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后感
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700字5篇

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700字5篇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700字1真正善良、淳朴之人,必然是对别人索求甚少,必然是宁愿自己承受所有的苦难和非人的折磨也不愿别人因为自己而受一点点累、吃一点点亏。
没有最黑暗,只有更黑暗。
对任何一种统治都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官吏公差和无赖流氓其实是有共同之处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什么时候合流、什么时候同污是需要一些先决条件的。
大凡一个朝代越是到统治的中晚期,这些势力联合起来对底层民众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杀戮的趋势就越明显。
窦娥只能模模糊糊地感受到现实的黑暗与不公,21世纪的读者却不能没有一点哲学的、历史的常识窦娥冤读后感窦娥冤读后感。
兼济天下对绝大多数小知识分子而言当然是非分之想,明哲保身却是他们必须领悟、掌握的生存策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古今东西,概莫能外。
不要奢望公平,公平需要自己去争取;不要相信仁义,仁义取决于人,但现实中不仁不义、难仁难义的人那么多,“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百姓是愚顽鲁钝的,强权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所以自求多福不但是美妙的愿景,更有赖于高明的智慧才能实现。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担荷人类苦难”?别傻了,省省吧,孔夫子、耶稣基督、佛陀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你还是先掂掂自己的斤两吧!社会当然在发展,也会进步。
但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是正如煤的形成,牺牲必巨,成果必微,成不了仁却死得不仁不义、不明不白的`糊涂蛋真不知道有多少呢。
你可以围观,你可以装大尾巴狼,但一定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死的伟大,布鲁诺、谭嗣同、遇罗克不是一般人想做就能做的。
生活就是修行,至于能修成什么果,全在于自家的修持和缘法。
善哉!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700字2窦娥被称为历史上最怨的妇女。
以前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她怨直到今天看《窦娥冤》才知道她有多怨……窦娥因为父亲上京赶考把她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
可没想到才过了两年没到的时间丈夫死了。
窦娥就和蔡婆婆相依为命。
窦娥冤关汉卿第四则读后感

窦娥冤关汉卿第四则读后感这一则里,窦娥的冤屈简直被放大到了极致。
你看啊,那些个贪官污吏,就像一群瞎了眼的老鼠,不分青红皂白就给窦娥判了死刑。
这窦娥多冤呐,她就像一朵被暴风雨无情摧残的小花,无力反抗。
她喊出的那些话,什么“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就像一把把利剑,直直地刺向那黑暗的世道。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感觉窦娥已经不是在单纯地哭诉自己的冤屈了,她简直是在代表所有被冤枉、被压迫的人发出怒吼。
从这里面我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那当官的根本就不是为民做主的,他们只想着怎么把案子快点了结,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或者捞点油水。
这和现在可太不一样了,现在要是有冤案,那是千方百计要查明真相的。
在那个时候,像窦娥这样的小老百姓,就只能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窦娥的遭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社会的丑恶嘴脸。
还有啊,窦娥临刑前许下的三桩誓愿,这可太神了。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在现实中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却在戏剧里发生了。
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关汉卿为了表现窦娥的冤屈已经惊动天地,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恶人的一种诅咒。
你想啊,老天都看不下去了,要通过这种超自然的现象来显示窦娥的冤屈。
那些恶人就应该在这种神奇的现象面前瑟瑟发抖。
不过我也在想,要是真有老天的话,为啥不在窦娥被冤枉的时候就出来阻止呢?还得等到窦娥发下这么狠的誓愿才有所表示,这老天也有点后知后觉了,嘿这当然是我自己的一点小调侃啦。
总的来说,读这第四则的时候,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窦娥的冤屈让我对那个黑暗的时代充满了厌恶,同时也特别佩服关汉卿,能把这样一个故事写得这么生动,让几百年后的我们还能感受到窦娥的冤和那个时代的黑。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公平公正的社会了,要是在现在,窦娥肯定不会受这样的冤屈,那些坏人也早被绳之以法了。
《关汉卿》田汉读后感

