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与人类遗传讲解
遗传与进化的关系

遗传与进化的关系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后代的遗传特征。
而进化则是生物学中的另一个概念,它描述了生物种类的演变过程。
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遗传遗传是指个体在遗传传递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状。
这些特征可以是身体结构、行为、代谢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它们来自于个体的基因组。
父母通过生殖细胞的互相结合,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基因遗传给子女,使得子女在基因层面上具有与父母相似的特征。
这就是传统的孟德尔遗传学的理论。
但是,除了孟德尔遗传学的简单模型以外,基因的表达通常还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可以使得同一基因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这种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称为“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它涉及到人类发育、环境毒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维持生命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进化进化是指生物种类在漫长的时间轴上持续的变化和适应。
进化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
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存在了大约40亿年,而进化是通过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生物种类在进化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具备适应力的生物种类会逐渐适应环境并得到延续,而那些无法适应环境的生物种类则会被淘汰。
进化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众多代际的演化才能呈现出现在生命多样性的面貌。
三、遗传和进化的关系遗传和进化是生命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进化是基于遗传基础的演化历程,任何进化所带来的新特征,都是由基因的变异产生的。
遗传中一旦发生变异,就会对进化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遗传,进化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进化本身也可以影响遗传。
生物通过进化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那些能够适应环境的基因就有可能被筛选出来而得到传递,而不能适应环境的基因则可能被淘汰。
因此,进化也可以让遗传中的一些特征得到强化或减弱。
初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梳理

初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梳理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梳理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进化和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对于初中生物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中关于进化和遗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一、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1. 进化的定义:进化是物种在数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上,通过基因的突变、选择和遗传等机制发生的遗传变化。
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进化的起源,指基因组中的变异。
例如,点突变和插入/删除突变。
3. 进化的证据:- 古生物学证据:化石记录了生命的演化过程,可以了解到古代物种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 生物地理学证据: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群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反映了物种的起源和迁移。
- 比较解剖学证据: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例如手的骨骼结构相似性,反映了它们的共同祖先来源。
- 分子生物学证据:D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的比较揭示了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二、自然选择和适应1. 自然选择的概念:自然选择是对适应性特征的自然筛选过程,使更适应环境条件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
2. 适应:适应是指物种或个体适应环境条件的特征和功能。
例如,鸟类的翅膀和鱼类的鳃都是适应于它们的生存环境。
3. 拟态:拟态是物种进化的结果,指生物体由于环境选择而表现出的相似特征,例如鸟类和昆虫的翅膀。
4. 同域异祖现象: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可能通过进化产生相似的适应特征,例如翼龙和现代鸟类之间的翼的形态相似。
三、人类进化1. 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古猿类,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先驱人、古人和现代人。
2. 人类智力的进化:人类智力的进化是人类进化的重要特征。
大脑的进化使我们能够思考、创造和使用工具。
3. 人类的直系祖先:人类的直系祖先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他们与现代人有共同的祖先。
四、遗传与遗传变异1. 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是指性状在后代中传递的过程。
