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百幅中国名画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绣栊晓镜图》宋王诜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山水卷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
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轴》北宋巨然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
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
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设色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春山瑞松图》宋米芾轴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
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早春图》北宋郭熙绢本水墨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
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
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
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绢本双拼188.7cm×139.8cm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11. 《游春图》/展子虔《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12.《历代帝王图》/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
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
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此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13.《步辇图》(局部)/阎立本《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步辇图》所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太珍贵了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太珍贵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 (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让每个华夏儿女都引以为豪。
都说艺术是无价的,而艺术包含了诸多的形式,每个艺术形式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艺术无价不是说一个艺术作品本身,而是艺术背后的付出和创作者对艺术的挚爱。
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绘画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不像文字那样有感染力,也不像音乐那样直入心脾,它需要鉴赏者有美的眼睛,透过画布上的浓淡深浅看到隐藏在颜料中的爱和魅力。
中国的绘画种类繁多,优秀的作品也不少,但真正能传世和代表中国绘画的也不多。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看看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国宝,能代表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
一、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根据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的《洛神赋》绘制的,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手法独特。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曹植和洛神的相会,短暂的相遇之后面对的是分别,有惊喜也有无奈。
第二部分是离别,毕竟人神殊途,即便你有情我有意也抵挡不了世俗的眼光,纵然有天般不舍,也不得不放手离别。
第三部分是启程,因为人神殊途,洛神不得不离开,曹植策马追赶渐行渐远的云车,直到洛神的声音消失在云端,在不舍和无奈之中,曹植只能踏上返回的路。
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在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洛神赋》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时局,也正因为是魏晋战乱频繁,《洛神赋图》原作已不复存在了,或毁于战火,或流于民间,无人知晓。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只是摹本。
《洛神赋图》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也是他现存的唯一一件作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时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的最好见证。
