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金庸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作家,他的武侠小说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影响了几代人。
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仅仅是一些虚构的故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读者们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金庸的武侠小说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的“义”、“仁”、“智”、“勇”等价值观。
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和洪七公等主要角色的形象就展现了这些价值观。
郭靖对“义”的坚持、黄蓉对“仁”和“智”的体现、洪七公对“勇”的表现,都代表着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定支持。
这些价值观也深化了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让读者们沉浸在故事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其次,金庸武侠小说宣扬了人类共同的道德原则。
从《天龙八部》的段誉及萧峰,到《神雕侠女》的杨过和小龙女,以及《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这些主人公都向读者展现了人类的共同正义和弱者的保护。
这些角色都相信“天道酬勤”,积极行善利人,热爱祖国,深受读者喜爱。
此外,金庸武侠小说对描写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小说中经常描写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和文化背景,例如“华山派”、“全真教”、“峨眉派”等,以及“尊师重道”、“慈航普渡”等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
这些元素在小说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通过角色对这些文化元素的理解和处理,展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最后,金庸武侠小说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金庸的小说脍炙人口,广受欢迎,不仅为文化加深了人们的认识,也使得很多历史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例如,《神雕侠女》中的蒙古帝国历史,以及《鹿鼎记》中的明朝历史,都得到了详尽、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程。
总之,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魄力,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坚定了人们对“义”、“仁”、“智”、“勇”等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其中蕴含深厚的侠义观。
侠义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最纯粹的道德标准之一。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金庸笔下的侠士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慷慨的胸怀,勇敢无畏,义薄云天。
他们在尊重道德规范的同时,不会拘泥于条条框框,果敢行事,敢于挑战强权,维护正义和公正。
他们心中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坚持道德之心,有志于改善社会状况,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金庸的侠士使用剑与拳,披挂在红衣下,笔下充满高雅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本质上是要求人们要有一颗热爱天下苍生,心存公正和仁爱的心。
其中最重要的(亦是金庸小说的核心),就是坚持正义,反对邪恶。
他的侠义人物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追求武功,更重要的是在“武斗”之外,他们都在尽力践行和宣扬正义。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表现出的侠义精神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他不场景下,都能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与慷慨的胸怀。
他对周围的人都充满了深深的爱与同情,他懂得为人处世,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他的侠义正义与拯救苍生的赤诚之心,也影响了其他人的选择,成就了他最后后的统领天下。
除了正义精神,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另一个精神核心,就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
这同样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金庸的侠义人物,往往是对感情非常执着的人。
如《天龙八部》中段王爷,为了自己一生的爱情,坚守宏图霸业的梦想,最终中兴大宋。
他为了爱情,不惧牺牲自己,放弃一切个人的利益,为自己所爱的人去做无谓的英勇牺牲(其实不一定需要做到这样,但是却体现出人物的高贵和忠诚),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于付出,信守承诺的高尚品质,是侠义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义观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中,也体现在故事主题和剧情发展中。
他的小说往往讲述了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斗争和战争,呈现了人们的决心和意志,透彻地展现了侠之大者应该具备的道德高度和人格魅力。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综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
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
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
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引言“男金庸、女琼瑶”。
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
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
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
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
