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名画赏析:《步辇图》

中国名画赏析:《步辇图》

《步辇图》赏析《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厘米,横厘米,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画面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者迎娶文成公主的事。

图卷右半侧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松赞干布所派的使者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穿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纯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此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

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

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

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画家简介1 / 7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

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公元723年(玄宗开元十一年),与杨畀、杨宁同任史馆画直。

工画人物,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名冠当时,与周昉不相上下。

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构写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

传世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创作背景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生活,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2 / 7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画的高潮期,宫廷和京、洛两地的画家、壁画家和民间艺匠等尽显其才并相互影响。

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

五百字以上艺术作品赏析

五百字以上艺术作品赏析

五百字以上艺术作品赏析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生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画面中人物栩栩如生,建筑错落有致,车马舟船应有尽有,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摊贩、劳作者、行人、牛、骡、驴等各类人物众多,他们或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或在田野辛勤劳作,动作和神态逼真。

整幅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时代。

在技法上,《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绘画方法,以线描为主要手段,注重细节的刻画。

画中的人物、建筑、车船等都通过精细的线条勾勒出来,具有极高的写实技巧。

同时,画家还巧妙地运用色彩,通过深浅、冷暖等对比手法,突出了画面主体,营造出了丰富而具有层次感的效果。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风俗画,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它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的繁荣昌盛,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例如,画面中出现了很多商人和劳动者,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同时,画
面中也出现了贫富差距、劳逸不均等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总之,《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张择端的卓越绘画技艺,也为我们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

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

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

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

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

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

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

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

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

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中国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长,积厚流光,拥有鲜亮的民族风格和优秀的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自成一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

大量的名祖传世佳作历尽沧桑保存到今天,是中华民族以致全球、全人类的可贵文化遗产。

本篇分为中国画之发源、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五代期间、两宋期间、元朝、明朝、清朝八大多数,时间跨度四千余年。

在内容上聚集了两百余位有名绘画大师的两百八十余幅传世珍品,涵盖了岩画、彩陶画、帛画、壁画、山川画、人物画、花鸟画、界画等画科,工笔、写意、泼墨、没骨等各样画法,各家各派,美仑美奂,选品均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内各地博物馆、美国多数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大型艺术品珍藏机构,拥有极高的鉴赏与珍藏价值。

收录了太古新石器时代至清朝的无名画师及两百余位有名画家的二百八十余幅名画。

分为中国画之发源、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五代期间、两宋期间、元朝、明朝、清朝八大多数,时间跨度四千余年。

几乎将全部派别、风格、款式的名画囊括此中。

在这里,您能赏识到古代先民纯真古朴但却意义深远的岩画,先秦及秦汉王朝精密瑰丽、多姿多彩的漆画、帛画及壁画,历朝历代精工仔细、风格迥异的山川画、花鸟画、人物画,“不求形似”、“无求于世”的文人画。

在这里,您还可以领会到设色华美、用笔工整的的黄筌画派,粗笔浓墨、略施杂彩的徐熙画派,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北方山川画派,平庸天真、迷惑奇异的南方山川画派,以及不拘旧规、破格创新的“扬州八怪”的画作。

经过对各样画派不一样风格相貌的赏析以及对不一样期间绘画技法的认识,您能从中领会到中国绘画历史的独到发展脉络和绘画艺术的广博精湛、奇伟瑰丽。

为了方便读者赏识名画佳作,我们在每幅名画后均配有鉴赏文字,对每幅名画的名题、年月、尺寸、作者、成画背景、主题内涵、作品境界、技法特点、艺术价值等,逐个进行介绍与赏析,能够以文释画、画文联合、相辅相成,使读者在审美之余,对中国绘画史的技法发展以及画家的承袭影响有纵深的认识,进而成为提取这些名家名作主旨精华的绝佳门径。

各代名画赏析1

各代名画赏析1

唐朝1.《捣练图》唐张萱《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

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捣练图》描绘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练”是一种丝织品,又是一种丝绸加工手段(即脱胶,将生坯加工成白练)。

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草木灰碱性溶液沸煮、日晒氧化漂白,再用杵捣,加强草木灰水对丝胶的渗透能力,使脱胶均匀彻底,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在周围玩耍。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

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

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画的共同特点: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捣练图》作者:张萱张萱,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

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

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1. 张萱是处于吴道子和周舫前后的一位重要的盛唐人物画家。

和唐代许多著名人物画家一样,张萱的绘画才能深得统治者赏识,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对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熟悉,从而为其绘画“写真”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2 .张萱的人物画特点却不能单以“写真”来加以概括。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此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

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

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

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画家简介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

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公元723年(玄宗开元十一年),与杨畀、杨宁同任史馆画直。

工画人物,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名冠当时,与周昉不相上下。

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构写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

传世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创作背景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生活,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画的高潮期,宫廷和京、洛两地的画家、壁画家和民间艺匠等尽显其才并相互影响。

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

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他“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名冠一时”。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经战火磨难,流散四海,又辗转回国,现如今皆为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五牛图》韩滉」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洛神赋图》」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相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

