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医院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医院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医院中药制剂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药制剂是指通过中药材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剂型,具有药效明确、用法方便、疗效稳定等优势,是中医药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提高中药的疗效、推广中药的临床应用、保护中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对医院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中药的疗效,推动中药的临床应用,促进中药的繁荣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一)研究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总结不同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

重点研究中药制剂的提取、浓缩、干燥、包衣等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纯度和药效稳定性。

(二)研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保证其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三)研究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评估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中药制剂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索中药制剂在治疗特定疾病和临床症状中的作用机制。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验验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进行实验验证,包括制备工艺的优化、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的评估。

(三)临床试验通过临床试验,评估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选择适合临床试验的疾病和临床症状,进行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与影响通过对医院中药制剂的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一)总结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优化制备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纯度和药效稳定性。

(二)建立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保证其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三)评估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推动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通过上述成果的实现,将促进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中药的疗效,推动中药的临床应用,促进中药的繁荣和发展。

五、研究计划的进展与时间安排研究计划预计为期两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年:1月-3月:进行文献调研,了解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试论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试论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试论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发表时间:2013-01-31T16:01:47.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税国保[导读] 一般来说,中药的药物性质主要有:归经、升降沉浮、四气五味等方面的内容。

税国保(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金华中心卫生院药剂科四川遂宁 629200)【摘要】中药炮制指的是依照中医理论,根据药物本身的药性以及用药的需求加以不同的辅料,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因此它包括了炮制规格、炮制理论、炮制工艺等几个方面。

然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分析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63-02 大多数中药是大自然的产物,因此必须在采收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才能成为药材,而药材也需要经过一道道加工炮制的工序之后方可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中医用药的特质在于,所用中药需通过严格的炮制方能入药。

而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清除或是减少药物中残留的副作用或是毒性,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经过炮制后的中药能够转化、减缓药性,使适用范围扩大,进一步巩固药效。

[1] 1 中药炮制与药物药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中药的药物性质主要有:归经、升降沉浮、四气五味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主要通过药物性质的偏性来对阴阳不调的病变进行治疗。

若是药性出现偏寒或是偏热等状况都会对药效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防止由于药性不良而引起的副作用或是毒性,则需要通过炮制来转变或强化其药性,使其达到临床使用的标准。

例如:为了降低黄连苦寒的药性,可以采用姜汁制的方法,而如果采用胆汁制则会提升黄连的苦寒性。

药物经过严格的炮制之后,其适用范围则会出现一定的改变,例如:益智仁能够作用于肾经以及脾,经过盐制之后,则主要作用域缩尿、涩精等病症。

总而言之,药物经过炮制,能够有效的改善药物的性能,使其药效得到充分的发挥。

浅析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浅析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影 响
等 ,这些直接影响着饮 片质量和临床疗效 ,甚 至病人的安 危 。如麦冬 、 杏仁等走油 ; 白菊花 、 橘红等变色 , 可使药物疗 效下降发生副作用 ; 银柴胡 , 主治骨蒸潮热 , 退虚热 ; 山银柴
胡则有毒 。 还有如炮 甲片以矾水 或盐水浸泡 以增重 , 水半夏
4 药物质量对临床 疗效 的影 响
类, 小剂量有兴奋作用 , 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这些都说 明
了药物“ 与“ 的关系。 量” 效” 1 有些 方剂 中单 味药 剂量变化 ,会 使整个方剂 主辅换 . 2 位, 药效属性 发生变化 。如张仲景 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 物
药物质量是决定能否提 高疗效 的保证 ,中药饮片 由于 种类繁 多 , 成份复杂 , 采收 、 加工 、 存保管不 当, 贮 极易出现 虫蛀 、 发霉 、 泛油 、 变色 、 味散失 、 气 风化 、 潮解 、 粘连 、 腐烂等
在调配药物时 , 还要重视处方应付对 临床疗效 的影响 ,
尤其要注意对药名脚 注及 附加术语 的审定。 中药的处方脚注 , 是指医师开写 中药 处方时在某味药 的右上角或右下脚处 所加 的简 明要求。其 目的是指示调剂 人员对饮片应所要采 取的特定处理方法 。脚注的内容一般
充半夏 , 芸苔子充菟丝子等。所 以 , 药房调剂人员更应把好 手下这一关 , 坚决杜绝把伪劣 、 霉变 、 虫蛀等药物调配出去 , 以保证临床疗效 和患者用药安全 。 综上所述 , 中药调配工作直接关系到中药 临床疗效。调
毒; 炙甘草味甘性偏 温, 可温中祛寒等 。 如醋制元胡索 , 其有 效成 分生物硷可与醋酸结合 成易溶于水 的醋酸盐 ,煎熬时 易溶 出 , 能增强止痛作用 。 因此在 配方时应根据处方 意图付 药, 应付炮 制品者 , 一定要依 方调 配, 不可混用 、 代用 。 此外 , 中医用药还讲究“ 逢子必捣 , 逢子必炒 ” 的原则 , 现代研究也 证实 了具有增加疗效的作用 。 因此 , 如遇到预先不宜捣碎 的 完整类 药材 , 如大枣 、 莲子 、 砂仁 、 豆蔻等 , 也必须在调配时 临时捣碎 。这些都是在中药调配 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