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叶茂源于根深。
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
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秀的文学家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杰出的大师级作者则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表现和探讨人性及其文化特征。
金庸作品除了艺术功力和技巧外,还有着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思考和精彩表现。
1.悠长“武侠味”(1)武侠渊源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古代一般的武侠小说,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确实主要写的是打斗和侠义。
倚天屠龙记中的武侠精神与人生意义

倚天屠龙记中的武侠精神与人生意义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一部武侠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张无忌的冒险故事,展示了武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并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本文将基于这一作品,探讨倚天屠龙记中的武侠精神以及人生意义的主要观点。
一、武侠精神的内涵与特点武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崇尚侠义和正义的精神追求。
在倚天屠龙记中,武侠精神体现在人物的品质和行为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武侠精神强调侠义情怀。
在小说中,张无忌作为主人公,具备了厚道仗义的品质。
他不畏强权,敢于与恶势力抗衡,保护弱小者的利益。
他将正义视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并积极维护正义,代表了武侠精神中的正义抗争。
其次,武侠精神注重忠诚与义气。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不仅忠于自己的师父、恩师,还对朋友和亲人表现出深深的感情。
他秉承了中国古代忠诚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展示出了一种义气和担当。
他的善行体现了武侠精神中的忠诚与义气。
最后,武侠精神追求自由与个性。
倚天屠龙记中的各个武侠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追求,他们解放了思想,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他们在维护正义的同时,也不愿被束缚和限制。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体现了武侠精神中对自由追求的重要意义。
二、人生意义的探讨倚天屠龙记中的武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在小说中,人物的际遇和遭遇都围绕着对人生的思考展开。
首先,武侠精神表达了对正义与善良的追求。
小说中的主人公张无忌,始终坚守对正义事业的追求,不计个人得失,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用于维护正义。
他的行动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对善良和正义的追求,这也是人生意义的一种重要表达。
其次,武侠精神强调自我超越与个人修养。
在倚天屠龙记中,武侠人物不断超越自我,通过修习武艺、修炼内功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境界。
他们通过克服困难并与自身的内心进行斗争,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超越。
这种对自我超越与修养的追求形成了人生意义的重要方面。
最后,武侠精神展现了对友情和爱情的追求。
在小说中,张无忌与小龙女、周芷若等女子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示出武侠精神中对爱情的追求。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金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正直、仁爱和无私奉献。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得以充分展现,成为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核心特征。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言谈中。
他的主人公往往是正直勇敢、忠诚仁爱的人物,他们以保护弱者、伸张正义为己任。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虽然出身平凡,但是他心怀侠义,勇敢地与邪恶势力抗争。
他不仅帮助了无数被压迫的人民,还救了无数的生命。
他的侠义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成为了一个正直善良的楷模。
除了主人公,金庸的小说中还有很多配角也展现了侠义精神。
他们或是忍辱负重,为了正义而默默奉献;或是勇敢无畏,舍己救人。
他们的存在使得整个小说世界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真实。
他们的侠义精神在小说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也体现在情节的安排和发展上。
他的小说中往往有着复杂的阴谋和纷争,但是最终都会以正义战胜邪恶的方式结束。
这种情节安排体现了金庸对侠义精神的坚持和信仰。
他通过小说告诉读者,正义和善良最终会战胜邪恶,侠义精神是永恒的力量。
除了情节,金庸的小说中还有很多关于侠义精神的思考和探讨。
他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侠义精神的深度和复杂性。
他的人物往往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道德困境,但是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这种对侠义精神的思考和探讨使得金庸的小说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向读者传递了正义、仁爱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他的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
总之,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是他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思考探讨,展现了侠义精神的深度和复杂性。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考察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考察金庸先生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巨擘,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影响了整个文化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着丰富的江湖文化和深厚的侠客精神。
