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 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是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检测撞击: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通过安装在车辆中的各种传感器来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了碰撞或撞击。
传感器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车辆碰撞传感器等。
2. 信号处理:一旦传感器监测到碰撞或撞击事件,它会将相应的信号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模块。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安全气囊系统。
3. 决策逻辑:根据处理后的信号,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会根据预设的决策逻辑来判断是否需要部署安全气囊。
决策逻辑可以包括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车辆的速度、是否有乘客等因素。
4. 激活安全气囊:如果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判断需要部署安全气囊,它会通过车辆电气系统发送信号给相应的安全气囊装置。
安全气囊装置接收到信号后会迅速充气,填充气囊,以保护车辆乘客免受碰撞产生的冲击。
5. 事件记录:安全气囊控制模块还可以记录与碰撞相关的数据,如撞击强度、车速、安全气囊是否正常部署等信息,以供事故调查和保险索赔等用途。
总的来说,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通过检测车辆的碰撞事件,并且
根据事先设定的决策逻辑来决定是否部署安全气囊,以确保车辆乘客在碰撞事故中得到保护。
汽车SR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故障诊断

结果如下:
故障码1:B0131为右侧开路;
故障码2:B0136为左侧开路。
四
安全气囊系统的故障征兆是难以确诊的,所以在进行故障排除时,诊断代码就成了最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可以采用自我诊断或电脑故障诊断方法进行: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以丰田车SRS为例)
汽车进厂
用户调查
SRS故障指示灯检查
诊断代码检查和记录
关于汽车
摘要:驾驶车辆时,安全带是否扣上与气囊息息相关。如果车辆受到碰撞时没有扣上安全带,虽然气囊没有打开,但很可能气囊电脑已经损坏,必须更换。本人根据自己在接触到的碰撞车辆中总结的经验,在本文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安全气囊、传感器、ECU
一概述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SRS)是轿车上的一种辅助保护系统,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十分有效的防撞保护。目前按照安装气囊数量可以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侧)和双气囊系统(驾驶员和付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
结果为:
+S至+A 830欧姆
+S至-S∞
-S至-S小于1欧姆
所以很明显,以上测量数据说明右前安全气囊传感器是好的。基于安全起见,技术人员还是测量了左侧的前安全气囊传感器,结果一样,正常!
而故障代码为左右开路,那现在只有从左右主安全带传感器断路考虑了。于是技术人员开始测量安装在左右前门框下部的安全带传感器。测量结果为端子D+与端子D-之间的电阻都是在一千欧姆以上,正常!
遇到这种事情真的很麻烦,所以技术人员再电话询问车主事故当时的情形,原来车主当时没有扣上安全带。于是技术人员带着好奇的心情去拉了一下安全带,不会自锁,以为是拉得不够快,于是再大力拉了一下,结果还是一样。所以很明显安全带已经工作过了(爆炸了),而同时抱死后使主传感器给SRS主ECU反馈了信号,但是由于驾驶员没有扣安全带,所以气囊没有打开。然而整个SRS系统已经工作了一次,所以造成SRS主电脑以及安全带总成都已经损坏。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
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
二节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与维修

第二节汽车安然气囊安然系统道理与维修一、安然气囊系统的布局构成安然气囊系统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有ECU、碰撞传感器〔集中式系统安设于ECU内部,分散式系统安设在ECU外部〕、警示装置、安然气囊组件、乘员位置传感装置及接头和线束等。
二、安然气囊系统典型ECU布局对於单点碰撞传感-集中式安然气囊ECU,采用了与放大和滤波电路相关联的电子加速度计〔传感器〕,能不变地保持对汽车加速度跟踪〔即能按照汽车的加速度成比例地输出电压〕。
与单片微机相关联的装置包罗:电源供应装置,给所有的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属於这局部的两个重要电气装置包罗电荷泵和能量贮备〔又称备用电源,在碰撞过程中,一旦蓄电池连接松脱,仍能提供足够的贮电容量触发引爆管使安然气囊张开〕。
电荷泵具有提升能量贮备电压,使其高於汽车工作电压的能力。
当蓄电池、充电系统或发电机呈现故障时,电荷泵能维持能量贮备装置的最低工作电压。
别的,在提升能量贮备电压的同时,能检测引爆路电阻偏高等类似的故障;供单片微机监控用的监视计时器;供警示灯控制和故障诊断用的接口电路;触发司机或乘客侧充气组件的引爆电路。
引爆路一般由ECU内部电路及ECU的外部元器件组成。
外部元器件有:接头、电缆、滑环/盘簧〔仅司机路才有〕引爆管,对於分散式安然气囊系统还有电子机械碰撞传感器等。
ECU监控的首要任务,是在碰撞过程中监测可能阻碍成功引爆安然气囊的所有故障;进一步的任务是监测使安然气囊发生致伤、甚至致死的不当令引爆;与ECU 集成在一起的机-电安然传感器;选择输入电路。
