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知识点归纳100幅名画课件资料
艺术素养——名画百幅赏析

——名画百幅赏析
艺术素养
考试大纲
❖ 考查学生对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艺术 教育系列教材《名画百幅赏析》《名曲百首 赏析》《古诗百首赏析》所涉及的基本文化、 艺术常识的了解情况。
❖ 参考书目:《名画百幅赏析》(高等教育出 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名曲百首赏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古诗百首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笔花鸟画
花 鸟 画
(绘画手法和表现手法)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 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崇尚写 实,求形似,与“写意画”对 称。
水墨花鸟画
写意画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 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 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 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 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中国名画赏析 工笔花鸟画
《五牛图》
韩湟,唐代长安人。他通过牛的姿 势、眼神表达了牛的情感。
中国名画赏析 工笔花鸟画
❖ 宋徽宗赵佶是宋代第 八个皇帝。他虽是亡 国之君,但是,他 “艺事之精,冠绝古 今”
❖ 他的工笔花鸟画勾勒 精细,达到了工笔花 鸟画发展的高峰 。
中国名画赏析 写意花鸟画
苏轼《枯树怪石图》
苏轼,字子瞻,宋代杰出的诗人、画 家、书法家,苏轼是写意花鸟画的开山鼻祖。
他笔下的鱼鸟鸭, 都有一个非常明显 的大大的白眼,表 现了复杂的情感。
中国名画赏析 写意花鸟画
《 兰
郑板桥,名
竹
燮,号板桥,清
荆
代江苏人,“扬
棘
州
图
八怪”之一。
》
中国名画赏析 近现代绘画
齐白石《墨虾》
齐白石,原名纯芝,号白石,字渭清,濒生, 湖南人。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墨虾。
《幅世界名画赏析》课件

03 世界名画赏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赏析
总结词
以人为本,追求完美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以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和背景风光为主题,展现了艺术家对人体和 自然的深入研究。
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通过壁画形式展现了上帝创造人类的过程,体现了艺术家对人体结 构和空间感的卓越掌握。
巴洛克时期的名画赏析
总结词
01
表达。
03
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
以丝网印刷的方式重复呈现玛丽莲·梦露的形象,展现了艺术家对流行
文化的关注和实验性的创作方式。
04 世界名画的影响与价值
世界名画对艺术的影响
推动艺术发展
世界名画作为艺术史上的 里程碑,对艺术风格、技 巧和观念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启发艺术家
世界名画为艺术家提供了 灵感和借鉴,启发了无数 后来者的创作。
世界名画的收藏与市场价值
收藏意义
世界名画作为艺术品收藏的珍品,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市场价值
鉴定与鉴别
收藏世界名画需要对作品的真伪、品 质和价值进行鉴定和鉴别,需要专业 的艺术知识和经验。
世界名画在艺术品市场上通常以高价 成交,成为投资和财富保值的手段。
05 结论
本课程的总结与回顾
课程目标
拓展艺术边界
世界名画不断挑战和拓展 艺术的边界,使人们对艺 术的理解和欣赏更加多元 和深入。
世界名画对文化的影响
传承文化价值观
世界名画作为文化遗产,传递着 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历史背景和
人文精神。
促进跨文化交流
世界名画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有 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和交流。
激发文化创新
世界名画欣赏余幅高清图片课件

03
《向日葵》
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的自我放逐中,创作了这幅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向日葵象征着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与梵高自身的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
。
历史和文化背景
文艺复兴
达·芬奇的画作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挖掘与对古典 文化的回归。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透视与光影效果, 力求呈现更为真实、立体的人物与场景。
画作创作背景
01 02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受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之邀,创作了这幅壁画。画作描绘了 耶稣与他的12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表现了耶稣说出“你们中有一个人 要出卖我”后,门徒们各异的反应。
《睡莲》
莫奈在自家的花园里,对同一个场景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变化进 行了持续多年的绘制,展现了光线与色彩的美妙变幻。
《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作品,位于梵蒂 冈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以其宏大的 规模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彰显了文艺 复兴时期的创造力。
巴洛克时期名画
《夜巡》
伦勃朗的杰作,通过独特的光影效果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兰 民兵队出征的场景,展现了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
《大卫》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以其完美的比例和肌肉线条著称,体现了 巴洛克艺术对形式和情感的追求。
课程总结
1 2
知识梳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多幅世界名 画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以及画家所要表达的 情感与主题。
欣赏能力提升