▲「《步辇图》」五、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深静清幽之美。
常中不凉此的一 的,禁凄景原块 慨发陷怆,野残 叹出入之无,碑 。 人一感不孤,
世种,烘单几 沧悲使托的株 桑凉看出人枯 、的画了影树 世氛之无,, 事围人限此荒 无之也苍情凉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看 到这幅画,我首先想 到的就是这句赞美荷 花的诗句。这朵盛开 的荷花,轻盈又有质 感,娇艳欲滴,我仿 佛能看见她在微风中 摇曳生姿的美态,忍 不住想闻一闻她那扑 面而来的芬芳……
一直认为冬天是四季最美的一个 季节,爱冬天,更爱冬天的雪景。 旋转的雪,覆盖了苍茫的天空。
冬天的使者,洁白的象征,它以 自己独有的身姿装点着大地,衬着 那一尘不染的洁白,流露出安雅宁 静的气质。
我想,处在平静单纯的雪景中, 心境也会得以平静许多吧。
想着有一天,能去到北方,真正 地感受一下被雪花亲吻的感觉呢。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王冕的存世名作 《墨梅图》繁花 密蕊,让我有热烈 蓬勃向上之感。 他那单纯的水墨 和清淡野逸的笔 致,让我感受到 了梅花的清肌傲 骨,同时也似乎 明白了文人雅士 孤高傲岸的情怀。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正如诗句上所说的,画中石 壁上的兰花独自生长、开花 , 不与人同流合污,让我对幽 芳高洁这种境界肃然起敬。
那么多的童子,画家却 能够深入细致地描绘出每个 人的动作,互相呼应。画中 形象看起来繁杂,却有内在 秩序,有条不紊。
童子戏狮的舞蹈场面, 让我回忆起少时春节的热闹 场面,不禁感慨时光飞逝, 当初孩子眼中的乐趣已离我 渐远,而画作却能永远记录 那些时光。
苏汉臣 南宋《百子嬉春图》
寥寥几笔,形神毕现。透过侧
影,足见人物专注神情,不得不惊 叹画家之妙笔。
梁 楷
六祖慧能,击竹悟禅。心量广
大,犹如虚空。

六祖悟禅机,画家大胆创新,

均因不过多拘泥于经典。观画明理,
原来画还可以这样画,原来路也可

以这样走。用心悟,一切无限度。






画中古人,长须蓬发,面容清瘦,在深山中采薇充饥。 岩石峭壁,松树古藤,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荒芜寂静。但 是仔细察看画中人物,抱膝而坐者,目光炯然,面部表情 是那样的坚定不屈。他们在谈论什么呢?或许他们避难深 山老林,却仍时刻关心着家国吧。真想穿越到那个遥远的 国度,聆听画中之淡我 竹 、 坚淡强 子 刚 贞几烈 坚 正气笔感 韧 不节,。,筛风弄月 可谓是胸中有 , 正气,画出的 潇
竹子也是刚正 洒
不阿的。


扑高点淡描《 菊 来风叶墨绘菊 , 。亮面勾出石 凌
节。写石图 霜 像菊菊柱》 自 阵花花的中 行 阵凌,挺以 , 清霜以拔浓 不 香傲石、淡 趋 向寒青坚墨 炎 我的略实彩 势
李唐 南宋 《采薇图》

璃周

文 矩

物 图
五 代
看到这幅画,觉得它挺有意思的,因 为画中人物是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
每当背诵他们的诗作时,总会幻想着 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作出此诗的。
这幅图把他们潜心觅句的状态展现在 我们眼前。色彩飘逸,超脱凡俗。
看到这幅画时,我脑海 中首先浮现“热闹”二字。 一群童子,嬉笑玩耍,活泼 可爱。
,
雪溪图
小小的雪溪,广阔深远的意 境,让人明白何谓有容乃大。
它可以容纳无边的景色,让人 尽情联想: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日升日落,春去秋回无论和风 丽日抑或雨雪霏霏,雪溪有独特 的神韵。
一个宁静安逸的雪的世界, 这个世界清静得凡尘不染。画面 不觉让我将自己设想为一个迷失 方向步入山林的旅人。眼前白雪 茫茫的景象将我包围,只感觉到 一股寒冷瑟缩。眼前的小屋,屋 顶上覆盖着积雪,却让我看到了 找个地方远离风雪的希望。
春雪
大地新装,素白银亮。 太阳一出来,雪就慢慢融化了,成了另一番景象: 斑斑驳驳,黑白交错; 那墨绿的山坡和树丛显露出黑一块白一块大大小小长长 短短的错综组合,且瞬息万变, 画面让人有着一种清新干净的独特心境。
雪景寒林图
雪峰屏立, 山势高耸,白雪皑皑。 深谷寒林间, 萧寺掩映,流水无波。 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 磅礴、宁静。 让人不禁有了一种 抛开世俗一切纷繁, 隐居其中的念想。
《清明上河图》呈现给我的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车 水马龙,店铺兴旺,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游客摩肩接踵的情 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有一种置身在北宋都城汴京的错觉, 我仿佛就站在那熙熙攘攘的街道中央,看着人来人往。
乍看这幅图,给我 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那远山峻峭,近石方硬, 树木挺拔,奇峻的山岭 让人不敢攀爬;但细看 之下,又发觉此山云雾 缭绕,雾气迷蒙,山岭 绵延不绝,宛若一处人 间仙境,不自觉得又想 亲近它,细细地领略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