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工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染整基础知识及流程大全

染整基础知识及流程大全

PTL番禺生控部培训教材前言:一个企业之存在,生存与发展,都是以订单为主线条。

作为订单的跟进安排者,跟单员的工作跨越了一个企业运作体系的每一个环节。

生控其实就是一座桥梁,是各种信息的集合体。

通过消化吸收客人的信息,将之转化为具体的生产指令;通过对厂方信息的反馈,来寻求同客人之间的平衡点。

沟通创造价值学习成就未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打造超一流生控员目录第一章 PTL生产流程图第二章原料,织,染,整,印花,染纱,QA基础知识第一节原料基础知识一纤维的分类二纱支的定义三纱牌,纱缸的定义第二節针织基础知识一织机的种类及可织的布种二影响胚布规格的因素三常见的针织疵点四布号编排定义五用纱比例六布类的成份第三節染厂基础知识一染色的基本步骤与作用二染缸的种类三原料成份不同,应用相应不同的染料,染色温度及染缸四纱牌纱缸在染厂中的运用五化室六 ALLFIT缸七头缸的定义八染部产生的常见问题及基本处理方法九染整生产单在染部基本运作十衫身与下栏第四節整理基础知识一定型的定义二中央化室布质测试的测试项目,测试标准及测试报告三码长与磅重的换算公式四整理机器种类及用处五需要在定型部做的特殊处理六常见的整理部产生的疵点名称,产生原因第五節印花基础知识一印花基本流程二定义四印花(浆)种类及其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五不同印浆的特性比较六印花疵点的名称,产生工序及回修方法七特别事项第六節染纱基础知识一染纱基本流程二名词解释三计算色织布织胚用纱数及染纱落缸数的公式第七節QA基础知识一 QA运作流程二 QA查验项目及标准第一章PTL生产流程图第二章原料,织,染,整,印花,染纱,QA基础知识第一節原料基础知识一纤维的分类1天然纤维(1)植物:棉花(cotton),麻(linen),宁麻(ramie)(2)动物:羊毛等(wool),蚕丝(silk)若以工艺分可分为:OE棉,普棉(A-carded cotton),精棉(FC-combed cotton),丝光棉2化学纤维(1)人造/再生纤维:人造棉(rayon),人造丝(viscose),天棉(tencel)(2)合成纤维:特头纶(polyester),尼龙(nylon),氨纶(spendex),拉架(lycra), 人造毛(acrylic)(3)混纺纤维:T/C(polyester/cotton),CVC(cotton/polyester)注:不同的原料决定不同的成份,不同的成份决定不同的染料及染色条件。

药品生物检定的基础知识 染色技术(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件)

药品生物检定的基础知识 染色技术(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件)
革兰氏染色 放大倍数_×__ 菌种______
Gram Stai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Gram Stain of Escherichia coli
A Gram Stain of a Mixture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芽孢染色
方法一
1、制备菌液:加1-2滴蒸馏水于试管中,从斜面挑取2-3环的 菌苔于试管中并充分打匀,制成浓稠的菌液。 2、加染色液:加5%孔雀绿2-3滴于试管中用接种环搅拌,使 其充分混合。 3、加热:将此试管浸于沸水浴中,加热15-20分钟。 4、涂片:从试管底部挑菌液于洁净的玻片上,涂成薄膜,晾 干。 5、固定:将涂片通过微火3次。 6、脱色:水洗,直到流出的水中无绿色为止。 7、复染:加番红染色2-3分钟后,倾去染色液,不用水洗,直 接用吸水纸吸去余水,于酒精灯火焰上烘干。 8、镜检:用油镜观察绘图。
方法二
1、 涂片、干燥及固定 2、加温染色:加5%孔雀绿染色液于玻片上,微火加 热至冒蒸汽维持5分钟。 3、水洗 将玻片冷却,水洗直到流出的水中无绿色为 止。 4、常温复染:加番红染色2分钟后,倾去染色液,水 洗,直接用吸水纸吸去余水。 8、镜检:用油镜观察绘图。
五、实验结果
记录所观察到的两种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说明各 菌的形状、颜色和革兰氏染色反应等)并绘图; 记录枯草杆菌芽孢染色结果,并判断是阳性还是 阴性,绘图。
含量较高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细菌分类鉴定 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
❖ 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 血清学实验和噬菌体分型 ❖ 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分析 ❖ 核酸碱基组成和序列分析
形态学特征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纺织染色工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纺织染色工