学员们逐渐提高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够 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解读画作。
3
历史文化意义
世界名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人类历史与文 化的见证。通过学习,我们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世界名画欣赏余幅高清图片 课件
【精品美术】高中美术课件:中国古代人物画(共36张PPT)

中国画的分类 道释画
中国画的分类 仕女画
中国画的分类 肖像画
中国画的分类 风俗画
中国画的分类
历 史 故 事 画
一、战国是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二、两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三、唐朝是人物画的成熟阶段。 《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等
四、五代是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 《韩熙载夜宴图》
人物画的早期发展: 战 国
龙 凤 人 物 图
ZHONGGUO GUDAI RENWUHUA
图
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
》
采用极为工细的手法,
线条细劲、流动,设色 妍丽、明快。
唐 寅
• 明代后期的人物画,陈 洪绶异军突起,他所画 的人物形象夸张甚至变 形,气势伟岸,格调高 古,线条刚柔相济,富 有装饰性。
《对镜仕女图》 陈洪绶
• 明清之际,西方的文化 和艺术伴随着西洋传教 士的到来而影响了中国 的传统文化艺术。这些 西洋传教士带来了西洋 画的凹凸明暗和透视法, 最初他们以西方油画的 绘制方式进行创作,后 来因为要适合皇帝的欣 赏趣味,改而采用中国 画的工具材料,结合中 国画的传统技法,画出 一些融合中国西画风的 作品。
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人物画特点:
一.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更加强对人物神情 的刻画,即所谓“传神”也. 二. 运用均匀细腻的线条,有“春蚕吐丝”及“游 丝”描之称,是其线条的集中表现.
顾
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
名画百幅赏析(第一课)

《 洛 神 赋 》
东晋,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 27.1cm,横572.8cm。顾恺之的《洛神赋 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 为宋代摹本)
相传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 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 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 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 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离骚》之 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洛神赋》正是政治斗 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 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 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龙凤人物图》 春秋战国时期 , 湖南省博物馆藏 帛画,1949年出 土于湖南长沙陈 家大山楚墓。墨 笔,设色,纵: 31.2厘米、横: 23.2厘米。
春秋战国时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帛画,墨笔,设色,纵:31.2厘米、横: 23.2厘米。 此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面主要位置绘一侧身而 立的细腰女子,身着长袍、头梳长髻、双手合掌作祈祷状。她的上方绘一 龙一风。凤鸟头上昂,振翼奋爪,尾翻飞,呈奋起状。龙则双足曲伸,身 体蜿曲,势若扶摇直上。据考证,画中的仕女为墓主人形象,帛画无疑是 葬仪中用以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铭旌。此画造型简洁生动,比例匀称, 仅以墨线钩勒,用笔流畅挺拔。线描纹饰都经过精心处理,线之曲直配合 得当,用色讲究,画面协调而富装饰意味。 是一九四九年由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文物,是我国现发现最 早的一幅帛画。画风以墨线勾描,线条有力,顿挫曲折富于节奏的起伏变 化,用黑白组合,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在人物的唇和衣袖上,还 可以看出施点过朱色的痕迹。图中描绘一妇女,侧立向左,头后挽有一垂 髻,并系有饰物,长裙曳地,腰细而修长,两手合十神态虔敬。在人物的 上方,绘有 龙一凤,形态夭矫富有极强的动势,似乎正向天空飞升。画面 呈现出风发昂扬的勃勃生机。
名画欣赏知识(人教版) PPT

成为两滴眼泪。躺在地面的战士手里握住一把折断的剑,他的肢体已经
残缺不全。一位衣衫不整的妇女,正惊恐地踉踉跄跄向外奔跑。
,
类型:(石版画)
︽
时间: 1924 年
面
作者:珂勒惠支 (德国)
包
︾
赏析知识: 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
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
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
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
作者:毕加索 的代表。这盏灯像眼睛一样的灯发出耀眼的光芒,宛如一个游动的、
(西班牙) 冷酷的梦魔。这匹骏马发出死亡之前的嘶鸣,伴着最后痛苦之中的
抽搐。这一形象代表了痛苦中的的人民。慈爱的母亲举着油灯,为惊慌
逃难的人们照路。在惊恐中逃命的人绝望地从楼上跳下,她的前后
都是熊熊的火焰。
牛头下面,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悲痛欲绝,她的两只眼睛奇妙地变化
人一种模糊、神秘的感觉。采用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
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
的三角形。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
由女神的人群的头部的横竖黄金分割线的的位置,场面宏伟,构图组织
井然有序
︽
在
激
流
类型:(油画) 时间: 1963 年
︾
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
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
创作的典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
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
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再 见!
