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

合集下载

体育测量与评价可编辑全文

体育测量与评价可编辑全文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 意义 1 可以提供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的重要数
据 2 为分析个体发育特征和提供个体发育水平
不可缺少的依据 3 为运动员选材提供重要信息
二 形态测量的基本知识
1 体表划线 胸部体表划线 腹部体表划线
2 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基本姿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二 有关测验的几个问题
1 测验对象 测验对象的年龄 性别 城乡 种族等都应在实 施细则中说明 样本含量的大小和抽样方法
2 测量形式
目的 体育教学和训练 体育科研
手段 计时性 计数性 丈量性 专家评分 仪器 理论临场观测
项目 单项 成套
阶段 横向 纵向
3 测量次数与标准观测值 次数 一次:极限强度 观测和操作难度大 理论 多次:非极限强度 易变敏感波动较大 无需受使者操作直接测量的
主要作用:促使人们经过主观努力达到理想水 平.
3 个体标准:是以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或不 同时期的各种指标进行比较为基础,是相对 于时间的变化和自身状态的变化而言的标 准.
使用条件:只能使用于建立标准时的个体本身
主要作用:确定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最佳状态.
• 第三节 评价量表 • 定义:即指将实测数据(原始成绩)换算成分
• 用指数法制定评价标准的方法步骤
1 首先计算出样本每个个体的指数 2 然后进行正态性检验 3 分别利用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评价标准制
成<指数评价表>
注意问题
1 用指数进行身体发育评价时必须注意身体 指数的年龄 性别 种族 城乡特点
2 评价身体某种特征时,对于同类性质指数应 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如何应用体育测量与 评价指导训练和提高 运动成绩
分享如何将体育测量与评价的 结果应用于具体的训练计划, 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和 学习体会
提供对本次课程所学知识的简 要总结,并鼓励学员分享他们 的学习体会和经验。
结束语
感谢大家参加本次课程
向学员表达感谢之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谢他们参加本次课程,与分享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 第一部分: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20分钟)
1
体育测量的定义和分类
探索体育测量的定义,介绍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不同指标的测量。
2
评价体育水平的重要性
解释评价体育水平对运动员发展和训练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提高竞技水平中的作用。
3
希望本次课程对大家有所帮助
鼓励学员相信本次课程能够为他们带来新的知识和思考方法,对他们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有所 帮助。
鼓励学员在日后继续关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
鼓励学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保持对体育测量与评价领域最新发展的兴趣。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中的作用
探讨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环节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借助评价结果优化训练计划。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方法与指标
体成分的测量
介绍不同的体成分测量方法,包括体脂率、肌肉质 量等,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身体组成。
功能性测试
解释功能性测试的重要性,介绍各种测试方法,以 评估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灵敏度等功能表现。
4
介绍心理测试问卷的设计和分析过程, 以便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
实验室演示体成分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了解在实验室环境 下测量体成分所需的工具和技术方法。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心率测量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02313课程名称:体育测量与评价英文名称:Sports Measurement and Comment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2学分:2适用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体育统计学执笔人:林琳审定人:姜大勇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育专业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其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解决本学科的理论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有关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可培养学生对体育问题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体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目的和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常用测量方法,并能进行一般的体育评价;培养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发展和变化情况及体育教育的各主要环节进行定量描述与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一)本科程系应用学科,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操作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教学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贯彻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教书育人。

(四)加强调查研究,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课堂作业、课堂笔记、课堂提问等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重点与难点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明确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测量和评估运动 员的表现和进步,教练可以制定个性 化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评估
体育测量在赛事组织中用于确定比赛规则、器材规格等,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 全性。
通过测量和评估赛事的规模、参与人数、成绩水平等指标,可以了解赛事的影响 力和发展状况,为赛事组织者提供决策依据。
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应简单明了,易 于理解和操作,能够在实 际应用中得到有效执行。
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个体评价
关注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 进步,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群体评价
关注群体在体育活动中的整体表 现和水平,以促进群体共同进步

