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译文 注释
统编语文1-6年级上册课内古诗加译文

统编语文1-6年级上册课内古诗音频+注释+译文免费领!期末复习用期末考试快要到了,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复习,今天梅老师特整理了统编语文1-6年级上册教材所有古诗词的内容、译文(附),孩子期末复习用得上!统编版一年级(上)1《咏鹅》(诵读)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儿歌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可采莲庞岩- 唱讲古诗词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一会在莲叶的东边游戏,一会在莲叶的西边游戏,一会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一会又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何:多么。
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3《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胡婷婷- 婷婷唱古文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4《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儿歌- 新学堂歌古诗词歌曲20首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5《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古朗月行胡婷婷- 婷婷唱古文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三年级,语文,古诗,拼音版,注释

一、《迢迢牵牛星》tiáo tiáo qiān niúxīng ,jiǎo jiǎo héhàn nǚ。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xiān xiān zhuósùshǒu ,zházhánòng jīzhù。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Zhōng rìbúchéng zhāng , qìtìlíng rúyǔ;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héhàn qīng qiěqiǎn ,xiàng qùfùjǐxǔ!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yíng yíng yīshuǐjiàn ,mòmòbúdéyǔ。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3.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引、抽,伸出的意思。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这是一个象声词。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三年级,语文, 古诗, 拼音版 ,注释

精心整理一、《迢迢牵牛星》ti áo ti áo qi ān ni ú x īng ,ji ǎo ji ǎo h é h àn n ǚ 。
迢 迢 牵 牛 星, 皎 皎 河 汉 女。
xi ān xi ān zhu ó s ù sh ǒu ,zh á zh á n òng j ī zh ù 。
纤 Zh ō终 h é 河 y í盈 1.2.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3.迢迢(ti 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即银河。
河汉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 á)札弄机杼: 这是一个象声词。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 ù):织布机上的梭子。
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下。
11.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14.15.16.布帛。
qī青yá阳chá常bǎ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shào zhuàng bùnǔli , lǎo dàtúshāng bēi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曦(xī)』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
曦:晒干、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教材解读一、《望天门山》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
两山夹长江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
楚江:这一段长江古属楚地,故云。
赏析: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
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
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湖中饮酒。
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正。
山色空濛: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解读】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
三年级上册语文成语诗词解释

1.面红耳赤:形容因激动或羞愧而脸色发红的表情。
赤:耳朵流血发涨,指耳朵发赤脸发红的羞涩形态。
【示例】:1、他们俩为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2、在人们的哄笑声中,小明禁不住面红耳赤,羞愧得似乎无地自容。
2.摇头晃脑: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晃:摇动。
脑袋摇来摇去。
【示例】:这只调皮的小猫时而上蹿下跳,时而摇头晃脑,非常可爱。
3.披头散发:形容仪容不整。
头发长而散乱。
【示例】:邻居王大娘整天披头散发,从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4.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
也比喻猖狂凶恶。
张:张开;舞:挥舞。
【示例】:1、雷雨张牙舞爪的掠过田野,消失在远处。
2、刚才还张牙舞爪的歹徒,三两下就被王警官制服了。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示例】:1、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2、打碎花瓶后他一直提心吊胆生怕被妈妈发现。
6.口干舌燥:形容说话太多,非常干渴。
【示例】:三天来,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寻找行踪,把露水当作希望。
7.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示例】:諕(xià)的我手忙脚乱,赶紧收拾。
8.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示例】:走在他旁边的郭亮亮眼疾手快,一把将它抱住。
所见【清】袁枚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作者简介】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赏析】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4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
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5望天门山
【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
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
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7望洞庭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9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
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