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化学反应原理图像与图表综合分析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共52张PPT)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共52张PPT)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原因可能是:①改变反应 体系的压强;②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③同时不同程度地改 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3)若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则原因可能 是: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体积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③等 效平衡
平衡移动:
(1)若V正在V逆的上方,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若V逆在V正的上方,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若V正= V逆,平衡向不移动
3.速率----T/P图像
1、看图,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 应开始?升温后,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mol·(L·s)-1
V正
V逆
(1) v正、v逆均不为0,正、 逆反应同时反应开始。
(2)升温后,v正> v逆,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温度 )
此图合理吗?为什么?
V 在V-T/P图像中,温度或压强改
1.含量——时间图像
③产率——时间图像
mA(g)+nB(g) pC(g)+qD(g) ΔH
产 率
问答1、1、TT12与>TT12的相对大小 题案2、2、放是热吸反热反应应还是ΔH吸>0热反应
0
t1 t2
T2 T1
时间
看图技巧:
(1)看清横纵坐标含义 (2)先拐先平衡数值大 (3)平衡移动
二、化学平衡图像


1.01107Pa
△H__<__ 0
1.01106Pa 看图技巧:
1.01105Pa (1)看图形趋势
0
T
温度 (2)“定一议二”
课堂练习
1、对于反应mA(g)+nB(g) 象填空:
pC(g)+qD(g),根据图

图像专题解题分析

图像专题解题分析

初中化学图表型综合题解法例析图表型综合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像、图表的方式来呈现化学的有关问题的一类试题。

能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数据读取、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也体现了化学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是当前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走向之一。

一、解题技巧图表型试题要求学生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并能从文字、表格、图像中提取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其中直角坐标系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二、中考考点透视考点一: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例1(2010肇庆市)12.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解析】观察图像可以看出:M比N产生的氢气质量大,在两金属开始反应后的相同时间里,M产生的氢气质量比N多,表明M产生氢气的速率比N快,即M与酸反应比N剧烈,说明M比N活泼;依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化合价相同的两种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大,由此可知相对原子质量N>M。

正确答案为C例2(2010江西南昌)15、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知道:甲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比乙大,且乙比甲活泼。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画图及原理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画图及原理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画图及原理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及原理:
1. 酸碱中和反应:
示意图:酸(H+离子)与碱(OH-离子)反应生成盐和水。

原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酸中的氢离子(H+)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水分子(H2O),同时生成盐(如NaCl)。

2. 氧化还原反应:
示意图: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如氧)发生反应,形成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的氧化物。

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在反应中转移的过程。

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变为正离子,同时非金属元素(如氧)会获得电子变为负离子。

例如,铁(Fe)在与氧气(O2)反应时,生成氧化铁(Fe2O3),其中铁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Fe3+离子。

3. 燃烧反应:
示意图: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原理:燃料(如木材、石油或天然气)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是一种氧化反应,燃料中的碳和氢元素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丙烷(C3H8)与氧气(O2)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同时释放出能量。

4. 腐蚀反应:
示意图:金属与环境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

原理:金属与水和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

这是一种氧化反应,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例如,铁与水和氧气接触时,会发生腐蚀反应生成氧化铁(Fe2O3)或氧化铁水合物(Fe(OH)3)。

这些示意图和原理只是常见化学反应的简化描述,实际反应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图像与图表综合分析》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图像与图表综合分析》
③若每隔 5~10 min 倒换一次电极电性,可有效地解决阴极
的结垢问题。
试用电极反应式并结合必要的文字进行解释: 阴极_结__垢__后__倒__换__电__极__电__性__,__阴__极__变___为__阳__极__,__其__电__极__反__应__为___2。Cl --2e-===Cl2↑,产生的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 +HClO,使该电极附近溶液呈酸性,从而将 Mg(OH)2 和 CaCO3 溶解而达到除垢的目的
已知:TiO2(s)+2Cl2(g)===TiCl4(g)+O2(g) ΔH1=+175.4 kJ·mol-1
2C(s)+O2(g)===2CO(g) ΔH2=-220.9 kJ·mol-1
问题:氯化过程中 CO 和 CO2 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 CO2 生成 CO 反应的 ΔH____>____0(填“>”“<”或“=”), 判断依据:
(2)η 表示单位质量贮氢合金在氢化反应阶段的最大吸氢量 占其总吸氢量的比例,则温度为 T1、T2 时,η(T1)__>______η(T2)(填 “>”“<”或“=”)。当反应(Ⅰ)处于图中 a 点时,保持温度不 变,向恒容体系中通入少量氢气,达到平衡后反应(Ⅰ)可能处于 图中的_____c___点(填“b”“c”或“d”)。
图b
①通过 BaO 和 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 NOx的储存和还原。 储存 NOx 的物质是___B_a_O___。
②用 H2 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 Ba(NO3)2 的催化还原 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 b 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 H2 与 Ba(NO3)2 的物质的量之比 是__8_:_1____。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反应原理图像图表的分析与应用[针对30题]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反应原理图像图表的分析与应用[针对30题]
反应 3:CO2(g)+3H2(g) CH3OH(g)+H2O(g) ΔH3
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K2、K3,它们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W8-4 所示。
则 ΔH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ΔH3,理由是

