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意象艺术(教案)li
第4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5】: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
(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一、温故与导入多媒体出示《蒙娜丽莎》、《马蒂斯夫人像》,请同学们欣赏并比较这两幅名作,,请各位同学谈谈这两件作品画家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相同点:题材相同,都是人物肖像画。
不同点:《蒙娜丽莎》是一幅具象艺术作品;是达芬奇用他擅长的“薄雾法”使得画面色调从明到暗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整体上与人物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了我们眼前所见到的符合我们世界真实的形象。
《马蒂斯夫人像》是一幅意象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马蒂斯野兽主义画风的特点,色彩及其浓重和强烈,这里的色彩完全是主观感受的产物,而绝非客观的如实模仿。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学习意象艺术作品。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二、探究新知(一)、什么是意象艺术?先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有啥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
(如经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圣维克多山》,画中的山、房子、树、天空都变成细小的块面形象)摄影作品是“写实性”的具象艺术,容易辨认的作品更符合我们的“审美品位”。
而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却显得凌乱,不“真实”不直观。
像这样说像又不像的作品,其实它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
教师归纳:意象艺术:在《新华词典》中:“意”为愿望、料想,“象”为形状样子。
是对物象加以简略,让其富有表现的因素以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所谓“意象”是与“实象”相对而言的,即不是艺术家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而是“意”中之象,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教案设计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大类美术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采取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掌握意象艺术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和作者主观意识的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节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诗(播放课件《诗经·蒹葭》)哪位同学起来朗诵一下?好,朗诵得非常好。
那你们知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这是一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现在请同学们以蒹葭为题材构思一幅画,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
你觉得画面要有哪些景物,怎样安排和表现才能够更加生动地刻画出诗人这种思念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构思。
你们构思的这幅画是一幅承载了你们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的作品,这就叫意象艺术。
(揭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欣赏意象艺术的作品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画(课件展示图片),仔细观察左右两幅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幅?为什么?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右边的画得不像,看不懂,那是因为我们对意象艺术还不了解的缘故。
(展示意象作品及画家的背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画家的创作背景及艺术风格,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他们的作品。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塞尚,保罗·塞尚(1839年—1906年),法国人,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象美术是美术作品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并能认识并了解意象美术。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举例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过程,培养学生对鉴赏语言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喜爱意象美术作品中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概念、特点、表达手段。
理解三种基本美术语言的形态。
难点:根据意象艺术的形态特征正确认识、辨别意象艺术作品。
3、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图片便于学生课堂查阅。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策略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出示图片,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个样子吗?“答: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提问法、观察法提问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疑惑,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
引导学生初步得到结论,得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形象怪异出示图片《向日葵》问:1.是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再现?2.是不是艺术家主观加工处理了的?思考:画中的景象和真实的景象一样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哪里不同?思考:1.画中表现了什么?2.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的?演示画中的场景,分组讨论:此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朱耷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呢?这样表现的意图是什么? 欣赏:星月夜》 梵高(荷兰),问:是不是真实的客观再现,是不是真实的心理感受? 再次欣赏《呐喊》,问:和真实的照片作对比,那个更能体现画家想表达的目的? 欣赏:《内战的预感》达利(西班牙),思考: 这张作品有没有受到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得出蒙克的名言—我并不按照自然绘画,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
高中美术_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课件设计

