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时代背景

元代是外族中原统治的一个失败范本。它沿袭了封建主义的国家建制,但是却没有废除奴隶制的残规陋习。客观上来看,元朝是几千年封建时期过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短暂复辟。对汉人的过分盘剥(一个汉人的价值等同于一头牛)势必引发激烈的民族冲突。很快汉人农民阶级的先锋性体现出来,在部分知识分子参与下,完成暴力起义,建立明朝。封建制继续得以维系,并进一步中央集权。在这个时而倒流,时而集权的背景关系中,诞生了一批关汉卿这样,由北向南流亡的戏剧家。常年的流亡生活,增广了关汉卿的见闻,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大变革时期的关汉卿其实更加接近思想改革的前沿,底蕴也更加深厚。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意义的作品。批判了元朝腐朽的民族统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再现了农民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关汉卿的人生映衬着浓郁的时代背景,他必须承担起宣扬反抗精神的历史重任。

同时,也因为封建制度的松懈,女性权利开始受到关注。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比如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女性意识觉醒投影到作品当中,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给予关汉卿的伟大馈赠,亦影响到后世对他作品前沿性的盛赞。可关汉卿并没有放大出所应有的先进性,在对社会弊端的揭露程度上,都只是略微的碰触。

元末夏庭芝《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代表作品

《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

人物评价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约生于金末。钟嗣成著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析津志辑佚·名宦》曰:“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关于关汉卿的生平相当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祁州(在今河北安国市)(《祁州志》卷八)、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等不同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作品中的名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窦娥冤·楔子》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关汉卿名言

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窦娥冤》

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窦娥冤》

东洋海洗不尽脸上羞,西华山遮不了身边丑。

《金线池》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窦娥冤》

官官相为倚亲属。关汉卿经典语录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船到江心补漏迟。

《救风尘》

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

《望江亭中秋切鲙》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一枝花·不伏老》

一人拼命,万夫难当。关汉卿名言

《单刀会》

芳横无终日,贞松耐岁寒。

《望江亭中秋切鲙》

我是个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事前要思免后悔。

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

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不信好人言,必有栖惶事。

田汉关汉卿

田汉关汉卿 《剧本》1958年第5期 作者简介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原名寿昌。少年时期,田汉就受到进步诗人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思想。1916年,受到舅父易象资助,东渡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就读,并加入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进行诗歌创作。1920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蔽》、《咖啡店之一夜》。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职期间创作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这时期,田汉不仅从事文艺创作,还积极参加政治运动,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个人执行委员之一。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投奔无产阶级。193 2年田汉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一些重要职务。这时期,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回春之曲》等作品,同时,又进入电影界进行艺术活动,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进步电影文学剧本。又创作了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期间,田汉除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外,仍继续进行创作。抗战胜利后,他又写作了《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梦》等戏剧和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后,田汉担任国家文化部门重要领导职务,为繁荣和壮大戏剧队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还创作了话剧《关汉卿》和《文成公主》。这两部剧作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内容概要《关汉卿》,多场次话剧。元代大都,传来呜呜的号筒声,一列行刑的队伍穿过大街。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押赴刑场。许多善良的人们慨叹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临街酒馆里的刘大娘向关汉卿讲述了女犯朱小兰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悲惨身世。朱小兰的悲剧激起了关汉卿对这个弱女子的无限同情之心和对官府衙门草营人命的无比愤慨。富有强烈正义感的关汉卿要拿起笔,把朱小兰的悲剧写出来,让人们看清社会的腐败,为百姓们伸冤。他决定以朱小兰的遭遇为素材,进行创作。杂剧名角朱帘秀本是良家女子,因在元人的欺压下,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最后落入烟花巷,成为远近闻名的歌伎,她不仅演技高超,并且又以刚正不阿、豪爽侠义而闻名,深受戏剧界同行的赞誉和敬重。她和关汉卿交情很深,听说关汉卿要为朱小兰鸣不平、十分赞赏他的勇气,鼓励他一定要创作成功,并表示只要他敢写她就敢演。她的徒弟赛帘秀等人闻讯关汉卿创作抨击时弊、为百姓伸冤的好戏,都十分振奋,纷纷表示坚决参加演出。朋友和同行们的支持与鼓舞,给了关汉卿的创作以极大的信心,立即投入紧张的创作中去。他夜以继日,伏案疾书,把对朱小兰的同情和对黑暗政府的恨全部集于笔端,终于完成了一部震天动地的举世佳作《窦娥冤》。他的朋友王显之闻讯赶来,俩人共同把剧本又润色、修改了一遍。这样,一部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内容深刻的《窦娥冤》诞生了。戏剧界的朋友们被关汉卿大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可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竭力阻挠,大加干涉。叶和甫听说关汉卿居然写出一部冒犯政府、替百姓伸冤呐喊的剧本,急忙来到关汉卿的家,假惺惺地劝他千万不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创作,应该多写烟花粉黛