︽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 ( 局 类型:中国画
时间:五代
部 作者:顾闳中 )
赏析知识: 这个画面为长卷开始的静听琵琶演奏部分,
世界名画ppt课件

历史背景与发展
中世纪欧洲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欧洲绘画以宗教画为主,代表作品 有《圣母子》、《最后的审判》等。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注重人文主义和现实主 义,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 晚餐》等。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
现代艺术流派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绘画以细腻、华丽的 装饰和情感表达为主,代表作品有《夜巡 》、《蓬巴杜夫人肖像》等。
世界名画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世界名画概述 • 世界名画鉴赏 • 名画背后的故事与艺术家介绍 • 名画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 结论
01
CATALOGUE
引言
主题简介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世界名画
本课件的主题为世界名画 ,旨在介绍不同时期、不 同地域的著名画作及其背 后的故事。
艺术欣赏
解历史。
文化交流
世界名画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 互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
了解与友谊。
名画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数字化保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世界名画进行复制、保存和展 示,能够使更多人领略到名画的风采,并有效保护原作免受损坏。
跨界合作
未来可以加强艺术与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跨界合作,以世界 名画为主题,开发更多具有创意和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通过捕捉清晨太阳初升时的光线变化,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莫奈的《睡莲》
以池塘中的睡莲为题材,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光影的变化,表现出自 然的美妙和神秘。
现代艺术时期的名画
1 2
总结词
多元化,创新性强
马蒂斯的《舞蹈》
中外名画赏析课件

近现代名画赏析
总结词
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渲染,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方向。
《父亲》
当代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以一位老年农民为创作原型,采用写实手法,描绘了这位农民 的朴实、勤劳和艰辛。画中人物形象逼真,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中外名画的创作背景比较
东方名画的文人气息
东方名画多出自文人画家之手,作品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体 现了东方文化的哲学思考和人文精神。
西方名画的宗教与历史背景
西方名画多与宗教、历史事件相关联,作品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强调对个体和社会的关注。
中外名画的鉴赏与收藏
鉴赏技巧
01
02
03
04
传统绘画材料
如油画颜料、水彩颜料、丙烯 颜料等。
绘画工具
如画笔、画刀、画板、画布等 。
辅助工具
如调色板、清洗工具、画架等 。
新兴绘画材料
如数字绘画板、数字绘画软件 等。
中外名画的艺术流派与风格
现实主义
以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强调 绘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浪漫主义
强调情感和个性的表达,追求 自由和激情。
代表作品:《大卫》、《自由引导人 民》、《晚钟》、《记忆的永恒》等 。
亚洲名画赏析
总结词:亚洲名画以其丰富的历史背 景、多元的文化交流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展现了亚洲文明的辉煌历程。
详细描述:亚洲名画涵盖了中国、印 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绘画艺术。 这些作品在技法和主题上都有着鲜明 的特点,如中国画的水墨写意、日本 的浮世绘等。亚洲名画在材料和技法 上也有着丰富的创新,如使用天然颜 料和手工纸等传统材料,结合现代科 技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它们反映了 亚洲人民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是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素养知识点归纳第一篇名画百幅赏析已开始追求纵深表现。
2、《采薇图》为南宋画家李唐的名作。
李唐,字晞古,河南三城人。
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这幅画反映了1808年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们面对暴力遭遇牺牲时恐慌、惊惧、愤怒等复杂的心理状态。
7、《梅杜萨之筏》作者热里科,又译籍里科,法国画家。
这幅画是作者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的巅峰之作。
表现了人类悲剧命运的杰作,是法国富家浪荡公子的怀中站起来,她一脸茫然地转向观者,像是自己刚刚从某种迷失自我的状态中醒悟过来。
33、《画室》作者库尔贝,法国画家。
库尔贝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践使他成为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领军人物。
