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和说文解字(简)

合集下载

许慎与《说文解字》讲义

许慎与《说文解字》讲义

许慎与《说文解字》•(一)许慎和《说文解字》•许慎(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今河南郾城县东),东汉著名经学家,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他据古文经的材料,参考秦汉各家的说法,以篆文为主,兼收古文、籀文,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约始作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写定,前后花了大约22年的时间。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学经典著作,也是第一部字典。

现存《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宋徐鉉校定。

全书十四卷,合叙目一卷,共十五卷。

收小篆单字9353个,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

•(二)部首及部首的创立。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又云:“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由此可见,中国文字是由一些形体结构简单的所谓独体的文构成的。

《说文解字》就是一部说解文字的书。

•许慎根据9353个小篆单字的形体结构,归纳为540个部类,每部以一个结构最简单的文为首,以此代表客观事物不同的部类,部首由此而创立。

•《说文》540部首的编排,贯彻“始一终亥”,“据形系联,不相杂厕”的原则。

同一部首下所属字的编排,一般是把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排在一起,先实词字,后虚词字。

•(三)《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1、先分析部首,探讨部首字的意义;然后说明凡属于这个部首的字,都与这个部首的意义相关。

例如:•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属皆从示。

•2、每个字先讲字义,即所谓的本义;然后分析字形结构,常指出字的读音;有时还用六书理论对具体的字进行归类。

例如:•豆部: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

凡豆之属皆从豆。

•告部:告,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

从口从牛。

《易》曰:‘僮牛之告’。

凡告之属皆从告。

•(四)《说文解字》中常见的说解术语。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

以下我便从四个方面对《说文解字》进行简要介绍:一、《说文解字》作者及成书年代: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漯河市召陵区许庄村人,生于约公元58年,卒于147年,约92岁。

许慎属古文学派,从师于古文经学大师贾逵,古文修养基础深厚,他创作《说文》与跟贾逵学习古文经有很大关系。

范晔《后汉书〃儒林传》载:‚慎性实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

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许慎《说文》后叙称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始着《说文》贾逵尚在世。

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4年)与马融,刘珍及博士议郎五十余人在东观校五经,诸子和史传‚以文字未定未奏上‛,至其子许冲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献书。

前后历经二十二年,惨淡经营,可见许慎为成就此书花费了半生心血。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成书于洛阳),(汉)许慎撰。

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字书之一。

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书献给皇帝。

二、《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说文》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字学大典,而且也是一部‚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语)的百科全书。

《说文》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礼仪等,因而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史料价值极高。

它不仅有助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字的音、形、义,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也适合于了解和爱好中国文字学的读者阅读。

《说文》十四卷,又叙目一卷为十五卷,每卷分上、下共三十卷,收字9353,又重文1163,注文约十三万余字。

许慎与《说文解字》

许慎与《说文解字》
6. 其後諸侯力政(征),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 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畮,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 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六國古文各不盡相同)。 7.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髙作《爰厯篇》,太史令胡毋敬 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8. 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隷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 ,初有隷書(秦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絶矣
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 3. 《周禮》八嵗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 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 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 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作‘明忌’故说云‘居德以明禁’”此言“百官凭借它来施加恩惠于庶 民,增修其德,明白禁忌。”段玉裁说:“施禄及下,为能文者则禄加之 ;居德则忌,谓律己则贵德不贵文也。”統治者要求自己“居德以修己, 明忌以新民。”)
一、《説文解字敘》導讀(3)
3. 倉頡之初作書,葢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初文:独体象形——
辛、帝尧、帝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改易殊體,封于泰山
者七十有二代(除—治地為墠shà n。《史记·封禅shà n书》:“管仲曰
:‘古者封泰山,禅shà n梁父,七十二家。” 桓谭《新论》:“泰山之 上有刻石,千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有二家。”孫詒讓說: “五帝三 王加遠古六十四民,總為七十二代。”),靡有同焉。(以上为第一段 ,言周代以前文字之源流)。