关汉卿杂剧中的婚姻习俗

论关汉卿剧作的婚姻习俗 李丹 赤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赤峰024000 摘要: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他以极大热情关注社会现实,描写社会风貌,倾注笔力展示痛苦而美丽的灵魂,勾画鲜明而迥异的典型,并从中寄寓个人理想,折射社会现实。在他的杂剧中有很多关于元代的婚嫁习俗。作为人类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相碰撞、交织的结果,婚俗总是直接反映着其所归属时代的特征。本文从关汉卿杂剧中的婚嫁习俗出发,揭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作家的创作心态以及女性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元代婚嫁习俗社会现状女性命运 正文:在元代,汉族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因而其婚姻习俗发展史也十分复杂,婚姻的构成形式呈现多样性。下面介绍元代汉族中流行的几种婚姻形态。 一、关汉卿杂剧中所涉及到的婚俗 (一)、聘娶婚 聘娶婚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结婚形式,它盛行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时期。男方娶妻必须向女方家里依礼聘娶。聘娶婚自古以来是中国婚姻方式中最广泛、最持久、最正宗的婚配。相传这种婚姻形式起源于伏羲氏,当时”以俪皮为礼“,也就是说以雌雄一对鹿皮作为结婚时的聘礼。从此之后,聘娶婚的内容和程序逐渐的增加,除了预备聘礼以外,还有接待应酬媒妁,听从父母意旨,祭告祖先等等形式。如:《礼记·曲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斋戒以告鬼神。” 《礼记·文王世子》:“娶妻必告(庙)。” 《诗经·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战国之后,文人们把各地的流风遗俗以及散见于前人著说中的记载收集、编撰成《六礼》,并逐渐成为统一的聘娶形式,历代流传。 这类婚姻形式在关汉卿的剧作中也有描绘,比如在《救风尘》中,赵盼儿为了救风尘姐妹宋引章,设计前往郑州会见周舍,自备羊酒花红,用彩礼来迷惑周舍:“倒赔了房和你为眷姻”,再如《窦娥冤》中,窦娥在【斗虾蟆】中说:“说什一家一计?又无羊酒缎皮,又无花红彩礼。”这其中的羊酒缎皮、花红彩礼指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彩礼。另外在《梦梁录》中记当时定亲礼数云:“且论聘礼,……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首饰,及上系杂色彩缎匹帛,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个性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戏剧家的关汉卿,其生平情况,只能以现存的一些片断材料推知大概。《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关于他的仕宦情况,由于元代太医院并无院尹官名,关汉卿叙及本人生活情况的散曲亦全无与此有关的痕迹,故关汉卿可能为医户,而不是医生。关汉卿的生卒年也很难推断。根据《青楼集序》等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入元后很可能是并未出仕,而仅是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的戏剧界。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他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按照士大夫的传统人生取向标准来看,分明是“堕入下流”,但关汉卿却欣喜于在这种生活中得以解脱了功名利禄的“锦套头”而获得自由与快乐;他的炫耀,对于封建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但他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而已。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特别是在他的戏剧作品里)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关汉卿则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二、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关汉卿见于载录的杂剧共六十多种,现存十八种:《窦娥冤》、《单刀会》、《哭存孝》、《蝴蝶梦》、《调风月》、《救风尘》、《切脍旦》、《拜月亭》、《双赴梦》、《鲁斋郎》等,是他的代表作。对于上述现存的十八种剧本,按照习惯,可以分为公案剧、爱情