中药炮制对药物毒性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毒性影响
版 社 ,第 1 版 ,2002:1872. [2] 陈霞.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 理 方 法 探 讨 [J].中 医 药 管
理 杂 志 ,2011,19(12):1146. [3] 李金生,付万 敏.北 京 老 中 药 店 中 药 调 剂 特 色 [J].首 都 医 药,
2011,11(上):44. [4] 程京艳.中药 饮 片 调 剂 中 复 核 的 重 要 性 [J].中 国 医 院 用 药 评 价 与
传统中药炮制学在理论认识及操作方法 上,目 前 还 不 能 完 全适应现在中医药学发展的步伐。科学的态度是运用现代药 理学、植物化学等知识 来 发 掘 祖 国 医 药 学,并 研 究 中 药 炮 制 对 提高临床医学的机理及临床的治疗水平有一定的意义。中医 中药是我国医学的瑰宝,是华夏文明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随 着 近 年来西药不良反应的 报 道 日 益 增 多,“回 归 自 然 ”,用 中 医 中 药 治病成为更多患者的 选 择,中 药 以 其 独 特 的 治 疗 效 果,越 来 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必须认识中药虽是天 然 药 物,含 有 治 疗 有 效成份的同时含有有 毒 成 份,中 药 的 毒 性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广义的毒性是指药物的偏性,即药物的 寒、热、温、凉 四 性,所 以 俗话说“是药三分 毒”。 广 义 的 毒 性 与 药 物 治 疗 密 切 相 关。 中 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最 终 可 以 归 结 为 “阴 阳 失 调 ”,而 中 药 就 是 利用其偏性,“损其有 余,补 其 不 足 ”,从 而 恢 复 人 体 的 “阴 阳 平 衡”,达到“阴阳秘”的 状 态。 狭 义 的 毒 性 是 指 药 物 的 毒 副 作 用,即患者服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包 括 急 性 毒 性 反 应,亚 急 性 毒 性 反 应 ,长 期 毒 性 反 应 及 特 殊 毒 性 反 应 等 。

浅谈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浅谈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浅谈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标签:中药炮制;中药药性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与辨证施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原》中指出:”凡药必须雷公炮炙入药。

”由此可见对中药按照不同要求进行正确炮制。

对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提高药物的疗效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中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及矿物,具有一定的“偏性”,通过加工炮制,也就是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不至“大过”或“不及”。

克服药物的偏性而达到“适中”,利于发挥药物疗效。

现浅谈以下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1 炮制对中药“四气”的影响“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性使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归纳得到的。

寒与凉;热与温性质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上又所差别。

寒凉属阴,寒性、凉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温热属阳,温性、热性的药物大多具有祛寒、温中、助阳的作用。

根据病情对药物的需要四气经炮制可以转化:寒性可以变成温性,温性可以变成平性,而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生地性寒凉血,经制成熟地后,其性偏温,则用于补血,又如黄连大寒,主入血分,可泻心经火邪,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减低了大寒之性并增入气分,和胃止呕,多用于肺热呕吐症。

2 炮制对“五味”的影响“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是药材本身所固有的,辛、甘属阳,酸、苦属阴。