如今《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画了,它也是研究北宋历史和文化的史料,其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68幅著名书画赏析

68幅著名书画赏析1、王原祁《卢鸿草堂⼗志图(之⼀)》【赏析】此图借《草堂⼗志图》之名,以泼墨设⾊⽽成,运以诸家笔意。
卢鸿为唐代隐⼠、⽂⼈,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林景物。
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2、陈逸飞《弦乐四重奏》【赏析】细致的⼈物造型充满雕塑感,精密的构图与柔和的线条把四名乐⼿⼿连琴,琴连⼿,互相连系,增添了视觉上的和谐感。
熟练的灯光处理把光线聚焦在⼈的脸孔上,营造出庄重⾼贵的⽓氛。
画作不只是把题材画得写实,更具有内涵精神的深度,焦点尖锐,形神兼备。
3、陆抑⾮《苍兰》【赏析】此作虽⼯笔重彩但仍富于秀丽⽂儒的⽓息。
画中⽣动⾃然的穿插、精致⽽灵动的线条、艳丽⽽⾼雅的⾊彩、法度严密⼜不失性情的造型,“清绝秀巧,⽣意盎然”。
墨⽯因构图需要⽽塑造,不仅稳定了画⾯,也更衬托出苍兰优美的倩影。
4、林风眠《秋岚》【赏析】画⾥层峰迭障,秀丽宜⼈,满⼭的树⽊晕染了红、黄、蓝⾊彩学三原⾊,富丽万千,粉墙黛⽡的屋舍,形成⿊⽩对⽐。
⼭岚轻轻飘过林端、群峰之间,敷施⽩粉使透明感、光线⽴现,有⼀种云⽓蒸腾的空灵。
整幅画作意境幽缈,秋季才有的丰实华美,林风眠对美好景物的绮想彷佛跃然纸上。
5、黄胄《驯马图》【赏析】黄胄⼀⽣以新疆少数民族风情为创作主题,少数民族⼈民群众的朴实⽽鲜明的形象是他艺术创作的主⾓,⽽驴、马、狗等动物形象则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本幅《驯马图》就是这样充分地体现出了黄胄⾃⾝的创作特征。
2011年5⽉22⽇,中国嘉德春拍夜场《⼤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拍。
当晚8点12分,这幅黄胄《驯马图》从380万起拍,以5250万的落槌价被3113号买家收⼊囊中。
6、陆俨少《⽇出天开⼭川映辉》【赏析】陆俨少画重章法,长于⽤线勾云划⽔,常⽤⽩云笔勾勒层峦叠嶂,尤⽤墨块压挤留⽩为云为⽔,烟雾起伏画⾯之上,别具特⾊。
一百幅宋画,带你领略国画之美

一百幅宋画,带你领略国画之美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宋人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
宋人画家深入自然,以自然为师,写生之专注之仔细,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严谨求实,凝笃精神,常常是物我两忘、自由无羁的忘我精神状态。
宋人对待写生是主体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心灵完全释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养;宋人画宁静肃穆,没有一点燥气,作画时心平气和,静心滤照,胸有成竹。
宋人搜书搜画,对物象刻画精工细致、巧妙,有笔有墨,技艺高超,观宋画,使人舒意、畅神。
一苦心孤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
《富和画谱》有写生事迹:“当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最篮,梅菊霞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
”《图画见闻志》对专志于写生,欲友造化,藉资演创天下奇艺之凝笃精神,则也有描写:“易元吉始以花果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
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璋猿。
当游荆湖间,人万守山百余里,以占猿狄掩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
“人物卷《槐荫消夏图》宋佚名小品册页,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
签题王齐翰作。
按《宣和画谱》(卷四),齐翰,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为翰林待诏。
“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朝市风埃气。
”《二祖调心图》宋石恪纸本水墨35.5cm×129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石恪,五代末宋初画家。
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
慧可为禅宗二祖。
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
【下图请横屏查看】《纺车图》宋王居正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6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
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
这500幅高清图,带你看遍上海博物馆库房里的历代名画(一篇文章,囊括所有)

这500幅高清图,带你看遍上海博物馆库房里的历代名画(一篇文章,囊括所有)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
若看山水、墨竹、梅兰、枯木、奇石、墨花、墨禽等,游戏翰墨,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
先观天真,次观笔意,相对忘笔墨之迹,方为得趣。
今人观画不知六法,开卷便加称赏,或人问其妙处,则不知所答。
皆是平昔偶尔看熟,或附会一时,不知其源,深可鄙笑。
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
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
