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图像专题
高考化学铝元素重要图象

铝元素重要图象现将与铝元素相关的重要图象分析如下,供参考。
1. 向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 原理:↓=+-+33)OH (Al OH 3Al (先)O H 2AlO OH )OH (Al 223+=+--(后)现象:先沉淀后溶解。
图1图象1的特点:图象通过坐标原点,且横坐标上的比值为“3:1”,A 点坐标为(3n ,n )。
2. 向NaOH 溶液中滴加AlCl 3溶液直至过量 原理:O H 2AlO OH 4Al 223+=+--+(先)↓=++-+3223)OH (Al 4O H 6AlO 3Al (后)现象:开始没有沉淀产生,中间产生沉淀,且最终沉淀不溶解。
图2图象2的特点:横坐标上的比值为“3:1”,A 点坐标为(4n ,4n )。
3. 向NaAlO 2溶液中滴加HCl 溶液直至过量原理:↓=+++-322)OH (Al O H H AlO (先)O H 3Al H 3)OH (Al 233+=+++(后)现象:先沉淀后溶解。
图3图象3的特点:图象通过坐标原点,横坐标上的比值为“1:3”,A 点坐标为(n ,n )。
4. 向盐酸溶液中滴加NaAlO 2溶液直至过量原理:O H 2AlH 4AlO 232+=+++-(先) ↓=++-+3223)OH (Al 4O H 6AlO 3Al (后)现象:首先没有沉淀,中间产生沉淀,且最终沉淀不溶解。
图4图象4的特点:横坐标上的比值为“1:3”,A 点坐标为(4n ,4n )。
5. 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原理:222CO O H 3AlO 2++-(少量)-+↓=233CO )OH (Al 2 222CO O H 2AlO ++-(足量)-+↓=33HCO )OH (Al现象:产生的沉淀逐渐增多,且最终沉淀不溶解。
图5图象5的特点:图象通过坐标原点,先上升后平行(平行于横坐标)。
6. 向AlCl 3溶液中滴加氨水原理:+++↓=⋅+43233NH 3)OH (Al O H NH 3Al 现象:产生沉淀逐渐增多,达到最大值后保持不变。
高中化化学平衡有关图像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X(g) 2y(g)+z(g)(正反应放热),在t1时达到平衡,然后在t2时开始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并保温,到t3时又建立平衡,下图中能表示这一变化情况的是()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4.反应:L(固)+aG(气) bR(气)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3.(四川卷)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勒沙特列原理适应于各种平衡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学习时要从原理入手,剖析潜在的规律,总结出操作性较强的判断标准.
专练2:可逆反应aA(g)+bB(g) pC(g),反应时间与C%(产物C的体积分数)函数关系如图所示。A图表示压强不同的曲线,B图表示的是温度不同的曲线,试比较下列大小关系:P1______P2,T1______T2,ΔH_____0,a+b______p。
[方法技巧]化学平衡经常会以图像来考查,不仅要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勒沙特列原理,同时还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一些规律,如“先拐先平数值大”和“定一议二”等原则。
高考化学专题专练题型十一图像分析型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题型十一图像剖析型1.对于以下各图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表示 H2与 O2发生反响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焚烧热为 483.6 kJ mol·-1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响2NO 2(g)N 2O4(g) 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此中交点 A 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均衡状态C.丙表示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状况,将 A 、 B 饱和溶液分别由 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B > A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 HA 、HB 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的pH 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 NaA 溶液的 pH 小于 NaB 溶液答案D分析 A 项, 483.6 kJ·mol -1是生成 2 mol 液态水对应的热量,错误; B 项,交错点 A 之后,速率和浓度仍在发生变化,不是均衡点,错误; C 项,将 A 、B 饱和溶液分别由 t1℃升温至 t2℃,因为在 t1℃时质量分数相等,因此在t2℃ 时仍保持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B =A ;D项,依据稀释时pH值的变化状况,HB的酸性小于HA的酸性,因此 B -的水解程度大于 A -的水解程度,同浓度时NaB的 pH值大,正确。
2.以下图示与对应的表达必定正确的选项是()A .图1 所示,反响: X(g) +2Y(g)3Z(g), b 的压强必定比 a 大B.图 2 表示合成氨反响是放热反响, b 表示在反响系统中加入了催化剂C.图 3 所示, t1℃时质量分数均为 20%的甲、乙两种溶液,升温到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旧相等D.图 4 所示,用水稀释 pH 同样的盐酸和醋酸,Ⅰ表示醋酸,Ⅱ表示盐酸,且溶液导电性: c> b>a答案B分析 A 项,反响前后化学计量数不变, b 曲线可能是加压或加催化剂的状况,错误;B 项,该反响为放热反响,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响所需活化能,正确; C 项,升温后,甲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不变,但乙溶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D 项,在 pH 同样的盐酸和醋酸中, c(H + )同样,可是醋酸中仍含有大批CH 3COOH 分子,稀释同样倍数时,醋酸持续电离,pH 较小对应曲线为Ⅱ,导电性应为a> b> c,错误。
高考化学图像型电离平衡专题复习

三、研读考题,明确解题策略
(2)分析出关键点的化学成分,根据具体成分进行 判断:如相交点离子浓度相同,可以计算某些离子 浓度或者水解、电离及溶度积常数,同时还要明确 曲线的最高、最低点的含义) (3)掌握电解质溶液的三大守恒规律: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实质及其含义。
三、研读考题,明确解题策略
解析:理解纵横坐标的意义、关键点和曲线的意义
四、回顾考题,提升解题能力
(2019北京)12.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 CuSO4溶液以
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
C
OH浓 度
L H+浓度减小
关键:题中信息的读取与处理,电离平衡知识的应用
三、研读考题,明确解题策略
