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画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共22页
上海博物馆藏十大珍品名画

上海博物馆藏十大珍品名画1、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宋赵佶柳鸦芦雁图上海博物馆藏纸本设色纵34厘米,横223.2厘米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涿州(今属河北)人。
在位25年,怠于政治,而长于书画,擅画花竹翎毛、水墨花卉,对宋代宫廷绘画的发展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世作品较多,但相当一部分为画院名手代笔。
此图分前后两段,前段绘有四只栖息于柳树树根、枝头的白头鸦;后段绘有四只在芦苇旁临水而饮的大雁,鸦、雁神态各异,充满盎然生趣。
此图生动体现了宋徽宗花鸟画的拙朴风格,设色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墨色浓淡有致、富于变化,用笔圆润流畅,整体寓巧于拙,朴素而不失典雅。
与该画题跋所说“笔法浑然天成,脱去凡格,浓淡运墨,约略如生。
幽静清绝,不可模状。
得江南落墨之余韵”十分相符。
此图署款“天下一人”,是为赵佶的花押。
画上钤有“宣和中秘”、“御书”等印。
2、唐孙位高逸图卷高逸图卷唐孙位绢本设色纵45.3厘米,横169.1厘米孙位(约公元9世纪,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宫廷画家,一名遇,号会稽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擅画龙水、人物、松石墨竹和佛道。
《高逸图》是其存世的唯一一件真迹。
此卷为《竹林七贤图》残卷。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
此卷仅剩其中四人,经考证,从右至左分别为浩然洒脱的山涛、手持如意的王戎、捧杯回首的刘伶和挥动麈尾的阮籍。
四人坐于花毯之上,形态、表情各不相同,四位童子侍立其旁,配合以不同器物,使人物的个性特征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技法上,孙位在继承顾恺之行云流水的风格上更加成熟,线条圆润流畅,人物造型细致生动,设色鲜艳典雅。
作为点缀的山石已使用渲染和皴法,皴染手法的运用开启了五代画法之先河。
此卷无作者款印,卷首有宋徽宗题名。
《高逸图》曾著录于宋《宣和画谱》,画上钤有“宣和”、“御书”等印。
3、五代董源夏山图卷五代董源夏山图卷绢本设色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董源(公元10世纪),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曾在南唐时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素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
8厘米。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348年-409年)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2、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约601年~673年)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3、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经战火磨难,流散四海,又辗转回国,现如今皆为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五牛图》韩滉」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洛神赋图》」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相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
▲「《步辇图》」五、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让每个华夏儿女都引以为豪。
都说艺术是无价的,而艺术包含了诸多的形式,每个艺术形式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艺术无价不是说一个艺术作品本身,而是艺术背后的付出和创作者对艺术的挚爱。
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绘画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不像文字那样有感染力,也不像音乐那样直入心脾,它需要鉴赏者有美的眼睛,透过画布上的浓淡深浅看到隐藏在颜料中的爱和魅力。
中国的绘画种类繁多,优秀的作品也不少,但真正能传世和代表中国绘画的也不多。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看看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国宝,能代表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
一、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根据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的《洛神赋》绘制的,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手法独特。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曹植和洛神的相会,短暂的相遇之后面对的是分别,有惊喜也有无奈。
第二部分是离别,毕竟人神殊途,即便你有情我有意也抵挡不了世俗的眼光,纵然有天般不舍,也不得不放手离别。
第三部分是启程,因为人神殊途,洛神不得不离开,曹植策马追赶渐行渐远的云车,直到洛神的声音消失在云端,在不舍和无奈之中,曹植只能踏上返回的路。
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在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洛神赋》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时局,也正因为是魏晋战乱频繁,《洛神赋图》原作已不复存在了,或毁于战火,或流于民间,无人知晓。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只是摹本。
《洛神赋图》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也是他现存的唯一一件作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时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的最好见证。
如今《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画了,它也是研究北宋历史和文化的史料,其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图)1•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2• 唐.阎立本:《步辇图》;3•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4• 唐.韩滉:《五牛图》;5•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6•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7•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8•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9•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10•清.郎世宁:《百骏图》。
1•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名篇《洛神赋》。
传世摹本共有五本,以故宫博物馆所藏北宋摹本最近六朝的古朴风格。
曹植此赋借人神殊途,终难成眷属一事,陈叙失恋之哀音,隐托政治上失意的悲恸。
画亦领会原赋情思,以情节的次递展开,把人、神均置于山水环境之中,通过画面人物相互关系以及景物的烘托,巧妙地表现了一种情意绵绵、若往若还、因人神相隔而惆怅不已的精神氛围和动人意境。
譬如赋中描写宓(拼音:fú、mì。
此处读fú 。
读mì时意思为安宁、静止、秘密)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画面则以惊鸿、游龙、春松、秋菊等景物暗喻出来,别有一份神秘瑰丽、缠绵悱恻之思。
2• 唐.阎立本:《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真实地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
此图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
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度。
设色浓重妍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
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不失魏隋以来的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3•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系列画总称),唐,张萱、周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中国十大传世画作

中国十大传世画作中国十大传世画作惊叹!十大中国传世名画,其中有两幅半在台北,剩余在大陆。
这七副半中有五副是不允许出国展出的顶级国宝。
允许出国的两副半,其中半幅是剩山图,另两副是摹本不是原作。
一、唐-韩滉《五牛图》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不允许出国。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
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
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不允许出国。
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
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你没见过这么全的高清长卷,建议收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你没见过这么全的高清长卷,建议收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五牛图、百骏图、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步辇图、洛神赋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一、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
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
从画上题跋看。
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
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
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
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
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
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
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
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入清宫。
十大名画-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

《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
一套马上可以变现的财富金矿
据国内权威机构和媒体发布的消息:目前,中国当代书画爱 好者已近3亿人,书画收藏人群不低于8000万人。
书画大师们的作品在市场上屡拍天价,而《国宝书画十大家 传世真迹合集》这些大师均拿出自己看家本领的书画作品, 更有价值和升值潜力。 《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全 球仅限量发行125套,也就是说,3亿 书画爱好者当中,只有240万分之一的 收藏机会。 若不是“藏宝于民工程”面向大众, 普通民众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千载难逢 的收藏机会,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升 值潜力无可比拟。
作品:《高瞻远瞩》
李凤玺中华文化藏宝于民工程常务理事
男,著名画家,唐睿宗李旦之子李
隆基后人,中国艺术家协会员、国画大
师
作品:《好柿连年满桂枝》
其作品屡获国内外各大金银奖项,作品分别被中国人民 革命军事単物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湖南省韶 山市人民政府、北京奥运组委会以及法国、新加坡、澳 大利亚、新西兰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
现为国画大师刘大为高徒
作品:《厚德载物》
中华文化藏宝于民工程常务理事
杨根新
刘炳森和刘大为先生均是国宝级大师,若非技艺 超群,从师于此二人幵成为爱徒绝非易事。因此, 杨根新先生作品数度获邀“中日书法珍品展”参 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华文化藏宝于民工程理事
齐君山
著名书画家、国画巨匠
齐白石曾孙, 齐白石研
•中国第一套升值机会最多潜力最大真迹藏品 升值潜力 中国第一
中国书画收藏,一位大师作品就是一个收藏机会,有工笔之王之称的张大千当年也靠卖画临摹为 生,《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一次就为收藏者提供了10个收藏下一个张大千的机会 ,并 且各个都是名门之后,这种收藏机会实属难得,创造中国又一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