辛:一般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甘:一般具有补益、和中、缓急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酸:一般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

苦:一般具有泄降、燥湿等作用。

咸:一般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等作用。

不同的味道,其作用也迥异。

中药的五味经过加工炮制可以发生变化,而功用主治也随之转化。

例如:麻黄味辛,能发汗解表,经蜜炙后味辛甘,善于利肺平喘。

扁豆味甘,能健脾化湿,炒焦后其味甘微苦涩,善于和脾止泄。

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

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

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摘要:中药调配是这样一种过程:为患者提供临床应用的、于调配之后得到的、处方中的中药饮片。

于中药调配的始末,都应严格依照在中医处方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来执行任何操作,这也是由于考虑到中药调配工作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所获得的临床疗效这一关键所在。

本文将对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调配;临床疗效;影响因素1 中药调配的内涵中药调配主要是指根据中医的处方要求,将中药饮片进行调配最终而成为临床患者所需要的治疗用药的过程,它具有临时调配方剂的特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也是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调配的过程较为复杂,技术难度高、专业知识要求高、工作量也颇大,因此对调配的技术人员要求较高。

中药的剂量与疗效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中药调配质量直接决定着药物疗效、剂量的调配直接影响着药物最终的功能主治方向,可见中药调配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

2 中药调配剂量对处方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2.1 处方应付在进行药物时调配时,需对药名脚注及附加术语进行重视。

中药的处方脚,医师在开中药处方时对某味药进行的标注即药名脚注,其主要是为了提示调剂人员该饮片的特殊处理方法如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

常有后下、另煎、先煎、冲服、烊化、包煎、炒制等。

脚注会对药物疗效造成直接的影响。

调剂人员必须十分重视。

当有些药材没有进行脚注,但其处理方法特殊则还需要按正确方式进行处理,有的处方虽未加脚注,但如果是需特殊处理的,以生矿石类为例,其饮片坚硬,需要进行另包先煎,才可以有效煎出;例如有毒饮片则需要先煎,降低毒性作用等等。

在整个的药物调配的过程中,处方应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操作。

而在处方应付中,主要表现在该处方的注脚上。

处方注脚是医师在某种药物的右上角或者是右下角(依据医院规定而定)对药物的特殊要求进行的注明,表达文字要简明扼要。

它主要是为调配工作人员所服务的。

药典炮制与传统炮制方法对清半夏质量的影响

药典炮制与传统炮制方法对清半夏质量的影响

药典炮制与传统炮制方法对清半夏质量的影响作者:董全星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1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清半夏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焦作市中医院药学部采购的生半夏若干,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传统清半夏炮制方法,B组采用《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关于清半夏的炮制方法。

炮制后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饮片成分,包括总游离酸、草酸钙针晶及矾等,比较两种炮制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B组总游离酸高于A组,并且B组草酸钙针晶和矾的含量均低于A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清半夏;炮制方法;毒性成分【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8-0039-03Effect of Pharmacopoeia Processing and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Quality of Pinellia TernateDong QuanxingJiaozu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ozuo 45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wo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quality of Pinellia ternate.Methods several raw Pinellia ternata purchased by the pharmacy department of Jiaozu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A was processed with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 of Pinellia ternata,while group B was processed with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Pinellia ternata in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 Edition). After processing,the components of the decoction piece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including total free acid,calcium oxalate needle crystal and alum.Results the total free acid in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and the content of calcium oxalate needle crystal and alum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using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Pharmacopoeia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 Edition),the content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Pinellia ternate is higher,and it can reduce the content of toxic ingredients. The processing method is safe and effective,and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Keywords:Pinellia Ternate; Processing Method; Toxic Components半夏是臨床常用的中药,来源于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