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
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详古人之意,专在显其所长,而不守于俗变也。
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
功倍愈拙,不胜其色。
吴道玄者,天付劲毫,幼抱神奥,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
又于蜀道写貌山水。
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树石之状,妙于韦鸥,穷于张通。
通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模色,中遗巧饰,外若混成。
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杨仆射之奇赡,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密,刘商之取象,其余作者非一,皆不过之。
近代有侯莫陈厦,沙门道芬,精致稠沓,皆一时之秀也。
本期特别鸣谢:上海博物馆【五代两宋部分】唐孙位高逸图卷唐孙位高逸图卷年代:唐尺寸:纵45.2 厘米横168.7 厘米质地:绢宋人望贤迎驾图年代:宋尺寸:纵195.8 厘米横109.6 厘米质地:绢南唐徐熙雪竹图轴南唐徐熙雪竹图轴年代:五代尺寸:纵151.1 厘米横99.2 厘米质地:绢本五代闸口盘山图卷五代闸口盘山图卷(旧传卫贤绘)年代:五代十国尺寸:纵53.2 厘米横119.3 厘米质地:绢宋佚名秋葵图宋佚名秋葵图局部宋佚名秋葵图局部宋佚名荔枝图宋佚名虞美人图局部宋佚名虞美人图局部宋佚名虞美人图局部宋佚名虞美人图局部宋人虞美人图纨扇卷年代:宋尺寸:纵25.5 厘米横26.2 厘米质地:绢宋佚名猿鹭图宋佚名猿鹭图宋佚名猿鹭图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年代:北宋尺寸:纵34 厘米横223.2 厘米质地:纸五代董源夏山图卷年代:五代十国尺寸:纵49.4 厘米横313.2 厘米质地:绢宋郭熙幽谷图年代:宋尺寸:纵168 厘米横53.6 厘米质地:绢宋(传)郭熙古木遥山图轴年代:宋尺寸:纵185.2 厘米横107.5 厘米质地:绢宋佚名夜合花图宋佚名夜合花图局部宋佚名夜合花图局部宋佚名红果绿鸦图宋佚名红果绿鸦图局部宋佚名红果绿鸦图局部宋佚名松风楼观图宋佚名松风楼观图(局部)宋佚名荷花图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年代:宋尺寸:纵45.2 厘米横166 厘米质地:绢宋佚名秋庭乳犬图宋艳艳女史草虫花蝶图卷年代:宋尺寸:纵32.5 厘米横333.5 厘米质地:绢本宋人歌乐图卷年代:宋尺寸:纵25.5 厘米横158.7 厘米质地:绢宋吴炳竹雀图散页年代:南宋尺寸:纵24.9 厘米横25 厘米质地:绢宋佚名松下闲步图宋李嵩西湖图卷纸本水墨纵26.7厘米,横85厘米宋人西湖图卷(原传李嵩绘)年代:南宋尺寸:纵27 厘米横80.7 厘米质地:纸宋人雪麓早行图轴年代:宋尺寸:纵163.5 厘米横74.3 厘米质地:绢雪景四段卷(其一)雪景四段卷(其二)雪景四段卷(其三)雪景四段卷(其四)南宋林椿梅竹寒禽图纨扇页年代:南宋尺寸:纵24.8 厘米横26.9 厘米质地:绢南宋马远雪履观梅图轴年代:南宋质地:绢南宋李迪雪树寒禽图轴年代:南宋纪年:淳熙丁未(公元1187年)尺寸:纵115.7 厘米横52.8 厘米质地:绢宋人南宋马麟郊园曳杖图纨扇页年代:南宋尺寸:纵23.3 厘米横23.7 厘米质地:绢南宋米友仁潇湘图年代:南宋尺寸:纵28.5 厘米横196.7 厘米质地:纸南宋元明睢阳五老图题跋册南宋马麟楼台夜月图纨扇页年代:南宋尺寸:纵24.5 厘米横25.2 厘米质地:绢:宋尺寸:纵163.5 厘米横74.3 厘米质地:绢南宋梁楷八高僧故事图卷年代:南宋尺寸:纵 26.6 厘米横64.1 66.4 64.7 厘米质地:绢南宋朱锐溪山行旅途散页年代:南宋尺寸:纵26.2 厘米横27.3 厘米质地:绢南宋朱锐溪山行旅途散页年代:南宋质地:绢尺寸:纵26.2 厘米横27.3 厘米【元代部分】王冕墨梅图纸本墨色 68x2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冕墨梅图(局部)王冕墨梅图(局部)王冕墨梅图(局部)元王冕墨梅图轴年代:元纪年: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尺寸:纵67.7 厘米横25.9 厘米质地:纸元王冕墨梅图轴年代:元尺寸:纵90.3 厘米横27.6 厘米质地:纸元王渊竹石集禽图轴年代:元纪年:至正甲申(公元1344)尺寸:纵137.5 厘米横59.4 厘米元盛懋秋舸清啸图轴元盛懋秋舸清啸图轴年代:元质地:绢元李升澱山送别图卷元李升澱山送别图卷尺寸:纵23 厘米横68.4 厘米质地:纸元方从义白云深处图卷年代:元尺寸:纵25.8 厘米横57.9 厘米质地:纸吴镇渔父图卷年代:元尺寸:纵33 厘米横651.6 厘米质地:纸元赵孟頫兰花竹石图卷时代:元尺寸:纵 98.2 厘米横 25.2厘米质地:纸元华祖立玄门十子图吴炳行楷写传合卷年代:元纪年: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尺寸:纵27.8 厘米横403.8 厘米质地:纸沈同樾、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捐赠元张渥九歌图吴叡书辞卷年代:元纪年: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吴叡时年49岁尺寸:纵28 厘米横602.4 厘米质地:纸沈同樾、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捐赠元金黼山林曳杖图轴年代:元尺寸:纵126.2 厘米横42.4 厘米质地:纸刘靖基捐赠元柯九思双竹图轴年代:元尺寸:纵86 厘米横43.9 厘米质地:纸元赵原合谿草堂图轴年代:元纪年:约至正癸卯(公元1363年)尺寸:纵84.4 厘米横41.2 厘米质地:纸元张渥雪夜访戴图轴年代:元尺寸:纵91.1 厘米横39.3 厘米质地:纸元高克恭春山欲雨图轴年代:元尺寸:纵100.4 厘米横106.8 厘米质地:绢元赵孟頫洞庭东山图轴年代:元早期尺寸:纵61.9 厘米横27.6 厘米质地:绢元张中芙蓉鸳鸯图轴年代:元纪年: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尺寸:纵147 