 的意 义 。20 0 1年 9月 全 国肝 癌
学 术 会议 确定 将 A P> 0 gmL作 为 P C临床诊 F 40n, / H 断 的 阳性 阈 值 … 。近 1 0年 来 , 于 诊 断 P C 的 关 H A P最佳 阈值 存在 较大 争议 J F 。现对 20例 中国 0
d b×C 、 确 度 [ a+d / a / )准 ( ) ( +b十C+d ]绘 制 受 ); 试 者工 作 曲线 ( O , 价 A P诊 断 P R C)评 F HC的价 值 。 13 统 计 学 方 法 . 采 用 SS1. P S 10统计 软 件 绘 制 R C曲线 , O 以左上 角 最上 方 点 对 应 的切 割值 定 为 诊
用 C E A法 ( LI 电化 学发 光免疫 分 析夹 心法 ) 测定 仪 ,
73
( ) 真阴性 ( ) c, d 例数 , 计算敏感度 (/ + )特异度 aa C 、 (/ d b+d 、 ) 阳性 似 然 比 [ a a+C / b b+d ] 阴 (/ ) (/ )、 性似然 比[/ a c/ / b+ ) 、 断优势 比( × e ( + )d ( d ]诊 a
肝癌afp诊断标准

肝癌afp诊断标准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缺乏明显的早期症状,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
而AFP(甲胎蛋白)是肝癌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从AFP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AFP的生物学特性AFP是一种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糖蛋白,在胎儿期达到最高水平,出生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成年人的低水平。
在肝癌等恶性肿瘤发生时,由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其产生AFP的能力增强,导致血液中AFP的水平升高。
AFP的分子量约为70kDa,由多个糖基化的多肽链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AFP主要由肝脏和胎盘细胞产生,但在肝癌等恶性肿瘤发生时,其他组织也可以产生AFP。
此外,某些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也可以导致AFP的升高。
二、AFP的临床应用AFP是肝癌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1.肝癌的诊断AFP是肝癌的一种敏感性指标,其升高可以提示肝癌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AFP水平≥20 ng/mL时,提示肝癌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由于某些其他疾病也可以导致AFP的升高,因此AFP不能作为肝癌的特异性指标。
2.肝癌的治疗AFP可以用于肝癌的治疗监测。
在肝癌治疗过程中,AFP的水平通常会随着治疗的效果而下降,因此可以用AFP的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3.肝癌的预后评估AFP也可以用于肝癌的预后评估。
一般来说,AFP水平越高,肝癌的预后越差。
因此,对于AFP水平较高的肝癌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随访和治疗监测。
三、肝癌AFP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对于肝癌的AFP诊断标准主要有两种:欧洲肝癌组织(EASL)标准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标准。
1.EASL标准EASL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肝癌AFP诊断标准。
根据EASL标准,肝癌的AFP诊断标准如下:(1)AFP水平≥400 ng/mL时,肝癌的敏感性为60-80%,特异性为94-98%。
谈血清肺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谈血清肺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肝癌诊断主要靠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它是血清腫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重要应用和依据。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标签:肿瘤标志物肺癌癌胚抗原关于肝癌诊断主要靠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依据和应用。
一、甲胎蛋白(AFP)AFP是肝癌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应用于人群普查,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其预后、疗效和复发。
AFP诊断肝癌时应注意以下六点:1、在肝癌患者中AFP阳性率为60-90%,有一定的局限性。
2、有的患者血清中AFP水平在20-200μg/L,并持续两个月以上,可见于肝癌患者,也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部分为亚临床型肝癌。
有人观察了3177例AFP低度持续阳性者,一年内肝癌发生率10.46%,为当地自然人群的315.2倍,应对这些患者动态监测AFP。
AFP可在症状出现之前数月做出肝癌的诊断,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
3、肝癌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清中AFP水平可下降或消失。
若AFP已经降至正常,以后又升高者,提示肝癌复发,AFP可作为判断疗效和复发的指标之一。
4、肝炎活动时,血清AFP可升高。
常见于有明显炎症坏死的重症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
可动态观察AFP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关系,若两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如两者曲线分离,ALT下降或正常后,AFP反而升高者则多为肝癌;5、其它肝脏肿瘤中AFP检出率:胆管细胞癌为3.6-5.2%,混合细胞癌为17.1-37.4%,84.6-100%的肝母细胞瘤患儿>1000μg/L。
6、睾丸、卵巢畸胎瘤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升高:少数胃癌、胆囊癌、胰腺癌AFP也呈低水平升高。
另外,孕妇和新生儿血清AFP升高,应注意鉴别。
二、AFP异质体肝癌细胞产生的AFP糖链上有较多的岩藻糖苷酶,其与植物凝集素如刀豆素(ConA)和小扁豆素(LCA)有较大的亲和性(结合型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胎蛋白是否能作为诊断肝癌的唯一标准呢
甲胎蛋白(AFP),顾名思义,最早是在孕妇体内检测到的,由增生活跃的胎儿细胞分泌产生后来发现它与增生活跃的肝癌细胞存在一定联系,所以用来作为早期肝癌的筛查指标(尤其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
一、肝癌甲胎蛋白(AFP)的表现
1.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阳性率:在70-90%左右,如结合影像学如CT 上明显的强化规则,合并乙肝肝硬化病史,则可临床诊断肝癌,准确率在98%左右。
2.肝硬化患者出现甲胎蛋白(AFP)升高:结合增强ct才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否则怀孕、肝脏炎症(肝损坏在修复过程中,肝细胞也是增生活跃的,但是通常在400-800以下,少数可能超过1000)等都有可能升高的
二、肝癌甲胎蛋白(AFP)说明
1.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AFP)假性升高,是暂时性的。
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肝炎由活动期转入慢性期,甲胎蛋白(AFP)自然下降,如果这种高在不段的递增就必须引起警惕,比如b超、CT增强等。
2.肝癌手术前甲胎蛋白(AFP)增高的患者,术后甲胎蛋白(AFP)可以作为定期监测是否肿瘤复发的指标。
有时候b超或ct尚未发现肝脏的复发,但是肺、骨,甚至脑、肾上腺等全身其他地方的转移病灶却会分泌甲胎蛋白(AFP)。
建议肺部ct加肝脏增强ct,也可考虑pet检查(只有部分大型的三甲医院才有,如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每次约一万元,不进医保)
3.经常复查的意义,在于发现那些从沉睡中醒来的“坏蛋”,给予及时的处理。
但是如果术前甲胎蛋白(AFP)本身就不高的肝癌患者来说(确实有 10-30%的肝癌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FP)是不高的),就可能失去了一条监测复发情况的途径,建议借助于定期复发b超,乃至增强ct来监测复发。
甲胎蛋白(AFP)在肝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不能仅凭甲胎蛋白(AFP)的升高就诊断肝癌。
甲胎蛋白(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一般<20μg/L),除肝细胞癌可显著升高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
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为肝细胞癌最重要的标志物,阳性率达60-70%,如果血清AFP持续大于400ng/ml,持续4周以上,转氨酶正常,应高度怀疑肝癌。
但是仅凭甲胎蛋白(AFP)升高不能确诊肝癌,不能做出肝癌的诊断,因为甲胎蛋白(AFP)存在变异体,非肝癌的患者也会升高。
对于非癌性肝病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可以借助甲胎蛋白(AFP)变异体检测来鉴别,刀豆素A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见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刀豆素M 非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见于胚胎癌和肝癌,扁豆凝集素非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见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扁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见于肝癌。
原文链接:/ga/2013/0408/12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