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网络名人”不应口无遮拦

合集下载

内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 畅所欲言不等于可以胡言乱语

内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 畅所欲言不等于可以胡言乱语

内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畅所欲言不等于可以胡言乱语不久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与微博“大V”们达成共识,提出网络名人应坚守“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在洛阳这座和网络水乳交融的城市里,聚集着一大批有情感,有思想的网民,他们奔走在虚拟的空间与现实世界之间,为了心中那份火热的理想和梦想,为了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鼓与呼。

“七条底线”也在他们中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昨日,丽京上空的云、奇石顽童、失败的匈奴、田间1、浪漫的水蛇等19名洛阳知名网友,结合自己的网络经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东方今报记者付首鹏夏秀琴程慧娟王真珍实习生刘伊璞尹明珠赵秀秀/文记者李书宝见习记者李新华/图网友“丽京上空的云”:畅所欲言并不代表可以胡言乱语互联网使全民参政议政成为可能,海量的民众声音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大量参考信息,各级领导者不再仅仅只听汇报,在网上即可做到兼听则明,避免决策失误。

网友“丽京上空的云”认为,在网上畅所欲言并不代表没有底线地胡言乱语,应坚持信息真实性原则。

一些知名网友所发的帖子最基本一项准则就是坚持信息真实性。

为确保发布信息的客观性,要经过大量调研工作。

但也不乏有些网友人云亦云、偏听偏信,以讹传讹,为达到个人利益和某种影响力而哗众取宠。

这种危言耸听,极不负责地发布消息的做法会给大众一个错误的信号,会像病毒一样在社会蔓延扩张,错误引导民众,造成不该有的社会情绪波动,影响决策者的正确判断,对社会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坚持信息真实性底线”应该是所有网友都应该遵守的底线,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尊重。

网友“许三多”:每个参与者都应遵守“七条底线”网友“许三多”是人民网河南分网社区强洛论坛总版主,他认为,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应该遵守“七条底线”。

他说,自媒体时代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传播内容更多强调的是个体的参与,人们也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信息发布者,舆论制造的参与者。

2020事业单位申论模拟卷及参考答案一 (网络舆论监督)

2020事业单位申论模拟卷及参考答案一 (网络舆论监督)

2020事业单位申论模拟卷及参考答案一(网络舆论监督)事业单位申论模拟卷及答案(一)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00分,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对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答题卡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4.请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5.答题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上交时,务必请他(她)在你的准考证上签收。

否则,若题本和答题卡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中国正在积极准备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这将是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

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全国两会期间透露,中央纪委正在想办法制定官员财产公示的相关条例或者规定。

当前,我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正在逐步贯彻落实,在项目选择和资金投放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具有的决策权与选择权很大,与此同时,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在源自高层的信息与来自实践的忧虑共同作用下,官员财产公示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是国际社会普遍采取的制度,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

它最早起源于230多年前的瑞典,1883年,英国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相关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

当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入法。

作为杜绝和惩治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常用手段,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主要是通过对官员财产变化的掌控,洞察官员的行为。

具体地说,通过严格的申报制度,一旦发现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存有差别,官员就必须作出解释与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即便没有证据证明是非法所得,也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而治罪。

热点(答案)

热点(答案)

2011年四川省政法干警面试专项练习热点、综合(答案)1、近段时间,一些公安机关开始运用淘宝体、咆哮体、凡客体等网络语体,来宣传自己、回复群众、作预警提示。

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参考答案】近期公安机关的“咆哮狗”视频、“卖萌通缉令”、“凡客体”广告等,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对此我认为应该辩证的来看待,既要看到群众对此存在的异议又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有一些群众对此表示质疑,认为公安机关使用网络语体是在哗众取宠,消解了法律的严肃性,会使执法公务变得轻飘和浮躁。

但是我认为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形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应该与时俱进,使用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首先,公安工作职能正在发生转变,以往警察代表国家强制力,现在公安工作更多强调的是服务和亲民。

这就要求公安民警采取更多灵活的方式工作,以获得老百姓的理解和配合。

合理运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网络语体,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塑造公安机关的亲民形象。