本文将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进行考察。
一、江湖文化的特点江湖文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代表了江湖世界的规则和价值观念。
首先,江湖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精神。
在江湖中,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江湖中立足。
其次,江湖文化注重忠诚和义气。
无论是正派人物还是邪恶人物,他们都有着对朋友和亲人的血性情感,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伙伴。
最后,江湖文化强调公平正义。
在江湖中,不论功力高低,只要遵守规矩,即使是敌对的两方也会进行公平的较量。
二、江湖文化的价值观念江湖文化中涵盖了丰富的价值观念。
金庸笔下的江湖人物具有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他们崇尚侠义和正义,反对腐败和邪恶。
正派人物通常代表了高尚的品德和正义的力量,他们以义气和忠诚为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侠客精神。
邪派人物则代表了欺凌和压迫,他们的行为是对正义和道德的颠覆。
这种对立和矛盾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三、侠客精神的体现侠客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元素之一。
侠客不仅具备过人的武功,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追求和价值观念。
首先,侠客追求正义和公平。
他们不满于社会的腐败和不公,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正义,保护弱小者。
其次,侠客强调个人修养和修身养性。
他们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有着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观念。
最后,侠客具备舍己为人的精神。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陌生人,侠客都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来帮助和保护他人。
四、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的现实意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精华。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侠客的坚定信念和毅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江湖文化中的忠诚和义气,建立真挚的友情和亲人之间的信任。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首先,金庸的武侠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江湖规矩、侠义精神等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体现,通过小说中的武功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武术的种类、特点以及修炼方法。
江湖规矩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它强调忠诚、义气、尊重等价值观念。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忠诚、正义和勇敢。
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金庸的武侠小说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虽然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发生在古代,但其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却具有普世性。
例如,金庸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江湖恩怨、权谋斗争、贪婪欺诈等问题,都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读者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高低以及社会的黑暗面。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
此外,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武侠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往往是英俊潇洒、才情出众的人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金庸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同时,他也通过爱情故事中的痴情、坚贞等情感,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浪漫主义色彩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加吸引人,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哲学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于生死、命运、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只是简单的打斗和冒险,而是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带给读者一种思考和启示。
读者可以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从中找到对于生活的一些智慧和启示。
总之,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义精神金庸是一位伟大的武侠小说作家,他的作品中流淌着丰富的江湖文化和侠义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湖,是一个神奇而充满冒险的世界,而侠义精神,则是江湖中人的信仰和追求。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江湖是一个与尘世格格不入的存在,它是一个自由而无拘束的空间。
江湖里,人们可以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这里,人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荣誉和尊严,不受世俗的约束。
正因为如此,江湖才能吸引着许多人投身其中,追求自由和权力。
金庸的江湖世界中,有杨过、郭靖、令狐冲等一系列英雄人物,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却都在江湖中寻找自己的归宿和价值。