《关汉卿》田汉读后感篇一《关汉卿》田汉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田汉写的《关汉卿》,这感受啊,真是五味杂陈!一开始,我可能觉得关汉卿就是个古代的大名人呗,能有啥特别的。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我大错特错啦!田汉笔下的关汉卿,那可不是一般的牛。
他就像是黑暗时代里的一束光,明明周围乌漆嘛黑的,他却硬要把那正义的火把举得高高的。
我觉得吧,关汉卿可能是个超级倔强的老头。
面对那些权贵的压迫,他愣是不低头,“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文人风骨?反正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就像个无畏的战士,在那个不公的社会里冲锋陷阵,我在想,要是我在那个时代,我有他那份勇气吗?书里描写的那些场景,仿佛让我穿越回了古代。
我能看到关汉卿在那奋笔疾书,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愤怒和无奈。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要是我处在他那样的境地,我能写出那么震撼人心的作品吗?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纠结。
关汉卿这么不顾一切地抗争,到底值不值呢?也许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他活着的意义。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能有多少人像他这样呢?读完这本书,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关汉卿的形象在我心里扎了根,我觉得我以后遇到困难,可能会想想关汉卿,然后咬咬牙坚持下去。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关汉卿》田汉读后感哇塞,读完田汉的《关汉卿》,我这小心脏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精彩?”结果呢,啪啪打脸!关汉卿这个人物,在田汉的笔下简直活灵活现,就像是从书里直接蹦到我面前一样。
你说关汉卿这个人,他咋就那么刚呢?面对权贵的威逼利诱,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我就在想,他难道不怕掉脑袋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为了真理不顾一切吧。
我觉得他就像一头倔驴,拉都拉不回来,可这种倔劲儿,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吗?书里有个场景,关汉卿在那破破烂烂的小屋里,借着微弱的烛光写剧本,那画面感,简直了!我仿佛能闻到那屋里的潮湿味儿,能听到外面的风声。
这让我不禁感叹,他对艺术的热爱简直深入骨髓啊!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迷糊。
我眼中的关汉卿作文

我眼中的关汉卿作文
关汉卿是谁?在我眼里,他就像是元代剧坛的超级巨星,一个才华横溢得快要“溢出来”的大才子。
关汉卿还是个特别有胆量的人。
在那个时候,社会乱糟糟的,很多人都是小心翼翼地过日子,生怕惹上什么麻烦。
可他呢,就敢写那些揭露社会黑暗面的东西。
他就像是一个拿着笔的战士,在剧作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对那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猛戳猛打。
我想他肯定也知道这么做可能会有风险,但是他就是不管不顾,一心只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杂剧的形式表达出来。
再说说他的幽默吧,这可真是他的一大法宝。
即使是在写一些很沉重的故事的时候,也能偶尔来点儿幽默元素。
就好像是黑暗的夜空中突然划过的一颗流星,虽然短暂,但是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说在描写一些小人物的时候,那些小人物的滑稽动作、搞笑的台词,能让观众在看剧的时候,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也能笑出声来。
在我眼中,关汉卿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他更像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
他把元代的社会百态、风土人情、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打包进他的杂剧里,然后跨越几百年的时光,送到我们现代人的面前。
我们现在读他的作品,就像是坐着时光机回到了元代,在街头巷尾看着那些杂剧表演,感受着那个时代的脉搏。
关汉卿啊,就是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他的作品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永远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关汉卿后感[全文5篇]
![关汉卿后感[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77492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3.png)
关汉卿后感[全文5篇]第一篇:关汉卿后感关汉卿有感《关汉卿》是田汉先生的作品。
据老师介绍,历史书里,关于关汉卿的介绍并不多,只是有两句话而已,所以说田汉先生并无太多的史书可以参考。
但是也就是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好的根据历史背景和现实社会进行更好的融合,而不必受史书的限制,进而刻画出更为鲜明的性格,这一点,田汉先生做到了。
剧中,关汉卿是一位大剧作家,搁在现在就属于是曹禺之类的大家。
他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一位高明的医生,转为达官贵人看病,但同时他热爱写作,热爱写剧本。
因此一方面,他认识一些有钱人,另一方面,他与那些经常写剧本,演杂剧的人也有很好的关系。
这里面就有他的知己四姐。
四姐虽是风尘女子,但是却性格刚烈,对现实社会不满,却也是无可奈何。
她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
这部剧主要是讲关汉卿写《窦娥冤》的历程,窦娥冤是以现实中的人物朱小兰原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
主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当官的只为银子,不辨是非,使得社会上有钱的,有权的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苦不堪言。
正是现实中朱小兰的悲惨遭遇和她的悲惨身世,激发了富有正义感的关汉卿提起笔来,要以笔为刀,揭露这个社会的黑暗。
在朱莲秀,也就是四姐的大力鼓励之下,关汉卿决定要把这个悲惨的故事用自己的笔写出来,把对朱小兰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的痛恨全部写出来。
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一部惊天之作《窦娥冤》问世了。
作者也借窦娥写出了对社会的不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其中写道一段,关汉卿写这个剧是,到西山去歇息,没想到在西山之上,却不住的听到“冤枉啊,冤枉。
”,唉,我想这也是关汉卿当时心里的真实写照吧,这么可怜的一个人物,唉,那么悲惨的经历,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却也帮不上什么忙。
其实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真实写照吧,冤枉啊,冤枉,又有谁为关注这些可怜的人呢,又有谁会为这些死去的苦难者伸张正义呢?而后来剧中也确实说出了这样的话:窦娥里还有窦天章这样的好官,可现实中呢,清官在哪里呢?怎么没有见到呢?第二篇:关汉卿《关汉卿》鉴赏《关汉卿》是田汉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13世纪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周年而创作的。
元曲三百首中关汉卿的观后感