两者结合
在体育评价中应兼顾个体评价和 群体评价,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
共同发展。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目录
•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 体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 体育评价的标准与体系 • 体育测量的实际应用 • 体育测量的挑战与展望
01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人体的各种 能力进行量化的过程,包括身体 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 、心理等方面的能力。
谢谢聆听
未来体育测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体育测量将更加精确、便 捷和个性化,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 的依据。
D
体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02
身体形态的测量
01
身高
测量人体垂直站立时从头到脚的高度。
02
体重
测量人体在标准状态下全身的重量。
03
胸围、腰围、臀围
分别测量人体的胸部、腰部和臀部的周长。
身体素质的测量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PWC170机能试验——是指受试者在定量贝多芬心率为170次/min时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率。

根据功率的大小,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填空1、有效性可分为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相合有效性,预测有效性。

2、有效性效标的确定方法:1专家法2总分法3正式比赛法3、体育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4、评价的类型: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进步度评价5、常见的评价量表主要有两种:分值量表和等级量表6、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两个过程,属于前者的有姿势的观测,属于后者的有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测量。

7、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是根据骨性标志来确定的。

而另外一些测量点,则是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所确定的。

8、身体成分测量的方法:1皮褶厚度法2水下称重法3生物电阻抗法9、心肺功能的测量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10、心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记录法四种。

11、布兰奇心功指数的表达式: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12、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表达式:耐力系数=(心率X10)/脉压差13、体育测量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三个部分。

判断1、项目的难易度,可用受试者在该项测验中的成功率表示,成功率越高,难度越小,当然也可用失败率表示,失败率越高,难度越大。

2、胸中点,是测量胸前后径的测点,也是测量胸围的测点。

3、肩峰点,测上肢长和肩宽时都要用到此点。

4、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 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内脏器官、 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 姿势包括静动态姿势。 • (1)静态姿势:是指坐、立、卧等相对 静止的状态; • (2)动态姿势:是指活动的人体所持的 姿态或运动的样式。 • 身体姿势测量的意义:了解青少儿生长 发育的一般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 姿势,促进身体姿势的完美发展。评价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 (1)观察法 • 受试者身着短裤,取自然立正姿势站 立,测试者立于其后。 • a、左右两肩是否等高? • b、两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面? • c、与脊柱的间距是否相等? • d、脊柱各棘突是否在同一直线并垂直 于地面?
(2)重锤法
• 1、测量仪器: • 重锤线、测量尺 • 2、测量方法: • 受试者自然站立,租个靠拢。使悬垂 的重锤线通过其第七颈椎棘突。测试者立于其 后,观察各棘突是否偏离垂线,然后测量偏离 距离(方向分左偏离、右偏离;部位分颈、胸、 腰部)来判定测弯程度。偏离距离小于1.0cm 为正常;1.0-2.0cm者为轻度侧弯;2.1cm以上 为重度侧弯。 • 3、 a、偏离距离小于1.0cm为正常; • b、1.0~2.0cm者为轻度侧弯; • c、 2.1cm以上为重度侧弯。
划线法:
• 预先用10%亚铁氰化钾溶液(或10%鞣酸 酒精)浸湿8K纸晾干备用。用棉花或海 绵做成与纸差不多大小的棉垫放在搪瓷 盘内(或木盆)内,以10%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高铁)浸泡备用。 • 具体过程见书P106. • 评定时,测试者用笔和尺先画一条足弓 内缘切线—第一线;再自中趾中心至足 跟正中点画一条线—第二线;一,二线 相交成角,在画一条该角的等分线—第 三线。三线将足印分成三部分,即内侧、 中间、外侧部分。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学习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5分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测量与评价对提高体育水平和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讲解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20分钟)分析测量的目的和对象,介绍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和技术,如体质测试、运动能力测试、柔韧性测试等。

4、讲解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0分钟)讲解体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如成绩评价、自评评价、教师评价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对自己和他人的体育水平进行评价。

5、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择一个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测量和评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测量与评价的技巧和方法。

6、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必要性,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注重测量与评价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2、体育器材:准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和测量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核题
1、简述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2、如何利用标准值百分数法确定肥胖标准?
3、疲劳的一般表现有哪些?
4、人体的体形中,中胚层型的特征是怎样的?
5、简述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6、简述进步率的评定方法?
1、简述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答:影响可靠性的因素: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
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4、此外,测验的长度、频数,
测量条件的规范程度,测试人员的能力水平,测量手段的鉴别功能以及评分标准的适宜程度等,对测量的可靠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2、如何利用标准值百分数法确定肥胖标准?
答:肥肥胖指数百分比计算法肥胖指数百分比计算法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
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
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
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肥胖指数百分
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
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
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