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浅析关汉卿(四块玉)《闲适》

浅析关汉卿(四块玉)《闲适》作者:张勤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7期[摘要] 南亩耕,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这是关汉卿散曲(四块玉)《闲适》四支曲的第四首。
关汉卿“身当衰乱,并没有“厌世避祸”。
他的作品虽然风格各异,有的尖锐泼辣,有的深微细腻,有的昂扬激越,有的恬静平和,却都表现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
《闲适》这组散曲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以写“闲适”之笔,抒发他对社会不平的愤懑之作。
[关键词] 关汉卿;闲适;激愤不平南亩耕,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这是关汉卿散曲(四块玉)《闲适》四支曲的第四首。
散曲中用同一曲牌填写的首尾相同的曲子称为重头。
这是其中的第二、四首。
中国古代士人的处世态度,总而言之就是入世、出世两种。
但大凡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不论入世也好,出世也罢,总是要和现实产生矛盾,和世俗发生龃龉,因此他们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常常需要一反流俗,孤标独立。
关汉卿这组小令,可以说是这种意识的代表。
他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的散诞生活,而对那“官囚”、“利牢”的名利场、是非海,则感到厌倦、蔑视和憎恨。
关汉卿的许多散曲就是用这种方式填写的。
关汉卿生活在一个战争频发、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十分严酷的时代。
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民族实行歧视、高压政策。
尤其是几十年停止科举,士人没有出路。
许多读书人沦为“书会才人”,与倡优、艺伎为伍,地位十分低下。
在这样的困境中有的士人悲观了,沉沦了,写下一些调子低沉的作品。
正如《元曲纪事》中所指出的:“元世曲人……非自放于山巅水涯,即自娱于妇人醇酒。
盖身当衰乱,厌世避祸,流于杨朱也。
”元代散曲中大量的消极、厌世和沉溺酒色的作品,就是一些作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消沉颓丧的反映。
而关汉卿“身当衰乱,并没有“厌世避祸”。
他的作品虽然风格各异,有的尖锐泼辣,有的深微细腻,有的昂扬激越,有的恬静平和,却都表现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
田汉《关汉卿》艺术特色

田汉《关汉卿》艺术特色1. 《关汉卿》里的人物对话超精彩啊!就像关汉卿说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这就好像我和小伙伴吵架时,我也会倔强地说:“我才不会让步呢!”比如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为了一个玩具争起来,我就像关汉卿一样坚决不让,现在想想还挺有趣的呢。
2. 哇,《关汉卿》里人物的情感表达好生动呀!像朱帘秀那句:“你敢写,我就敢演!”这多像我和好朋友之间互相鼓励时说的话呀!记得有次我要参加比赛很紧张,好朋友就对我说:“你大胆去比,我支持你!”真的给了我很大勇气呢。
3. 《关汉卿》的剧情真吸引人!比如关汉卿说:“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这让我想到我看超级英雄电影时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有次看电影看到英雄拯救世界,我激动得不行,就好像自己也在和他们一起战斗一样。
4. 嘿,《关汉卿》的艺术特色太独特了!就像里面有人说:“这戏就是要唱出百姓的心声!”这和我们在学校里唱歌想要表达自己的心情不是一样的嘛!记得有次我们合唱,大家都很投入,都想通过歌声传达出我们的快乐呢。
5. 哇塞,《关汉卿》里的台词真有力道!像“我关汉卿宁可不写戏,也绝不写违心的戏!”这多像我对不喜欢的事情坚决说不的样子呀!有回别人让我做我不愿意的事,我就很强硬地拒绝了,那种感觉真爽。
6. 《关汉卿》的故事好有魅力啊!好比里面有人讲:“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可不是嘛,就像我们玩过家家,不也是在模仿大人的生活吗?有次我们玩过家家,我演妈妈,那感觉还真像那么回事呢。
7. 哎呀呀,《关汉卿》里的人物形象好鲜明!像“我要为正义而战!”这多像我和朋友们玩游戏时说的话呀!记得有次玩游戏,我们都很投入,都想成为那个最厉害的,就好像关汉卿为了正义而努力一样。
8. 哇哦,《关汉卿》的对白好有感染力!比如“我们不怕,我们要坚持到底!”这就好像我和同学一起面对困难时互相打气,有一次遇到难题,我们就是这样互相鼓励,最后解决了问题呢。
关汉卿诗词

关汉卿诗词
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窦娥冤》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杂剧·温太真玉镜台》
3.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
——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4.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关汉卿《窦娥冤》
5.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关汉卿《窦娥冤》
6.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关汉卿《窦娥冤》
7.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关汉卿《窦娥冤》
8.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9.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关汉卿《窦娥冤》
10.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关汉卿《双调·碧玉箫》。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以它的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广泛欢迎。
这个剧目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明代宫廷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忠诚的宫廷歌妓关汉卿的悲惨命运。
