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注释与翻译

许慎《说文解字序》注释与翻译古者包羲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法象,现象)于地,视鸟兽之文(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与地(一说为“舆地”,即“与”之繁体“舆”通"舆”,“与地”即“舆地”。
“舆地”,以车喻地,即大地之意)之宜(通“仪”,仪象,或法度),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示也;《康熙字典》:又布也;留传,留传后世)宪象(观测推算天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众多)业其繁,饰(假托、掩饰)伪(作伪、虚假)(饰伪,即巧饰伪诈)生。
黄帝之史(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远(hang,兽迹也)之迹,知分理(即文理)之可相别异也(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初造书契(即文字)。
“百工以义(yi,治理),万品以察(分辨、明察),盖取诸夫(guai,《说文》分决也,即断决、分辨)“夫扬(扬:传播)于王庭”(这句意思是万物分辨明晰了,然后在王者朝廷上予以传播)。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说的是文字是在国王朝廷宣明教化的工具),君子(王臣百官)所以施禄及下(下层民),居德(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挚乳(乳:繁殖泛指派生)而(一作,渐也)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如:《貌文》从随也。
一日若也,同也)也。
以迄五帝(指黄帝、帝颖项(zhuan xu)高阳、帝誉(ku)高辛、帝尧、帝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武)之世,改易(改变)殊体(不同的形体)。
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无)有同焉.《周礼》: 八岁入小学,保氏(官名) 教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先以六书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日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日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请进 (jiequ,弯曲),日月是也。
三日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喻也)相成,江河是也。
四日会意。
会意者,比(比合、组合)类(字类、字群)台谊(义之本字,义乃谊之假借字) ,以见指 (指向) (二句言组合字群而会合其义,以表现所指向之物事也。
《说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

说文解字序许慎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
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对语言文字的系统性研究。
从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观点和态度。
许慎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在《说文解字序》的序言中,许慎写道:“言者,人之所以能言也。
言之者,图其所以意,而言之者;琢其所以声,而演之者。
”他强调了语言的作用和重要性,认为言语是表达思想的工具,通过言语可以传达自己的意愿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他通过对字形的解析,揭示了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深入挖掘了字形背后的意义,并将之与语音相结合,认为语言文字的形声关系是表达思想的基础。
许慎强调了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他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到:“动笔作字,起于象形,进于感讳,附于会意,以成表音。
”他认为字形应该准确地反映所表达的意义,并通过各种符号和古代文字的演变,确立起一套完整的字形层级体系。
他还强调了字义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解释每个字义的时候,都基于字形和字音进行论证,力图追求字义的准确性和合乎逻辑的合理性。
许慎还注重字义的深入剖析和探讨。
在《说文解字序》中,他对每个字义进行了详尽的解析,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字义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了字形背后的深层意义。
他试图通过研究字义的源流和演变,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许慎还注重了文字学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在《说文解字序》中,他提及了前人的文字学研究成果,并对前人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进行了批评和总结。
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历史上的文字学研究是前人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而他的研究则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
从《说文解字序》可以看出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观点是辩证的、综合的,他重视语言文字的功能和规范性,注重字义的解析和探讨,同时也注重文字学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他的研究方法深入细致,逻辑清晰,开创了对语言文字系统化研究的先河,对后世文字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慎 说文解字序【VIP专享】

文选:许慎《说文解字序》
〔题解〕本文选自《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系东汉经学家 许慎著作的一部文字学专著。在序言中,许慎对汉字的源流发展、 体式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我们了解古文字的发展情况有一定 参考价值。
本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曾太尉南阁祭酒等 职。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为正秦汉以来书体错乱和今文经派臆解 经义之谬,积二十年之力撰写了《说文解字》。为我国古文字学的 开山之作。
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 据《说卦》的解释,就是: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 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 的一种情况, 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 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 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 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 为治:用缺一页③④⑤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 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 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 形:按 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 声相益:表 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⑨文:即象形、 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 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 物的形状。11 改易殊 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 有二代:泛言多数。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用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着作,由许慎编写,约成书于东汉永元十一年(121年)至元和元年(117年)。
其中的“序”部分,可以说是许慎的语言文字观的精华所在。
许慎在序中谈到了自己的写作动机,他说:“今以解析异体为序,学者可因而发挥,而一世之谈会,或能深思远慮,此躬自效力之所得也。
” 可以看出,他写《说文解字》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者间的讨论及交流,并且通过解析异体字的方法,进一步探究语言文字的本质,深化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许慎在序中还谈到了他对于汉字的认识与看法,他认为汉字是“画胜文字”,即汉字的形态和构造,是基于人类对自然万物形态的观察和把握,并且经过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概括之后产生的结果。
同时,汉字的语音上“……音不可胜,故义多而不夭。
形不可胜,故异体相生,而释又相高”,说明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解析“七十二壹格”的时候,许慎还提到了“形胜义”的原则,“壹格,或从数,或从章,或从独义,或从通义,此之谓形胜义”,即形态优美、独特的字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一定的地位,甚至可以超越其本身的含义。
此外,在序中,许慎还谈到了“会意”和“形声”的语义构成原则,“会则百言文,形则八音声”,表达了汉字语义的两种基本构成方式。
其中,“会意”是指通过组合、拼合不同的讯息来形成一个新的意义;“形声”是指通过音义相似,形体相似来构成一个新的意义。
这两种构成方式在汉字的演变、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不仅是一篇文字学专著,更是一篇有关汉字语言、文化、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论文。
在其中,许慎对于汉字的认识和探讨,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到的思想见解,为后来汉字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以及译文