2021各类药学专业论文题目

2021各类药学专业论文题目

2021各类药学专业论文题目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类药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药毕业论文题目1、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2、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3、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4、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5、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6、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7、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8、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9、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10、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11、《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12、-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13、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14、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15、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16、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17、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18、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19、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20、论中药的专利保护21、论中药的双向调节22、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23、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24、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25、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6、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27、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28、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29、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30、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3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3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33、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34、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35、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36、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37、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38、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39、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40、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41、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42、20_~20_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43、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44、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45、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46、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48、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49、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50、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51、三种中药有效成份抗人绒癌耐药细胞JAR/MT_作用的体外研究52、中药“通腑洁肠汤”对不全性肠梗阻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53、两种中药方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探讨54、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55、中药药源性疾病成因及防治方法探析56、大黄素等中药单体对HT-29细胞TLR4表达及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57、中药斗谱编排规则与京深两地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探讨58、背部排罐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86例观察59、卡马西平联合中药治疗外伤性癫痫临床疗效观察60、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与CVB3对乳鼠心肌细胞葡萄糖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61、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62、不同药性清热中药体外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效果及分析63、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64、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65、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药品营销论文题目1、药品市场营销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2、制药公司心血管类药品营销策略研究3、高职高专药品市场营销学实训教学改革初探4、高职高专电子商务方向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探索5、药品招标对制药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研究6、药品市场营销专业建立“订单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7、参与式教学法实践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药品市场营销与实训教学为例8、连锁药店药品网络营销服务提升探讨9、浅谈基于项目教学法创新药品营销课程考核方式10、中国药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白药集团为例11、我国OTC药品市场营销宏观环境(PEST)分析1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中职药品营销专业中的应用13、太极翻转课堂视域下药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流程设计研究14、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营销中质量风险管理及改进措施15、国际药品市场营销策略探究16、 OTC药品营销现状及策略17、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迅速组织查处3·15晚会曝光营销欺诈乱象涉事企业和产品18、浅谈互联网背景下OTC药品的广告营销——以桂林三金西瓜霜品牌为例19、药品生命周期与营销管理的分析20、患者旅程影响药品营销策略制定的研究21、药品终端市场营销浅析22、 4R营销理论在药品营销中的运用研究23、浅谈药品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24、药品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发展策略25、药品营销中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26、成人学历教育药品营销学问题式教育模式要点探讨27、我国药品营销渠道的变化与发展研究28、基于校企合作的药品市场营销教学探讨29、药品营销渠道创新和管理探讨30、基于药店工作岗位的高职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31、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在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32、微课嵌入式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33、移动互联网时代药品营销模式优化34、高职院校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研究35、高职医药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要求的调研分析——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医药营销专业为例36、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37、基于当前环境下药品营销模式的探析38、 4R营销理论在药品营销中的运用研究39、将GSP模拟药房引入中职药品营销实训教学效果分析40、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化妆品营销专业实训周为例41、中职药品营销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小议42、 PBL教学法在高职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改革要点探讨43、浅析我国进军国际药品市场的营销策略44、默克Cladribine片剂营销许可申请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接纳审批45、基于项目教学的药品市场营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46、新医改后药品营销模式的转型研究47、产品策略在药品营销策略中的重要性探讨48、我国OTC药品营销与推广策略研究49、药品营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初探50、浅谈模拟药品营销的实践教学51、从中职教师顶岗实践谈药品营销课教学改革52、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药品人员推销学习任务为例53、对OTC药品营销与推广策略的研究54、药品营销渠道绩效评价研究55、关于药品营销渠道管理的探讨56、关于药品零售企业营销策略的探究57、药品营销中4R理论的应用探讨58、品牌营销将成为药品营销的主导策略59、制药企业药品营销模式比较及发展方向探讨60、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背景下翻转课堂项目开发与设计——以《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为例化学制药技术论文题目1、关于无菌制剂无菌检查方法验证的探讨2、加强药品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对策3、__制剂处方工艺探讨4、简述药物的不良反应5、胶囊的仓储与养护6、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7、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8、胶囊剂型研究进展9、局部给药制剂的控制菌检查方法概况10、__缓释片质量控制方法11、__检验方法确定12、__胶囊的工艺流程13、某药物的合成工艺的改进14、某药物的生产工艺的改进15、浅谈目前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存在的问题16、浅论制药企业对高职制药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17、现代酶工程的应用18、__酶制剂的生产工艺改进19、__培养基的优化20、制药企业进行GMP认证的重要性21、压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2、酶工程发展概况23、青霉素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现状24、无菌制剂无菌检查方法验证的探讨25、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26、浅谈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7、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与发展28、浅谈药物的仓储与养护29、浅谈库存药品的温湿度控制30、__菌的发酵研究31、__微生物多糖生产工艺32、__药物的微生物检查33、__发酵工艺研究34、__发酵工艺优化35、__发酵条件控制36、__药物的生产工艺及改进37、__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前景38、大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39、大枣多糖复合铁的制备及表征40、大枣多糖复合铁生血片制剂工艺研究41、紫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42、紫苏叶与紫苏子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比较43、核桃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44、核桃蛋白酶解工艺研究45、大枣多糖泡腾片的制备46、马齿苋多糖部位的制备工艺研究47、马齿苋总黄酮部位的制备及化学成分研究48、洋葱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49、洋葱蛋白酶解工艺研究50、洋葱蛋白及酶解产物抗氧化作用研究51、洋葱总黄酮部位抗氧化作用研究52、甲基槲皮素-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53、甲基槲皮素-环糊精包合物对柔红霉素心脏毒性抑制作用研究54、大枣多糖复合铁生血作用研究55、甲基槲皮素-环糊精包合物抗氧化作用研究56、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57、玉米须多糖部位的提取工艺研究58、玉米须总黄酮及多糖部位降血糖作用研究59、桑葚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60、桑葚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广先
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11期
[摘要]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使药材的毒性得以降低,使其疗效得以增强,使其性能得以改变。