许慎与说文解字

许慎与说文解字

• 转注 • 许慎《说文解字· 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 由于除“考”和“老”二字外,《说文解字》在释九千多字 中没有用文字指出哪些是转注字,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不同 角度去理解,因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非常多,争论了一千多 年,至今却无定论。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在今天 要想确定许慎或创立六书者的原意,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 把转注问题看作文字学史上已经过时的一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再去 为它花费精力。” • 假借 • 许慎《说文解字· 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 也。”意思是说,假借字是语言中一个表达某事物的词义,本来没有 表示它的字,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 义所要表达的事物,令字、长字就是这种字。
• • •
• •
会意 许慎《说文解字· 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说,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 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字、信字就是这种字。 “武”字篆文由止戈二字组成,许慎引《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止戈为 武”,把“武”的本义解释为制止干戈(即战争)。“信”字篆文由人言二 字会合成意,许慎释其本义为诚实,人言必须诚实。而按现代学者研究, “止”本象人的脚,在别的会意字中多表人的行走前进,所以止戈会意是持 戈前进,即征伐用兵的军事行动之意;“信”字是以“言”作形符以“人” 作声符的形声字,而非会意字。 形声 许慎《说文解字· 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作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 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江字、河字就是这 种字。 “江”字许慎认为其本义是长江,“从水,工声”。“河”字许慎认 为其义是黄河,“从水,可声”。二字是用与其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水” 字作形符,分别取音同音近字“工”和“可”作声符来配合成的。

许慎与《说文解字》1

许慎与《说文解字》1
也。”
7.推阐六书理论。 • 提出了所谓“六书三耦说”。 8.批驳妄说。
清代段、桂、王、朱四大家对《说 文解字》的研究
• 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 •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一字懋堂,
江苏金坛(今金坛县)人。
1.阐明《说文》体例。 • 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段注:
“于六书为会意。凡会意合二字以成语, 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
江苏吴县人,晚年自号石隐山人。 《说文通训定声》共18卷。特点: 1.同时从形、音、义三个角度对汉字进行综
合研究。 2.创立了按上古韵部重排《说文》的体例。 3.增加新附字。
四、近现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1、章、黄学派对《说文》的研究 • 章炳麟(1869—1936),浙江余杭人,字枚
叔,号太炎。曾师从俞樾,又问学于黄以 周。其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文 始》、《新方言》、《小学问答》、《国 故论衡》等。
• 黄侃(1886—1935),湖北蕲春人,字季刚, 号量宁居士。曾师从章炳麟。其语言文字 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说文笺识四种》、 《说文笺讲》、《黄侃论学杂著》等。
• 章氏研究《说文》侧重于语源的探讨,黄 氏则主要在体例的阐释方面。二人都注重 文字的音义系统和演变规律的研究。
• 陆宗达(1905—1988),字颖明,祖籍浙江 慈溪,出生于北京。
初,号石翁、寒香、石屋老人。
•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全书30卷
• 最重要的特点:按六书的理论对《说文》 所收各字一一进行分析,使之各归其类; 同时联系古音,阐明字的音转、转注、假 借等事。
• 最大贡献:据甲、金石等材料全面对许慎 依据小篆说解形义所犯错误进行了纠正。 书中说解汇集各家之言,极便读者。
• 徐锴的传释本全称《说文解字系传》。 • 全书共40卷,含《通释》30卷,《部叙》2卷,

从书法视角看许慎《说文解字》

从书法视角看许慎《说文解字》

从书法视角看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许慎(约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

《说文解字》今文正文十四篇,叙目一篇,以一篇为一卷,又称为十五卷,其正文依部首分为540部,其中收入正篆是9353字,收入重文是1163字,合计10516字,全书说解用字133441字。

