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老舍《茶馆》 与田汉《关汉卿》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茶馆(节选)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以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茶馆(节选)》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故事背景:以民国时期的北京茶馆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
3.主要人物: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
4.主题思想:通过茶馆内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了解作者和故事背景。
2.分析文本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欣赏《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如北京方言、对话艺术等。
2.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理解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北京方言的运用:如“咱们”、“的地得”等。
2.对话艺术: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性格特点和社会关系。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注意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进行举例说明。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茶馆(节选)的人物塑造教学目标:1.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探讨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
3.理解人物塑造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1.主要人物形象: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各具特色。
2.人物形象与情节: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显了主题思想。
3.人物塑造的作用:通过人物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讨论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
试论郭沫若_老舍_田汉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_以_蔡文姬_茶馆_关汉卿_为中心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试论郭沫若、老舍、田汉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石兴泽(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山东聊城 252059)[收稿日期]2001-02-16[作者简介]石兴泽(1954-),男,山东茌平人,现任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摘 要]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关键词]历史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301(2001)04-0093-(07)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戏剧创作方面投入的精力不等———老舍几乎全部放弃得心应手的小说,倾其精力于戏剧创作;田汉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之父”,十七年高居戏剧界领导地位,致力于戏剧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但从事戏剧创作的时间却很少,成果也远不如老舍丰硕;郭沫若是著名剧作家,但十七年的主要精力在于社会活动,只偶然操笔,留下两部剧作,但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攀登上十七年戏剧艺术高峰。
无论人们对十七年的戏剧怎样评价,都不能否认:郭沫若、老舍、田汉是十七年戏剧发展史上的三大作家。
给他们带来巨大声誉、也是代表他们那时甚至整个戏剧创作成就和风格的,都是历史题材的剧作(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屈原》,但《蔡文姬》也在多方面代表了他的创作追求和艺术风格,可谓“准代表作”)。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本文拟就此进行比较———所谓比较,就是把他们的剧作放在同一“评台”上,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历史剧创作的原则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三作品殊途同归,都为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严格地说,历史剧与历史题材的剧作不是一个概念,但在此我却把历史题材的《茶馆》与历史剧《蔡文姬》、《关汉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为它们所写的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和事实,都致力于历史真实的艺术阐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以它的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广泛欢迎。
这个剧目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明代宫廷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忠诚的宫廷歌妓关汉卿的悲惨命运。
关汉卿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以美丽动人的外貌和非凡的才华为宫廷所倾倒。
然而,由于嫉妒和阴谋,她最终被迫下嫁给一个下层官员。
这个剧目以虚构的方式展示了关汉卿的人生经历,其中充满了爱恨情仇、痴情忠诚和家国情怀。
田汉的《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剧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戏剧元素,成功地描绘了关汉卿这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情感。
