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备课资料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备课资料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备课资料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到各种音乐美是依靠各种音乐要素来实现的。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
●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相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
●实践法:全体学生演唱《雪绒花》进行所谓的再度创作,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
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
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认为,音乐美的范畴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一般美学的范畴密切相关的,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
因此,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国际歌》——刚劲、果敢、勇猛———壮美
4、复听《牧歌》《国际歌》
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相同点是什么?
5、小组合作探究——《牧歌》《国际歌》对比
速度
力度
旋律
牧歌
国际歌
①分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完成上表并分析音乐不同的美的特点
②教师进行各小组巡天我们着重欣赏了《牧歌》、《国际歌》,也初步了解了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这两种美都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音乐的丰富多彩。
(六)、课后作业
欣赏《夜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区分他们是属于音乐的那种美,并说出理由。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较为成功,紧紧围绕课堂主题优美与壮美,深入浅出,步步展开,有内心的体会,有能力的转化,有互动的参与,有课外的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觉优美与壮美的音乐,培养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美与壮美》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学科:音乐课题:优美与壮美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下搜集关于《牧歌》、《国际歌》、《大进行曲》、《彩云追月》的音乐视频。
二、教学课题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牧歌》、《国际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不同的美。
2、技能目标: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③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检测
听《大进行曲》、《彩云追月》区分它们属于音乐美的哪种范畴,为什么?(试从速度、力度、节奏那些是属于优美的哪些是属于壮美的呢?(举例说说)
2、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优美与壮美,欣赏两段视频。
优美与壮美教案范文

优美与壮美教案范文课题: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优美与壮美的概念;2.能够辨别和表达优美与壮美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于优美与壮美的欣赏能力;4.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优美与壮美的概念和特点;2.优美与壮美的辨别和表达。
教学难点:1.优美与壮美的辨别和表达。
教具准备:1.课件;2.乐器(如古筝、古琴等);3.音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放映一段画作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优美与壮美的思考和感受。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1.优美与壮美的概念:解释什么是优美和壮美,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优美与壮美的特点: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优美和壮美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Step 3:辨别与表达(15分钟)1.辨别优美与壮美:放映一些具有优美与壮美特点的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视频,要求学生辨别其所体现的是优美还是壮美,并简要说明理由。
2.表达优美与壮美:选择几个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音乐、诗歌、绘画等,用适当的形式将表达优美与壮美的特点并理解深度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批评式欣赏。
Step 4: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幅画作或一首诗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和表达其优美或壮美的特点,并向全班进行展示和讨论。
Step 5:媒体资源互动(15分钟)播放一些国内外的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感受其中的优美与壮美,并进行个人感受和分析性讨论。
Step 6:艺术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作一幅表达优美或壮美的画作、一首表达优美或壮美的诗歌,或使用乐器演奏一首表达优美或壮美的音乐作品。
Step 7: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辨别和表达优美与壮美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辨别与表达优美与壮美的能力,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欣赏来提高。
2019-2020年高中音乐 第二单元 一 优美与壮美 优美教案

2019-2020年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一优美与壮美优美教案一、学习目标(一)能够认真聆听作品《月光》奏鸣曲及《彩云追月》,感受体验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
(二)能够歌唱并熟记作品的主题。
(三)能够了解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二、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体验作品中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优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感受中外两首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风格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安排(一)选择中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贝多芬)、《彩云追月》(民族管弦乐曲)进行重点欣赏。
《牧歌》和《夜曲》作为推荐曲目安排学生课下进行欣赏。
(二)优美作为《音乐的美》第一课时,做好与下一节壮美的风格特点相对比的准备。
五、教学资源建议(一)寻找作品相关的音乐资料,做到图像和音响相结合。
(二)寻找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欣赏法、比较法、小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进入新课:1、欣赏《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思考:(1)乐曲的情绪、旋律、节奏、速度各有怎样的特点?(2)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2、学生讨论回答:(1)视唱旋律:(2)分析节奏速度特点:(3)分析伴奏音型特点:(一)认识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二)欣赏《彩云追月》(民族器乐曲)思考:(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2)音乐于刚才的《月光奏鸣曲》在情绪、节奏、速度上有哪些不同?5、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予以总结:(1)视唱音乐主题:(2)练习探戈节奏:X. X XX XX ︱X X X XX ︱(4)分析音乐,找出两首音乐作品的相同点:表现内容:月夜优美、宁静、柔和的景象。
情绪:舒缓、典雅、抒情、温柔。
力度:较弱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6、布置作业:课后寻找表现优美不同方面的音乐作品有哪些,下节课进行交流。
八、教学评价建议:(一)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作品,课上进行交流。
(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表现风格,让学生们在课下自己完成声乐作品《牧歌》、钢琴曲《夜曲》的欣赏。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南京师范大学实习教师王文君)【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
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
(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
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三、欣赏壮美的作品: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
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三、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设计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评价试卷
一、听赏下面音乐片段,分析分别属于哪种音乐美的范畴并完成表格
听赏曲目(备选):《彩云追月》、《月光奏鸣曲》、《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二、根据本课的赏析,探讨优美与壮美分别有哪些特点,有何异同?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评价试卷(答案)
一、听赏下面音乐片段,辨析分别属于哪种音乐美的范畴并完成表格
二、以优美与壮美的理念为依据,探讨优美与壮美分别有哪些特点?