这部传统文字的奠基之作,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上可以考证甲骨文、金文的形体结构和意义,下可以阐明隶书行楷的发展及流变,对于书法学习和理论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说文解字》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由甲骨文到秦篆的古文字阶段和由汉隶到楷书的今文字阶段,汉字的形体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说文解字》所收辑的字体就性质来说,是属于古文字阶段的字体,但从形体和结构来看,都是甲骨文、金文的直接遗存。

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时期的篆书,更不要说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

我们可以根据《说文解字》保留的篆书和古义,认识和研究甲骨文和金文。

《说文解字》著录下小篆,我们才可据小篆与甲骨文、金文相对照,认识甲骨文、金文,若无篆书就难多了。

因此,可以说,《说文解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是辨识古文字的“阶梯”,认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字,对于研究整理先秦文字、学习先秦书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简析《说文解字》

简析《说文解字》

简析许慎《说文解字》概要: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将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一,《说文解字》诞生的背景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文字的研究。

不过早起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没有注重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只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而着手某一方面的研究。

从古代的甲骨文开始,汉字的形体就经过了一次次的改变,每一次的改变和发展,都是先人对汉字研究的成果。

早期的字书都只是简单地把汉字集中在一起,并没有对字义进行解释,也没有对字形和字音加以分析,因此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后来开始流行对经书的解释,但是仍然不科学。

东汉时期以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人)等人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继承了《尔雅》的传统,比较注意从语言事实本身去解释文意。

后人称之为“汉学”,《说文解字》就是其代表作。

许慎的《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描写,第一次按照汉字形体的构造来分类,第一次归纳出了540个部首,首创了部首分类法,按部首来编排汉字,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把汉字之间的关系归纳了出来,为文字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学和字典学的正式建立。

二,解读《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过去人们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所以“说文解字”就是说解文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又简称《说文》,本文有14卷。