1. 考题特点:电解质溶液是历年高考常考内容,多以“多重曲线”来考查电离平衡 知识和相应的解题能力,通常以陌生的坐标图提供相关的解题信息,考查接受、吸 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相应化学问题的能力。 2.解题要点: (1)准确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及曲线变化 的意义和趋势:如c(H+)、pH 、-lgc(Cl-)等
三、研读考题,明确解题策略 δ值越大,X离子浓度越大
A.pH=1.2时,c(H2A)= c(HA-)
B.lg[K2(H2A)]=-4.2
D溶 质
C.pH=2.7时,c(HA-)>c(H2A)=c(A2-)
X D.pH=4.2时,c(HA-) =c(A2-)=c(H+)
离 子 浓
解析:理解纵横坐标的意义、关键点和曲线的意义。 度
高考化学图像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图像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知识点归纳1.图像题的主要特点(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量,图像较为复杂。
(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读图获取信息能力要求高。
(3)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
2.无机图像题的解题要领先审题干再看图,物变量变两手抓;反应线段要对准,端点拐点定数量;问题陷阱要审清,找准切口再解决。
3.图像试题解题关键(1)看清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理解图示化学曲线的意义。
(2)理清图像变化的趋势,重点把握起点、拐点、终点、交叉点。
突破口在于抓住图像中关键点的含义,结合化学反应原理作出正确判断。
4.无机图像题的解题技能二、专项练习题1.(2016·江苏化学,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解析燃料燃烧为放热反应,而图示表示吸热反应,A错误;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活性温度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高,速率加快,随温度升高,蛋白质变性,催化效率下降,速率减慢,B正确;开始时分子离解成离子速率快,而离子浓度小,结合成分子速率慢,随着反应进行,分子浓度减小,分子电离为离子的速率减慢,离子浓度增大,离子结合为分子的速率加快,当两者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C正确;强碱滴定强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D正确。
答案 A2.(2016·吉林长春模拟)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2-4、NO-3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MnO-4、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D.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3、Fe2+、Ag+解析向Na2CO3、NaHCO 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a点溶液中含有CO2-3和HCO-3,b点全部为HCO-3,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d点盐酸过量,呈酸性。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图表图形图像

1一.【2019考试说明】对图形、图表、图像的考试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⑴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⑵ 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⑶ 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⑴ 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⑵ 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二.热点图像分类展示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图像:m A(g) + n B(g)
p C(g) + q D(g) ΔH >0,m+n
>p+q
⑴
速率曲线图⑵
转化率曲线图:(
p 1<p 2)。
2024高考化学 易错专题14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图像(解析版)

易错专题14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图像聚焦易错点:►易错点一稀释图像►易错点二滴定曲线►易错点三K W 、K sp 的图像►易错点四分布系数图像易错点一稀释图像【易错典例】例1(2023·浙江温州·三模)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与pH 的变化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点3CH COOH 溶液未达到电离平衡状态B .离子总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C .向a 、b 两点溶液中分别滴入同一NaOH 溶液至中性,溶液中的()3n CH COO -相同D .b 点后,溶液中加水稀释,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B 【详解】A .加水稀释过程中,a 点、b 点都达到了电离平衡,故A 错误;B .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因此离子总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故B 正确;C .根据电荷守恒3n(CH COO )n(OH )n(Na )n(H )--+++=+,溶液呈中性,3n(CH COO )n(Na )-+=,a 点醋酸浓度大,向a 、b两点溶液中分别滴入同一NaOH 溶液至中性,a 点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比b 点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因此溶液中的()3n CH COO -是a 点大于b 点,故C 错误;D .b 点后,溶液中加水稀释,醋酸根、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浓度增大,故D 错误。
【解题必备】稀释图像(pH 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①HY为强酸、HX为弱酸②a、b两点的溶液中:c(X-)=c(Y-)③水的电离程度:d>c>a=b ①MOH为强碱、ROH为弱碱②c(ROH)>c(MOH)③水的电离程度:a>b【变式突破】1.(2023·北京房山·一模)某温度下,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HCl和3CH 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稀释前溶液的浓度:()()3HCl CH COOHc c<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C.从b点到d点,溶液中()()c H c OH+-⋅逐渐增大D.在d点和e点均存在:()H c c+>(酸根阴离子)C【详解】A.稀释前两溶液的pH值相等,由于醋酸是部分电离,因此溶液的浓度:c(HCl)<c(CH3COOH),故A正确;B.b点pH值小于c点pH值,说明c点酸性弱,抑制水的电离程度小,水的电离程度大,因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故B正确;C.从b点到d点,由于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液中c(H+)·c(OH-)不变,故C错误;D.在d点和e点均存在电荷守恒即c(H+)=c(酸根阴离子)+c(OH-),因此存在:c(H+)>c(酸根阴离子),故D正确。