(2)在温度为T1时,使体积比为3∶1的H2和CO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
“十氢萘(C10H18)→四氢萘(C10H12)→萘(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已知:
C10H18(l) C10H12(l)+3H2(g)
C10H12(l) C10H8(l)+2H2(g)
ΔH1
ΔH2
ΔH1>ΔH2>0;C10H18→C10H12 的活化能为 Ea1,C10H12→C10H8 的活化能为 Ea2;十氢
上进行绘制。
绘图时要注意:
①是在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容下改变条件;
②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拐点、起点、水平线要注明对应的时间、浓度或物质的
量的数值。
变式 1
(1)一定条件下,由 CO2 和 H2 制备甲醇的过程中含有下列反应。
反应 1:CO2(g)+H2(g) CO(g)+H2O(g) ΔH1
反应 2:CO(g)+2H2(g) CH3OH(g) ΔH2
(2)
(作图要求:O点时Mr为12.5,t0平衡时Mr在12.5到20之间,t1时体积瞬间扩大至2V L
时,平衡左移Mr减小,但达到新平衡Mr大于12.5。)
[解析] (1)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则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 M
点的化学平衡常数大于 N 点,A 正确;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温度不变,平衡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一、知识点归纳规律方法巧抓“6点”突破电解质溶液图像图表数据分析题(1)抓起点,明确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或pH 。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溶质成分和量的关系。

(3)抓“恰好”反应点,溶质的成分、溶液的性质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4)抓溶液“中性”点,溶质的成分、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成分、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6)抓“两倍”点,溶质成分,溶液性质。

思维建模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五看”“两法”五看⎩⎪⎨⎪⎧看两轴——认清两轴所代表的含义看起点——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看拐点——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看是否是突变点——看改变条件时是否脱离原平衡点判定反应条件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两法⎩⎪⎨⎪⎧先拐先平——判断反应条件的差异定一议二——固定单一条件,讨论另外两个条件变化产生的影响二、专题练习题角度(一) 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1.(2016·新课标全国Ⅰ,27改编)CrO 2-4和Cr 2O 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 -1的Na 2CrO 4溶液中c (Cr 2O 2-7)随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解析由图中A点数据,可知:c(Cr2O2-7)=0.25 mol·L-1、c(H+)=1.0×10-7 mol·L-1,则进一步可知c(CrO2-4)=1.0 mol·L-1-2×0.25 mol·L-1=0.5 mol·L -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1014。

答案 1.0×10142.(2016·全国Ⅱ,27改编)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 ΔH=-515 kJ·mol-1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 kJ·mol-1(1)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化学反应和反应速率的图表分析和应用