江湖文化是金庸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它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处世哲学上。
在江湖中,人们必须遵守江湖规矩,尊重江湖道义。
江湖中的争斗,往往以武力为手段,不但要有高强的武功,更要有识人明理的胸怀。
在金庸的作品中,人物之间的战斗并不只是简单的力量对抗,更是智慧和勇气的角逐。
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在江湖中争斗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江湖文化中,人们学会了宽容和谦虚,学会了尊重和理解。
他们敢于正义、敢于牺牲,为了义气和道义,不惜一切代价。
而侠义精神,则是江湖中人的信仰和追求。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人物的正直和勇敢上,更体现在他们对于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正是因为这种追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才有了一系列充满动人情感的故事。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就是一个真正的侠义之士。
他为正义而战,为弱者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的安危。
他用自己的善良和信念影响着周围的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在这样的故事中,读者真正感受到了侠义精神的力量和伟大。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江湖文化和侠义精神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和主题,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江湖和侠义的概念已经渐渐淡漠,但我们仍然可以从金庸的小说中汲取力量和正能量。
江湖文化告诉我们,要有勇气追求自由和梦想;侠义精神告诉我们,要坚守正义和道德,助人为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作者:————————————————————————————————日期: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
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
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
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引言“男金庸、女琼瑶”。
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
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
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
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
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叶茂源于根深。
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
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秀的文学家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杰出的大师级作者则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表现和探讨人性及其文化特征。
金庸作品除了艺术功力和技巧外,还有着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思考和精彩表现。
1.悠长“武侠味”(1)武侠渊源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古代一般的武侠小说,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确实主要写的是打斗和侠义。
到《儿女英雄传》、《好逑传》,才开始有了“情”的因素。
大多数主题是忠孝节义的老生常谈,就连《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婚后12天便想做个诰命夫人,也未能免俗。
这些传统作品往往难以突破善恶对立的情节模式。
《水浒传》是比较成功的武侠类经典之作,它借鉴《史记》笔法,与司马迁之观念,一脉相承,写出了逼上梁山的侠客们形成的社会原因。
金庸博采众长,从大量的旧武侠小说中有选择的获得了大量营养,成功崛起于新武侠小说家的行列。
他集新旧武侠之大成,形成自己博大深沉、又壮丽多姿的风格,并且风土人情、文化历史、政治风云、情感纠葛,无所不包,尤其是写人物,形成了一个整齐的人物家族序列。
其实,金庸表现的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完整的艺术世界,武侠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已经上升到了人性普遍意义的高度。
(2)侠之大者在很大程度上,侠及侠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人审美心理的产物,是一种无奈之下的梦想,是由于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不平等现象的无能为力,因而寄希望于那些具有特殊人格、能力的人们。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可谓金庸武侠精神、武侠文化的概括。
其《飞狐外传》借赵半山之口这样说,“一个人学武,如不能卫国御侮、行侠仗义、济危扶困,远不如作个寻常农夫,种田过活了”。
金庸作品中的侠,有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感,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操守。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等等都是其中代表,他们身上的正气与勇气无不深深打动了读者。
而这种正气与勇气,恰恰就是金庸小说中侠文化的体现。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风格成熟的一个标志。
它在武侠小说创作史上,第一次以人生为线索,塑造了郭靖这个人物形象。
起初,他最大的责任不过是为父亲报仇,打赢杨康,为师父们赢得与丘处机的赌赛,随着情节的发展,久经江湖的郭靖已经神志人间冷暖中的正邪,民族的兴亡、民间疾苦才是他实现其武学价值的真正需要。
于是,个人的恩恩怨怨和天下第一的虚名已经开始在其心底渐渐淡出,终于,在武穆遗书中,找到了真正属于他内心的理想和抱负,确立了“为国为民”为终生目标。
金庸也由此,借“大侠”郭靖之口说出了他的侠义观:“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也使他具有“为国为民”精神的武侠形象,成为了中华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受到国人的崇拜和尊重。