“选择输入〞是用来向安然气囊ECU提供乘客座位、司机和乘客安然带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经ECU处置後,除了具有前面提到能改变安然气囊充气速率的功能外,还有安然按捺功能。
对於乘客安然气囊,只有在乘客座位被占用、乘客安然带扣上以及安然气囊在较高阈值的情况下,才会引爆充气。
将司机安然气囊与乘客安然气囊分开控制,可以减少安然气囊不必要的张开;便利接入外部诊断设备,帮忙维修的串行数据线路。
安全气囊指示灯常亮的检修与维护

安全气囊的检修与维护虽然安全气囊的种类较多,但其基本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主要由碰撞传感器、SRS控制电脑、SRS指示灯和气囊组件四个部分组成组成,如图所示是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框图。
如图所示为威驰轿车安全气囊系统各部件位置。
一、碰撞传感器(1)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机械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一般安装在保险杠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知低速碰撞的信号。
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密封的防振保护盒内。
当传感器中的重锤的移动速度高于某一特定车速时(称为TBD车速,其大小决定于汽车的特性),重锤便将其机械能量直接传给引发器使气囊打开。
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机械式传感器)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汽车正常行驶时,扭力弹簧将重锤、动触头定在上止点位置,传感器没有触发信号给中央控制器。
当汽车碰撞时,减速度所产生的惯性力克服弹簧的扭力而使重锤产生运动,带动触桥转动,使动、静触头结合。
此时,传感器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接通的信号,同时安全传感器也接通,CPU发出引爆安全带预紧器传爆管的指令,使安全带拉紧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2)安全传感器(机电式传感器)如图所示的一种安全传感器是一个水银常开开关。
安全传感器用来防止系统在非碰撞状况引起气囊的误动作,一般装在中央控制器内。
当发生碰撞时,足够大的减速度力将水银抛上,接通传爆管电路。
(3)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电子式传感器)电子式传感器对汽车正向加速度进行连续测量,并将结果输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内有一套复杂碰撞信号处理程序,能够判定气囊是否需要打开。
如需要,微处理器便会接通点火电路,如果机电式保险传感器也闭合,则引发器接通,气囊打开。
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装在中央控制器内,用来感知高速碰撞的信息,并将其输送到CPU,引爆气囊传爆管,使气囊打开。
同时前方另有一个传感器也引爆了预紧器的传爆管,即安全带预紧器和气囊同时起作用。
有的前方传感器有两对动、静触头,在低速碰撞时,第一对触头闭合引爆安全带预紧器,在高速碰撞时第二对触头接通,安全带预紧器及气囊同时动作。
凯迪拉克CTS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上)

s E R l E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紧器 会 张 紧 安 全带 。 样在 充 气 模 块 展 开 这
诊 断 模 块将 向后 集 成模  ̄ RM) 送 一 个 ; 发 L X “ 囊 已展 开 ” 息 。 集 成 模 块( I 在 气 信 后 RM) 收到 该信 息 1 s后 将 解 开 门 锁 并 接 通 车 5 内照 明灯 。t ̄ , 向 柱和 膝 垫 均 采 用 吸 L, 转 Lt - 能式 设 计 ,在 发 生正 面 碰 撞 时 可 以收 缩 , 从 而 限制 了腿 部 的 移 动 。 小 了驾 驶 员和 减 乘客 受伤 的可 能 性 。
救 工 作 时 , 先 将 2 储 备 电源 放 电 ( 应 3V 该 过 程 持 续 1 n) mi ,这 一 点十 分重 要 。
展 开 正 面 气 囊 。 感 和 诊 断模 块 带 有 一 个 传
传 感 装 置 ,可 将 车 速 的 变 化 转 换 成 电 信 号 。当 车辆 发生 正 面 碰 撞 时 , 感 和 诊 断 传 模 块将 从 电 子式 正面 碰 撞传 感器 接 收到 一 个 信 号 , 助 其 判 断 碰 撞 的 严 重程 度 。 协 传 感 和诊 断模块 将 此信 号 与存 储器 中的设 定 值进行比较。 当生 成 的信 号 值 超 过 存 储 值 时, 传感 和 诊 断 模 块将 使 电流 流 过 正 面 展 开 回路 , 时 展 开 正 面安 全 气 囊 。 面 展 同 正 开 回路 由传 感 和 诊 断 模 块 、仪 表 板 模块 、 方 向 盘 模 块 、 方 向 盘 模 块 线 圈及 接 线 组 成 。 传 感 和 诊 断 模 块 持 续 不 断地 监 测 展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中档以上车型装备了司机侧安全气囊,当汽车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分体式汽车安全气囊用于减轻驾驶员可能遭致的伤害。
本产品为正面单点电子式气囊系统,特点是传感器和控制电路集于一体(在控制盒内),产气剂为烟火剂。
产品依据《汽车安全气囊装置》(Q/JL001—2001)标准设计制造。
一、主要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方向盘总成,驾驶员气囊组件,线束总成,螺旋电缆总成、控制器(ECU)总成。
当汽车钥匙开关打到2档时,安全气囊系统启动,ECU按预定程序进行自检,若指示灯亮4秒左右,然后熄灭,表示自检通过、系统正常,此后ECU便进入监控状态;若指示灯出现间断闪动或常亮,表示自检未通过、系统不正常。
正常行驶过程中(包括在各种路面和干扰情况下) ECU不发出点火指令,气囊不作用;汽车发生严重前向撞车, ECU适时发出点火激励,激发气囊组件展开气囊,来吸收驾驶员的部分碰撞能量,减轻乘员可能遭受的伤害,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二、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a. 使用环境温度(-35~+85)℃。