关汉卿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以美丽动人的外貌和非凡的才华为宫廷所倾倒。
然而,由于嫉妒和阴谋,她最终被迫下嫁给一个下层官员。
这个剧目以虚构的方式展示了关汉卿的人生经历,其中充满了爱恨情仇、痴情忠诚和家国情怀。
田汉的《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剧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戏剧元素,成功地描绘了关汉卿这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情感。
《关汉卿》也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京剧剧目,更是一部探讨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这个剧目通过关汉卿的悲惨命运,展示了宫廷斗争、人性的扭曲以及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探索自我价值、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总之,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戏剧作品。
它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古代宫廷中,但其中所揭示的普世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剧中关汉卿这个形象的塑造,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通常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关于田汉《关汉卿》的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汉卿和田汉《关汉卿》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并探讨《关汉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田汉《关汉卿》进行概述,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公开课课件】《窦娥冤》(关汉卿)知识点详解详析

新课导入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 西毁灭给人看。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 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展示了一位精神高 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 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
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 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口诀:关 马郑白)。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 人之列。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拜月亭》。
思考:①窦娥是被当时昏聩的贪官污吏屈判成 杀人死罪的,那么,她在赴刑场时为什么要在 【滚绣球】一曲中指天斥地怨鬼神呢? 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 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 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 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 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 ②既然是指天斥地,为什么作者又冠剧本为 《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样的名字,不是矛盾吗?
楔子:
【梳理情节】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 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 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 ,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一折:
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 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 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 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 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 应了, 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 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 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这种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中寄托着人民的美好理想;反衬悲 剧性的内容,使悲剧气氛更浓烈,更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充满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 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 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话剧《关汉卿》创作始末