说明为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需要,立足培育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纺织染色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 年版)》为依据,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 年版)》有关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为指导思想,对纺织染色工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细致描述,对各等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有以下变化:——职业技能等级相关描述修改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将职业能力特征相关描述修改为:具有分析、推理、判断、表达及计算能力,色觉、听觉、嗅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在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中,增加相关职业描述为:印染前处理工、印染后整理工、印染染化料配制工、印花工、纺织印花制版工、工艺染织品制作工。

——在鉴定场所设备描述中增加计算机模拟系统。

——在工作要求中,对所有等级的职业功能统一调整为五项,包括:染前准备;染色操作;染后处理;质量控制;培训与指导。

并对权重表中相应内容进行修改。

三、本《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有: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唐俊松、浙江灏宇科技有限公司章金芳、鲁丰织染有限公司张战旗、浙江同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徐兴良、石狮市新祥华染整发展有限公司林松华、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石岷山、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李祥波、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王战亚、浙江恒生印染有限公司蒋月亚、宜兴新乐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徐小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张怀东、北京服装学院关芳兰。

染整基础知识培训讲解

染整基础知识培训讲解
纤维亲和性缓染剂、 染料亲和性缓染剂。 4.4 分散剂(防止染料聚集,化料时加入) 4.5 消泡剂(消除泡沫,防堵缸和匀染。用量不易多) 4.6 抗皱剂(减少布与缸体摩擦,防皱) 4.7 固色剂(增加色织物牢度)
三、染色
6、锦纶染色的原理: 反应过程: NH2-NY-C00H===NH3+-NY-C00H===NH3+A—NYC00H===NH3+D--NY-C00H +A-。
五、压光
2、工艺分类: 冷压 油压 热压
3、机台种类: 50T 1#、3#、5# 80T 2#、6# 30T 4#机以冷压调手感
4、压光工艺要求 温度、速度、压光次数等
六、涂层
1、定义 涂层是将高分子类化合物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加工过程,使织 物具有防绒、耐水压、透湿、遮光等特殊功能。
2、涂层分类 PA胶:聚丙烯酸酯类 价格便宜、手感柔软。 耐水压 一般 PU胶:聚氨酯类 价格较贵、弹性较好。 水压能做到10000 防水透湿类 洗后耐水压高,具透湿功能 涂布流程:溶解 →调液 →涂布 →干燥等四个阶段。
4、退浆的三要素: 温度、PH值、时间 做好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5、退浆效果的检测 残浆测定法 毛细效应测定法 浸渍阳离子染料溶液上色的检测法
二、退浆和精炼
6、退浆机台简介 OS退浆机 BOIL-OFF退浆机
7、退浆段生产中相关事项: (1)每1小时测量退浆槽内退浆液的含碱量 (2)退浆槽的母液按规定时间内更换 (3)高密尼丝纺、塔丝隆、尼龙牛津布等中 深色退浆前进行包液或冷堆工艺。 (4)控制好水洗槽的水量和温度。 (5)检查出、入布布面折痕、擦伤、勾丝等异常状况,做好反 馈工作。
三、染色
1、染色是把纤维制品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是借助染料与纤维发生物 理或化学的结合,或者用化学的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色,使整个纺 织物成为有色物体。

染色基础知识

染色基础知识

染色基础知识一、染色理论概述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

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

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

若把海绵浸入染液中,染料溶液也能进入海绵内部,可是即使时间长,染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化,将海绵取出绞拧时,染料和水同时又从海绵内挤出来,所以说海绵并未被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