遗传物质是DNA,它通过遗传元件基因的编码和表达,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梳理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梳理生物遗传与进化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生物的遗传性状以及物种的进化发展过程。
通过对遗传与进化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变异、遗传和演化机制。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简要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内容。
1. 遗传基础- 人的性别遗传:人类的性别由X和Y染色体决定。
女性的性别染色体组合为XX,男性为XY。
因此,男性是由父亲传递给子女的。
- 基因与表型:基因决定了生物个体的表型特征,它是DNA分子的一部分,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的突变和重新组合会导致新的基因型和表型的产生。
- 高尔基体遗传物质:高尔基体是细胞中的小器官,它具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
受母亲遗传,所以线粒体遗传特征可以用来追溯人类的家族渊源。
2. 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杂交的研究,提出了两个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是同等性状的互斥,即同时存在的两个相对性状只表现其中一个。
第二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
- 链式随机分离定律:该定律认为当两对连锁基因处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它们在基因分离过程中不能独立地随机分离。
它们会根据它们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一起传递给后代。
-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指在个体表现中能够表现出来的基因,而隐性基因则指存在于个体细胞中,但在表型上不表现出来的基因。
3. 进化机制-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它认为在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概率,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难以繁殖。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性更强的个体后代数量会增加,从而改变物种的特征。
- 突变:突变是生物遗传中的一种改变。
它是由基因或染色体突然发生的变异所导致的。
某些突变可能会导致个体获得新的特征,从而在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适应性放大:适应性放大是指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对某一特定特征的选择会导致该特征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从而提高个体的适应性。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生物遗传与进化是初中生物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遗传学研究了物种内部和不同物种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规律,进化学则关注物种的进化过程和演化机制。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遗传基本概念1.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由DNA分子组成。
2. 父母个体的基因信息决定了子代的性状,具有遗传性。
3. 个体的性状由基因对所决定,其中一个基因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
4. 有些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具有显性(DOMINANT)和隐性(RECESSIVE)之分。
二、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分别是相对独立性、性状的分离和重新组合规律。
- 相对独立性规律:不同性状的遗传基因在个体的配子中是相对独立分离的。
- 分离与重新组合规律:杂交后代的性状在后代中重新组合,出现不同表现型的比例。
2. 染色体遗传规律:- 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相同的,称为同源染色体,最后一对是性染色体。
- 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男性为XY,女性为XX。
- 基因位点: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定位置,决定了一个基因。
三、遗传的描述方法1. 遗传图谱:利用遗传连锁分析建立的基因相对位置图谱,标记各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关系。
2. 配子组合表:用于描述基因在配子中的排列组合形式,可以预测某个性状的后代出现的概率。
四、突变与进化1. 突变:即基因突变,指基因发生变异或失活,可能由各种外界因素引起。
2.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也是物种进化的源泉。
3.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基因变异有利于个体存活和繁殖,逐渐在群体中传递下去,这就是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
4. 进化:物种在环境变化中发生的遗传变异,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了物种的进化和多样性。
五、人类与进化1. 人类进化历程: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分为直立人、智人等不同物种。
遗传与进化的关系

遗传与进化的关系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遗传是指生物种群内个体间基因的传递,而进化则是种群遗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遗传与进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一、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通过基因的传递,个体之间遗传特征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人们通过遗传基因研究,了解到基因对个体特征的决定作用,包括外貌、性格、疾病倾向等方面。