b. 工作电压(12±3)V。
c. 当系统自检出现故障时,系统将停止工作。
d. 自检时间内(约4秒),系统不对撞车信息进行分析及发出点火指令;自检完成后,系统才开始正常工作。
e.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要实现理想安全保护效果,必须要求驾驶员正确配系安全带且坐姿端正。
三、主要性能技术特性a. 当汽车所发生的前向撞车的碰撞强度小于汽车以(13±1)km/h的速度与一个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刚性固定壁相撞的碰撞强度时,气囊系统不作用。
b. 当汽车所发生的前向撞车的碰撞强度大于汽车以(23±1)km/h 的速度与一个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刚性固定壁相撞的碰撞强度时,气囊系统应及时可靠作用。
c. 当汽车所发生的前向撞车的碰撞强度界于汽车以(13±1)km/h和(23±1)km/h 的速度与一个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刚性固定壁相撞的碰撞强度之间时,系统处于模糊控制状态,气囊系统可能作用,也可能不作用,都属于正常。
安全气囊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题目:《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院系: ______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_____________姓名:杨旭东__________学号:0902020330指导教师:许和进__________2 0 1 1年6月12日论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第一章:概述随着公路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现代汽车的行驶速度日益提高,“安全”已成为汽车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重要措施之一的乘员辅助保护系统(SRS),近年来在车辆上得到了迅速普及。
1.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气囊(图1-1 )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利用气囊的阻尼作用和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现代汽车在驾驶员前端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系统,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也装有安全气囊系统。
图1-1安全气囊1.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1 )按照气囊的数量包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一侧)、双气囊系统(正、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和多气囊系统(前排安全气囊、后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
图1-2多方位安全气囊(2)按大小可分为保护全身的安全气囊、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3)按照保护对象不同可分为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与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几种。
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
美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设计的,其容积较大,为60L。
欧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其窖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由于副驾驶位置乘员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保护其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
美式约160L左右,欧式约75L左右(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实践报告题目/实践名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专业/ 班级汽车检测与维修,08103学生姓名王海龙学号04企业指导教师穆伟东校内指导教师夏英慧起止时间2010-6至2011-4实习单位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目录摘要 (2)Abstract (2)第一部分绪论1. 引言 (3)2.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概况 (4)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相关介绍 (5)1. 安全气囊的作用 (6)2. 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6)3. 安全气囊的分类 (7)第三部分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全气囊的组成和元理 (8)2.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4)3. 安全气囊使用注意事项 (15)第四部分收获与体会 (22)参考文献 (23)摘要1953年.J.W.HETRICK取得了第一个美国安全气囊的专利权,但是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
从此以后,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的车身结构等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突破。