答:优美的音乐旋律柔和舒展,速度和力度适中,节奏平稳有序,结构规整均衡。
具有温柔、和谐、纯净、细腻的特点,给人以愉快轻松的审美感受。
壮美的音乐旋律庄严凝重,一般为进行曲速度,力度铿锵有力,节奏整齐有序。
通常表现表现了雄壮的意志与精神。
《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有很多种美,而艺术更净是呈现给大家各种各样美的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也是千变万化的,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视觉上的艺术美。
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美术,摄影以视觉上的色彩把美传递给我们,而音乐以音符和众多的音乐要素带给我们听觉上的盛宴。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乐章、欢乐美:《地狱中的奥菲斯》第四幕“康康舞曲、优美再见警察、壮美黄河之子),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接下来,老师将播放四首乐曲片段,我希望同学们在听完之后,能够从乐曲给我们带来的情感这个角度来分析这四首乐曲片段的不同。
好,那请同学们安静聆听。
那听完这首乐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康康舞曲》给人欢快,喜庆,热闹的感觉。
那再听听看这首呢,能有什么样的感觉?《再见警察》柔和,宁静,安静,纯净,温柔《悲怆》:悲伤,凄凉,《黄河之子》:刚劲,雄壮这四段乐曲带给咱们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对吧~不同的音乐美,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那音乐的美又能分为哪几个范畴呢?我们把书翻到P26页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这段文字。
然后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好了,时间到!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教学设计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初中阶段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但他们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节课的宗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个基本范畴?”
(2)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
师:那我们就带着疑惑来欣赏优美和壮美的音乐吧。
2.(1)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
(2)学生对于优美和壮美的表现特征有些疑惑。
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和任务
3.学习和教学理论
4.学习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0分钟)
一.导入。
1.播放6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1)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
欣赏优美的作品(16分钟)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
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
提出问题(1):“演唱形式是什么?
3.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4.再次欣赏,提出问题(2):“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6.欣赏钢琴独奏曲《夜曲》,提出问题(3):“乐曲有什么特点?”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使我的感受颇深。它通过三首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优美、壮美两个基本范畴中体验了音乐的美。由于学生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与“不好听”,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使学生对于音乐的美的欣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备课资料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到各种音乐美是依靠各种音乐要素来实现的。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
●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相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
●实践法:全体学生演唱《雪绒花》进行所谓的再度创作,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
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
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认为,音乐美的范畴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一般美学的范畴密切相关的,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
因此,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在审美范畴中,人们通常将优美称之为“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秀美”等,它是与崇高相对应的最常见的美学范畴。
在音乐美学中,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
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
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优美与音乐的抒情性密切相关。
这种抒情性介于欢乐性与悲剧性之间,具有广阔的容量,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大量的抒情音乐中,真正具有优美品位的音乐只是一部分。
只有那些具有真挚动人的情感表现,具有精美的艺术性的音乐,才属于优美的范畴。
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称雄壮美。
虽然在一般美学中并未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然而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却是不可忽视的、普遍的基本范畴。
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
优美以温柔、平和、纯净、细腻为特征,而壮美则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
人类有史以来,就在为追求自身、群体与社会的解放与发展不断地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共通的精神。
在各种姊妹艺术中,音乐拥有特别有力的手段: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有序的形式,用来表现人的这种意志和精神。
进行曲与军歌可以说是壮美的典型表现。
著名的《马赛曲》、《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虽然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抒情的意味,然而从它们所表现的情感性质与音乐特征来看,其基本的美学范畴却是壮美。