《关汉卿》也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京剧剧目,更是一部探讨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这个剧目通过关汉卿的悲惨命运,展示了宫廷斗争、人性的扭曲以及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探索自我价值、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总之,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戏剧作品。
它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古代宫廷中,但其中所揭示的普世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剧中关汉卿这个形象的塑造,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通常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关于田汉《关汉卿》的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汉卿和田汉《关汉卿》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并探讨《关汉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田汉《关汉卿》进行概述,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散文特点: 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 交织的构思方式,故有人总结为图片连缀 式。把发生在不同时空下的生活画面连缀 起来。也记叙事件,也描绘场面,但最主 要的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 “不是为了给那个年月的动人姿态,作一 点速写画,也不是希望在纸上留下一点当 时的气息,而主要是为了一种感情的冲 击。”
杨朔散文追求诗意,“拿着当诗一样写”是他这 个时期的创作追求。他所讲究的诗意包括:
●谋篇布局的精巧。
苏州园林式的曲径通幽 “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
●锤词炼字的用心 ●诗的意境的营造(托物寄情、物我交融)
●其中最主要的,其实是“从一鳞半爪的侧影,烘 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 式。从一切事物中提取宏大政治性主题的写作模 式。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戏剧
第一节
概述
十七年散文中主要是四股散文潮:抒情散 文、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杂文 一、报告文学: ●建国初期最激动人心的是以魏巍为代表的 朝鲜通讯。魏巍三次入朝,报告文学集 《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最著名的《谁 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报告文学。柳 青的《王家斌》(梁生宝的原型),穆青 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中国青年报》集体采写的《为了六十一 个阶级兄弟》等。
第二节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十七年散文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 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艺术做出贡 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十七 年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 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山 东蓬莱人。 杨朔的散 文在十七年乃至80年 代的一段时间都有非 常大的影响。他的 《雪浪花》、《荔枝 蜜》、《茶花赋》等 都曾被选入中学课本。 属于现代婉约派。
话剧《关汉卿》

田汉,原名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他是现 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是中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
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 60余部。《关汉卿》代表了田汉话剧创作的 最高成就。在文革中,他被
左的社会势力迫害死于狱中。
1958年,为纪念世界 文化名人关汉卿,田 汉创作了话剧《关汉 卿》。全剧以《窦娥 冤》的写作和上演为 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 塑造了元代战斗的戏 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 象。
田汉与关汉卿
七百年前,关汉卿创作出了惊天动地的《窦娥冤》
七百年后,田汉写下了不朽的剧作《关汉卿》。
关汉卿的艺术形象,概括了 中国历史上一切进步文人的斗争 品格,也体现了田汉一生为我国 戏剧事业奋斗的亲身体验。
《关汉卿》的基本情节
贫民少女朱小兰抗拒恶奴凌辱,被赃官诬陷处斩 ,关汉卿激于义愤,完成了悲剧《窦娥冤》,继而遭 到了贪官污吏的陷害。 面对威逼利诱,关汉卿怒斥,你是有眼无珠, 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田汉认为,关汉卿是一个沉毅不屈的人道战士 。话剧中贯穿的主线是“为民请命”而为民请命恰恰 是田汉自己的生命底色。
*田汉将关汉卿塑造为一個人民的代言人 、一個社会良心的代表,一個不向任何 外在的压力屈服的“真正的人”,同時 也是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一个真正的英 雄。
评田汉的一个反革命策略——从《关汉卿》 看田汉用新编历史剧反党的罪行
早在十几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提醒全 党和全国人民,反革命分子不是那样笨拙 的,“他们老是在研究对付我们的策略” ,“他们的这些策略,是很狡滑很毒辣的 。” ——辛文彤
关汉卿与朱帘秀的爱情:
显在模式——革命+爱情
关汉卿(12幕话剧)【田汉著】

关汉卿(12幕话剧)【田汉著】主要人物:关汉卿——元代大剧作家,又号已斋。
(按出场顺序)刘大娘——酒店女掌柜。
秋燕——原名二妞,刘大娘的女儿。
谢小山——书会朋友,艺人,精通金代俗曲曲教师。
欠耍俏——伶人,赛帘秀的丈夫。
朱帘秀——大都擅演杂剧的名歌妓。
马二——燕山秀的丈夫。
赛帘秀——朱帘秀的徒弟。
后为欠耍悄的妻子。
关忠——关汉卿的老仆。
玉梅——杂剧界有名的“笛王”。
杨显之——关汉卿的老友,外号“杨补丁”,元代大剧作家。
叶和甫——混在杂剧界的败类。
王和卿——关汉卿的老友。
王著——益州千户。
郝祯——中书省左丞,阿合马的死党。
和礼霍孙——大司徒,后任中书省右垂相。
周福祥——差官,二妞的丈夫。
彻里·不花——和礼霍孙的心腹幕僚。
王实甫——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的合作者。
梁进之——剧作家,同时也是医生。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128年),大都。
【第一幕】[城边的街口,许多人围堵着,观看行刑。
[在呜鸣的长号简声中,马队骑伞簇拥着骑马的蒙古监斩官如飞而过。