关汉卿(节选)_教案2

关汉卿(节选)教案2 学习目标与方法指导 1.了解剧作家田汉、关汉卿生平,以及有关话剧的知识 2.熟读剧本文,了解剧情并能复述该剧内容 3.掌握本剧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法 4.明确本文选材的特点 内容概要 1.剧作主旨。剧本以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戏剧《窦娥冤》的过程为中心线索,突出地表现了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为斗争而创作"的战斗精神,塑造了关汉卿的艺术形象。并表现了歌妓珠帘秀(即朱簾秀)"以演剧为武器,用生命来斗争"的崇高品格。 2.创作背景:一九五八年,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十三世纪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周年的纪念活动,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就是为此而创作的。 3.剧作特色: (1)本剧是一部新编历史剧。作者既忠实于历史,又追求艺术真实;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形成了独特的,带有浪漫主义激情史剧风格。 (2)剧作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全剧以关汉卿酝酿、准备、创作、修改、排演《窦娥冤》的全过程来结构戏剧情节,展开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3)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采取了"人中人"的艺术手法。关汉卿的形象与其所写戏中窦娥的形象,一实一虚,虚实相融,又交相辉映。 (4)剧作写的是历史悲剧,却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重难点提示 一、名词解释 1.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本名田寿昌。现代剧作家、现代戏剧运动的组织

者和领导者。1916年留学日本。1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后与欧阳予倩等创办南国剧社,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从事话剧创作,演出和教学活动。1930年他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被选为执行委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还与聂耳、冼星海、张曙等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都曾广泛流传。《义勇军进行曲》于1982年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中国剧协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整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 2.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最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钟嗣成《录鬼簿》贾仲明吊关汉卿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话剧: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话剧一般有四要素:剧本(脚本)、演员、舞台、布景道具。话剧的剧本属于戏剧作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组成。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剧本创作是第一要素。 二、简答题 ⒈《关汉卿》在戏剧情节结构上有何特点? 提示: 作品没有写关汉卿的一生,而是抓住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事迹,即酝酿、准备、创作、修改、排演《窦娥冤》的过程,作为全剧的主线来编织情节。剧作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全剧紧扣《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并以此展开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 2.简析《双飞蝶》对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发展的关系。 提示: 《双飞蝶》出现在本剧的第八场,是全剧关汉卿于朱帘秀爱情线索发展的高峰。 在本剧的前七场,作者已经塑造出一个具有叛逆精神,抗争意识,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坚忍不拔又极富于浪漫气息的人物。元末熊自得《析津志》曾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而与关汉卿形象相映成辉的朱帘秀的形象也得