现实的壮美往往是在群众性的集体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映到音乐中也更多地表现在群众性的集体歌唱和各种形式的乐队合奏中。
当然,音乐的壮美也不仅仅表现在群体性的歌唱与演奏中,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品位。
例如,前苏联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谱写的《共青团员之歌》,虽是一首抒怀的作品,但是这首歌曲壮烈豪迈的气概,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铿锵有力的节奏所构成的动人旋律,都充分表现出壮美的品位。
还有许多壮美的音乐节奏活泼、旋律跳宕、速度偏快,带有明朗、乐观的情调,如中国的《骑兵进行曲》等。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优美与壮美为切入点,通过聆听内蒙古民歌《牧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亮剑》主题曲、《英雄》主题、《在灿烂阳光下》、《海上钢琴师playinglove》主题、比尔·狄盖特的《国际歌》和威尔第的《大进行曲》等歌(乐)曲以及用不同情绪亲身体验演唱《雪绒花》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分析各种音乐要素为基础探究优美与壮美各自的特点,感受乐(歌)曲中优、壮美的色彩,继而一起归纳、总结优美壮美的相同与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程度各不相同的学生进行音乐要素的感受。
2、运用不同情绪音色演唱《雪绒花》思路说明:1、美学是建立在大量实践、亲身体验基础之上的理论学科,现阶段要讲好此类课我个人人为必须以音乐要素中旋律为媒介才能深入探讨下去。
2、视听结合,借助大家比较熟悉的影视音乐进行教学。
3、重感受、轻背景知识介绍,音乐要素分析与情感体验并举。
4、课本知识前后联系,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要素分析)→情感→美的分辨教学过程:一、导入仔细观察下列图片1、观察图片体会内涵,思考图中景色带给观察者的感受。
长城:在崇山峻岭间,如东方巨龙一般,气势雄伟令人激动。
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细腻婉约,使人觉着无比温馨。
维纳斯:阴柔之美,丰满之美,表现出一种宁静掷铁饼者:刚健之美,力量之美,表现出一种动感长城与苏州园林景色的对比,维纳斯与掷铁饼者雕塑的对比2、请学生联想能够描绘以上形象的音乐长城:大力度,长线条,较为整齐节奏、相对宽广的音乐苏州园林:带有流畅、耐听、平静旋律,整体抒情色彩的音乐维纳斯:力度小些,轻音乐,如班德瑞风格的音乐掷铁饼者:力度大,最好选用铜管乐器,以突出力量3、聆听《英雄》中闯秦宫一段把长城的壮观、掷铁饼者的力量与音乐结合起来。
4、聆听超级女声版《彩云追月》说明:学生对社会中热点的事务较敏感对音乐更是如此,本人选用2005年火爆一时的超级女声比赛中歌曲的《彩云追月》就是想引起学生的注意拉近师生距离,以便接下来的教学能够比较顺畅。
二、优美与壮美(对比听赏探究式学习)根据学生的反应因势利导引出本课内容――优美与壮美1、学生讨论何为优美,何为壮美。
2、学生讨论音乐如何表现优美壮美的色彩。
●听赏民乐版《彩云追月》,加深印象。
分析其音乐要素。
速度平缓,力度变化较小,属于传统和声范畴的和声效果,带给人平缓轻松的感受。
学生可以随音乐进行探戈节奏拍击,体会用何种力度表现比较合适。
3、听赏几段音乐并分析属于哪一种美学范畴(与学生一起讨论)壮美●《在灿烂阳光下》●《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大进行曲》优美●《夜曲》●《牧歌》●《天鹅》●《月光》●《彩云追月》注:分析的依据就是感受到的各种音乐要素。
《天鹅》:分解和弦支撑清晰的旋律,慢速舒缓,大调色彩,沁人心脾的感觉。
《月光》奏鸣曲慢乐章:分解和弦支撑清晰的旋律,此时的分解和弦表现为三连音形式,小调色彩同样是抒情音乐但调性改变效果会产生巨大区别。
《牧歌》:同《天鹅》《亮剑》:嘹亮充满力度的铜管音色,激动人心的混声合唱,辅以画面、歌词那样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深入人心。
《在灿烂阳光下》:嘹亮充满力度的铜管音色,激动人心的混声合唱,同时又有温馨宁静的一段。
师总结:●优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壮美: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
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4、对比欣赏●1900《playing love》a《playing love》主题b乐队全奏段落(带有铜管音色)●《英雄》a《英雄》主题b《闯秦宫》注:运用cooledit软件把旋律相同的美感色彩不同的音乐段落表现出来,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5、一部作品中不同段落的不同美学感受●《在灿烂阳光下》●《激情燃烧的岁月》6、学生练习演唱《雪绒花》,亲身体验美感变化请学生跟着不同版本的音响演唱体会,体验讨论情感色彩的变化会影响美感色彩。
a原版,带有悲壮色彩。
(师介绍简要电影内容)b轻音乐版,优美色彩c王刚成方圆版,优美色彩总结:音色、表演主体情绪的变化带来美的变化。
两种美的对比告诉我们具有强烈对比的音乐也就是具有极强内在张力的音乐才是能够久听不厌的音乐。
●在音乐美学中,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
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
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称雄壮美。
虽然在一般美学中并未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然而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却是不可忽视的、普遍的基本范畴。
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
人类有史以来,就在为追求自身、群体与社会的解放与发展不断地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共通的精神。
在各种姊妹艺术中,音乐拥有特别有力的手段: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有序的形式,用来表现人的这种意志和精神。
资料:美学aesthetics源于希腊文,原义指感官所感知的。
德国美学家 A.G.鲍姆嘉通(1714~1762) 的专著《美学》认为,相对于研究知性认识的逻辑,应有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即审美的科学。
此后,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尚无公认的定义。
最常见的说法是,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
具体观察美学的对象、范围和问题,美学大体不外下列 3个方面: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探讨、关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一般原则的社会学探讨和关于审美与艺术经验的心理学探讨。
①美的哲学。
研究、探讨在历史上和逻辑上经常构成美学的基础部分。
它包括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自然美的本质、真善美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辨或分析。
所有这些,都可以说属于哲学的美学。
这种美学经常作为某种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此外,对古往今来颇为繁多的有关美的哲学理论作最一般的概括,则大体可以分为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 3种。
②艺术科学。
美学的第二个方面是有关艺术原理的一般研究。
西方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起,中国至迟从《乐记》开始,对戏剧、音乐乃至对整个艺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持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