然后,竹板子晌,差役们高喊:“行人散开,行人散开!”[一会儿,破锣破鼓响着,高插边翎拿着法刀的刽子手和骡车上垂头披发背插“斩”标的女犯走过,后面紧跟着一个老妇人高喊:“孩子,孩子,天哪,救救我的孩子……这不能啊……”等等,不断被如狼似虎的差役们喝骂着:“老太婆滚开……滚开……不要命吗?”[小酒店的女店主刘大娘,提着一个竹篮子,内藏酒、肉、纸钱之类,原来似乎想挤进去拦住这可怕的行列的,见不可能,就退出来了。
低叫了几声“可怜的孩子”,泪如雨下。
恰好几个蒙装家郎走过,她警惕地咽住哭声,试住眼泪,叫唤还在街边呆看的女儿二妞。
二妞虽是家常打扮,却是个出色美丽的姑娘。
刘大娘:二妞,尽瞅着干嘛呀?还不来照顾点儿家里的事。
二妞:就来。
(但她还是望着。
)刘大娘:“就来了”?,动也不动。
咳,这样的热闹这条街上每个周都少不了一两回,有什么好看的?二妞:(勉强走过来,抓住她娘的手)娘,太可怜了。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茶馆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茶馆第一篇: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茶馆茶馆【背景资料】一、老舍先生简历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13年考入师范学校。
毕业后,曾先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员等。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创作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论文集《老牛破车》。
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问世。
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写作剧本,主要作品有:《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
另创作有长篇小说《火葬》,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
1944年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神拳》等。
二、《茶馆》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
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
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
【课外阅读】田汉《关汉卿》 (2)

【课外阅读】田汉《关汉卿》作者简介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
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原名寿昌。
少年时期,田汉就受到进步诗人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思想。
1916年,受到舅父易象资助,东渡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就读,并加入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进行诗歌创作。
1920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蔽》、《咖啡店之一夜》。
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职期间创作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这时期,田汉不仅从事文艺创作,还积极参加政治运动,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个人执行委员之一。
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投奔无产阶级。
1932年田汉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一些重要职务。
这时期,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回春之曲》等作品,同时,又进入电影界进行艺术活动,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进步电影文学剧本。
又创作了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期间,田汉除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外,仍继续进行创作。
抗战胜利后,他又写作了《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梦》等戏剧和电影剧本。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担任国家文化部门重要领导职务,为繁荣和壮大戏剧队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他还创作了话剧《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这两部剧作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内容概要《关汉卿》,多场次话剧。
元代大都,传来呜呜的号筒声,一列行刑的队伍穿过大街。
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押赴刑场。
许多善良的人们慨叹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
临街酒馆里的刘大娘向关汉卿讲述了女犯朱小兰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悲惨身世。
朱小兰的悲剧激起了关汉卿对这个弱女子的无限同情之心和对官府衙门草营人命的无比愤慨。
富有强烈正义感的关汉卿要拿起笔,把朱小兰的悲剧写出来,让人们看清社会的腐败,为百姓们伸冤。
他决定以朱小兰的遭遇为素材,进行创作。
杂剧名角朱帘秀本是良家女子,因在元人的欺压下,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最后落入烟花巷,成为远近闻名的歌伎,她不仅演技高超,并且又以刚正不阿、豪爽侠义而闻名,深受戏剧界同行的赞誉和敬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写了很多歌 颂党和新社会的诗文,其戏剧是 新时代的颂歌,但他一直没能入 党。1966年,“文革”爆发,那 些诗文也没有能救他。 1966年8月,老舍遭到红卫兵的 陷害与殴打,于8月23日晚投北 京太平湖自杀。
2. 老舍17年时期的戏剧创作
从1949年底回国到1966年8月的16年间,老舍一 共创作剧本23个,其中多幕话剧13个,主要有: 《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花秋实》《女 店员》《全家福》《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 《红大院》《神拳》《一家代表》《宝船》《火车 上的威风》等;独幕话剧1个:《生日》;曲剧1 个:《柳树井》;二人抬1 个:《走西口》;歌舞 剧1个:《消灭细菌》;多幕歌剧2个:《大家评理》 《青蛙骑手》;改编戏剧4个:《青霞丹雪》《十 五贯》《荷珠配》《王宝钏》。
王利发:胆小圆通