厘米横56.8 厘米质地:纸元任仁发秋水凫鹥图轴年代:元尺寸:纵114.3 厘米横57.2 厘米质地:绢元马琬暮云诗集图轴年代:元-明纪年:至正己丑(公元1349年)尺寸:纵95.6 厘米横56.3 厘米质地:绢元唐棣松荫聚饮图轴年代:元纪年:元统甲戌(公元1334年)质地:绢倪瓒谿山图轴倪瓒六君子图轴元倪瓒渔庄秋霁图轴倪瓒琪树秋风图轴王蒙春山读书图轴元王冕墨梅图赵奕行书梅年代:元纪年: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尺寸:画:纵30.8 厘米横92.2 厘米诗:纵30.7 厘米横260.8 厘米质地:纸王蒙青卞隐居图轴吴镇松石图轴元钱选浮玉山居图卷年代:元尺寸:纵29.6 厘米横98.7 厘米质地:纸元朱德润浑沦图卷年代:元质地:纸刘靖基捐赠元吴镇竹石图卷年代:元纪年: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作者时年71岁尺寸:纵36 厘米横539.3 厘米质地:纸【明代部分】明安正文黄鹤楼图轴明林良古树寒鸦图轴吴伟孟母三迁图上海博物馆藏明杜堇十八学士图屏(之一)明杜堇十八学士图屏(之二)明杜堇十八学士图屏(之三)明杜堇十八学士图屏(之四)唐寅骑驴归思图唐寅骑驴归思图(局部)明吕纪双雉图轴明李在琴高乘鲤图轴明李在琴高乘鲤图轴(局部)崔子忠云中玉女图明林良枯木寒鸦图轴明吕纪雪柳双凫图轴明周文靖岁朝图轴明杜堇梅下横琴图轴明林良山茶白羽图轴明王绂偃竹图轴明宋旭山水图纸本设色明崔子忠伏生授经图上海博物馆藏明吴伟临流读书图明周臣长夏山村图轴明朱鹭墨竹图轴周璕张天师像明崔子忠长白仙踪图上海博物馆藏明张路溪山泛艇图绢本设色纵165.8×97.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唐寅落霞孤鹜图上海博物馆藏唐寅杏花茅屋图上海博物馆藏明边景昭花竹聚禽图明董其昌栖霞寺诗意明唐寅春山伴侣图轴唐寅东篱赏菊图唐寅葑田行犊图轴唐寅高山奇树图上海博物馆藏【册页部分】明仇英天籁阁摹宋人画册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八开)明郭诩人物图册【长卷部分】明文征明石湖清胜图明唐寅款鹤图卷明沈周京口送别图卷30 ×125.5 厘米明杜琼沈周刘珏山水合卷上海博物馆藏明唐寅洞庭黄茅渚图卷明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人物四段合卷明孙隆花鸟草虫图册明陈洪绶花鸟草虫图明边景昭花竹聚禽图【清代部分】清王震菊石鸲鹆图轴清万上遴红梅图轴清孙亿梨花鸟蝶图轴清钱杜梅花图轴清李因芦雁图轴清李鱓荷花图轴清陈应麟竹石鸲鹆图清余省桃花双绶图轴清周裕度菊石图轴清许楫柳荷鸳鸯图轴清朱耷湖石双鸟图轴清朱耷山水花鸟册清王翚溪亭话别图轴清钱黯仿巨然夏山高隐图轴清王原祁仿高克恭云山图轴清吴历春雁江南图清朱耷荷花翠鸟图清髡残苍山结茅图轴清梅清敬亭霁色图轴清戴本孝秋山图轴清金农山水册(之一)清弘仁雨余柳色图轴清龚贤木叶丹黄图轴清华喦金谷园图轴清高其佩杂画册(选二开)清沈韶三个神仙图上海博物馆藏阙岚李白诗歌吟唱图(意)上海博物馆藏清黄山寿金莲归院图轴现代齐璜黛玉葬花图轴清石涛山水清音图清赵之谦积书岩图轴清恽寿平古木寒烟图轴清虚谷杂画册(选)清叶欣梅花流泉图卷(局部)清王时敏山水图轴清王鉴仿陈惟允山水图轴清郑燮竹石图轴清吴昌硕四季花卉四清恽寿平花卉册清许从隆松石图轴清虚谷花卉卷清吴昌硕四季花卉四屏(之一)清吴昌硕四季花卉四屏(之三)清吴昌硕四季花卉四屏(之四)清吴昌硕荷花图轴清吴昌硕蔷薇芦橘图轴现代齐璜墨蟹图轴现代齐璜七冠报鸣图。
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100幅

中国古代经典⼭⽔画100幅(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五代)巨然.秋⼭问道图(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五代)巨然.寒鸦图(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燕⽂贵.溪⼭楼观图(北宋)范宽.溪⼭⾏旅图(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北宋)许道宁.关⼭密雪图(北宋)许道宁.渔⽗图(北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长卷(北宋)郭忠恕.雪霁江⾏图(北宋)王铣.渔村⼩雪图(局部)(北宋)王铣.烟江叠嶂图(局部)(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江参.庐⼭图(北宋)⽶友仁.远岫晴云图(北宋)梁楷.雪景⼭⽔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宋)萧照.⼭腰楼观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对⽉图(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马和之.⿅鸣之什图(南宋)赵伯驹.春⼭图(⾦代)武元直.⾚壁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元代)黄公望.天池⽯壁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元代)王蒙.夏⽇⼭居图(元代)王蒙.长江万⾥图(局部)吴镇.洞庭渔隐图吴镇.秋江渔隐图王履.华⼭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王绂.湖⼭书屋图戴进.灵⾕春云图戴进.溪堂诗思图2杜琼.友松图夏芷.灵阳⼗景图(之⼀)沈周.庐⼭⾼沈周.云际停⾈图周⾂.春⼭游骑图吴伟.江⼭渔乐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不知的百幅中国名画(2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
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26.《十六罗汉图》《十六罗汉图》尺寸,纵92. 2厘米,横45. 2厘米,晚唐五代时期贯休所画。
现存的摹本虽然出于一个底本,但材料和技法五花八门,有绢本、纸本、又有石刻木,有设色,也有水墨。