元曲三百首中关汉卿的观后感关汉卿是元曲三百首中的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纷繁复杂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塑造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著称。
今天,我将就关汉卿的元曲三百首,分享我的观后感。
首先,关汉卿的元曲作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剧情设计,塑造出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使得其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是《西华山》,该剧以道家思想为核心,通过讲述不同阶层、不同境遇的人物在求仙与安乐之间的冲突和抉择,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思想的多样性。
整个剧情布局严谨,情节紧凑,给人以极大的触动和思考。
其次,关汉卿的元曲作品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他的作品涉及到各个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域的人物,展示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关汉卿引发了我对古代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例如,《西华山》中的夫妻谢娘和司马相如,他们充满了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向往,却又面临着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这恰好反映了古代社会婚姻制度的严厉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此外,关汉卿的元曲作品也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魅力。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舞蹈和武术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其中,《窦娥冤》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以及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精细描绘,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之一。
通过观赏关汉卿的元曲作品,我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艺术的魅力,对我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关汉卿的元曲作品给我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上的启示。
他的作品通过对人物遭遇、命运转折的描写,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引发了对人生、爱情、友情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汉宫秋》中的悲剧故事,使我深刻理解到了命运对于个体的摧毁和折磨,同时也让我思考到了人生的苦难与追求的真谛。
通过与关汉卿的元曲作品的互动,我愈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对人生的启迪。
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500字6篇

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500字6篇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500字1记不得是第几次观看河南豫剧《窦娥冤》了,每次看后都会心情沉重,随着剧情发展心境键入。
为古人担忧、悲泣。
一曲千古流唱的窦娥冤,感天动地,让人断肠。
窦家之女名叫端云,自幼丧母,父亲将她抚养成人,并许配蔡门为妻,完婚之后,父亲便依依不舍的前去京城赶考。
端云嫁入蔡门后,婆婆将其改名为窦娥,谁知窦娥天生的苦命,新婚不久,丈夫就死于天命,丢下她们一老一少两个寡妇。
一日婆婆出去讨帐,债主为了赖账,将窦娥婆婆骗至郊外,欲将其勒死,被前来此处的张驴父子救下,当张驴父子知悉窦娥婆婆家境之后,便心起歹意,硬逼窦娥婆媳嫁于张驴父子为妻,窦娥婆婆羞辱难当,坚决不从,张驴父子威胁老婆婆说如若不从就将其勒死,老婆婆无奈,将张驴父子带回到家中,张驴父子对窦娥婆媳百般调戏,怎奈窦娥生性刚烈,弄得张驴父子难以如愿,所以张驴之子就心生歹意,趁窦娥给婆婆端羊肚汤之机,便将毒药放至汤中,让窦娥端于婆婆服用,本想借窦娥之手除掉婆婆,然后逼窦娥与其成婚,谁料窦娥婆婆身体欠安,不思茶饭,张驴父亲正在眼馋,见婆婆不思饮用,便端起一饮而尽,结果一命鸣乎,张驴见状,便将窦娥告上公堂,硬说窦娥药杀公爹,在重金收买之下,可恶的昏官硬判窦娥死罪,重刑之下窦娥宁死不招,无奈昏官欲将窦娥婆婆大刑加身,为了不让年迈的婆婆身受皮肉之苦,窦娥无奈含冤招认。
被打入死牢。
赴刑场之时,窦娥柔情满怀,苦苦思念父亲,“一腔恨压心头怨气难消,佩枷锁赴刑场怎能心甘,临刑前望京师苦苦思念,血泪啼啼久等待,心急煎烈盼父来,早来片刻咱能见,迟来一步相见难”。
行刑之前窦娥满腔悲愤指天骂地许下三桩誓愿,“善恶错堪你枉为天,清浊不辨你枉为地,苍天若知我窦娥冤,誓愿应在这山阳县,第一桩,穷尽东海千倾水,难洗窦娥一身冤,沾沾青天神灵显,收去甘露旱三年;第二桩:热血不把大地染,血溅白廉挂高竿;第三桩:满天乌云为我聚,西北风儿为我旋,苍天若知我窦娥冤,皑皑白雪把我掩,一身清白留人间。
窦娥冤关汉卿第四则读后感