关汉卿作品集

关汉卿作品集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2016-1-13,1548)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梁州】我... ?※?关汉卿《【中吕】朝天子·书所见》?(2016-1-16,1641) 鬓鸦,脸霞,屈杀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笑眼偷瞧,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 ?☆?关汉卿《【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十六首)》?(2016-1-16,1898) 普救姻缘西洛客说姻缘,普救寺寻方便。佳人才子,一见情牵。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门掩梨花闲庭院,粉墙儿高似青天。颠不剌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2016-1-16,2131)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关汉卿《【双调】碧玉箫(八)》?(2016-1-15,1283) 红袖轻揎,玉笋挽秋千。画板高悬,仙子坠云轩。额残了翡翠钿,髻松了柳叶偏。花径边,笑捻春罗扇。H,玉腕鸣黄金钏。... ?※?关汉卿《【双调】大德歌(六)》?(2016-1-14,1572) 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快活休张罗,想人生能几何?十分淡薄随缘过,得磨陀处且磨陀。...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2016-1-14,1176)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声,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2016-1-16,1211) 忧则忧鸾孤凤单,愁则愁月缺花残,为则为俏冤家,害则害谁曾惯,瘦则瘦不似今番,恨则恨孤帏绣衾寒,怕则怕黄昏到老。... ?※?关汉卿《【正宫】白鹤子》?(2016-1-13,1088)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文章编号:1003—9104(2004)05—0025—04 25L堂堂型篙麓蔫篇一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董连祥 (赤峰学院中文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是: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大半寓意深刻;叙事深入浅出, 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创作倾向;特点 中图分类号:J809.247文献标识码:B TendencyandCharacteristicsofGUANHan-qin§YuanquOpera DONGLian—xiang 据说关汉卿一生共创作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这些剧本代表着元代杂剧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突出成就。 由于关汉卿“风月情,忒惯熟一,因此,从他留传下来的全部杂剧的思想内容看,其创作倾向之一,是以描写男女风月情为主。 关剧的思想内容大体分三个方面: 描写风月情或以之为线索的有:《拜月亭》、《谢天香》、《山神庙》《金线池》、《望江亭》、《救风尘》《玉镜台》、《绯衣梦》、《调风月》计9种,占现存剧种的二分之一。 宣扬义气、忠勇、节操、功名等传统道德观念的有:《西蜀梦》、《哭存孝》、《单刀会》《五侯宴》、《尉迟恭》、《状元堂》计6种,占三分之一。 裁断公案的有: 《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计3种,占六分之一。 这种创作比例似乎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毫无疑问,作者最热衷于第一方面的杂剧创作。然而,最具思想价值的是他的第三方面杂剧。 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审虚实”一节指出: 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随人拈取。古者,书籍所戢。--#A.J眈成之事也; 今者,耳目传闻,当时仅见之事也。实者,就 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 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人 谓古事多实,近事多虚,予日不然。传奇无 实,大半皆寓言耳。 以李渔的这段话为纲目,我们又可以概括出关剧三方面的创作倾向或特点: 第一,关剧所用之事,以古为多,以今为少。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或接近历史题材。整个元代杂剧的创作也多取材于历史故事。 关剧是展示历史人物风貌风采的画廊。在关汉卿笔下,有以结义兄弟手足之情为重、誓为之复仇的西蜀帝王刘备;有多才思、爱红颜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有“千金不改其志”的唐代政治家、诗人裴度;有始与李存信(李克用假子)争斗,终被李克用车裂的李存孝(李克用假子);有忠于蜀汉政权、智勇双全的镇守荆州将领关羽;有始教表妹写字弹琴、终与之喜结良缘的东晋文学家温峤;有智断裴炎杀人案的北宋开封府尹钱可;有人称“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的宋真宗时宰相寇准;有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智斩权豪势要葛彪、鲁斋郎,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有曾同为后唐大将的李嗣源(后唐明宗)、李亚子、石敬瑭(后晋高祖)、孟知祥、刘知远(后汉高祖)、李从IiiI(后唐废帝)等。 现存关剧三分之一以下属于现代题材,这些剧目有时也接近或化用历史题材。如《拜月亭》是以金兵攻占汴梁城为背景的;《窦娥冤》化用了《汉书?于定