目前大多流传海外, 日木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木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木,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
27.《珍禽图》《珍禽图》描绘了龟、蝉、麻雀、鸠等20多种动物。
从画面〃付子居宝习〃来看,显然是一幅课徒的写生稿本。
非常强调真实,重视形似,质感的表达,使描写对象富有生机活力。
这幅《写生珍禽图》是黄筌给儿子作范本的画稿,虽然只是为了课图作稿之需,信手而画,大小间杂,动物之间互有联系或无联系,但作为一件独立的创作作品来看, 仍然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28.《匡庐图》《匡庐图》传为五代时期荆浩创作立轴画作,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绢木墨笔,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中有宋高宗所书“荆浩真迹神品”六个字,一般认为是其真迹。
此画是一幅绢木水墨立轴。
全幅用水墨画出,画法皴染兼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
画幅上部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
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处院落,从院落之中一路下山,山道蜿蜒盘旋,道旁溪流宛转曲折,最后注入山下湖中。
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
水上有渔人撑船,不远的坡旁路上,有一人正赶着毛驴慢行。
画中只有两人,人物在画中只作为陪衬。
《匡庐图》之中峰峦巍峨,林木瘦劲,溪流曲折,山居静谧,表现了山川大地的宏伟壮丽。
画家以散点透视法将丰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而中,构图严谨,用墨精润,景物远近有别,向背分明,树石立体感、重量感、空间感均得以充分表现。
29.《关山行旅图》《关山行旅图》是戴进仿宋院体的典型代表作。
其画法师承南宋李唐、马远法派,但用笔疏爽,略带写意笔法,别具风格。
近景作一山脚,几株劲松屈曲盘桓,枝叶茂盛。
几头毛驴款款走来,情态传神。
画家在近景的处理上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
远山叠翠,用淡墨写出,近浓远淡,使作品层次富有深度。
山顶之树信笔点写,生动自然。
整幅作品颇具马远、夏圭遗风,但工细之中见豪放,画而神情气爽,秀逸典雅。
30.《夏山图》《五代董源夏山图卷》为五代时期画家董源的书画作品。
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
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31.《秋山问道图》《秋山问道图》是五代画家巨然创作的绢木墨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
32.《山鹏棘雀图》《山鹅棘雀图》是花鸟画名家黄筌的之子黄居窠所创作,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画中的鸟鹊与竹石,布满画面,空白很少。
设色淳厚无华,描法稳健,略带稚拙之感,有着早期花鸟画的装饰意味, 及古朴风韵。
此图绘泉石、荆棘、竹丛,群乌飞鸣、憩啄棘间枝头,山鹅立于石上正俯身饮水,情态十分真实自然。
构图紧凑而富变化,疏密、动静都很讲究;用笔沉稳工致,设色精细富丽,其画法比较接近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卷。
33.《双喜图》,hjy《宋崔口画双喜图》是宋代画家崔口创作的,描绘了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
《双喜图》高193∙ 7厘米、宽103∙ 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34.《读碑窠石图》五代李成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时期李成与王晓合作。
图中残碑上应有小字二行,一书“李成画树石”,一书“王晓补人物”,但现存此图中己无此二行小字,所以为摹木。
但不妨碍体会李成寄于画中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
轴,绢木,墨色,纵:126. 3cm,横:104.9cm。
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35.《溪山行旅图》《谿山行旅》为中国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
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该作品使用丝质的绢作为画布,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以浅淡的色彩作极为精致的构图,举凡山川流水、高山岩石,都能细心勾勒且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感,至于人物、马匹亦能够在尺寸极为渺小的限制下,活灵活现,因此受到历代收藏家珍爱,如今己有许多印记,该作品己收藏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于1958年在画作上发现了“范宽”字款,确认此画为范宽真迹。
36.《早春图》/f《宋郭熙早春图轴》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37.《溪山楼观图》《宋燕文贵溪山楼观图》是宋代画家燕文贵所创作,是一幅描绘江景山峦的山水画,气势开阔旷远。
文物现状为日木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38.《五马图》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