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在中国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AbstractIn 1953 J.W.HETRICK.k USA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ame will be the most worthy of record, one year.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irst Chinese from time to time according to the cyclical nature of the special laws, as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ning, the second year, this year's always the economy in 2002 will be similar to that blowout, while the trading volume and the sale of both the greater maturity; This year two Chinese brands started to stand up battle, from loss to profit after surging during the first essential to consolidate forces;3 year of the new energy strategy has been the global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a comprehensive down to the practice, often begin to accept the test of a crucial year.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第一部分绪论1.引言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汽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使得汽车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而交通事故往往是意外发生的,发生时间极短,人不可能有反应时间来主动保护自己,只有靠被动安全装置来减少事故对人体的伤害。
现代汽车上所使用的被动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等。
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安全带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可减少汽车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防撞式车身可在吸收汽车动能的同时减缓驾乘人员移动的程度,并保证驾乘人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减轻二次碰撞造成的伤害;而安全气囊将避免乘员与转向盘、仪表板、风窗玻璃等之间所发生的二次碰撞,防止驾乘人员受到严重的脑和胸部损伤,以降低在正面或侧面碰撞中驾乘人员的伤亡率。
2.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概况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长春和成都共有二大生产基地,包括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成都分公司)和发动机传动器厂。
其中长春基地位于中国长春西南部,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已形成年产66万辆的生产能力;成都基地位于成都市东南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81.3万平方米,2009年5月8日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一期生产规模为年产15万辆。
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的相关介绍1.安全气囊的作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迅速减速直至停止,但车内乘员仍以原来速度向前运动。
如果乘员未系安全带,就可能发生乘员和转向盘、仪表板和风窗玻璃等之间的碰撞,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果乘员系上安全带,则他们将逐渐减速,因此作用到他们身上的撞击力将减轻。
但在严重的碰撞事故中,虽然系上安全带的碰撞力比未系安全带少了很多,但乘员仍可能会撞到车室内部物件而造成伤害。
如果此时装在转向盘或仪表板内的气囊充气弹出,就可以保护乘员减少与车内物相撞的可能性,更均匀地分散头部、胸部的碰撞力,吸收乘员的运动能量,从而起到补充安全带效果的作用。
大量统计和实测数据表明:在汽车相撞时,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左右,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2.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根据德国BOSCH公司在奥迪轿车上实验研究表明:当汽车以30km/h的速度与前面障碍物相撞时,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1-1所示。
碰撞(发生)10ms时,安全气囊系统达到引爆极限,气囊组件中的电爆管引爆点火剂并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叠氮化钠药片)受热分解。
此时,驾驶员由于惯性仍然坐在原位,如图l-1a所示。
撞20ms时驾驶员开始移动,但还没有接触到气囊。
碰撞40ms时,气囊已完全涨起,体积最大,驾驶员向前移动,安全带斜系在驾驶员身上并靠紧,部分冲击能量被吸收,如图1-1b所示。
碰撞60ms时驾驶员已经开始接触气囊。
碰撞80ms时,驾驶员头部及身体上部压向气囊,气囊背后的排气孔在人和气体的压力下排气,利用排气节流作用吸收人体与气囊之间弹性碰撞所做的功,如图l-1c所示。
碰撞110ms时,大部分气体已排出,驾驶员身体上部回到座椅靠背上,汽车前方恢复视野,如图l-1d所示。