具体操作要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并以治疗的要求为依据。

中药经过炮制后,其质量的好坏将会对中医治疗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炮制工艺的要求比较高,务必要确保安全和有效。

[关键词]中药炮制;用法;药物作用;影响
[DOI]10.13939/ki.zgsc.2015.11.195
中医治病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正是中药,治疗效果的实现主要是借助中药组成复方的药方。

临床中药以中医方剂的具体治疗需求来确定炮制的方法<sup>[1]</sup>,而且方剂的治疗效果将会受到炮制质量的直接影响。

本文接下来主要探讨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

1 中药炮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中药的基本原料是中药饮片,主要用来进行汤剂处方的调配,或者是成药的制作。

而中药饮片正是中药炮制的产品,中药能不能起到治疗效果,实质上也就是看中药饮片是否有疗效。

而中医临床用药的两个大的特色就是复方配伍与依法炮制<sup>[2]</sup>,所以说,能否合理地进行炮制将会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

1.1 促使药物作用增强、疗效提高
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炮制处理才能发挥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完美地释放原药材中的药效。

就拿种子药材来说,由于其外壳比较坚硬所以往往难以熬出有效的成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炒制的方法来促使其壳发生爆裂;还有延胡索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延胡索素和延胡索乙素,由于这二者都是生物碱类,在经过醋制的时候,会与醋酸发生作用成盐,增加了溶出量之后,止痛效果也大大增强;何首乌由于自身包含泻下成分,这是一种结合性的蒽醌类衍生物,其主要是用于解毒和润滑肠道,在加黑豆汁进行蒸制之后,就会使泻下成分发生水解变成游离型,就会不再有滑肠的效果,这对补益肝肾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在进行炮制的过程中,实际上正在改变中药材内部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从而大大增强疗效。

1.2 使归经发生改变,促使药物作用趋向的增强
药物归经指的是有一些中药材会非常明显地作用于某些脉络和脏器,而针对其他的脉络和脏器却不会产生明显效果。

这与西医中药物有选择性地产生作用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经过炮制的中药可以使归经发生改变,进而对药物进行引导,使其到达一定的病所。

例如盐制能够引导并促使药材中存在的有效成分很好地进入肾经;经过蜜制之后进入脾经就更容易;经过醋制之后进入肝经就更为容易。

有时候会出于促使药物指向性的增强,对所需部位可以准确地到达,一般都是通过炮制来达到这一目的的。

胃、肺和肾经是知母所归,知母能够起到润燥生津、清热泻火的效果。

在将其盐制之后,其功能将会得到增强,主要表现是滋阴和泻肾火。

肝胆胃经是青皮之所归,主要功能是疏肝破气,在经过醋制之后主要是能进入肝经,促使疏肝气的功能加强。

1.3 促使毒性的降低和副作用的减轻
有部分中药存在明确的疗效,然而由于存在比较大的毒副作用和经常性发生不良反应,所以难以应用于临床,就中药一直难以受到西方国家的欢迎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为在中医治疗时总是少不了这些药物的,而促使其毒性有效降低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炮制。