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此时,染料的扩散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衡。

3.固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述三个阶段在染色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

只是在染色的某一段时间某个过程占优势而已。

(二)染料在纤维内的固着方式染料在纤维内固着,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

不同的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着的原理也不同,一般来说,染料被固着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1.纯粹化学性固色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印染基础知识

印染基础知识

印染染色基础知识一、颜色以及测色仪基础知识1、颜色:即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的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1、1颜色的三要素:色调(色相)、纯度、亮度色调(色相)(Hue):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是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

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纯度(Chromacity):又称饱和度或彩度,用来区别颜色的鲜艳程度。

它可以理解为颜色中有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

有色成分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纯,饱和度越高;消色成分(指和其它成分的颜色互成补色而能混成为白光的颜色)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灰,饱和度越低。

光谱色中的单色由于不含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高,为100%;而白色、标准灰色和黑色所含的颜色都为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低,为0或者说没有饱和度。

亮度(Lightness):又称明度,它表示有色物体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的强弱程度,区别颜色的浓和淡。

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强(或吸收越弱),则亮度越高;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弱或吸收越强),则亮度越低.白色的物体亮度高,是因为它几乎不吸收光而全部把它反射出去;黑色的物体亮度低,是因为它几乎不反射光而全部把它吸收.说明:一般颜色从黄-橙-红-绿-蓝-靛-紫黑的变化,从深浅来说是变得越来越深,从亮度来说,则显得越来越暗。

颜色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色相决定颜色的质,亮度和纯度都是量的变化.任何颜色只要确定了它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就可以完全精确地确定出它是什么颜色。

倘若其中一个要素变化了,那么这个颜色就也变化了,描述或确定一个颜色必须确定它的色调、纯度和亮度。

Datacolor产品介绍:Datacolor 产品的软件是由Datacolor公司自已开发出来的,并由香港DTC 公司担任其代理商,印染现有Spectraflash 600,其中有两种软件:Datacolor TOOLS, Datacolor MATCH,TOOLS基本以测色为主,出具测色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等;而MATCH软件包括数据库的建立,配色使用,调色使用等;仪器对室内温湿度和对样品标准板尺寸的要求:Datacolor仪器对室内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温度:20±2℃相对湿度:65+2%对尺寸的要求:为了确保样品不透光需叠四层(最佳尺寸:25cm×10cm)Datacolor的测色条件:对于纱样与布样都要注意到标椎与样品的测量状态要保存一致性.,以不透光为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到仪器的校正、经纬方向是否一致、是否需要取平均值等,在测布片时尽量用中大孔,保证其准确性。

染色工艺基础知识

染色工艺基础知识

染色工艺基础知识染色工艺是指将染料或颜料通过染色过程将其附着在纤维上的方法。

染色工艺可以给纺织品赋予不同的颜色和花纹,从而增加纺织品的吸引力和市场价值。

以下是染色工艺的基础知识。

1.染料与颜料染料是指能够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并且能够与纤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染料通常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耐久性。

颜料是指不溶于水和其他溶剂的固体粉末或颗粒状物质,需要借助胶体或其他介质进行染色。

2.染色方法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浸染、印染和绷染。

浸染是将纤维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染料分子渗透到纤维内部。

印染是将染料或颜料直接印刷在纺织品上,可以使用印花机或手工进行。

绷染是将预先搭结或编织好的纺织品通过绷紧或绷曲处理,以形成特定的花纹。

3.染色条件染色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条件需要注意。

首先是温度,染色时需要控制染料溶液的温度,通常使用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不同温度。

其次是时间,染色时间会影响染色效果和染色均匀性。

还需要考虑纺织品的水分含量、PH值、盐度和浸泡时间等因素。

4.染色助剂染色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辅助剂来提高染色效果。

例如,助剂可以调整染料溶解度,提高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增加染料的分散性,改善染色的均匀性和固色性。