34、《船上的午餐》作者雷诺阿,法国画家。
被誉为“印象派七星”之一。
这幅画创作于1881年,描绘了一群印象派画家的朋友们在塞纳河边上著名的富尔内斯酒馆聚会的场景。
3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作者高更,法国画家。
高更打破了绘画必须临摹自然的观念,最终成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原始主义的先驱,其绘画风格对毕加索、马蒂斯以及德累斯顿的侨社均有很大影响。
这幅画作主题是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人类对命运的无知和不知所措,导致自身过着毫无目的、周而复始的生活。
36、《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作者乔治·修拉,法国画家。
这幅画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印象派作品。
这幅画描写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
有的散步,有的斜卧在草地上,有的在河边垂钓。
前景上一大块暗绿色调表示阴影,中间夹着一块黄色调子的亮部,显现出午后的强烈的阳光,草地为黄绿色。
阳光透过了树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被色彩强调得界限分明。
赤色、白色的衣服、阳伞和草地都现出一种好像散发蒸气一般的黄色。
色点彼此交错呼应,给人以一种装饰地毯的效果。
画上的人物也画得很可笑,一个个看不清面孔和五官,连轮廓本身也都被小圆点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绰绰的。
37、《高逸图》作者孙位,一名遇,号会稽山人,唐代画家。
这幅画图绘四位士大夫分坐在四块华美的地毯上,每人身旁各有一小童侍候,其后布置湖石和槐、柏、丛竹、芭蕉等,环境幽雅,故而宋徽宗认为是描绘古代高人逸士的“高逸图”,然并没有确指具体的人物姓名和故事情节。
而据近人承各世先生考证,孙位《高逸图》中的人物,是魏晋时的“竹林七贤”。
1961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刘宋大墓中,出土了一铺“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砖印壁画,图中八位人物分左右两边对向列坐,有些人物的坐姿和手持器物与《高逸图》中的形象十分相近。
38、《父亲》作者罗中立,中国当代画家。
这幅画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
这幅油画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标志性和转折性意义的作品。
39、《塔吉克新娘》作者靳尚谊,当代中国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这幅肖像画的主人是一名塔吉克族新娘。
画中新娘恰在喜悦快要形成却终不必形成笑靥之前那耐人寻味的一霎间,给人以神色端庄而略带几分羞涩之感,充满了东方的审美情趣。
40、《蒙娜丽莎》作者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
这幅肖像画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41、《自画像》作者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同时也是欧洲北部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这幅画是丢勒三幅油画自画像中的最后一幅,这一年他28岁。
丢勒将自己描绘得庄严、肃穆、冷静、沉着又稍带悲悯之情。
42、《吉卜赛女郎》作者哈尔斯,荷兰肖像画家。
被誉为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66、《踏歌图》作者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家。
南宋四家:马远、李唐、刘松年、夏圭。
这幅画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
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
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
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67、《神奈川冲浪》作者葛饰北斋,日本画家。
作者的绘画风格不仅对浮世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事对欧洲19世纪后期的绘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以描写当时市民生活为主的风俗画。
这幅画描绘两只木船在汹涌的波浪间颠簸着艰难而行。
68、《密德哈尼斯德村道》作者霍贝玛,荷兰画家。
作者的画对19世纪风景画家以及法国巴比松画派有较大影响。
《密德哈尼斯的村道》又名《林间小道》,它被公认为是风景画中的罕见之作。
这幅画作成功的展现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技法。
69、《汉尼拔翻越过阿尔卑斯山》作者约瑟夫·马洛德·透纳,英国画家。
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他的作品对印象派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这幅画描述了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试图征服意大利,他正在带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情景。
70、《日出印象》作者克洛德莫奈,法国印象派画家。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这幅画彪炳画史的印象派由此得名,是印象派的开山之作。
画中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早晨的景象。
71、《鹊华秋色图》作者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朝画家。
提倡师古,主张以书法入画。
他的艺术主张在笔墨技法上的突破和创新,对元代乃至明清两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幅画画济洲(今山东济南)华不注山和鹊山的秋天景色。