话剧《关汉卿》创作始末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诗人和中国话剧奠基人,田汉毕生创作话剧剧本63部、戏曲27部、歌剧2部、电影12部和大量的诗歌以及散文评论等,作品字数总计达1000万字,话剧《关汉卿》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那么,我国话剧史上的这部经典杰作究竟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其前后情形又如何呢?不服气自加压力新中国成立后,田汉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兼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北京戏曲实验学校校长等职,公务异常繁忙,无暇创作,因而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的几年间,他没有新作问世。
由于好多年不动笔写话剧,以致连他自己都感到“不止是手生了,心里好像也没有把握了”。
这一天,在应邀参加印度大使馆举行的晚宴时,朋友陈家康对田汉说:“瞧你头发都快白完了,也写不出什么来了,就写一首旧诗送给我吧。
”尽管田汉愉快地答应下来,“心里却是很沉痛的”。
对于当时的不服气心态,他后来回忆道:“我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吗?”“托尔斯泰七十二岁写了《复活》,我现在还不到六十,体力又好,吃得、睡得、走得、坐得,不弱于人嘛……我是作家,党需要我写出新的作品来。
”他遂下定决心“今年就写”,并很快付诸行动。
纪念会确定目标就在田汉考虑写什么时,适值世界和平大会将中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决定于1958年6月为其举行创作活动700周年纪念大会。
田汉闻讯后激动异常,当年元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为关汉卿纪念大会写报告,集中阅读了《元史》《新元史》《元曲选》《马可・波罗行纪》《录鬼簿》《中国通史》和《关汉卿戏曲集》等书,并认真研究了关汉卿的剧作尤其是《窦娥冤》,深切地感到关汉卿的确是一个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富有不屈不挠战斗精神的戏剧家。
因此,他在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关汉卿学术研究座谈会”所作的专题报告中,盛赞关汉卿是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文学传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许多作品都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范例”。
【课外阅读】田汉《关汉卿》 (2)

【课外阅读】田汉《关汉卿》作者简介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
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原名寿昌。
少年时期,田汉就受到进步诗人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思想。
1916年,受到舅父易象资助,东渡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就读,并加入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进行诗歌创作。
1920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蔽》、《咖啡店之一夜》。
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职期间创作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这时期,田汉不仅从事文艺创作,还积极参加政治运动,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个人执行委员之一。
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投奔无产阶级。
1932年田汉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一些重要职务。
这时期,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回春之曲》等作品,同时,又进入电影界进行艺术活动,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进步电影文学剧本。
又创作了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期间,田汉除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外,仍继续进行创作。
抗战胜利后,他又写作了《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梦》等戏剧和电影剧本。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担任国家文化部门重要领导职务,为繁荣和壮大戏剧队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他还创作了话剧《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这两部剧作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内容概要《关汉卿》,多场次话剧。
元代大都,传来呜呜的号筒声,一列行刑的队伍穿过大街。
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押赴刑场。
许多善良的人们慨叹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
临街酒馆里的刘大娘向关汉卿讲述了女犯朱小兰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悲惨身世。
朱小兰的悲剧激起了关汉卿对这个弱女子的无限同情之心和对官府衙门草营人命的无比愤慨。
富有强烈正义感的关汉卿要拿起笔,把朱小兰的悲剧写出来,让人们看清社会的腐败,为百姓们伸冤。
他决定以朱小兰的遭遇为素材,进行创作。
杂剧名角朱帘秀本是良家女子,因在元人的欺压下,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最后落入烟花巷,成为远近闻名的歌伎,她不仅演技高超,并且又以刚正不阿、豪爽侠义而闻名,深受戏剧界同行的赞誉和敬重。
关汉卿诗词

关汉卿诗词关汉卿的诗词作品,很多。
我们也许能记住几首,或者说背诵几句:如《不伏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等。
这些篇目,语言质朴、简洁,又富于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原文:不伏老,争教岁岁年年,朱颜绿鬓,常做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管领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白酒酿成千钟,黄金散尽一身,只为图名利。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来与人无争,宴清都,灵驾返瑶池,仙姬战罢玉楼空。