其次,如今新兴媒体日益发达、受众对媒体和信息的选择权日益扩大,在这种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更好地把握网络媒体的规律和特点并加以利用,能够有效提升治安防范宣传效果。

因此,公安机关在使用网络用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把握用语底线,网络语言可以活泼新颖,但必须不失“官方”的严肃性;第二,在适当的场合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应当限于非执法活动,而不适合用于执法活动中,比如说询问笔录和通缉令,通缉令是国家法律文书,有严格、规范的格式,应当保持其严肃性;第三,民警在做好网络工作的同时,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日常与老百姓面对面的值勤执法和宣传教育中,做好群众工作,网络不是主战场,只有在现实中做好了为人民雪中送炭之事,同时做好网络工作,齐头并进,才能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才能使公安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警察运用网络语体,体现了政府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其他政府部门在执政过程中也应勇于创新,但要注意控制“娱乐”的尺度,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务员面试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务员面试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务员面试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大题(共10题)一、面试热点:网络众筹如何重获公众信任【热点背景】近日,某互联网筹款平台在超过40座城市派驻地推人员进入医院地毯式“扫楼”,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隐瞒求助者财产、随意填写金额、模板化撰写求助故事、末位淘汰等种种乱象引发了社会关注。

对此,其连发两条声明,承认线下人员违反服务规范,已全面暂停线下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筹款平台的出现,为广大因病返贫的患者获得慈善筹款提供了便利渠道。

与传统方式相比,互联网筹款平台具有及时、方便、免费等特点,也为公益慈善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但不可否认,个别互联网筹款平台确实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互联网筹款平台不断引发公众质疑。

如何合法合规募集爱心善款,成为互联网筹款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聚焦热点】互联网筹款平台的出现,为广大因病返贫的患者获得慈善筹款提供了便利渠道。

但互联网筹款平台不断引发公众质疑,对此你怎么看?【答案】1.表明观点。

“网络众筹”是一个新事物,善加利用,确实有“及时救人于危难”和“有效成全公众善念”的积极功效。

对出现的问题,既要严肃整治,也不宜一棍子打死。

2.消极影响(1)挫伤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接二连三不合规众筹事件的曝光,会导致群众积极性减低,公益认可度减少。

(2)影响社会风气。

众筹治病本是集众人之力,为病患带来帮助和希望,当前平台为了个人私利,谎报信息进行发布,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3)损害政府公信力。

作为社会关注度高的公益事业,涉及医疗治病等方面,一旦出现问题,暴露出的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缺失,影响群众对政府的认可。

3.分析原因(1)群众鉴别意识低。

众筹打着公益的幌子,导致群众不加鉴别就轻信网络、朋友圈等转发的求助信息。

(2)网络众筹平台管理混乱,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只关注自身利益。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互联网众筹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相关立法尚未跟进完善,导致存在法律盲区,让不法之徒钻空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建隐私“防火墙”绝不能矫枉过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建隐私“防火墙”绝不能矫枉过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建隐私“防火墙”绝不能矫枉过正11月14日《新京报》报道:个人电话号码、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以“公示”的方式,出现在政府部门官方网站上,可任意下载获取。

连日来,多地政府官网频现个人信息等隐私泄露的情况,引发舆论关注。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安徽合肥、铜陵,江西景德镇、宜春等地的基层政府官方网站,一些由官方主动公开的文件材料中,出现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情况。

事件经媒体披露后,上述官网陆续将涉事文件删除或隐藏,但仍有“漏网之鱼”。

个人信息不得由任何一方泄露,否则就可能对个人隐私、财产、权益等等造成无形中的破坏和伤害。

人们不妨对类似于大学生徐玉玉案等网络诈骗案件作一反思,若没有个人信息的泄露,就不可能给犯罪分子留下空间。

而作为政府网站的维护者,构建者来说,这仅仅是最最基本的常识,又如何是“防止重名”这种搪塞式说辞可以了断的?无论管出于何种目的,政府网站泄露个人隐私之理由均不能成立。