常用的助剂包括分散剂、助浸剂、固色剂和防护剂等。

5.染色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染色机械设备来进行染色。

常见的染色机械设备包括浸染机、卷绕染机和印花机。

浸染机可以实现大规模纺织品的连续染色,卷绕染机适用于小批量纺织品的染色,印花机可以实现特定花纹的印染。

染色工艺是纺织品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纺织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染色工艺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染色技术,从而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染色打样基础知识

染色打样基础知识

染色打样基础知识东莞市天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料的选择常用的染料有十多种类,染色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染料是染色成败的关键,在选择染料时除了要考虑所染纤维的种类、被染物的用途、色泽要求、价格成本、货源供应、质量好坏、染色方法等因素外,不必须考虑同拼色、近拼色、少拼色的原则,以达到同步上色改进色泽重演性,提高小样正确率的目的。

一、同拼色由于染料品种繁多,同类染料中的各染料的性能也有差异,拼色时,必须尽量选用各项染色性能(直接性、扩散性、反应性、染色牢度等)相似的染料。

例如:活性染料染色时,要尽量K型之间拼混,X型之间拼混,而尽量避免K 型与X型之间的拼混;又如: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时,宜低温型染料之间拼混,这样才能保证染色时色泽重演性好,小样的正确性高。

二、近拼色近拼色就是说拼色时要尽量选用与标样色泽相近的染料作主色,再选择拼混染料。

三、少拼色少拼色就是相拼的染料只数越少越好,能二拼色的不要三拼色,要尽量避免四拼色,同时要注意,有些商品染料本身已是拼混而成,当用这种染料作主色时,选用拼色的染料应尽可能是染料混拼的成分,以减少拼用染料只数。

因为染料越多,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越差,色泽鲜艳度越差。

此外,拼色染料越多,上染的同步性越差,染色时对工艺条件的依附性越强,工艺条件略有变化,就可能影响到色泽的重演性,从而降低小样的正确率。

活性染料一、何谓染料?能使纤维或织物染成一定坚牢度和鲜艳度颜色的有色物质。

作为染料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能溶于水或分散于水或用化学法使它溶解于水。

(2)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

(3)染着后在纤维上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4)染料必须具有颜色。

二、何谓颜料?是指一种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机械粘附作用,使物体表面着色的物质,称为颜料。