窦娥冤关汉卿第四则读后感先说这大快人心的部分。
窦娥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那可真是等得我都心急如焚了。
前面看着窦娥被冤枉,被各种折磨,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这一折里,她的父亲窦天章做了大官回来,那感觉就像是超级英雄登场了。
他翻查卷宗,发现了窦娥的冤案,然后开始严惩那些坏蛋。
张驴儿和桃杌这些家伙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张驴儿想抵赖都不行,那场景就像看着一个狡猾的小老鼠终于被老猫逮住了,再也蹦跶不了啦。
窦天章那是正义的化身啊,把那些冤案的来龙去脉都查得清清楚楚,一点都不含糊。
看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拍手叫好,心想这才是天理昭彰呢。
可这其中也有让人觉得心酸的地方。
窦娥都已经死了,虽然冤屈被洗刷,但人没了就是没了。
她生前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被人诬陷毒死了张驴儿他爹,还被贪官桃杌严刑逼供。
她一个弱女子,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在临刑前发下那些感天动地的誓言。
这第四折里,她的冤魂出来诉说冤屈,那画面想起来就有点阴森又可怜。
窦娥这么好的一个女子,就因为那些坏人的贪心和昏官的糊涂,就落得个这么悲惨的下场。
这也让我觉得在那个时代,普通老百姓的命就像蝼蚁一样,太没有保障了。
要是窦娥生在现在,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她肯定能好好地活着,也不会遭受这样的无妄之灾。
而且啊,这一折也让我看到了戏曲的魅力。
关汉卿写得那叫一个精彩,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活灵活现。
窦天章的刚正不阿,张驴儿的狡诈无赖,桃杌的昏庸贪婪,还有窦娥的冤屈悲愤,就像一幅幅画一样在我眼前展开。
那些戏曲里的唱词也特别有感染力,念起来就感觉特别带劲,就像窦娥在诉说自己的冤屈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都能感受到她的那种痛苦和愤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有感
《关汉卿》是田汉先生的作品。
据老师介绍,历史书里,关于关汉卿的介绍并不多,只是有两句话而已,所以说田汉先生并无太多的史书可以参考。
但是也就是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好的根据历史背景和现实社会进行更好的融合,而不必受史书的限制,进而刻画出更为鲜明的性格,这一点,田汉先生做到了。
剧中,关汉卿是一位大剧作家,搁在现在就属于是曹禺之类的大家。
他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一位高明的医生,转为达官贵人看病,但同时他热爱写作,热爱写剧本。
因此一方面,他认识一些有钱人,另一方面,他与那些经常写剧本,演杂剧的人也有很好的关系。
这里面就有他的知己四姐。
四姐虽是风尘女子,但是却性格刚烈,对现实社会不满,却也是无可奈何。
她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
这部剧主要是讲关汉卿写《窦娥冤》的历程,窦娥冤是以现实中的人物朱小兰原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
主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当官的只为银子,不辨是非,使得社会上有钱的,有权的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苦不堪言。
正是现实中朱小兰的悲惨遭遇和她的悲惨身世,激发了富有正义感的关汉卿提起笔来,要以笔为刀,揭露这个社会的黑暗。
在朱莲秀,也就是四姐的大力鼓励之下,关汉卿决定要把这个悲惨的故事用自己的笔写出来,把对朱小兰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的痛恨全部写出来。
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一部惊天之作《窦娥冤》问世了。
作者也借窦娥写出了对社会的不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
其中写道一段,关汉卿写这个剧是,到西山去歇息,没想到在西山之上,却不住的听到“冤枉啊,冤枉。
”,唉,我想这也是关汉卿当时心里的真实写照吧,这么可怜的一个人物,唉,那么悲惨的经历,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却也帮不上什么忙。
其实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真实写照吧,冤枉啊,冤枉,又有谁为关注这些可怜的人呢,又有谁会为这些死去的苦难者伸张正义呢?而后来剧中也确实说出了这样的话:窦娥里还有窦天章这样的好官,可现实中呢,清官在哪里呢?怎么没有见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