两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以及译文闻是书画 2017-04-16 08:34:43生卒年不详。
是我国东汉时期有名的经学家、文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
唐张怀瓘《书断》卷上谓许慎卒于东汉安帝末(约125年)。
后人考其事迹,认为许慎当生于东汉明帝时(75年以前),卒于东汉桓帝时(147年以后)。
汝南召陵万岁里(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人。
字叔重。
为太尉南阁祭酒,校长等。
人称许控长或许祭酒。
性淳笃,博通经籍,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语。
工书。
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五十九人,中有许慎。
唐张怀瓘《书断》卷下云:“许慎少好古学,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
”列其小篆为能品。
许慎以篆书为正字;著有《五经异义》、《淮南子注》、《孝经古文说》和《说文解字》十四卷等。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有传。
《说文解字》收入正文9353字,重文1163字,合计为10516子,全书解说用字133441字,首创540个部首编排法。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宽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学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
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
因此,它不但过去对汉字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
說文解字序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注释与翻译〔题解〕本文选自《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系东汉经学家许慎著作的一部文字学专著。
在序言中,许慎对汉字的源流发展、体式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我们了解古文字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作者许慎,字叔重。
东汉汝南召陵人。
曾太尉南阁祭酒等职。
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
为正秦汉以来书体错乱和今文经派臆解经义之谬,积二十年之力撰写了《说文解字》。
为我国古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
鸟兽之文:“文”指行迹。
地之宜:宜者,仪也。
即地理现象。
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
用阳爻“-”和阴爻“――” ,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
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远取诸物” 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
宪:大法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
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发明农具,发现药草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④。
”,“扬于王庭⑤。
”夬夬:《易》六十四卦中一卦。
用缺一页③④⑤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许慎-说文解字序

文选:许慎《说文解字序》〔题解〕本文选自《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系东汉经学家许慎著作的一部文字学专著。
在序言中,许慎对汉字的源流发展、体式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我们了解古文字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作者许慎,字叔重。
东汉汝南召陵人。
曾太尉南阁祭酒等职。
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
为正秦汉以来书体错乱和今文经派臆解经义之谬,积二十年之力撰写了《说文解字》。
为我国古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
”,“扬于王庭⑤。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
鸟兽之文:“文”指行迹。
地之宜:宜者,仪也。
即地理现象。
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
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
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
宪:大法。
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发明农具,发现药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慎·说文解字序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
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日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日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日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
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时,征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
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屋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虽叵版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诸生竞说字解经,喧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
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
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闯⒍米掷酰志梢斩埔把裕云渌孛睿慷词ト酥d。
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号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
其迷误
不谕,岂不悖哉!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也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衺辞,使天下学者疑。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
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廖误,晓学者,达神恉。
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万物咸赌,靡不兼载。
厥宜不昭,爰明以谕。
其称《易》,孟氏,《书》;《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他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完成了这部中国古代字书的奠基之作。
该书原有十四篇,叙目一篇。
正文以小篆为主,收入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还有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在流传中被改动较多,现在的版本由宋朝徐铉校定,和原书出入很多,徐氏本的篇目很多,每篇又分成了上下两卷,总共三十卷,收入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
《说文解字》改变了周、秦到汉字书的编纂方法,将所收字编成四言、七言韵语的形式,开创了部首编排法,共分为五百四十部。
许氏总结了先前的“六书”理论,创造了系统解释
文字之法,是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最后注明读音。
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中没有出现过的。
《说文解字》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多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存版本以徐铉校订的宋刊本最早,《四部丛刊》初编和《续古逸丛刊》也有影印本。
到了清朝,学者们把研究《说文》作为考据对象之一,作注的就有几十家,其中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最有名。
近代的丁福保比较研究了先前各家专著,参考甲骨文、金文的资料,汇编成《说文解字诂林》,后来又补充资料编为《补遗》,作为总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