而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适应环境变化,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基因的改变,导致物种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增加。
二、遗传与进化之间的关系1. 遗传是进化的基础:遗传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物种内个体之间基因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是进化过程中遗传变异和遗传基因的积累的基础。
2. 进化驱动遗传变异:进化是由环境变化和自然选择驱动的,而自然选择是根据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来进行的。
进化会选择性地保留有利基因和特征,导致适应性增强,而无利基因和特征会逐渐被淘汰。
3. 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基础: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是进化的起点。
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为环境变化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促使进化的发生。
4. 进化影响遗传结构:进化的过程会导致物种的遗传结构发生变化。
适应环境的个体将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其基因也将更多地传递给下一代。
因此,进化会对遗传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5. 遗传多样性推动进化:遗传多样性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多样性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三、遗传与进化相互作用的实例1. 驯化与人工选择:人类通过驯化和人工选择,改变了许多农作物和家畜的遗传特征,使其更适合人类需求。
这是遗传与进化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2. 自然选择与进化:自然选择通过筛选适应环境的基因和特征,推动物种进化。
长颈鹿的进化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长时间以来,饲料稀缺的环境驱使长颈鹿逐渐演化出长颈和长腿,以便更好地够到高处的食物。
3. 遗传突变与进化:环境变化可能引发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对物种的生存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生物知识研究人类的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知识研究人类的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了解人类自身起源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探讨高中生物知识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物种在繁殖后代时,通过基因传递给子代的特征。
生物体中的基因携带了遗传信息,包括外貌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一些疾病的易感性等。
高中生物课程涉及了遗传规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遗传特点是如何在后代中传递的。
1.1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学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石,高中生物课程中也会学习到这一部分知识。
通过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我们能够了解到人类的遗传特征是如何以一定的方式在子代中表现出来的。
1.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高中生物课程中也会涉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基因的结构以及在细胞中的功能,我们可以了解到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的生命周期、发育和疾病易感性等方面的。
二、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高中生物课程中也会学习到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进化历程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2.1 进化的证据高中生物课程中会介绍进化的证据,比如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比较解剖学等方面的证据。
通过研究这些证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演化历史,比如从非洲起源、分布到世界各地的过程等。
2.2 进化的驱动力进化的驱动力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等因素。
高中生物课程中会介绍这些驱动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三、高中生物知识在了解人类遗传与进化中的应用通过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研究人类的遗传与进化。
以下是几个应用的示例:3.1 疾病的遗传风险评估通过了解基因的功能和遗传规律,我们可以帮助人们评估患某种疾病的遗传风险,提前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3.2 调查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历史通过研究进化的证据和驱动力,我们可以调查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历史。
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