高中化学图像图表专题复习

高中化学图像图表专题复习一、图象题对于化学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看图像,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及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所谓看图像,是指:一看轴(即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等,这是解题的基础。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注意图像的走向是否符合给定的反应,在条件及变化之间搭桥;也可以根据坐标的数据,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注意图像是否经过“原点”,即是否有“0”项,尤其是特殊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多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7、注意图像题中物质的转化率及百分含量的关系:某物质的转化率及其“百分数”相反。
(一)化学平衡图像【例1】.(2011全国II 卷28)反应aA(g)+bB(g) cC(g)(ΔH <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0.01.02.03.04.05.06.0 5.0 10.0 15.0 20.0 0.0 5.0 10.0 15.0 0.0 10.0 15.0 浓度/(m o l ·L -1) BA C3.00 2.001.001.860.76 0.621.50 1.00 0.50时间/minIⅡⅢ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 为_____________;(2)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I (A)、v Ⅱ(A)、v 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B 的平衡转化率αI (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其值是__________;(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 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 3)的高低:T2 T 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 、B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图像专题一、考纲要求2012年《考试说明》中(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近年来,在高考化学试题尤其是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凸现出了一种新的题型—动态多变量图像题。
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化量,图像较为复杂;(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对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较高;(3)由于多变量的存在,要求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二、坐标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坐标图是用来显示某一变量(应变量)是如何随着另一变量(自变量)而变化的。
其优点是不但显示了所测量的点,还可以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值。
解答时要求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各代表什么样的化学量,然后根据化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可以概括为“明确坐标”,“分析折点”,“认识曲线”。
1、明确坐标明确坐标就是明确横、纵坐标的具体含义,分析出横、纵坐标所示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曲线的意义,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进行分析和判断。
2、分析折点分析折点就是分析坐标图中的关键点,主要有“起点、折点、终点”。
3、认识曲线坐标曲线是物质变化的动态过程的反应,要对某一变化过程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就必须对曲线作全面地分析。
三、常见图像:1、平衡相关图像:(1)v-t图像①②③④平衡移动原因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产物浓度减小产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方向正向逆向正向逆向①②③④正反应热效应吸热放热吸热放热平衡移动原因升温升温降温降温平衡移动方向正向逆向逆向正向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①②③④正向体积变化减小增大增大减小平衡移动原因加压加压减压减压平衡移动方向正向逆向正向逆向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图像如右图。
注意:加入催化剂的图像与此图中增大压强图像一致。
条件变化速率变化平衡变化速率变化曲线平衡体系条件变化速率变化平衡变化速率变化线增大反应物的浓度v正、v逆均增大,且v正>v逆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逆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逆向移动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正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逆向移动任意平衡或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和相等的平衡正催化剂或增大压强v正、v逆同等倍数增大平衡不移动减小生成物的浓度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正向移动负催化剂或减小压强v正、v逆同等倍数减小(2)某物质的速率、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解这类题的关键是:①看清起点、拐点、终点;②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 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③遵循“定一议二”原则。
④分析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以及条件改变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百分含量)的影响。
(3)浓度—时间图像这类图像经常作为写出化学方程式的依据。