意象艺术:艺界术的家主对观客表观达世
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里自 然对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 因素来客观归纳作者的思想情感, 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画家是按照 自己的感受去描绘世界的。
创设情境,自主感受
•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 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 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 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 我感 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 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 画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样的云。”
• 《星月夜》表现出了凡·高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 感。这段时间他正住在圣雷米疯人院,但这件作品是在 他神智清醒的时候画成的。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 奇特的月亮,还有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 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一束 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凡·高面对 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 ,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他以浓烈厚 重的用色、有力颤动的用笔表现了他在自然面前的惶惑 不安:夜空神秘莫测,繁星如睹俯视着大地,一切都令 人恐怖地扭动起来。显然,用色彩来表现强烈的情感, 并赋予这些色彩以象征意义,是凡·高最有特点的艺术手 法。
《呐喊》 蒙克(挪威)
1893年纸板蛋彩画版本
1893年蜡笔画版本
这个版本的《呐喊》目前藏于奥斯陆国家美 该版本目前藏于蒙克博物馆,同样引起
术馆中,也是最广为熟知的版本。专家从画布背 了巨大的争议:1893年,究竟哪一个 面系饱受的列精手作神绘品折草中磨稿,,中 创尽得作管出时史结间学论最家:早们该的并画。不应创同该作意是之这初《个,呐观蒙喊点克》。才家是们《认呐为喊,》这的个版第本一的个完版整本度。不艺如术其史他学 在手稿中,天空部分有一段微小的涂写:“只有 三个版本,并指出该画有更严重的褪色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难点: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分别展示《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两幅画均为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
这中艺术形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意象艺术。
教师板书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环节二:讲授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找出意象艺术的具体概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朗读。
2.教师播放图片,继续追问:——①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②对比之下,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依次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塞尚的`《圣维克多山》、蒙克的《呐喊》以及梵高的《星月夜》。
学生观察图片并大胆表述自己对作品的见解,最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意象艺术教案

意象艺术教案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意象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意象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意象艺术的概念介绍。
2.意象艺术的特点分析。
3.意象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4.意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解读。
三、教学步骤:1.导入(15分钟):教师先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一些意象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意象艺术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2.讲解(20分钟):a.意象艺术的概念介绍:通过比较现实艺术和意象艺术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理解意象艺术。
b.意象艺术的特点分析:解释和讨论意象艺术的独特之处,如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识的方式,以及对形象进行变形和排列的艺术手法等。
c.意象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介绍意象艺术家使用的主要创作方法,如直接写生、思维导图、意象变形等。
3.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意象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进行作品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和工具,如彩笔、水彩、炭笔、模型等)4.展示与欣赏(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整个班级进行意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解读,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作思路的合理性和创作方法的运用。
2.评价学生在欣赏与解读作品中的表现,包括对意象艺术的理解和感受的准确度。
3.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辅助:1.图片或短视频,用于导入。
2.意象艺术作品的欣赏材料,用于展示与解读。
3.创作素材和工具,如彩笔、水彩、炭笔、模型等。
六、教学延伸:1.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他们了解更多艺术门类,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2.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亲身感受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如参加校园艺术节、参与社区艺术活动等。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汇报课教案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汇报课教案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汇报课教案)走进意象艺术教学目的:意象艺术是三大美术类型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它是美术鉴赏构成中的一部分。
本课目的意在以简单的讲述,使学生初步认识意象艺术的概念,并懂得如何分析意象艺术的作品。
教学重点:1、使学生学会分析具象艺术与意象艺术的区别。
2、意象艺术的主要特点。
3、艺术家的艺术语言。
4、学会分析意象艺术的作品。