三、染料和颜料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两者都可以使纺织品着色。

2、区别:(1)染料可溶于水和溶剂,而颜料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 丝光棉约为50% 粘
胶纤维约为40%
纤维素纤维在染色时,一般是将染料溶于水或分散于水 中进行,染液只能渗透到纤维的无定形区和晶区边缘。 若纤维结晶度高(麻纤维),无定形区少,则结构紧密 ,染料不易进入,染料的平衡吸附量也少,得色较浅。 若纤维结晶度低(再生纤维素纤维),相应的无定形区 多,纤维结构松散,染料易进入纤维,平衡吸附量也高 ,得色较深浓。 棉纤维在丝光前结晶度较高,丝光后部分结晶区被打开 而成为无定形区,在同样染色条件下,丝光的棉纤维能 得到较深的颜色。
二浴法 浸轧染液 → 烘干 → 轧碱 → 汽蒸 → 后处理
染料 防泳移剂 尿素 (K)NaOH (时间短) or(X)Na2CO3 元明粉
3.冷轧堆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2.PH值:染浴PH值一般为5-6,因为大部分分散染料在PH>8时水解,在PH 值<4时染料还原分解,使色光萎暗,且涤纶在PH>7时,高温条件下也会 发生水解,产生"碱剥皮”的现象。 3.还原清洗: 1)去除涤纶原丝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聚物
2)去除涤纶布面吸附残留的染液,采用保险粉和烧碱的共同作用下,分散 染料结构被破坏,降低其对纤维的亲和力,有利于去除浮色。
三、纤维素纤维染色工艺原理
天然纤维素纤维:棉纤维、麻纤维
纤维素纤 维
H O HO H
CH2OH
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
H H H O HO O H OH H H O H CH2OH OH H O
纤维素纤维具有两相结构,
既有结晶区,又有无定形区
结晶区在整体纤维中的含 量:棉约为70% 麻约为
Nylonthrene染料具有良好的日晒、 湿处理牢度和匀染性能,还有较高 的耐臭氧牢度,染色条件容易控 制,染浅-中色不需要添加助染 剂,染深色也仅需加少量助染剂。 Nylonthrene B染料主要用于卷染。
H25C12
N N C C HO N
C CH3 N Cl
Cl SO3Na
弱酸性黄3GS
酸性染料染色机理
3
3 3
分散蓝H-2GL 50%
分散染料上染过程:
纤维
扩散边界层 染料 颗粒 染液中的 染料分子
胶束中 的染料
流动的染浴
动力边界层
涤纶染色工艺条件:
1.高温高压染色法
3 0 6 0 m i n 1 3 5 ℃ 1 ℃ / m i n 碱 、 保 险 粉 8 0 ℃ 1 ℃ / m i n 烧 2 ℃ / m i n 4 0 ℃ 8 0 ℃ 还 原 清 洗
分 散 染 料 高 温 匀 染 剂 分 散 剂 H A C 调 节 P H = 5 6
1.温度:涤纶染色的温度为135℃,此温度称为染色转变温度(TD)。在常
温下,涤纶无定形区大分子间排列紧密,常温下染料分子难以进入纤维 内部,当纤维加热到玻璃化温度(Tg,125℃)以上时,无定形区部分分子链 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空隙增大,染料分子可以进入纤维内部进行上染。 一般TD较Tg高十几度,根据扩散系数来决定的。
负电荷的腈纶与带正电的阳离染料之间产生静电引力 染料阳离子向纤维迁移并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浓度差
当T>Tg,染料由纤维表面向内部扩散和渗透
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阳离子染料与腈纶纤维上带负电的酸性 基以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
-OOC-腈纶
One-One的定位结合
-O
3S-腈纶
染色工艺过程
1.PH值:有相当多的阳离子染料(如三芳甲烷类)在
O D CO DC N H D C NR O
O H ,H O 2
O
D C O
O
NH2 Br
N N N N OH
O
NH2
分散黄RGFL 10%
分散紫E-BL 25%
B r O 2N N O
2
O C 2H N N
5
N N H C O C H
C 2H 5O C O C H C 2H 5O C O C H
活性染料:
化学结构式: S ----- D --| | 染 水溶性基团 料 多为磺酸基 发 (母体上常有1-3个) 色 体 B --| 连 接 基 Re | 活 性 基
母体染料接上活性基 即可制得活性染料。 活性基应用最多的是卤代 均三嗪,卤代嘧啶,乙烯 砜等几类。
离去基团
H2O
Dye—SO3Na
聚 对 苯 二 甲 酸 乙 二 酯
分散染料:
1.分子较小,结构简单,不含-SO3等强亲水基团,仅含有-OH、-NH2、-NO2等弱极性基 2.与纤维的结合力:
氢键:分子中的-OH、-NH2与纤维中的-C=O-以氢键结合