寿酒满斟齐祝圣,愿保千年,天高地厚。
原来富贵也劳劳,苦把虚名高位熬;若不是枕席儿女哄,怎显的俺男儿大丈夫。
是甚么文章盖世,学富五车,词压四座,人比显官势要高。
比着那厮则强。
情中情多,恩中恩多,直似把可汗脐儿拖破。
醉来时闷往往,愁时闷多,闷来时抽,来时闷多,多时闷煞。
锦上珠,花下珠,闷杀也那堪宿。
锦儿上缺了玉,花儿上折了枝,烦恼着那其间低声厮唤,你可便会得伊么?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情中情多,恩中恩多,直似把可汗脐儿拖破。
天那,天也多咱!忘不了,忘不了!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老了姓叶的,少了姓花的,只有俺孤身,也想的梅子熟了,杏子肥了。
清明节过,黄花儿绿,白发儿稀,服侍着这些儿孙。
死的去了,走的去了,也有那咽气的,丧了天良的。
这早晚不是家中坐,早晚家中睡。
却待怎么?有一日春衫儿薄。
把一日愁来,两日病,三日四日消磨了。
那其间才把的身子疾与痊可。
到晚来思量我好一会家私破。
七八分,气的我咽咽的疼难呵,咳嗽声发似雷,气的我当厅扑地倒。
左手扶着我这东床上,右手指着我这纱厨下。
可便似杀人的场院,和那不要钱买的猪羊。
他每每只顾偷鸡盗狗,咬脐扯袖,抢到跟前,待干罢,打罢,骂罢,苦苦告,哭告,哀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品的理想主义色彩突出地表现在作家对关汉卿 形象的塑造上,由于作家熟悉艺人生活,有过创 作《名优之死》等描写艺人形象的创作实践,还 有着与关汉卿相类似的与统治当局相周旋的实际 斗争经验,这使得这位当代的戏剧大师与昔日的 梨园领袖,很容易找到精神上的契合点。作品围 绕着关汉卿创作和排演《窦娥冤》的全过程,通 过他在与以阿合马为代表的反动统治当局的斗争, 与以叶和甫为代表的帮闲文人的斗争,以及与自 己思想弱点的斗争,逐步显示出他“煮不烂、捶 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的性格特征, 突出他“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 其节”的精神品质。
第三节 《关汉卿》
• 一、理想色彩 • 田汉在此剧中将关汉卿作为一个反抗黑暗、为人民代言的 知识分子英雄形象来塑造的。关汉卿是13世纪著名的元杂 剧作家,但在元朝有“九儒十丐”之说,文人的地位仅高 于乞丐,因此,在《元史》、《新元史》等“正史”中几 乎找不到关于关汉卿的只言片语,在元人钟嗣成的“野史” 《录鬼簿》中,也只有“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 斋叟”等寥寥数语。史料缺乏使创作极为困难。但因作家 与人物生活与精神上的相似相通,又为作家的艺术想象创 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决定了作品的 理想主义色彩。
• 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 果,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 军,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宣判刚完,大 雨从天而降,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 这就是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剧本讲的故事, 也叫《窦娥冤》,是元杂剧杰出的代表作品。
• 二、关汉卿形象
• 田汉笔下的关汉卿,是一个以笔代刀,向 黑暗势力勇敢进击的剧作家,是“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 铜豌豆”(散曲《不伏老》)。田汉紧紧 围绕《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来组织戏剧 冲突,表现主人公性格的。作品有层次地 描写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 1、关汉卿目睹朱小兰冤案,满怀悲愤,怨自己 “无刀可拔,只有一枝破笔”,朱帘秀提醒并鼓 励他以笔作刀,向恶势力挑战;他又不顾叶和甫 的威胁阻挠,甘冒杀头危险,决意写一杂剧为朱 小兰伸冤屈。但在险恶环境中,即使写了又有谁 敢演呢?朱帘秀慨然应允扮演主角,这又增强了 他为民请命的决心与勇气。 • 2、《窦娥冤》演出,触怒了权奸阿合马。他威逼 关汉卿按他旨意改后再演,并且明令:“不改不 演,要你们的脑袋”。但关汉卿坚定表示:“断 然不改”。朱帘秀劝关汉卿离开大都暂避风险, 他坚定不肯临阵脱逃;朱帘秀按原本再演时,他 仍亲临剧场,挺身而出,承担全部责任,充分表 现出他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置生死于度外的 高风亮节。
• 补《窦娥冤》的故事: • 发生在元朝的故事,主要是讲楚州女子窦 娥自幼丧母,父亲窦天章,是个穷秀才, 因要上京赶考,没有路费,借了寡妇蔡婆 的高利贷二十两银子。谁知一年后竟变成 了四十两,无法还债,就把窦娥半抵半送 给蔡家做童养媳。十年后,窦娥长大后嫁 作蔡家媳妇,但不到两年,丈夫就死了。 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 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 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 张驴儿是个流氓。
• 3、他与朱帘秀锒铛入狱。面临杀身之祸, 他不动摇,不反悔。面对叶和甫的劝降, 他回报以一记重重的耳光。而一曲《蝶双 飞》则表现了他大义凛然的气概,视死如 归的精神与忠贞不渝的爱情。田汉通过这 些戏剧冲突,让这颗铜豌豆在蒸、煮、捶、 炒中,完成了他的性格塑造,显示出关汉 卿嫉恶如仇、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