碰撞l20ms时,碰撞危害解除,车速降低至零。
由此可见,在安全气囊工作过程中,气囊动作时间极短。
从开始充气到完全充满的时间约为30ms;从汽车遭受碰撞开始,到气囊收缩为止,所用时间也极为短暂,仅为120ms左右,而人的眼睛眨一下所用时问约为200ms左右。
因此,安全气囊动作的状态和经历的时间无法用肉眼来确认。
3.安全气囊的分类按照安全气囊系统中气囊的数量分类,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双气囊系统和多气囊系统。
单气囊系统只在驾驶员转向盘上安装一个安全气囊,仅起保护驾驶员的作用;双气囊系统在驾驶员转向盘和前仪表台上各安装一个安全气囊,保护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多气囊系统,除了在驾驶员转向盘和仪表台上各安装一个安全气囊外,有些高级轿车还在车门上、座椅侧面也分别安装安全气囊。
按照安全气囊引爆控制方式分类,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类。
机械式安全气囊采用机械方式检测和引爆气囊,目前已很少使用。
而电子式安全气囊采用传感器和电控单元检测、控制气囊的引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控制方式。
按照安全气囊的大小分类,可分为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主要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按照安全气囊保护对象的不同分类,主要有:1.驾驶员用安全气囊驾驶员用安全气囊是轿车上采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安全气囊,在轿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
它装在转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
美式气囊的设计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带座椅安全带而汽车相撞时起保护作用,其体积较大,约60L。
欧式气囊的设计则假定驾驶员已佩带座椅安全带,其体积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用安全气囊前排乘员可以是大人,也可能是儿童,坐姿也是各种各样。
发生碰撞事故时,前排乘员必然会与仪表板、前风窗玻璃、窗框及门框等发生碰撞,因此,为保护前排乘员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辅助气囊也较大,美式气囊副驾驶员侧容积一般为l20~160L,欧式气囊副驾驶员侧容积一般为60~80L。
3.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根据使用要求不同,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可以装在车门上横梁中、车门内板中或座椅侧面。
车门上横梁中的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用来保护乘员的头部。
装在车门内板中的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和装在座椅侧面的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用来保护乘员的胸部、心脏、肺脏等重要器官。
目前,宝马汽车公司已开始采用双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来扩大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的保护面积,气囊的形状为管状。
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的体积由于空间的限制一般都较小,装在车门内板中的气囊的体积为35~40L,装在座椅侧面的气囊的体积仅l2L左右。
4.后排乘员用安全气囊通常后排座不设置安全保护装置,但近年来后排座乘员的安全防护逐渐受到重视,已较普遍地在后排座上安装了安全带,并开发和配备了后排乘员用安全气囊(包括后排乘员用防侧撞安全气囊)。
后排乘员用安全气囊的容积一般可达到IOOL,其结构与其他安全辅助气囊系统基本相同,大多数安装在前排座椅靠背中,气囊引爆后在后排座乘员与前排座椅之间形成防护气垫。
5.下肢用安全气囊美国莫通国际公司(Moton International)开发了保护驾驶员下肢用安全气囊。
它由一个13L的安全气囊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是一种新开发的安全气囊。
在轿车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地防止驾驶员的下肢、小腿和膝部与各种踏板、操纵杆等发生碰撞,对驾驶员的下肢、小腿和膝部进行保护。
下肢用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仪表板下部的前围板上,其结构与其他安全气囊的结构基本相似。
第三部分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安全气囊的组成和原理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控单元(ECU)、气囊组件、安全气囊警告灯等组成,其主要部件在车上的位置如图1-2所示。
1.传感器传感器是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的控制信号输入装置。
其作用是检测、判断汽车发生事故时的碰撞强度信号,并将此信号输入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来判断是否引爆充气元件使气囊充气。
安全气囊传感器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碰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两种。
碰撞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碰撞强度,如果汽车以40km/h的速度与一辆正在停放的同样大小的汽车相碰撞,或以不低于22km/h的车速迎面撞到一个不可变形的固定障碍物时,碰撞传感器便会动作,接通搭铁回路。
安全传感器具有保护作用,用来防止因碰撞传感器短路而造成的气囊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