难点:1、意象艺术的概念。
2、任何作品都存在着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因此就要求教师强调意象艺术在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以及艺术家对艺术的感觉和意图的表达。
教具的准备:幻灯片制作教学内容一、组织教学 1、考勤。
2、与深中学生沟通并自我介绍。
二、引入课题(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1、出示幻灯片:《清明上河图》,复习前一章节我们学习过的具象艺术的作品。
我们的课本门类构成有具象、意象和抽象。
具象艺术由于写实并包含客观性和叙事性,所以学生相对容易接受。
2、出示幻灯片《内战的预感》和《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比较具象艺术与意象艺术的特点,并由此切入课题。
三、新授1、请学生阅读书本18页左上角文字部分,并出示幻灯片《马蒂斯夫人像》。
师授:教师讲授《马》一画中画家的用色与笔触,大胆的用色,象草原上奔跑的马般的狂野,提问学生在画面里面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由此引出野兽派画家的风格。
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和看法,教师可以穿插性地讲解徐悲鸿对野兽派作品的抵触。
2、出示幻灯片布郎库西的《波菊妮小姐》还有摩尔的《侧倚的人体》,请同学讨论在这《波》作品中你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也看不出来,不像是一个小姐,像一个大胖子。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分析:这是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对艺术上的看法和对艺术的各种追求。
而我们一般的人过于用“像与不像”,来衡量作品的标准,所以有时候看到怪异的'作品就难以接受。
3、出示幻灯片《圣威克多山》、《桥上的少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欣赏作品:《多拉·马尔与猫》毕加索
2006年,多拉马尔的肖像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的9520万美元的天价
《多拉·马尔与猫》这幅画在1941年毕加索和马尔热恋时创作,40多年都没有在公众场合曝光。
这幅画的女主角多拉·马尔坐在一张大木椅上摆姿势,一头小黑猫躲在她身后。
画中的女主角是毕加索情人及主要灵感来源多拉·马尔,也是她最大及最重要肖像画之一。
画中多拉·马尔的形体也处理得非常怪异,眼睛偏出头部,既庄严又滑稽地坐在一张大木椅上,一只小黑猫躲在背后,可以看到毕加索当时受到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
师:很多人认为所谓美术就是要画的“像”否则可能就会觉得“不真实”,所以看到“不像”的作品时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觉得无法理解。
尤其是对那些变形、夸张的作品,更是觉得怪异而不可思议。
这些都是因为对意象艺术还不太了解的缘故。
现在我就带领大家走进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和学习意象艺术作品,去感受意象艺术的无穷魅力。
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一)意象艺术定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了走进具象艺术,知道具象艺术是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
但是有人说意象艺术更为本质的揭露了世界的真实,是最真实的艺术。
那什么
是意象艺术?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作品塞尚的《圣维克多山》
鉴赏作品《圣维克多山》
师:圣维克多山是塞尚的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
一张是圣维克多山照片,一张是塞尚笔下的圣维克多山。
思考: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
学生:画的一点也不像。
你们能看到里面的山、房子、树、天空吗?看不清楚。
塞尚把里面的山、房子、树、天空都变成细碎的块面,几乎融为一体。
塞尚为什么这样去处理?
师总结:塞尚想从客观景物的图像中漂浮出来,通过主观的感受在画中形成一种新的现实。
师: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而不是眼见得的真实。
师总结:意象艺术定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二)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如此怪异?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意象艺术的视频。
看一下艺术家们把客观事物都表现成了什么样子?
欣赏《意象艺术》视频
师:刚才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很多意象艺术作品。
梵高的《卧室》、达利的《永恒的记忆》毕加索《格尔尼卡》
师:画面中的景物都是真实的吗?有些甚至是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的画面。
像《永恒的记忆》。
这些意象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的表达。
画面中的景物大家看了这些意象美术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画的好看吗?非常怪异。
师:艺术家为什么画的如此怪异?让我们不知怎么来理解。
下面我们来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赏析】《呐喊》
合作探究(一):
(1)画中表现了什么,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2)作品给你们怎样的感受?
你也可以亲自做一下这个动作,体会一下这种感觉。
1、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时候,首先进入你视线的是什么?一个人在呐喊。
2、怎样的一个人?写实的一个人吗?骷髅般的人、病态的人
3、那这个人在什么环境下呐喊?天空是什么颜色的?血红色
4、作品描绘了在血红色的天空下,一个骷髅般的人在大声呐喊。
5、这样的画面会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紧张、不安。
师: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紧张、不安压抑、恐惧的感觉。
这正是蒙克想表达的的内心感受。
师:正在高呼的人的面孔实际已经变形,凝视的眼睛、凹陷的面颊,使人想起象征死亡的骷髅头,蒙克使用动荡弯曲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大地联系在了一起,全部的景色都分担着这声呐喊的痛苦和刺激。
整幅画面充满了低沉、恐怖、神秘的气息,使人产生了强烈的不安。
这正是蒙克想要表达的内心感受。
师:那他为什么想要表现这样的感受?这与他的生平很有关系。
蒙克在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青年的时候父亲、兄弟姐妹也相继去死去,一系列的打击使蒙克感到孤独与绝望在这时蒙克创作出了《呐喊》。
画中的人物呈现出病态的,神经质的形象,连蒙克自己都说,只有一个疯子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来。
师:蒙克其他的作品也大多给人以这样的感觉。
像《病中的孩子》《母亲之死》蒙克把人们看不见的内心世界以极度夸张怪异的笔法,在作品中居然被表达的如此强烈,超过了任何“真实”“逼真”的作品。
蒙克——我不是要画现在看到的东西,我要画的是曾经看到过的东西。
师:很多艺术家利用意象美术作品宣泄个人的情绪,表达个人感受,尽管它可能“怪异”甚至“丑陋”,但是我们对事物和现实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意象艺术的创作过程与手段
所以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而不是眼见得真实。
从整体上超越了具象美术在形象上的限制。
延伸了我们对事物和现实的认识。
艺术家们把真实的事物描绘的如此怪异,不真实。
那他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他是凭空想象吗?他有依据吗?