裕泰茶馆的老板,剧作中最富光彩的艺术典 型。老舍对他的评语是“精明,有些自私, 而心眼不坏。”这是一个善于经营、不断改 良生意手段、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小商人、 小业主的典型,在他的身上生动地再现了旧 社会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的小商人形 象。他八面讨好,善于应酬,圆滑世故,他 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既没有发财又未能善 终,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被黑暗 的社会吞噬了全部祖传家业。
中国的一曲颂歌。
2.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
1)《茶馆》的写作与演出
《茶馆》写于1957年,发表于1957年《收获》 7月创刊号,是老舍剧作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挥 得最充分的一出戏。 《茶馆》先后于1958年、1963年、1979年和 1991年8月由北京人艺四次演出。1980年秋, 《茶馆》作为我国第一个出国演出的话剧剧 目,应邀去西德、法国、瑞士,其后又去日 本演出,都获得极大的成功。
常四爷:正直侠义
是一个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旗人形象,老舍对他的 评价是:“正直,体格好。”他为人刚强、耿直、豪 放,他既痛恨清王朝的腐败,更憎恨洋人在中国的肆 虐,他敢说敢道,敢于骂洋教,更敢于说“大清国要 完”。为此他被抓去坐了一年牢,丢了吃“铁杆庄稼” (即吃皇粮)的特权,耗尽家业。王利发称赞他“一 辈子不服软,敢作敢为,专打抱不平”。但到头来, 他也流着眼泪对王利发说:“我也不比你强啊!…… 七十多岁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他的一生说明,靠 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还说明在黑暗冷酷的旧时代、 旧社会里,民众的爱国思想也受到了残酷的压制,爱 国行为就更没了实现的可能。这样的时代、社会,其 灭亡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全剧共三幕,三幕戏分别刻划了三个可诅咒的时 代。《茶馆》是旧时代的丧钟,是一曲带笑的葬歌, 是作者对旧中国的严峻的鞭挞,也是对新中国热切 的呼唤,从中我们可听到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这 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馆》的主题——旧世界的葬歌, 新时代的序曲。用老舍的话说,就是:“葬送三个 时代”。
《茶馆》一剧把深刻的主题深扎在历史演变的 土壤之中,使之具有更加坚实的生活基础,并 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昭示给人们。老舍的 夫人胡絜青说得好:“看过这个戏,人们自然 地能明白这样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 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别的道路统统 不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行,实业救国不行, 乞求洋人不行,委曲求全不行,个人奋斗不行, 唯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行,这就是《茶馆》的 主题,这就是《茶馆》的现实意义。”
另一类是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受压迫受损害者, 如胆小怕事的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 仲义、由旗人沦为劳动者的常四爷、破产的农 民康顺子卖女等,他们由青壮年到老年的生活 变化是越变越穷苦,越变越愤懑,越觉醒。
《茶馆》人物塑造的成就,当然 首先表现在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 刻划上。王利发、常四爷、秦仲 义是三个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 是三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人,他们 最后成为三个旧时代的殉葬品, 他们不仅个性鲜明,而且集中体 现了时代的变迁和趋向。
第四章 老舍的《茶馆》与田汉 的《关汉卿》
第一节 老舍和他的《茶馆》 一、作家简介:“文艺队伍里的一个劳动模范” 1.老舍的生平(1899.2.3~1966.8.23),老舍在 20~40年代可谓硕果累累,《二马》、《离婚》、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的问世,奠定了 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解放后,老舍主要创作剧本,最为轰动的是话剧《龙 须沟》(1951)、《茶馆》(1957) ,他被授予杰出 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老舍代表剧作欣赏
1.《龙须沟》简介:
三幕话剧《龙须沟》写于1951年,发表于同年 《北京文艺》创刊号,共三幕六场。这个戏的 题材是解放初期北京市人民政府整修天坛附近 的一条臭水沟的故事,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新中 国、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老舍刚刚回国, 写作《龙须沟》时,他深知从旧中国的批 判者到新中国的歌颂者,意味着多么艰巨 的变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 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我感激 政府的热诚使我敢去冒险”(《〈龙须沟〉 写作经过》)。 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 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 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
2)《茶馆》的剧情与主题
《茶馆》写的是旧北京一个名叫裕泰 的老茶馆的变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一 生的遭遇,以及进出于这个茶馆的各 种人物命运的浮沉,真切地反映了旧 社会的黑暗和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广大人民的苦痛,艺术地概括了从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 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的历史。
《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 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
(胡絜青:《关于老舍的〈茶馆〉》,《戏剧艺术论丛》
1980.2)
3)《茶馆》的人物与艺术
《茶馆》的思想与艺术成明生动、富有深刻主题内蕴的人物形象。 一类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 的鹰犬爪牙和社会渣滓,如西太后的宠奴庞 太监、说媒拉纤的人口贩子刘麻子、相面为 生的鸦片鬼唐铁嘴、特务打手吴祥子、宋恩 子和二德子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