《五马图》为其传世佳作, 纸木墨笔,纵29. 3厘米,横225厘米,无名款。
图以口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
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
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勲锦膊驰、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
39.《秋庭戏婴图》“秋庭戏婴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
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 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 令人心生爱怜,写实的程度,几可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可以了解到为何用“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苏汉臣的画风。
40.《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 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而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 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41.《墨竹图》从某种意义上说,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种标本、尺度、基本功。
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的画科,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形式上与书法表里生发。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
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
42.《四梅花图》《四梅花图》是南宋扬无咎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梅花图》共画有四枝梅花,分别表现其含苞待放、春梅初发、梅花盛开、纷谢凋零四个阶段,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梅花生长开放的全过程,画作具有淡雅、宁静、婉丽的特色。
43.《枯木怪石图》《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是北宋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木墨笔画,该画作现存于中国。
该画作画面内容很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 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
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
44.《芙蓉锦鸡图》⅛初《芙蓉锦鸡图》,绢木设色,纵81.5厘米,横53. 6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 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
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
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
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
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
画上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对比谢赫《画品》的“六法”来欣赏,《芙蓉锦鸡图》符合首要的绘画品评标准“气韵生动”:画而中这只肥硕的锦鸡飞上从左侧伸出的芙蓉花树枝,纤细的树枝无法稳定承受重压,剧烈摇曳,以致同样停留在花间的一对蝴蝶惊飞。
画面抓住胖锦鸡飞上纤细花枝的一瞬, 静中见动,活泼有趣。
是气韵生动的经典体现。
45.《货郎图》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朵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
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己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46.《采薇图》《采薇图》是宋代画家李唐创作的绢木水墨淡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
图绘半山之腰,苍藤、古松之荫,伯夷与叔齐采摘薇蕨之余,正在休息对话的情景。
画中正坐一人即为伯夷,他面带忧愤,目光炯炯,注视着叔齐。
叔齐一手按地似在说着什么。
图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简劲爽利,衬托岀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
树石笔法粗简,墨色湿润。
47.《潇湘奇观图》《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是宋代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48.《泼墨仙人图》《泼墨仙人图》(梁楷、立轴、纸本、墨笔、纵48. 7厘米、横27. 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