一些含挥发油类中药存在比较强的刺激性,存在较高的含量就有可能增加其副作用。

例如用米泔水炮制了苍术之后,就会降低其中苍术醇的含量,促使其不再过分干燥,非常有利于发挥其驱散风寒和燥湿的作用。

1.4 促使药材更加纯净,确保质量
原材料上难免会附有砂石和泥土等,为了取得其中的药用部分往往会将其中的异物和非药用部分去除,在经过洗涤、挑拣之后,就会使药物得到一定程度地确定,同一药物往往存在不同的来源和产地,这样也会存在较大差异的药效,需要加以认真严格地区分。

出于药材利于储存保存有效成分的考虑,经常对药材进行加热处理,例如杏仁,其所含的酶受热之后就会发生变性,促使酶解减少,避免苦杏仁甙的分解。

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将一些虫卵杀死。

把药材经过酒制和醋制之后也能达到防腐的效果。

1.5 对药物存在的异味进行矫正,从而方便服用
有一些中药材经常会含有一些异味,诸如动物类和树脂类,人在服用后往往会感到恶心,服用比较困难,炮制主要是经过醋制和酒制等手段,从而达到矫正的效果。

中医临床在开方用药方面主要是根据“气味相扶”的原则,炮制时需要借助一定的辅料,采用的敷料、制法和炮制方法不同,对原生药物气味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对其多余的部分进行制约,以便于临床应用得到满足,从而在治疗时辨证对待,用药更加灵活。

就拿润肺止咳药来说,有些中药比较辛温而且性燥的,经过蜜制之后就能使其辛燥之性得到缓和,促使其润肺止咳作用得到增强;又例如补肾壮阳的药,其药性往往比较温燥,长期服用之后就会导致其助火劫阴,在经过盐制之后,就会促使其性温而不干燥,而且引药入肾之
后,就能够长期地服用,促使其疗效得以增强。

炮制还能特别地处理药物,使其具有新疗效,并且与临床用药的需求更好地相适应。

例如对半夏进行发酵处理,之后就会变成半夏曲,也就是使半夏祛痰的功效得到一定程度地保留,并且消食作用大大增强,有助于健脾温胃,还能消食止呕。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就是炮制。

能否进行合理的炮制,将会对中药的临床疗效产生直接的影响。

2 中药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用法主要指的是给药的途径、时间以及次数等,这些都将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

(1)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往往会对药物产生很多影响,具体涉及吸收、代谢和排泄等,从而会对药物作用的强度和速度产生影响。

从慢到快来排列药物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口服、直肠给药、舌下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吸入、静脉注射<sup>[3]</sup>。

存在一些特殊的药物,其可能只会通过几种途径才能起效。

就拿青霉素类来说,只对注射适用,而不可以口服,因为其在胃肠道中会因为发生水解而失效。

(2)给药时间,不同的给药时间往往也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乃至成为十分重要的原因而对药物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产生直接影响。

如应该在饭前服用健胃药才会有效;有些药物带有刺激性,那就应该在饭后服用,以便其对胃肠道的反应尽量减少;服用驱虫药的时间应该是在空腹或半空腹的情况下;泻药基本是在早晨服用为佳,不仅方便而且也能起到好的效果;服用催眠药的时间选在晚间睡前为最佳。

(3)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多少次给药与其时间间隔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进行很好的维持,确保药物产生效果。

其决定因素主要是病情需要以及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

就拿抗生素、四环素和土霉素来说,一日需要服四次药;复方新诺明片要求一日服两次等。

3 结论
很多的因素会对药物作用产生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中药的炮制和用法两方面因素,论述其对药物作用所产生的影响。

目的在于拟定最佳治疗方案,从而促使药物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一定要对药物作用的很多影响因素十分了解,以便能够将药物的最大功能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易锦锦,曾金香.浅析中药炮制的双向调节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27.
[2]崔方明.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121-122.
[3]唐本华.中药炮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6):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