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合集下载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经战火磨难,流散四海,又辗转回国,现如今皆为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五牛图》韩滉」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洛神赋图》」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相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

▲「《步辇图》」五、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让每个华夏儿女都引以为豪。

都说艺术是无价的,而艺术包含了诸多的形式,每个艺术形式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艺术无价不是说一个艺术作品本身,而是艺术背后的付出和创作者对艺术的挚爱。

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绘画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不像文字那样有感染力,也不像音乐那样直入心脾,它需要鉴赏者有美的眼睛,透过画布上的浓淡深浅看到隐藏在颜料中的爱和魅力。

中国的绘画种类繁多,优秀的作品也不少,但真正能传世和代表中国绘画的也不多。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看看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国宝,能代表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

一、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根据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的《洛神赋》绘制的,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手法独特。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曹植和洛神的相会,短暂的相遇之后面对的是分别,有惊喜也有无奈。

第二部分是离别,毕竟人神殊途,即便你有情我有意也抵挡不了世俗的眼光,纵然有天般不舍,也不得不放手离别。

第三部分是启程,因为人神殊途,洛神不得不离开,曹植策马追赶渐行渐远的云车,直到洛神的声音消失在云端,在不舍和无奈之中,曹植只能踏上返回的路。

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在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洛神赋》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时局,也正因为是魏晋战乱频繁,《洛神赋图》原作已不复存在了,或毁于战火,或流于民间,无人知晓。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只是摹本。

《洛神赋图》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也是他现存的唯一一件作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时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的最好见证。

如今《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画了,它也是研究北宋历史和文化的史料,其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中国画十大名画

中国画十大名画

中国画十大名画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主要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画出了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二:唐阎立本《步辇图》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三: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

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

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四:唐韩滉《五牛图》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五: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表现的是南唐官员韩熙载夜宴的全部场景。

勾线流畅,设色典雅,层次鲜明,独具神韵。

首先是线条工细从人物的衣着纹饰上可以看出注重布局从图中可以看出黑白穿插于红绿之中明暗搭配很是合理。

六: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宏。

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

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

百骏图赏析

百骏图赏析

作者简介
郎世宁
688年生,1766年逝世,原名朱塞 佩·伽斯底里奥内,意大利米兰人。 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 绘制圣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 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 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背景故事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 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 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 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背景故事
陈 金 在 后重二谈来远 爷 话 梁所 的 中 某著 祖 梁请之 上 某琉《曾得璃古经知厂玩在金的谈宫二张旧中爷鉴闻内手轩》务里、一府保阎书上存善(驷有之北 院 郎在京 供 世画出 职 宁卷版 , 《上社 掌 百添, 管 骏上御 图了19马 》“96, 的臣年故 仿郎出而 本世版金 ,宁)二 于恭,爷 是绘” 其 从 相 署中小约款有 爱 到 ,“ 马 金 再仿 , 二 配郎 长 爷 上世大家仿宁了中张的就观照《画赏、马。董百。梁邦骏金某达图二十、》爷分于假临欣敏赛摹 赏 中真完 金 等”以 二 大一后 爷 臣节, 的又 画 题叙由 艺 跋述太 ,有监 提 加关偷 出 盖这偷 请乾件送 他隆作回 为品的宫 自在五 近 中 己 颗代。再印的 这 临 玺,新 一 画按故 卷 两照事 《 卷宫,百《廷颇骏百的有图骏格传》图式奇摹》装色本,裱彩,并,起每共摘先月用要就提了转 在 供三述 金 生年于 二 活时后 爷 费间, 手 三,以 中 十花为 。 元费有 清 ,了兴 亡 三近趣 后 年两者 , 为千了 金 期元解 二 ,,爷 到 《 这 了 等百些期待骏 满 限 时图 族 , 机宗 金 出》室 二 售的没爷。前有按其前了时中后经完的后济成一提来了卷供源两仿相,卷本关家临,的境仿后资很 的 来料快 郎 以。就 世 三据没 宁 千说落 《 元郎了 百 的世, 骏 价宁生 图 格所活 》 卖画潦 , 给的倒 梁 了《, 某 收百于 又 藏骏是 付 家图》 卷 便 给 魏,以金子于 作 二 丹晚 画 爷 。清 摆 两 而光 摊 百 另绪谋元一二生酬卷十。劳仿六民费本年国,则(二算在公十是抗元年了日(结战19公。争00元 时年期1)9,3曾1由经年汪被)精太前卫监后的乘的夫八一人国天陈联,璧军古君侵董 华 商 买之梁去乱 某 ,盗 到 于出 什19宫 刹39外海年,一希由带特一溜勒个达五姓,十金正岁的好生满碰日族到时宗 了,室 金汪画 二精家 爷卫借 ,作来 二为临 人寿摹 便礼了 攀送一 谈往卷 了纳, 起粹这 来德位 。 姓 国金了的 。画家名字已不可考,古玩行的人尊称他为金二爷。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作者:林子涵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2012年第02期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画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此《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本文图为局部)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步辇图》图卷右边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体态映衬了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为反衬;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为正衬。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