保护个人隐私是基本治安常识,也是每一个人日常安全功课,尤其是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这当然是一项最基本的隐私保护程序。

所谓“防重名”等等说辞之所以是虚伪的搪塞的,人们仍然可以以徐玉玉案所造成的影响反问公民个人隐私泄露者,当你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拿到网上贩卖并且泄露之时,你是不是也置若罔闻、安然且坦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又为什么在处理日常政府信息发布文件时,将公民信息无遮挡无技术处理就放到网上公示公开?对政府网站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最应当建立的是法制化程序规范。

当某种行为不受法制化约束之时,就是该行为可以信马由缰之时。

不要小看这种政府网站的个人信息泄露,它暗含了巨大的隐私漏洞,而这个漏洞对于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来说,是不花钱的个人隐私“共享”。

而当这种本应控制在政府专职工作人员手中的宝贵信息被犯罪分子“共享”之后,就是一种犯罪诈骗花钱都买不到的信息。

如此看来,无论是信息泄露追责,还是日常个人隐私信息管理,都应当纳入法制化轨道。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素材汇编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素材汇编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素材汇编1.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素材汇编篇一【热点背景】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

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模拟示例】空巢现象是个全球性难题,发达国家独居及夫妇空巢户比例高70%-80%。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今后空巢老人将越来越多,空巢期也会明显延长,老年人问题将更趋严峻。

对此,谈谈你对空巢老人的看法。

【参考解析】一、提出观点:从分离综合症到抑郁症;从孤独感强烈到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而精神空虚;从与子女的思想观念差异大到不得不去帮子女带孩子而找不到归属感。

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这不仅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要关爱空巢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依。

要想解决“空巢老人”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出发,共同为农村“空巢老人”筑起一道温暖的屏障。

只有正视问题,找出症结,多策并举,才能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二、分析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1、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中小城市青壮年则流入大城市,居住地点的分离必然造成空巢现象。

2、由于子女在大城市拼搏压力大,父母中一方帮助子女带孩子,另一方老人独自居住在家,种种情况都在制造着老人空巢的现象。

2017宁夏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

2017宁夏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

2017宁夏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进入面试备考阶段,宁夏事业单位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相关备考资料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导读】2017宁夏事业单位面试备考已经开始,中公教育带来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帮助各位考生提高面试水平,助力备考!【背景资料】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年轻人在网上交流的频繁,许多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也成泥沙俱下之势。

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热点频发,引起社会热议;同时大批低俗网络用语的普及化和日常化,也让人猝不及防。

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措施,规范网络词语评选活动,杜绝为网络低俗用语的传播推波助澜。

日前,在互联网上突然爆红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时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

广电总局要求其去除粗口低俗内容,符合网络视听行业的节目审核通则要求后,才能重新上线。

此事件也引发网友针对网络语言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文化的特色,不应过多干涉;有人认为这次监管是一次良性的互动,或可带来整治网络语言的良机。

你怎么看?【中公解析】网络语言作为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对低俗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和整治也是题中之义。

广电总局的这一做法有利于打造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有利于维持汉语文字纯洁性。

网络语言传播速度之快,使用范围之广,是传统文化无法比拟的。

同时,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类似于Papi酱身上所凸显的“话语失范”问题并非孤例。

其主要有简洁性、新奇性等特点。

同时也存在着不合规范、过度求新、沟通困难甚至粗俗低下等弊端。

也因为缺乏指导,网络语言中媚俗表达全民风行,庸俗粗鄙大行其道。

网络语言具有传播快、消亡快、生命周期短的特质,但大量网络低俗语言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有必要及时依法治理。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网络大V谨防成“大谣”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网络大V谨防成“大谣”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网络大V谨防成“大谣”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打击网络谣言的小浪潮,一批“网络造谣大V”被批捕。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消息,让这些网络“大谣”一时间纷纷下马。

从网络“神坛”坠下,大V们在现实世界里迎来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一下,网络大V们要谨防成为“大谣”。