也可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平衡图像问题解题思路: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①看图像,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所谓看图像,是指:一看轴(即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等,这是解题的基础。
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注意图像的走向是否符合给定的反应,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也可以根据坐标的数据,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注意图像是否经过“原点”,即是否有“0”项,尤其是特殊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⑤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⑥定一议二。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多个变量时,T 1,P 2T 2,P 2 T 2,P 1 t n(Z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⑦注意图像题中物质的转化率与百分含量的关系:某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2、铝化合物相关图像:①向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 向NaOH 溶液中滴加AlCl 3 溶液直至过量Al 3++ 3OH - = Al(OH)3↓ Al3+ + 4OH - = AlO 2- + 2H 2O 1mol 3 mol 1 mol 3 mol 3 molAl(OH)3 + OH - = AlO 2- + 2H 2O Al 3+ + 3AlO 2- + 6H 2O = 4Al(OH)3↓ 1 mol 1 mol 1 mol 3 mol ②向NaAlO 2溶液中滴加HCl 溶液直至过量; 向HCl 溶液中滴加NaAlO 2 溶液直至过量AlO 2- + H + + H 2O = Al(OH)3 ↓ 4H + + AlO 2- = Al 3+ + 2H 2O 1 mol 1 mol 1 mol 4mol 1mol 1mol3H + + Al(OH)3 = Al 3+ + 3H 2O Al 3+ + 3AlO 2- + 6H 2O = 4Al(OH)3↓ 3 mol 1 mol 1 mol 3mol③向HCl 酸化的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 H + + OH - = H 2OAl 3+ + 3OH - = Al(OH)3↓1mol 3mol 1molAl(OH)3 + OH - = AlO 2- + 2H 2O 1mol 1mol相当于①向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 至过量中图像整体向右平移。
④向含Mg 2+、Al 3+各1mo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Mg 2+ + 2OH - = Mg(OH)2↓n(NaOH) 3)n(NaAlO 2 )n(1mol 2molAl3+ + 3OH- = Al(OH)3↓1mol 3 mol 1molAl(OH)3 + OH- = AlO2- + 2H2O1mol 1mol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反应原理坐标图像1、往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Al3+ + 3OH- = Al(OH)3↓Al(OH)3+OH-= AlO-2+ 2H2O2、往NaOH 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至过量Al3++ 4OH- = AlO-2+ 2H2OAl3++3AlO-2 +6H2O=4Al(OH)3↓3、往NaAlO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AlO-2+ H++ H2O =Al(OH)3↓Al(OH)3+ 3H+= Al3++ 3H2O4、往稀盐酸溶液中加入NaAlO2至过量AlO-2+4H+ = Al3+ +2H2OAl3++3AlO-2 +6H2O=4Al(OH)3↓5、往NaAlO2和NaOH混合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过量OH-+H+ = H2OAlO-2+ H++ H2O =Al(OH)3↓Al(OH)3+ 3H+ = Al3++ 3H2O6、往AlCl3溶液中滴加入氨水至过量Al3++ 3NH3·H2O = Al(OH)3↓+3 NH4+7、往AlCl3溶液中加入NaAlO2溶液Al3++3AlO-2+ 6H2O=4Al(OH)3↓8、往NaAlO2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Al3++3AlO-2+6H2O= 4Al(OH)3↓9、往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或过量) 2AlO-2 +CO2+3H2O=2Al(OH)3↓+CO32-或AlO-2+CO2 +2H2O = Al(OH)3↓+HCO32-10、往AlCl3和HCl混合溶液中加NaOH至过量OH-+H+ = H2OAl3++ 3OH- = Al(OH)3↓Al(OH)3 + OH- = AlO-2+ 2H2O11、往Al3+、Mg2+、H+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过量OH-+H+ = H2OAl3++ 3OH- = Al(OH)3↓Mg2++ 2OH- = Mg(OH)2↓Al(OH)3 + OH- = AlO2- + 2H2O12、往OH-、AlO2-、Mg(OH)2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至过量OH-+H+ = H2OAlO-2+ + H2O =Al(OH)3↓Al(OH)3+ 3H+ = Al3++ 3H2OMg(OH)2+2H+= Mg2+ +2H2O解答此类题注意“三看、一守恒”一看坐标:弄清横、纵坐标的意义二看拐点:即关键点,如刚开始产生沉淀,生成沉淀量最大值,沉淀量最小值,沉淀恰好完全消失等三看比值:即通过分析每个阶段所发生的反应,根据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得出结论。
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当沉淀的量恰好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离子最少,可以分析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求解某些问题。
3、溶液稀释(1)强酸(碱)、弱酸(碱)稀(2)中和滴定pH变化图释后pH变化注意起始点和关键点(pH=7,恰好完全反应)强酸(碱)变化大,弱酸(碱)变化小。
(图为NaOH滴定醋酸)(3)醋酸溶液稀释注意,若为冰醋酸,初始导电能力为0.此类题中,要注意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数目有关,离子数目越多,导电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若离子数目为0(忽略水的电离,一般认为水不导电)则导电能力为0.4、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此类图像,要注意分清楚活化能(如右图中的E1)、反应热(如左图中所示)及有无催化剂。
催化剂只降低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热。
四、模拟练习1、已知N 2(g)+3H 2(g) 2NH 3(g) △H=—92.4 kJ/mol ,现将4 molN 2和10 mol H 2充入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H 2的转化率是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