每卷分上下,共30卷。

全书共收正篆9353字,重文1163字,说解文字共133441字。

书中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

字体以小篆为主。

《说文解字》把偏旁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就是一部。

然后把这个偏旁放在这一部的开头,作为一部之首,这就是部首。

通过这种方式,许慎把九千多个字归纳在了540个部首范围内。

说文解字简介1

说文解字简介1
《说文解字》的部首是文字学的部首,与后代的检字法的部首不同。要想顺利地翻检《说文解字》,必须逐步熟悉《说文解字》的540部及汉字的构形。这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连刊定《说文解字》的徐铉也感叹说:“偏旁奥密,不可意知;寻示一字,往往终卷。”(《说文解字篆韵谱》序)好在中华书局影印的大徐(铉)本《说文解字》后边附有部首检字和正文的检字,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说文解字》解释字音的第二种方式是用读若比拟汉代的音读。许慎在世时还没有发明反切,当时注音使用譬况法,有的用一字拟音,有的用俗语注音,有的用方言注音,有的用成词、成语注音,还有的以义明音。在用譬况法拟音时大多用“读若某”,有时也采用“读与某同”的说法。
《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结构有一套程式化的用语,简而言之,对于象形字多使用“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某”、“从某,象某某之形”这些用语。
《说文解字》中除了指明“上”、“下”二字为指事以外,对其他指事字的说解用语与对象形字的说解用语大大致相同,多使用“象形”、“象某某”、“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某之形”等语。比较特殊的说解用语是“从某,某……”例如:“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木部》)“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木部》)说解中的“一”是指事符号。
“据形系联”指的是根据字形相近来安排次序。
部首排列也有“以类相从”的情况。
除了“据形系联”和“以类相从”之外,部首排列也有亳无道理可言的情况。
每部当中列字的次第,大致来说是按照意义排列,把意义相关的字排在一起。按照《说文解字》列字的体例,凡是与部首形体重叠或相反的,都列于该部之末,所以“禁”、“禫”二字或者是被后人颠倒了次序,或是是后人附益的字。
《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或者用词释词,或者用短语释词。用词释词,在训诂学上称作单字相训,又称直训。以上直训可分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甲词释为乙词,而乙词不采用直训方式进行解释。第二种类型是甲词释为乙词,而乙词又释为甲词,这在训诂学上称作互训。第三种类型是甲词、乙词、丙词同释为丁词,这在训诂学上释作同训。第四种类型是甲词释为乙词、乙词释为丁词,丁词又释为甲词,这在训诂学上称作递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途: 敬神
是冠礼,娶亲时祭神,人死后随葬。 王政 君王饮酒而王国:夏桀、殷纣亡 莤su是古代祭礼,酹lâi是浇酒洒地表示祭奠,醮jiào
百业
诗人饮酒得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 王羲之饮酒写《兰亭序》 画家无酒不能画:吴道子、黄公望 民间礼仪: <说文句读>:“初,主人酌酒于客,曰献,宾饮献毕,而酌与主人,曰酢cù,主人饮毕,又酌于宾, 曰“酬”„„犹今俗之劝酒.”醉指一口尽(卒也),酣指尽兴饮酒,酩酊,酲chãng指饮酒过量, 神志不清.醒指恢复正常. 镇沅彝族:“三道美酒结良缘 卡多人 :“一碗小酒定终身。” 治病:醫从酒
①从定义看是指偏旁义化以后的会意字,甲骨文是图形会意。 古:组合图形会意。 今:会合词义:雀,男,歪 ②类别: 同体会意:木森 石磊 水淼miǎo 火焱 牛 奔羴鱻 异体会意:休、相
4 形声
概念: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事:事类。名:古曰名,今曰字。《仪 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书简)不及百名书于方。(木板)”譬:比方。 译文:形声这种造字法,就是用一个表示事类的字作形旁,取一个读音相似的字作声旁来 组合成字,像江河就是这样的字。 类别: ①甲骨先假借,后加音符的形声字: 翌 ②金文自觉义音造字: a造义符加音符字:(造):铜锡; b改图形爲形声字:铸、囿、刖; c加义符类化:(加)网——罔——網;其——箕 ③小篆以后词义分化,加音符、形符。形成古今字:益——溢,卒——猝。
5 转注
概念: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译文:转注这种造字法,就是造这类字用同一个部首,彼此意思相同,可以互相解释。 像考老就是这样的字 类别: ①形转:徐锴、江声:同部首的都是转注,问题是同部首不一定义同。 ①义转:戴震、段玉裁,同义词不一定同部首。 ③音转:章炳麟把同部首篡改为同源字的语音的根,不合愿意。
五、基础构件识读
六《说文》研究思考题
1、唐代以后对《说文》的研究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重要人物有谁? 2、六书理论有局限,三书说是否完美? 3汉字构形学的理论体系有何优缺点?你能够接受吗?
6假借:
概念: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依托声音,寄事于此。 译文:假借这种造字法,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它的意义。
例字:而、 其、我
(二) 对“六书”理论的评价
价值 1春秋战国以来文字研究的科学总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切合小篆实际。 2正确揭示了汉字义形音之间的关系:据义构形,会形示意,形义密合。也注意字音, 音中有义:仲盏钱贱笺 3对识字教学有指导意义 缺陷 1只适用于上古阶段偏旁义化后的篆字,对远古图形组合(沬)和今文字(记号春屮屯 日,更甲篆手持杖翻饼)有局限。 2定义欠周密。有边缘现象。“视而可识,近于象形;察而见义,近于会意。”
,药酒治病。
三《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
(一) 序字:“分别部居,不相杂厕”:540部;“立一为端,据形系联”:
(二)书形:小篆为正,兼收“古文”“籀文”“奇字”“或体”“俗体”
小篆 古文 籀文 奇字 或体: 俗体
(三)解字:先释义,次析形,次譬音,末征引(见上图)
(一)释义的体例: 1 一字多义的解释
4 上古音系的宝贵资料
段玉裁就从中总结了“同声必同部”的规律
,验之《诗经》:
春日載陽,以伐遠揚,十月滌場
5 古文化的化石宝库
酉部字和中国的酒文化: 甲
金 战国 篆 敬神
过程:酴(tú酒母也) ;������
mãng(麴生衣也) ;醞(yùn酿也) ; 《汉书。食货志》:“一酿用粗米二斛,麯一斛,得陈酒六斛六斗。”这是中国最早 出酒比率的记录。 种类:稻麦等酿成的比较淡薄的酒称“醴”,用黑黍和香草酿成的香酒称为 “鬯”chang,刚酿好的低度酒上面有酒渣,要过滤。不过滤的称浊酒:醴,(酒一宿 熟也)醪(汁滓(相混)酒也)láo。过滤的称清酒一酤(gū)醨(lí)就是过滤的薄 酒。而醇chún(不浇水的醇酒)酎zhò u(三重酒也)䙶nóng(厚酒也)则是高度酒。 滤酒叫䣺juān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后多依朱宗莱,从许慎名称而遵班固次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说解本义的字典
朝,甲 金 篆 隶