【新闻链接】从秦火火到周禄宝再到傅学胜,还有一些乐于传谣的网络大V,他们利用网络便利,借着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

他们殊途同归,都成了危害社会的“大谣”。

对此法律专家、社会学者以及广大网民纷纷指出,对于这些网络“大谣”必须重拳出击,依法严惩,还网络以清明空间。

(8月26日中国新闻网)【评论】当前一些微博“大V”,粉丝量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应该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知名度与信任力。

然而,透过“秦火火”们的所作所为,人们看到了一些所谓的微博“大V”,不惜利用网友的信任、制谣传谣,以实现其将“影响力变现”的个人目的。

拥有100多万粉丝的周禄宝热衷搜集网上负面信息,以在个人微博、博客等发布负面帖文、揭露对方隐私为由,实施针对选定目标对象的敲诈勒索;而网络犯罪嫌疑人傅学胜则是利用其“大V”身份,在网上一手制造传播“‘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谣言,以达到泄愤报复、诽谤他人的目的。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秦火火”们的咎由自取表明,网络世界决非法外之地,虚拟空间不是为所欲为的世外桃源。

悖逆社会公德,挑战法律底线,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事实上,微博大V在享有众多粉丝簇拥、话语分贝攀升的风光与荣耀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与使命的相应加码。

防止大V变“大谣”,首先应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谨防利欲熏心,功利障目。

而清醒剂就是达成共识的“七条底线”。

“七条底线”共识,/2013/slxz_0830/38041.html其实质是对公平正义的期盼,社会公德的诠释,法规尊严的敬畏和诚实守信的尊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网络名人”不应口无遮拦
“网络名人”不具备正确判断所有事物的能力。

如果能明确这一点,“网络名人”发言前就会多些审慎,名人“粉丝”接受“名言”时也就少些盲目。

名人向来是社会的符号甚至“风向标”,在不同时代,以不同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就目前这个网络时代而言,“网络名人”的作用已经日趋重大。

据统计,全国103家微博客网站的用户账号总数已达12亿个,其中新浪微博用户账号5.36亿个,腾讯微博用户账号5.4亿个,随着微博客用户群体的迅速扩大,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10万以上粉丝的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300个,1000万以上的超过200个,这些“网络名人”已经有了一呼百应的作用,怎么在现时代通过这样的作用,遏制虚假负面信息的传播从而引领社会正能量,确实事关现世发展。

“网络名人”是一个文明、宽松时代的产物,所以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名人都更具个性,甚至是在一个特别境遇之下的私人产物,但一旦成名,一旦有了数量可观的“粉丝”,就与其他时代的名人一样,就被赋予了社会责任。

试想,一个从“网络名人”口中说出的不实之词,肯定比普通网民更可能成为“真相”甚至“真理”。

既然如此,作为“网络名人”自己,也就不再具备口无遮拦的“特权”了,他们在面对公众,传递信息时需要三思而后言,不仅是因为对自身声望的爱惜,从负面上说,还牵扯到了负不起的社会责任,从正面上说,则可以澄清,制止不实之词的传播,后者也算是网络社会的名人义举了。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强化“网络名人”的责任感之外,名人可以言说,甚至给出权威说法的领域,也需要名人自己严加把握,之前的江西大师治病一事,之所以能成气候,和很多名人的光顾乃至被大师拿出来吹嘘有很多关系。

事实上,出入大师家门的多是演艺明星,他们是无法判断一个涉及生命,健康的专家的真伪的,这一点,不仅是“网络名人”自己,还是名人的“粉丝”都应该明辨。

过去,有的名作家写了一个平庸甚至错误的句子,让热爱他的读者误解起来,幸好有理智的编辑出来解释说:“因为他是名作家才可以这么写,而不是因为他这么写才成了名作家。

”这个道理仍旧成立,一个名人在他不熟悉的领域是不可能给出名言的,换句话说,“网络名人”并不具备正确判断所有事物的能力。

如果能明确这一点,“网络名人”发言前就会多些审慎,名人“粉丝”接受“名言”时也就少些盲目,而这,才是网络带给社会的真正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