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生物种群的变化和进化。
在初中三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生物界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初中三年级生物遗传与进化内容的核心要点。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将生物个体的特点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在遗传过程中,父母个体的基因会以某种方式组合并传给子代。
人类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
这些基因负责控制个体的性状,并且决定了细胞的功能。
二、遗传的途径遗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性状的遗传,即通过基因的遗传实现。
例如,父母具有蓝色眼睛的基因,则子女也有可能具有蓝色眼睛;二是病态的遗传,即某些疾病可能通过基因的传递产生。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基因发生的可变现象。
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在DNA序列中的单个碱基上,也可能发生在基因的结构上。
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它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进化的概念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在时间上的变化。
进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进化,物种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延续生命。
进化是从一个物种向另一个物种的过渡,在进化过程中,个体的适应能力会逐渐改变。
五、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它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繁殖机会之间的关系。
环境中的资源有限,个体的存活和繁殖机会也是有限的,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传递其基因给后代,使其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六、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人为干预物种进化的过程。
通过选择具有某种有利特征的个体,人类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人类需求的品种。
例如,通过人工选育,我们培育出了许多高产和优质的作物品种。
七、物种的形成物种的形成是进化的结果,当一个群体与其他群体隔离,或者发生了基因流断绝,就可能导致物种的分化和形成。
物种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世代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八、遗传工程的应用遗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内,使其表达某种特定的功能。
生物进化与人类遗传讲解

周一版一、名词解释1、同源器官:功能不同,结构各异,形态相似,起源相同的器官。
2、警戒色:具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在进化中所形成的鲜艳色彩或斑纹等。
3、新陈代谢: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统称。
4、选择压力:自然选择在若干世代中使群体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的效能。
5、学名:用拉丁文书写,用种名属名可定名人三部分构成的世界生物的统一名称。
6、合成代谢:生物将外界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储藏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7、性选择:同性个体间为了争夺配偶或交配所发生的斗争或竞争的自然选择。
8、分解代谢:生物将自身的储藏物质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或物质并产生废物的过程。
9、自然选择:生物界有利变异的保存,有害变异淘汰的现象。
10、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二、论述题问:从种类和数量的方面论述生物多样性?答:地球上现已记载的生物220多万种,现存的生物500~1000万种,曾经在地球上生存现已灭绝的生物11种。
上述所列从总体上讲,生物的种类多,而生物的数量也非常多,人类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有71人口。
地球上的老鼠仅有几种,数量为400~1000亿只。
生物不仅总体上种类与数量多,就一种生物而言,种类和数量也有多样性。
比如:蜘蛛在全世界有35000多种,中国有1000多种,说明蜘蛛的种类多,其数量也很多。
例如英国的一节中学生物实验课证明:一平方米绿地上有600多头蜘蛛,动物学家统计,地球上每年所生长的蜘蛛吃掉昆虫的重量相当于60亿人口体重的3倍,说明蜘蛛的数量非常多。
三、论述题问:以鸟类为例,说明它们对飞行环境的适应性。
答:鸟类有以下适应飞行环境的性状:1、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的阻力。
2、前肢变成了飞行器官“翼”。
3、鸟为了飞行有以下减轻体重的形状,没有牙齿,小肠很短且储存粪便少,几乎没有大肠且几乎不储存粪便,没有膀胱不储存尿液,只有一个生殖腺,骨骼薄而中空。
4、鸟为了飞行具有双重呼吸,代谢速度快,获得能量多的特性。
5、鸟为了减少飞行中体能的消耗,其体表备有厚而保暖的羽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一版一、名词解释1、同源器官:功能不同,结构各异,形态相似,起源相同的器官。
2、警戒色:具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在进化中所形成的鲜艳色彩或斑纹等。
3、新陈代谢: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统称。
4、选择压力:自然选择在若干世代中使群体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的效能。
5、学名:用拉丁文书写,用种名属名可定名人三部分构成的世界生物的统一名称。