• 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 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 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 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 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张驴儿怀恨 在心。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 肚汤给她吃。张驴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 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 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 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 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 了气。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 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 在当时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只有“工 农兵”形象才能成为居中心地位的英雄, 知识分子只能是“可以改造好的”中间人 物,特别是经过“思想改造运动”、“批 胡适”、“反胡风”和“反右”等种种运 动以后,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变得 更加委琐。田汉塑造这个关汉卿形象,可 以说是在“文革”前发表的戏剧作品中知 识分子精英意识的最后表露。 • 三、艺术特色 • 1、采用戏中戏的结构手法,是本剧的主要 艺术特色。作者围绕杂剧《窦娥冤》的 写——演——再演的过程组织故事,使人 物、情节、矛盾、波澜依次出现,高潮迭 起。
• 整个剧情发展舒卷自如,浑然天成,表现 了黑暗时代人民的冤、恨、反,歌颂了为 呼唤光明而献身的精神。 • 2、诗情与剧情融合,是本剧又一艺术特色。 田汉是杰出的戏剧家,又是著名的诗人, 他常在剧中加诗、添唱,以突出主题,使 剧中有诗,诗中有戏,情深意远,感人肺 腑。寓情于人、于事、于景,造成浓烈的 抒情气氛。插曲《蝶双飞》和《沉醉东 风》,既是激越的诗章,又把剧情推向高 潮。
• 楚州太守桃杌(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 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把窦娥 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窦 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 不肯承认。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 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 婆婆年纪老,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 招了供。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 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窦娥眼看没 有申冤的地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 勘贤愚枉为天!”
• 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一个类似《窦娥冤》 那样的故事,所以要以戏剧为武器,为民 申冤,揭露与反抗统治者;他也为关汉卿 的写作活动提供了一个虚构的结果:剧本 触怒了统治者,因而编剧者与演员都下狱; 可是剧本唤起了民众,壮士王著在剧本 “为民除害”的呼声的鼓舞下,刺杀了黑 暗势力的代表人物——权臣阿合马。在这 种虚构中,写作成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 的武器是这一虚构情节的核心动力,所以, 《关汉卿》的基本情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田汉以及其他共产党领导下左翼文艺家在 1949年以前的活动。
• 因此,田汉将关汉卿塑造为一个人民的代 言人、一个社会良心的代表、一个不向任 何外在的压力屈服的“真正的人”,是很 符合30年代以来左翼知识分子对自己的职 责与形象的集体认定,也可以说是对反抗 黑暗、为被压迫人民代言这一知识分子的 现实战斗精神的自觉捍卫。在这个意义上, 关汉卿不是一个现实的人物,而是一个象 征型的人物。他象征的是知识分子的理想 人格。 • 然而,这种知识分子理想化形象的描绘, 与当时现实社会对知识分子形象的认定是 不相吻合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 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 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 州大旱三年。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 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窦娥被杀之 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 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 • 她死后愿望得到实现,证明她真的是冤死 的。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 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 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 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
• 剧本的基本情节完全是虚构的。与关汉卿 有关的史料遗留下来的非常少,这为田汉 的编剧留下了较大的虚构空间。事实上, 由于和主人公的身份、性格相似(如都是 颇负盛誉的剧坛领袖、与艺人都有许多的 交往),田汉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左翼文人 的自我想象来虚构关汉卿的故事,难怪曹 禺在谈到这个剧本时说:“我感到这个剧 作凝聚了田汉同志一生的经验和感情。” 剧本的情节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前后 的故事为中心,我们可以看到,田汉为关 汉卿的写作虚构了一个动机:
• 而人物性格就在戏剧冲突不断展开中得以 表现。“写”是情节的发端,为平民百姓 伸冤是写的动机。因商量写和演,引出演 员朱帘秀、作家杨显之等人。因企图阻挠 《窦娥冤》写作,引出叶和甫。接着因 “演”而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一方是关 汉卿、朱帘秀等,另一方是阿合马等,双 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把情节推向高峰。 最后,围绕着“再演”,矛盾进入了高潮。 阿合马见台词竟然不改,恼羞成怒,把关、 朱投入大狱,并挖掉朱帘秀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