至清乾嘉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

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二、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

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8幅中国名家名作赏析「作品精选」

28幅中国名家名作赏析「作品精选」

1、王有政《悄悄话》【赏析】画面作为精神的栖息地,不加整理,不事雕琢,形具神生,以形写神,这使他的人物画显出了原色原味,显出了鲜活的生活气息,由此让人感受到淳厚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

此作获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郑燮《甘谷菊泉图》【赏析】此幅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说入画。

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

笔墨放纵,挥洒淋漓,新意独具。

款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

”郑燮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此图殊为难得。

3、黄宾虹《漓江纪游》【赏析】全图运笔飞动,以草篆笔法出之,放逸淋漓。

溪畔江边一段山石,乃破墨渍墨并用,铺水恰到好处,水石俱活。

杂木错落有致,穿插在江岸岩石间,画家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实中透气。

画作苍莽雄伟,却在流泉和溪涧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淡荡空灵。

4、郑板桥 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5、陈逸飞《船家》【赏析】陈逸飞以江南水乡中船家为题,以深沉的橄榄绿色为主调,把船布置在中心,细致地把生活痕迹及渔民的劳动表现出来:描绘小船运载竹杆,渔民正在插竹,准备捕鱼,小船前方出现的鸭群侧面地烘托河中的生机。

画家运用了熟练的厚彩磨砂技巧及其深厚的写实功底。

6、元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赏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赵孟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