2.融汇“儒释道”(1)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武功并非采花淫贼田伯光的对手,但为救仪琳,宁愿舍弃自己安危与之纠缠;《碧血剑》中袁承志力斗金龙帮,完全是为了救护焦公礼全家;《神雕侠侣》中,郭靖明知元灭宋是大势,但他依然在襄阳城坚守数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更是不计个人荣辱,尽管汉族人都仇视他的契丹出身,但他依然忍辱负重,维护丐帮团结,发誓决不伤汉人一条性命,为了拯救宋辽人民于战争的水火中,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换取辽国皇帝十年不踏入中原的承诺。
凡此种种,都是儒家进取精神使然。
儒家经典和精神可以说是金庸小说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拜求一灯大师,在过渔樵耕读四关时,与朱子柳的文化对决中,不仅层层展开了孔孟家门、学说的机智对答,而且通过黄蓉引用黄药师“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几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不漏痕迹地展示了金庸对儒家文化批判继承的态度。
(2)道家:“超迈脱俗”“自在无为”的自由精神道,贯于天地之间;道,顺物之信,自然而然。
金庸作品寻求“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心灵平衡”的统一,三者合为一体。
其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是老顽童周伯通:他心智空空如也,随心而为,不懂世俗,逍遥自在、率性而为、活得洒脱。
修炼七十二空明拳,人心空明,可载道存义。
另外,《笑傲江湖》中,写了五岳剑派种种剑术,然而最为上乘的当属“独孤九剑”。
与其说是九剑,不如说是无剑,其剑术要旨不在招数的变化,而在于速度和变化,真到化境,无招胜有招,有招终有破,无招则无解。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临危受命,学习太极剑法,即使他再聪明,复杂的剑法他也难以一时之间全部学会,张三丰的授课方式很特别,演练一边问张无忌记住了吗,无忌从记住到逐渐忘却,到最后全部忘记,乃成。
其原因就是真正领会要旨,外在剑招是次要的。
随即,张无忌运用此剑法,战胜了八臂神剑的“东方白”。
以无胜有,不求形,只求神。
(3)佛家:悲天悯人的“慈悲”精神《天龙八部》名字本是佛教术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这部小说里虽然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切现世人物。
金庸通过对世间众生的描写,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高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包含着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感。
书中处处浸透着佛家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它描绘了众生皆苦的世界,刻画了被贪、嗔、痴紧紧裹住的人性,然笼罩以“破孽化痴”的超越与慈悲。
它描绘苦难但能超越苦难,是悲剧却又超越悲剧,“非人”的世界背后笼罩着的是无边超脱的佛法,世间万般苦,而佛确始终不曾放弃你。
书中扫地僧身份低微、看似默默无闻,他却使萧远山和慕容博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走了一遭,一为复国,一为报仇,两人大半生奔波劳碌,害人害己,然最后终于了悟,为时未晚。
鸠摩智半生都痴于功名,贪心错练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以至走火入魔,幸而被段誉以“北冥神功”吸取全部武功,性命得以保全,最终在枯井中省悟:“如来教导佛子,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
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
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世尊点化,教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段誉以前对王语嫣苦苦追求,到最后终于觉悟乃是“心魔”作祟,无崖子爱的并不是李秋水,段誉爱的并不是王语嫣,他们爱的都是自己脑中一个虚无缥缈幻象。
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萧峰是书中最具英雄色彩的人,他的死也是全书最令人动容之处。
宋与辽,忠与义,最终难以两全,他无法选择,只能一死。
萧峰不是佛门弟子,却有着佛门弟子的慈悲之心。
他的前半生,饱受“嗔怒”之心性的控制,不得超脱,造孽多端,还害死了最爱的阿朱。
后来见到父亲出家,悟到了江湖人生的真相,他的死使他的生命升华到了大慈大悲的境界,不仅拯救了万民,也解脱了自己。
3.洋溢“书卷气”金庸小说中很少发现其“掉书袋”,但却处处洋溢着书卷气,金庸作品可以说是一个文化长廊,具有民族特色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阴阳八卦,在小说的刀光剑影中熠熠生辉。
降龙十八掌武功的名称则尽数来自《周易》中的爻卜,在《天龙八部》中则出现的是汉唐诗词的典故,最典型有代表的就是凌波微步,这出自曹植《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本来是描写作者与“仙女”惜别时仙女依依不舍的样子。
可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被金庸注意到了,改成了这个著名的武功招式。
《神雕侠侣》中,朱子柳与霍都的那场打斗,一阳指与书法的完美契合!朱子柳出手即是一帖《房玄龄碑》,笔势圆劲流丽,出招外柔内刚。
每次看到此处都会想即使是褚遂良再世,只怕也写不出朱夫子此时的心境。
遥想当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削平群雄,定社稷之功;而此日朱子柳之战,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气节。
他以此帖开笔,意仿贤相之能,既合乎其大理宰相的身份,又挥洒出一战定鼎的决心。
其后笔锋更胜,草书之轻狂,篆鼓之古朴,铁钩银划,杀得霍都狼狈不堪,令人拍案叫绝!而最后以春秋古篆石鼓文收笔,于霍都扇上题下“尔乃蛮夷”四个大字,更是酣畅淋漓,让人胸怀为之一舒!二、充满创新与思考的现代精神金庸作品博大精深,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兼容了儒、墨、释、道、法各家的精华,但又绝不盲从。
他以理性的、哲学的、批判的、现代的眼光去看待、接纳和传播中国文化,作品中充满了创新与思考的现代精神。
1.独立的批判精神在上文中,我们谈到,金庸武侠小说有着深厚的武侠渊源,金庸在吸收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他的态度是审慎的,是批判的继承。
作为小说家的金庸最初是从事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新闻学家、政治评论家,以他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他对历史发展和社会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
对事物的批判,对历史的思考,往往就透过作品中的形象折射出来。
《侠客行》可以说就是反教条主义、反烦琐哲学、充满现代批判精神的作品。
小说中石壁上的文字对所有人来说就是乱码、天书,然而大字不识一个的石破天却独有灵犀,诗中蕴含的绝世武功如同天授,给人以丰富的启示。
他的矛头旨在批判中国传统经学那种繁琐解读模式的错误。
汉代的经学虽然不是一点贡献没有,但语言文字不厌其烦、多多益善,过于细碎繁琐、牵强附会而不得要领,往往皮厚核少,不能突重点,其迂腐固执无论如何总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