分析字形知道是早晨(甲子朝,朝服衣冠),早晨去上朝(赵盾)盛服将朝)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三朝元老)。前后一环套一环,不明本义便不好解释了。学习古代汉语必 读《说文解字》。
一《说文解字》多方面的价值
1 沟通古文字的桥梁
①基础构件 有的很相似
有的近似,需要金文中转
②有的会形合成字一直保持到小篆
③会意字经过简化,仍然可以追溯上去
2 传统文字学的理论总结
“保氏掌养国子„„而教以六书。”《周礼.地官.保氏》 “止戈为武,皿虫为蛊”
汉代三家: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一曰 一句数读 别义寄于书证 2 连篆为句 離 黄,鸟也。 昧 爽,旦明也
(二)析形:用六书术语(略) (三)标音
1形声法: 2读若法: 亼 三合也,读若集。雀 依人鸟也,读与爵同。
四《说文解字》提出的六书理论
1 象形
象形这种造字法,就是画出那个事物的形状,笔画随着物体形状的弯曲而弯曲,象 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①象形这种字是指有形可象的事物,画出轮廓,整体认知。 ②趋势:甲骨文字很象,小篆形符形象性弱化,符号化,人物化,概括难认,许慎没有 见过甲骨文、金文,所以也有认错的。如:爲
3会意
概念: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比:并,排比,组合。类:字类,字群。 谊:今用义,古用谊(本意合乎理义,引申为意义。)。撝:用手指挥。同挥(奋也。挥 洒的意思)。(100页) 译文:会意这种造字法,就是合并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以此表现造字者意思 所指向的地方,武、信就是这样的字
甲 周中 春秋

③类别:独体:画整体;画局部。(98页) 合体:画出陪衬物。(98页)
2指事
概念: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察:复审也。反复看。) 译文:指事这种造字法,就是初看可以认识,仔细看才能看出意义,象上下就是这样的字。 (99页) ①从定义看是画抽象的概念,如上下。 ②从类别看争论比较大。 ③类别:独体:抽象符号(符合原意):一二三; 加体:加指示符号:刃(象刀有刃之形)、亦(许看象形,从大,象两亦之形) 变体:(认识不一):片:判木也。从半木。
传统文字学理论的创立
制作 郝廷玺
第六讲 许慎和《说文解字》
一《说文解字》产生的原因
1今古文学派斗争的结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今文经、古文经;三次辩论:刘歆、韩歆、贾逵
2正确传承实用文字的需要
俗儒乱解字
3许慎个人材质和努力的结晶:
少年才俊 五经无双 受业贾逵 通古文经 校书东观,博采通人 辞官回乡 写成《说 文》为王政服务 集小学之大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