范德华力:主要是非极性分子间的色散力 3.在高温碱性条件下,染料发生水解,染色时染浴PH值为5-6 4.主要用于涤纶、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5.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升华牢度
染色工艺基础知识
目录
1
涤纶染色工艺原理 锦纶染色工艺原理 腈纶染色工艺原理 纤维素纤维染色工艺原理
2
3
4
一、涤纶染色工艺原理
涤纶(PET):
大分子两端各含有一个-OH,不含亲水 基团 熔点约为267℃ 结晶度可达40%-60%,分子排列紧密 玻璃化温度Tg为125℃ 涤纶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
H OCH2CH2 O O C O C n O CH2CH2OH
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
分子量为20000-30000
Tg为47-50℃ 熔点为250-265℃ 锦纶6(聚己内酰胺) 分子量为14000-20000 Tg为35-50℃ 熔点为215-220℃
酸性染料:
一类结构上带有酸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绝大多数酸性染料是以磺酸钠盐的 形式存在,极少数是以羧酸钠盐的形式存在。 一般采用弱酸性染料染锦纶,染料结构中只含有1-2个-SO32-,在常温染液中 基、以胶体分散状态存在,染色在弱酸浴中进行(pH=4~5)这类染料的湿处 理牢度较好、匀染性稍差。
CN COOCH3 CH2SO3Na
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的阳电荷是通过氮原子季铵化后引入 到染料分子中的。绝大部分阳离子染料可分为隔离型和共轭型 。 O NHCH
A、隔离型:
3
特点:给色量稍低,色光不 十分鲜艳,但耐热、耐晒,耐酸 碱的稳定性好。上染率高(电荷集
CH2SO4O NHCH2CH2CH2N+(CH3)2
PH=4-6,染料以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共同作用而与纤维结合,可以染浓色。
因此一般选用弱酸性染料染锦纶。其键结主要是靠纤维分子在酸性条件下末端带正电 的氨基与染料的磺酸基团的离子结合以及分子彼此间形成的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
染色工艺过程
染物于50~60℃入染,以1℃/1.5min的速率升温至70℃ ,再以
2.载体染色法 3.热熔染色法 4.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技术
5.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
二、锦纶染色工艺原理
锦纶(PA):聚酰胺纤维,在我国称为尼龙,分子主链由酰胺键(-CO-NH-)连接,主
要包括锦纶6和锦纶66两大纤维品种。结晶度50-60%,甚至高达70%,含有的酰胺键 在酸中很易水解,在碱中的稳性性较好。锦纶等电点:5~6。
-
D
NH N
N N Cl
Cl
PH=10-11
OH N
OH D NH
N
N
Cl OH N Cl
D HN N
N Cl
+Cl-
水解反应
二、亲核加成反应
O D S O CH2CH2
O OSO3Na OHD S O O Cell-OH D S O CH2CH2 O Cell CH δ+ CH2
活性染料染色方法
Dye—SO3ˉ+ Na+ 呈染料负离子型
N
二氯均三嗪型活性染 料 (X型)
D
NH
N N
Cl
Cl
N
反应性强,适于低温(25~ 45℃)染色,可在碱性较弱的 条件下与纤维反应,又称普通型 或冷染型活性染料。但染料容易 水解,固色率较低,贮存稳定性 差。 反应性弱,适于高温(90℃以 上)染色,可在碱性较强的条 件下与纤维反应,又称热固型 活性染料,染料不易水解,贮 存稳定性较好,“染料-纤 维”共价键的水解稳定性比X 型染料好。 (1)反应性:X型>KN型>K 型,染色温度50~70℃,在弱 碱性条件下固色; (2)“染料-纤维”共价键的 耐酸稳定性较好,耐碱的水解稳 定性差; (3)染料溶解性好,色泽鲜 艳。
酸性染料的主要结构: D–SO3–Na+ → D–SO3– + Na+
+ N H 3 + H + N H 3 Dபைடு நூலகம்-S O 3 + - S N H 3 -D 3 O
H N C O O
-
O H
-
H N C O O H
H N
C O O
PH<3,锦纶中的亚氨基吸酸产生“染座”,上染量会急剧增加,产生超量吸附,但纤 维会迅速水解,强度明显下降 NH3+ — NH — COO- NH3+— NH — COOH NH3+ — NH+ — COOH
1.浸染
1/2碳酸钠
活性染料 元明粉 1/2碳酸钠
固色阶段 60-90min
上染阶段 30min
冷水洗、热水洗、 皂洗、热水洗、冷水洗
X型 KN型 上染(℃) 30 40 固色(℃) 40 60-70
K型 60 85
2.轧染(pad) 一浴法 浸轧染液 → 烘干 → 汽蒸 → 后处理
室温 染料 NaHCO3 防泳移剂 尿素 预 +烘 100-104℃ 1-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