6、合成代谢:生物将外界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储藏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7、性选择:同性个体间为了争夺配偶或交配所发生的斗争或竞争的自然选择。
8、分解代谢:生物将自身的储藏物质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或物质并产生废物的过程。
9、自然选择:生物界有利变异的保存,有害变异淘汰的现象。
10、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二、论述题问:从种类和数量的方面论述生物多样性?答:地球上现已记载的生物220多万种,现存的生物500~1000万种,曾经在地球上生存现已灭绝的生物11种。
上述所列从总体上讲,生物的种类多,而生物的数量也非常多,人类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有71人口。
地球上的老鼠仅有几种,数量为400~1000亿只。
生物不仅总体上种类与数量多,就一种生物而言,种类和数量也有多样性。
比如:蜘蛛在全世界有35000多种,中国有1000多种,说明蜘蛛的种类多,其数量也很多。
例如英国的一节中学生物实验课证明:一平方米绿地上有600多头蜘蛛,动物学家统计,地球上每年所生长的蜘蛛吃掉昆虫的重量相当于60亿人口体重的3倍,说明蜘蛛的数量非常多。
三、论述题问:以鸟类为例,说明它们对飞行环境的适应性。
答:鸟类有以下适应飞行环境的性状:1、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的阻力。
2、前肢变成了飞行器官“翼”。
3、鸟为了飞行有以下减轻体重的形状,没有牙齿,小肠很短且储存粪便少,几乎没有大肠且几乎不储存粪便,没有膀胱不储存尿液,只有一个生殖腺,骨骼薄而中空。
4、鸟为了飞行具有双重呼吸,代谢速度快,获得能量多的特性。
5、鸟为了减少飞行中体能的消耗,其体表备有厚而保暖的羽毛。
四、论述题问:同卵双生儿和异卵双生儿各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区别一对双生儿是同卵双生儿还是异卵双生儿?答:(1)怎样形成:1、女性体内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30~32小时受精卵开始分裂,从受精卵一分为二的分裂开始到分裂第八天或十四天时用许多胚胎细胞构成的早期胚胎,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一个个体的全能性。
因此,在这个时期中,如果发生了早期胚胎一分为二的裂开或掉下一块组织,一个细胞3种变化时,就会由一个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为2个胎儿,出生后的这两个个体是来自一个受精卵,所以为同卵双生。
2、由于某种原因,母体内的两个卵巢同时排出一个卵子,并分裂与一个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为两个胎儿,出生后的这两个个体,是来自不同卵子的,所以为异卵双生。
(2)怎样分辨:1、看性别:性别胎膜进行不同的双生儿一定为异卵双生。
2、看胎膜:双生儿出生后对胎膜进行检查,如果他们之间的胎膜为2层很薄的羊膜时,这对双生儿为同卵双生。
3、看镜影:一对双生儿相对而立,就像一个人在照镜子那样时,称镜影状态,为同卵双生。
4、看长相:异卵双生儿的长相像兄弟姊妹,而同卵双生儿的长相一模一样,有的连亲生父母都辨认不出来。
五、论生物入侵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周二版一、名词解释1、先期适应:在环境变化前生物体已经发生了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的变异而产生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生物界有利变异的保存,有害变异淘汰的现象。
3、适应: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条件并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
4、后期适应:在变化的环境中生物体发生了与变化的环境想适应的变异而产生的适应性。
5、不同方式的适应:同一类生物对相同的环境形成的不同适应方式。
6、选择压力:自然选择在若干世代中使群体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的效能。
7、性选择:同性个体间为了争夺配偶或交配所发生的斗争或竞争的自然选择。
8、感应性: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具有感受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9、单向性选择:把群体中的一个极端类型和中间类型淘汰,保留另一个极端类型,使群体向着一个方向发展进化的自然选择。
10、分裂性选择:把群体中中间类型淘汰,保留两个极端类型,使群体向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的自然选择。
二、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由此在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之间能说明什么?1、在大树下能避免阳光的灼烧2、大树在光照下叶子表面的水能汽化,消耗80卡/80千卡的热量3、大树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是要产生氧气使树下氧气含量高4、由于树下温度低,空气密度大,氧气含量高,促进深呼吸5、大树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一部分热量6、由于树下温度低,周围温度高,引起产生空气对流说明: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遗传病有哪些特点?人们对这些特点各有什么误解?4个特点:亲属性、先天性、罕见性、终身性(不治性)1、亲属性:人们往往把不了解的传染病的亲属性误认为遗传病的亲属性;人们往往把罕见的遗传病认为没有亲属性2、先天性:人们把先天和后天的界限搞错了,遗传病的先天和后天是以受精卵为界限,而不是以出生为界限3、罕见性:遗传病的种类不罕见,约两万种;遗传病的患者不罕见,约有一半的人有这样的遗传病;就某一个遗传病而言,有这种遗传病的患者数量很多。
4、终身性(不治性):不能根治,能够预防;有的遗传病通过手术可以治疗;有的遗传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不会造成影响;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将来有的遗传病可以得到根治。
四、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统一性是怎样解释的?在地球的历史中,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由一种类型进化为另一种类型。
由少数类型进化为多种类型。