化学反应和反应速率的图表分析和应用
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 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THANK YOU
汇报人:XX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的关系:反应速率常数越大,表示反应速率越快,所需的活化能 越低。
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和反应速 率的图表表示
化学反应流程图
目的:便于理解和分析化学 反应过程
定义:用图形表示化学反应 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变 化
组成:反应物、催化剂、产 物等
特点:直观、形象、易于理 解
药物合成中的反应速率控制
药物合成中反应速率控制的重要性 反应速率控制的方法和原理 反应速率控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实例 反应速率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农业化学中的肥料反应研究
肥料反应研究的意义: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 肥料反应的化学原理:肥料中的营养元素与土壤中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促进作物吸收 实验设计与实施:选择合适的肥料和土壤,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结果分析与应用:根据实验结果调整肥料配方,优化施肥方案
化学反应和反应速 率的前沿研究和发
展趋势
新型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
绿色化学反应:旨在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发高效、环保的 化学反应。
生物相容性化学反应:在医疗、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旨 在降低对生物体的伤害。
新型催化剂:提高化反应效率和选择性,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
人工智能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优化化学 反应条件和提高产物的纯度与收率。
数据清洗:去除异 常值和缺失值,确 保数据准确性
数据分析:通过图 表分析反应速率、 反应进程等
数据计算:计算反 应速率常数、反应 平衡常数等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B.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T1>T2,p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热点专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结束
[解析] 解答该题要综合运用“定一议二”和“先拐先
平”。由(T1,p1)和(T1,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温度(T1)相 同,但压强为p2时先出现“拐点”,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 反应速率大,所以p2>p1;②压强较大(即压强为p2)时对应的w(B) 较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b<c。由(T1,p2)和 (T2,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压强(p2)相同,但温度为T1时先出 现“拐点”,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
入一体积为 1 L 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
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热点专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结束
题组一 1 题组二 2 题组三 3 题组四 4 5 题组五 6 7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 X 和 Y,其中曲线______表示 NO2 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a、b、c、d 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
热点专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结束
热点专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一、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原则方法
(1)看图像:一看轴,即纵、横坐标的意义;二即线的走向和变 化趋势;三看线,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四看辅助线, 即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 变化、转化率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b
①通过 BaO 和 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 NOx的储存和还原。 储存 NOx 的物质是___B_a_O___。
②用 H2 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 Ba(NO3)2 的催化还原 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 b 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 H2 与 Ba(NO3)2 的物质的量之比 是__8_:_1____。
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3)如果要进一步提高 H2S 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 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及__时__分__离__出__产__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的答题模板 叙特点(反应特点或容器特点)→变条件→定方向→得结论 (或结果)
解题思路:排除干扰信息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从储备的知 识中列出符合题中“部分”条件的所有可能;第二步,找到题目 中“剩余”的限定条件——即“题眼”,寻找“题眼”时要仔细 分析、深入推敲题中特殊的物质、特殊的现象、特殊的变化和特 殊的过程,准确理解其真正含义;第三步,从列出的所有可能中, 筛选出符合限定条件的信息。
(3)如果采用 NaClO、Ca(ClO)2 替代 NaClO2,也能得到较好 的烟气脱硫效果。
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 相比 NaClO2 具有的优点是 形成_硫__酸__钙__沉__淀__,__反__应__平__衡__向__产__物__方___向__移__动__,__S_O_2_转__化__率__提__高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增大,H/M 逐渐增大;在 AB 段,MHx 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
成氢化物 MHy,氢化反应方程式为 zMHx(s)+H2(g) zMHy(s)
ΔH1(Ⅰ);在 B 点,氢化反应2结束,进一步增大氢气压强,H/M 几乎不变。反应(Ⅰ)中 z=_y_-__x____(用含 x 和 y 的代数式表示)。 温度为 T1 时,2 g 某合金 4 min 内吸收氢 240 mL,吸氢速率 v= ____3_0___ mL·g - 1·min - 1 。 反 应 Ⅰ 的 焓 变 ΔH1____<____0( 填 “>”“<”或“=”)。
专题一 化学反应原理图像与图表综合分析
一、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示例 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H2S,发生反应 2H2S(g) 2H2(g)+S2(g) ΔH=+169.8 kJ·mol-1。下图为 H2S 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1)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p_1<_p_2_<_p_3_,理由是 该__反__应__的_正__反__应_是__气__体__分_子__数__增_大__的__反__应_,__其__他_条__件__不__变_时__,_。减小压