画家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

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

以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自然而不做作。

7、李可染《布袋和尚》【赏析】布袋和尚是李可染钟爱的人物题材之一,以流畅自由的笔线,勾画出弥勒并不端正的头部和五官,赋予人物一副活动着的脸部表情,闭着的双眼更赋予人物怡然自得和豁达脱俗的精神面貌,此图笔墨恣肆、行笔迅捷、画风潇洒、活泼自如,表现出作者早期写意人物画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绢本设色 纵:46cm横:180cm。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人物 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平和,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 环境只是借两只鹤和小狗暗示出来而未加以直接的描写。这幅画的主要成功是在形象 及动态的刻划方面。这些仕女画中最通行的主题就是古代贵族妇女们狭窄贫乏的生活 中的寂寞、闲散和无聊。描写了她们的华丽的外表,也通过她们的神态揭示了她们的 感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束缚。
听琵琶曲
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 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
观舞
第二段描 绘韩熙载亲自 为舞女击鼓, 所有的宾客都 以赞赏的神色 注视着韩熙载 击鼓的动作, 似乎都陶醉在 美妙的鼓声中。
休息
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 子谈话。
《洛神赋图》 作品年代:东晋
作者: · 顾恺之 简介: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二、《步辇图》作品年代:唐朝 作者:阎立本
简介:绢本设色,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阎立本,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步辇图》是以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 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现存《步辇图》可能是北宋时期的摹本。古时对传模移写的技巧颇重视,故该图应保 留了原作的面貌和风韵。
王希孟:北宋画家(1090——?),生卒年代不详。
《千里江山图》据卷后有北宋奸臣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 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 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 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 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 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捣练图局部
作者不停留于单纯的图解劳动程序,而是抓住劳动中流露情绪的细节动作,如捣练间歇 中挽袖、娇美的小女孩扇火时以袖遮脸以及另一更小的女孩好奇地看熨练等,突出劳动中愉 快的情态。
《挥扇仕女图》,绢本设色。 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十三人,分为五个 自然段落。 起首第一段为“挥扇”,凡四人:一位戴玉莲冠的妃子按纨扇慵坐,其右一女官紫袍束带, 两手横扇,另有两女持梳洗用具侍立于左侧。第二段为“端琴”,凡两人:一拖髻者抱琴至, 另一垂鬟女子在协同解囊抽琴。第三段为“临镜”,凡两人:一戴唐巾人持镜却立,一姬拥 髻对镜,衣锦灿若。第四段为“围绣”,凡三人:其中一姬持团扇,倚绣床,支颐有倦态, 两女对绣,第五段为“闲憩”,凡两人:一妃妆者背坐挥小纨扇,引颈远眺,另一姬倚桐凝 伫,茫然出神。五个段落似离还合,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各种心理状 态。在画中,作者通过对嫔妃的生活的描绘,表达出她们寂寞、沉闷、空虚、无聊、幽恨暗 生的心情。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丽,赋色柔丽多姿,艳而不俗。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 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 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目录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 阎立本《步辇图》 唐· 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 韩滉《五牛图》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 郎世宁《百骏图》
《步辇图》局部
《步辇图》局部
《步辇图》 图卷左侧
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 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 、 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 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 之态,是为正衬。该图 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 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 朗、重点突出,节奏鲜 明。
三、《唐宫仕女图》系列
唐· 张萱、周昉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 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 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 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 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 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 特征。
虢 国 夫 人 游 春 图 局 部
《捣练图》,张萱绘(宋摹本),绢本设色,
《捣练图》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 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 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这幅长卷式的画面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 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 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 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 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五牛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绘(五代),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主人公韩熙载, 在政治上颇有见地,曾怀有力佐南唐统一中原的抱负,又长于文学 书法及音律绘画,但由于他不拘名节和耿介不屈的作风,而屡受当权者排挤。南唐后期朝政 日非,国家变得异常虚弱,北宋建国更对南唐形成致命的威胁,后主李煜只能俯首称臣苟且 偷安,亡国之势已无可挽回。这时李煜又想任韩熙载为相,但韩熙载对南唐的前途完全丧失 信心,悲观失望使其生活行径变得更为放荡,府中广蓄女妓,专为夜饮。 于是李煜命顾闳中潜至其府中,通过观察,目识心记写成此卷,想让韩熙载自己感动羞愧, 而韩熙载却视之安然。奢靡享乐的生活在南唐上层社会已极普遍,韩熙载的行为很真实的反 映了官僚贵族腐败的一面。
一、《洛神赋图》 作品年代:东晋
作者: · 顾恺之 简介:绢本,设,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 (宋摹)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 概况:取材于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 【年代】:宋 【文物现状】: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步辇图》局部
《步辇图》局部
《步辇图》 图卷右半是
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 唐太宗,唐太宗的形象是全 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 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 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 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 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 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 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 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 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 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 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 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 为反衬。
听轻吹
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 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
宾客酬应
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北宋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洛神赋图 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为宋代摹本)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 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 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 早期山水画特点。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绘(宋摹本),绢本设色,纵51.8厘米, 横148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人游春图》,此图描绘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整幅不画背 景,着力于人物从容欢快情绪的刻画,装备华丽的骏马踏着轻快的碎步,整个出行队伍装饰 得花团锦簇,使人联想到春光明媚的季节,更突出了杨家姊妹的奢华骄纵。 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 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居右上首, 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二、夏商周时期美术

在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 隶制社会。美术较原始社会有着重大发展和进步。在 美术创作中,幻想性的神异形象占有较大比重,直接 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的作品开始以新的姿态出现。
人 物 龙 凤 帛 画
人 物 御 龙 帛 画
三、秦汉时期美术

绘画在秦汉时期已从先秦的装饰功能中摆脱出来, 发展成为美术中的主要门类。
《宫乐图》 绢本设色,纵:48.7 cm,横:69.5 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 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bìlì )、琵琶、古筝 与笙。 从每个人脸上陶醉的表情来推想,席间的乐声理应十分优美,因为连蜷卧在桌底下 的小狗,都未被惊扰到!
武氏祠画像石 荆轲刺秦王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会功 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女史箴图(部分) 顾恺之
五、隋唐时期美术

唐代国势强盛,给绘画发展造成十分有利的条件。 风格技巧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五牛图》唐. 韩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