本图采用平远构图,这种风格式样的形成,被视为中国古代山水画从重视观赏性转向追求抒情性。
72、《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子子久,号太痴道人,元代画家。
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
这幅画描绘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色。
73、《青卞隐居图》作者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元代画家。
这幅画上段,危峰耸立,雄奇秀拔,表现出可望不可攀的险峻之势。
这幅画被董其昌认为是“天下第一”,后代画家也多被这幅画的气势和笔墨所折服。
74、《庐山高图》作者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明代画家。
75、《山水清音图》作者石涛,明朝皇室后裔,清初“四大画僧”之一。
石涛在思想上,他反对泥古不化,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经过妙手剪裁后的黄山景色,石涛曾题画“余得黄山之性,不必指定其名。
”在这幅画上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
76、《云壑松阴图》作者龚贤,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字岂贤,号半山、野遗。
金陵八家:龚贤、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樊圻。
77、《溪山红树图》作者王翚,字石谷,号乌目山人、耕烟山人、清代画家。
这幅画描绘的是遍生红叶的一片秋日景色。
78、《长江万里图》作者张大千,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家。
这幅画是一幅写画兼泼墨泼彩作品。
即以笔描绘为主,也适当引入抽象性的泼墨泼彩画。
作品以鸟瞰的构图方式展现了长江两岸连绵不绝的群山与浩浩浩荡荡的江水。
《长江万里图》表现了画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依依眷念之情。
这是张大千晚年对山水画作出的杰出贡献。
79、《严子陵钓台》作者黄宾虹,我国近现代画家。
在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坛上,黄宾虹是集传统大成的一位大师,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黄宾虹一生多著述,在金石篆刻、文字学、考古学和画史研究上都有建树,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
80、《听瀑图》作者傅抱石,现代画家。
这幅画刻画山雨过后,各处山泉奔泻而下,形成瀑布和激流,万泉交汇处有一茅厅,中立一白衣高士扶栏听泉观瀑。
81、《细雨漓江》作者李可染,从1954年起,李可染便从写生中寻求改造传统山水画的突破口,约20世纪60年代创造出自已的新画法新面貌,成为将中国山水画从古典形态推向现代形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82、《转战陕北》作者石鲁,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
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
这幅画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用传统山水画表现了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人耳目一新,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转战陕北》是石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
83、《五牛图》作者韩滉,唐代画家。
这幅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韩滉着意刻划的五头牛各具特色,形象生动真实,可谓“曲尽其态”,天机绝妙,神彩焕发,在静的形态之中因个性的着意表现,使整个画面又有动的启示,动静有致,形象地表现出牛群散牧于山间泽畔的意境,全图不画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为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84、《照夜白图》作者韩幹,唐代画家。
这幅画画的是唐玄宗的一匹爱马,因浑身雪白而得名照夜白。
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桩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
85、《写生珍禽图》作者黄筌,五代著名画家(西蜀宫廷画家,先后供职前蜀、后蜀,入北宋画院。
)。
这一幅中国早期花鸟画。
画是给儿子黄居宝学习写生的稿本。
黄筌、黄居寀、黄居宝、徐熙为代表的两个派别,画史上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的就是他们绘画风格上的差异。
86、《双鸟戏兔图》作者崔白,北宋画家。
这幅画描绘的是深秋景色,土坡上霜叶飘零,树叶摇摇,衰草萧萧。
两只山鸟一栖于树,一飞于天,在寒风中渣渣地鸣叫。
一只出洞觅食的野兔扭着头吃惊地观望……87、《枫鹰雉鸡图》作者李迪,南宋画家。
这幅画是南宋花鸟画中罕见的巨制。
画中描绘老松树依石而立,枯枝上有一只苍鹰附身欲搏,窥视着正向草丛中奔跑的雏鸡。
88、《秋鹭芙蓉图》作者吕纪,明代画家。
这幅画描绘秋日湖边景色。
画中的三只鹭鸶,一只栖息在岸边正回过头向着空中飞翔着的同伴鸣叫;而空中的一只似乎听到了叫声正盘旋而下与伙伴会合,最上方的一只仿佛也正寻着叫声紧跟而下,三只鹭鸶所连接起来的弧形曲线与柳枝弯曲的线条相对应,在画面上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动感。
89、《出水芙蓉图》作者恽寿平,清代画家。
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开一代画坛新风,一茎新荷从水中冲泥凌空而出,展开了盛放的花瓣,鲜红娇艳。
水面上,一片凋残的半枯的荷叶以及一根落叶已尽的莲蓬,暗示着这时已经是西风漫卷的深秋时节了。
90、《小憩》作者潘天寿,我国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