②海水中含有 Ca2+、Mg2+、HCO- 3 等杂质离子,处理过程中 装置的阴极易产生水垢,其主要成分是 Mg (OH)2 和 CaCO3。生 成 CaCO3 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C_a_2_+_+__H__C_O_- 3_+__O__H_-_=_=__=_C_a_C_O__3↓___+__H_2_O___________。
问题 2
【训练 3】 SO2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气体,利用化学反应原 理是治理污染的重要方法。工业上用 Na2SO3 吸收尾气中 SO2 使 之转化为 NaHSO3,再以 SO2 为原料设计原电池,然后电解(惰性 电极)NaHSO3 制取 H2SO4,装置如下:
(1)甲图中 A 电极反应式为 ___S_O__2+__2_H__2_O_-__2_e_-_=_=_=_4_H__+_+__S_O_24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 B 与乙图___D_____(填“C”或“D”)极相连,进 行电解时乙图 Z 中 Na+向__Y______(填“Y”或“W”)中移动。
(2)η 表示单位质量贮氢合金在氢化反应阶段的最大吸氢量 占其总吸氢量的比例,则温度为 T1、T2 时,η(T1)__>______η(T2)(填 “>”“<”或“=”)。当反应(Ⅰ)处于图中 a 点时,保持温度不 变,向恒容体系中通入少量氢气,达到平衡后反应(Ⅰ)可能处于 图中的_____c___点(填“b”“c”或“d”)。
_温__度__升__高__,__C_O__含__量__升__高__,__C_O__2 _含__量__减__少__,__反__应__向__生。成 CO 的方向进行
(2)SCR 和 NSR 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 下的 NOx 排放。
NSR(NOx 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Ox 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 a 所示。
__N_O__溶__解__度__较__低__(_或__脱__硝__反__应__活__化__能__较__高__)__________。
(2)在不同温度下,NaClO2 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 SO2 和 NO 的平衡分压 pc 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 均____减__小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_温__度__较__低__,__反__应__速__率__慢__;__压__强__太__大__,__成__本__高________。
二、电解质溶液与能量转化 【示例 2】 H3PO2 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 过):
问题 1:分析产品室可得到 H3PO2 的原因? 阳极室的 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 H2PO- 2 穿 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 H3PO2
(3)阴极是亚硫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根离子和氢气,
电极反应式为 2HSO- 3 +2e-===2SO23-+H2↑。右侧为阳极室,电 极反应式为 HSO- 3 +H2O-2e-===SO24-+3H+。
【训练 4】 海水淡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淡化前需对海 水进行预处理。
(1) 通 常 用 明 矾 [K2SO4·Al2(SO4)3·24H2O] 作 混 凝 剂 , 降 低 浊 度。明矾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解析:
(1)从题目信息可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所以二氧化 硫作负极,失去电子和水结合生成硫酸,电极反应式为 SO2+ 2H2O-2e-===4H++SO24-。
(2)甲图中 A 为负极,B 为正极,因为乙图中 C 极附近加入 亚硫酸氢钠得到亚硫酸钠,说明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氢气,所
以 C 极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 A 连接 C,B 连接 D;进 行电解时乙图中钠离子向阴极移动,即向 Y 中移动。
__A_l_3+_+__3_H__2O_____A__l(_O_H__)3_(_胶__体__)_+__3_H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图所示 NaClO 的发生装置对海水进行消毒和灭藻处 理。
①装置中由 NaCl 转化为 NaClO 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2C__Cl__2l__+-__+__2__O2__HH____2-O__=__==电__==__=C解__=l__O=__2-__O+____HC__-__l+-__+__C__H__l2__↑2__O__+____H__2__↑__________________、 , 总的离子方程式: ___C_l_-_+__H__2O__=电_=_=解_=_=_C__lO__-_+__H_2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每隔 5~10 min 倒换一次电极电性,可有效地解决阴极
的结垢问题。
试用电极反应式并结合必要的文字进行解释: 阴极_结__垢__后__倒__换__电__极__电__性__,__阴__极__变___为__阳__极__,__其__电__极__反__应__为___2。Cl --2e-===Cl2↑,产生的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 +HClO,使该电极附近溶液呈酸性,从而将 Mg(OH)2 和 CaCO3 溶解而达到除垢的目的
问题 2: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 H3PO2:将“四室 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 H3PO2 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 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
产品中混有___H_3_P_O_4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
H2PO- 2 或 H3PO2 被氧化
解题思路: 问题 1
强使平衡正向移动,H2S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图像上看,相同温度,p1 条件下 H2S 的平衡转化率最大,p3 条件下 H2S 的平衡转化率最小
(2)该反应平衡常数大小:K(T1)____<____(填“>”“<”或 “=”)K(T2),理由是_该__反__应__正__向__是__吸___热__反__应__,__升_。高温度,平
已知:TiO2(s)+2Cl2(g)===TiCl4(g)+O2(g) ΔH1=+175.4 kJ·mol-1
2C(s)+O2(g)===2CO(g) ΔH2=-220.9 kJ·mol-1
问题:氯化过程中 CO 和 CO2 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 CO2 生成 CO 反应的 ΔH____>____0(填“>”“<”或“=”), 判断依据:
(3)该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2_H_S_O__- 3 _+__2_e_-_=_=_=_2_S_O__23-_+__H__2↑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H_S_O__- 3 _+__H_2_O_-__2_e_-_=_=_=__S_O_24_-_+__3_H_+________________。
【训练 2】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 2H2(g) CH3OH(g) ΔH=-90.1 kJ·mol-1,下图是温度、压强 与上述反应中 CO 转化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