【赏析】《牛》视频欣赏(2分钟)
欣赏毕加索的意象作品《牛》,思考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手段。
师:画家进行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主观思考的过程。
采用了什么创作手段?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段。
《科比》漫画运用夸张的手法,更能表现科比的形象。
(速度、动作)
师总结:过程:从表面上看形象由具象到意象的转化,实际上客观写实转化为主观意识的创作历程。
手段:美术家在这类作品中往往采用了概括、夸张、变形、重组。
欣赏《赵本山》漫画
师总结:《赵本山》《孙红雷和姚晨》意象艺术漫画作品运用了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他们每个人的特征体现的更形象、更生动。
欣赏:《内战的预感》和《星月夜》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的手法
师总结: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过程往往采用了概括、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
(四)如何来理解意象艺术?
艺术家运用概括、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把客观写实的事物转化成主观意识的形象,也就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不到的艺术形象,那我们又如何来理解意象艺术呢?
欣赏《星月夜》梵高
合作探究(二)
1、你感觉天空、太阳、星星是什么样子的?画面中的是如何表现的?
问:现实生活中你感觉天空、太阳、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很美,梵高是怎么表现的?不真实,都在动,看不出来。
2、表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表现了梵高躁动不安的思想感情和想冲破心理枷锁的主观感受。
师:这幅画刚开始看是一幅风景画,作品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
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眩目的奇幻景象。
整幅画的上方,是许多光芒堪比太阳的星星,画的左侧是一棵柏树,一棵身上都是大火的柏树,右上方更是有一个硕大的月亮,那刺眼的光芒照射着村庄柏树和天空。
我们不难发现,梵高将柏树和月亮其实是放在同一个高度上,而且这柏树似乎是想脱离地面,只冲云霄。
简介:梵高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由于痛苦的失恋和对现存社会制度和艺术制度的不满,使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他企图以自己的艺术去唤起人们的爱心和最纯朴的情感,然而,在一次次的失望以至绝望中,他的精神最终崩溃了,最后不得不以自杀来彻底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
所以意象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艺术家按照自己感觉的样子来描绘世界的,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而不是眼见得真实。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还有艺术家是按照怎样的主观感受描绘世界的?
合作探究(三)
2、【赏析】朱耷中国画《鹌鹑图》
(1)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学生:翻白眼
(2)奇怪,鹌鹑也能翻白眼?我们在看什么人的时候才会是这种表情,讨厌的人。
(动物人格化)
(3)朱耷如此表现的意图是什么呢?
他借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表示对清廷极端的仇恨和蔑视。
师:朱耷草草的用笔中感到有两只鹌鹑政独处在一个长着花草的土堆边,可这个土堆和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我们无法表达。
生平简介:朱耷是一位明宗室后裔,正当其意气风发之时,却遭遇国破家亡,一落为布衣平民,绝望中郁闷不已,一度削发为僧,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
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所以画中出现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一足着地,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眼珠向上,以状白眼向青天。
教师归纳:通过上面两幅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发现
师总结:梵高以油画的方式表现他所感觉到的样子,而朱耷用水墨画表现他想表现的意图。
师总结:所以我们对于意象艺术作品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二、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
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为本质地揭示了世界的真实。
课堂检测:
下面属于意象艺术的是:
看来同学们对于意象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
从我“想”或者我“感觉”的角度对你抽到的题目进行思考。
如果用意象艺术进行描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大显身手
课堂小结:
1、意象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2、意象艺术更为本质地揭示了世界的真实。
课后拓展:
欣赏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思考:作品表现了画家怎样的一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