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生物的多样性是次生的,不是原来就有的。
相反,生命的统一性是原来就有的,也就是在地球的历史中,由原来的一种生命,逐渐发展进化出多种多样的生物,以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
由于遗传的作用,表面上看千差万别的生物还保持着统一性。
周三版一.名词解释1、同功器官:起源不同,结构各异,功能相同的器官。
2、分裂性选择:把群体中中间类型淘汰,保留两个极端类型,使群体向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的自然选择。
3、单向性选择:把群体中的一个极端类型和中间类型淘汰,保留另一个极端类型,使群体向着一个方向发展进化的自然选择。
4、选择压力:自然选择在若干世代中使群体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的效能。
5、合成代谢:生物将外界的物质转化为自身储藏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6、后期适应:在变化的环境中,生物体发生了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的变异而产生的适应性。
7、性选择:同性个体间为了争夺配偶或交配所发生的斗争或竞争的自然选择。
8、分解代谢:生物将自生的组成物质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或物质并产生废物的过程。
9、不同方式适应:同一类生物对相同的环境所形成的不同适应方式。
10、自然选择:生物界有利变异的保存,有害变异淘汰的现象。
二.简答题1、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统一性是怎样解释的?在地球的历史中,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由一种类型进化为另一种类型。
由少数类型进化为多种类型。
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生物的多样性是次生的,不是原来就有的。
相反,生命的统一性是原来就有的,也就是在地球的历史中,由原来的一种生命,逐渐发展进化出多种多样的生物,以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
由于遗传的作用,表面上看千差万别的生物还保持着统一性。
2、同卵双生儿和异卵双生儿各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区别一对双生儿是同卵双生儿还是异卵双生儿?怎样形成:女性体内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30~32小时受精卵开始分裂,从受精卵一分为二的分裂开始到分裂第八天或十四天时用许多胚胎细胞构成的早期胚胎,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一个个体的全能性。
因此,在这个时期中,如果发生了早期胚胎一分为二的裂开或掉下一块组织,一个细胞3种变化时,就会由一个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为2个胎儿,出生后的这两个个体是来自一个受精卵,所以为同卵双生。
由于某种原因,母体内的两个卵巢同时排出一个卵子,并分裂与一个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为两个胎儿,出生后的这两个个体,是来自不同卵子的,所以为异卵双生。
怎样分辨:①看性别:性别胎膜进行不同的双生儿一定为异卵双生。
②看胎膜:双生儿出生后对胎膜进行检查,如果他们之间的胎膜为2层很薄的羊膜时,这对双生儿为同卵双生。
③看镜影:一对双生儿相对而立,就像一个人在照镜子那样时,称镜影状态,为同卵双生。
④看长相:异卵双生儿的长相像兄弟姊妹,而同卵双生儿的长相一模一样,有的连亲生父母都辨认不出来。
3、举例论述稳定性选择在四种自然选择类型中,哪一种对生物进化影响大?为什么?稳定性选择:把群体中两个极端类型淘汰,保留中间类型,使群体向着稳定方向发展的稳定选择。
在美国的一场暴风骤雨过后,鸟类学家收集了136只受伤的麻雀。
经过一个时期的精心饲养,其中的64只死亡了,72只活了下来。
研究者对死亡的麻雀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它们属于大的、小的、重的、轻的、肥的、瘦的。
对成活的72只麻雀分析证明,它们属于不大不小,不肥不瘦,不轻不重的。
这一研究表明,大的暴风雨对麻雀的选择是稳定性选择,正是因此,在人们的眼中,麻雀长得都一般大。
稳定性选择,单向性选择,分裂性选择和性选择。
这四种类型中,单向性选择对生物进化影响最大,这是因为整个生物的进化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这样一个进化过程而不断发展进化的,而这样的进化是单向性选择的结果。
一、名词解释1.同功器官:起源不同、结构各异、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器官。
2.自然选择:生物界有利变异被保存,有害变异被淘汰的现象。
3.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4.选择压力:自然选择在若干世代中使群体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的效能。
5.人工选择:通过人们不断的筛选逐渐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6.拟态: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在进化中所形成的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极为相似的性状。
7.细胞学说:细胞既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在多细胞的机体中相互协调、构成生命的统一整体。
8.学名:用拉丁文书写、有种名、属名和定名人三部分构成的世界生物统一名称。
9.合成代谢:生物将外界的物质转化为自身储藏物质的过程。
10.适应: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条件并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
二、骆驼是怎样适应沙漠环境的?1.沙子很软,为防止陷于沙中,骆驼蹄子很大。
2.为防止沙尘暴对眼睛和鼻腔的伤害,骆驼眼睛为双睫毛,鼻孔可自动开张。
3.为防止炎热的沙子灼伤眼睛和鼻腔,骆驼的头向前生长。
4.骆驼还有以下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性状:①长期自然选择使骆驼体内形成束水蛋白质,有力的阻止体内水分蒸发。
②在干旱的环境中,骆驼的鼻腔内膜具有非凡的吸水性,能使体内空气湿度降低到 5%。
③在干旱环境中,骆驼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排出一点点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