关汉卿作品看法

关汉卿的悲喜创作 谈及元杂剧,不得不谈的任务就是关汉卿,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关汉卿最成功的戏剧范式就是悲剧,《窦娥冤》《苦存孝》《蝴蝶梦》等等,《窦娥冤》是关汉卿进步思想和他戏剧才能的突出表现,是他全部剧作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以《窦娥冤》为例具体分析关汉卿的悲剧创作。王国维曾今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到:其最优悲剧之性质着,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窦娥冤》是个标准的杂剧,由四折一锲子组成。锲子是冲突的序曲,一折展开戏剧的冲突,二折冲突充分展开,迅速发展,三折冲突高潮,四折是结局。剧中集中笔墨展示窦娥这一悲剧人物色彩。虽然遭遇生活的不兴,但仍然保持着善良的性格。但是由于社会恶势力把窦娥平静又可怜的生活也可破坏了,种种迫害造成了她的反抗精神。封建官府的进一步的迫害其蒙冤入狱,使得窦娥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集中体现在临刑前她对于天地的愤怒质问,指责与发下的誓愿,是对神圣的最高主宰者---天地的大胆怀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的社会形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一形象有力地揭露了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伸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作品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悲剧气氛的渲染,使读者获得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窦娥行刑前那三桩誓愿,使用递进手法是使戏剧冲突步步激化,三桩誓愿,也可以说一桩比一桩大,由此凸出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控诉恶人横行,好人受害,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对那个产生“时代的悲剧”的“悲剧的时代”的批判。作家借三桩誓言,也进一步突出了刚强的窦娥决不妥协的性格。作者描写了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身份卑贱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无边黑暗。从《窦娥冤》中可以鲜明的体会出关汉卿的悲剧剧作能够酣畅淋漓得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在关汉卿的笔下,悲剧主人公大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在较量中充分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用一句话总结之,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最终胜利。关汉卿可以毫无疑问地成为元代的悲剧作家的代表。 关汉卿在创作悲剧的同时,其喜剧创作同样不可忽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救风尘》、《望江亭》。写的都是下层民众不堪凌辱,奋起自救的激动人心的故事。旨在揭露压迫者的丑态,描绘出被压迫者以弱胜强的场景,让观众在笑声中体悟到不能低估自身的力量、不能屈服于压迫者的淫威,只要敢于斗争、善于应变,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其戏剧代表作《救风尘》具体分析关汉卿的喜剧创作。《救风尘》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写恶棍周舍骗取红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引章救出。全剧共有四折,主人公周舍无疑是这部剧中的一大笑点。虚伪狡猾的周舍是风月场上的老手,自称“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但遇到赵盼儿之后却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周舍就像个准备掌控中的小丑,看似步步机警留心,却步步在赵盼儿的控制之中。暗自庆幸的周舍在为自己的桃花运偷着乐,而结果却使他真的落了个”尖担两头脱”.周舍得到的下场,与他自己的美梦完全相反,使读者在这场斗智斗勇的战斗中大感酣畅淋漓,不禁捧腹大笑。剧中另一位主人公则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就出宋引章的赵盼儿,而这位聪颖机智又具侠肠义胆的赵盼儿本身确实一个风尘中的妓女。凭借着风花雪月场中惯用的逢场作戏,凭借对风尘姐妹的一腔真诚,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战胜了恶棍周舍,营救了落难的姐妹宋引章。这是一场处于社会底层的弱智的胜利。这也是关汉卿在读者捧腹之余所想要想读者传达出的主旨:让下层人民学会斗争,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救风尘》寄托了关汉卿同黎民、冀其自立的理想主义心愿,剧中的每一个细微的设计无不是他与此中意愿主导下的自然抒发。可以说关汉卿的戏剧中大部分主人公和赵盼儿一样具有敢于同社会污浊势力作斗争的气魄,也真是他们构成了关式喜剧的异样风景。

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一.四大艺术成就 1、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2、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3、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4、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所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二.关汉卿杂剧作品的思想局限: 复杂的社会生活常常使作家的思想呈现起伏和危机。和文学史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一样,关汉卿的作品也存在着矛盾:在表现弱者的抗争和洋溢着乐观精神的同时,也有以弱者的让步或不可信的巧合,维持调和矛盾的大团圆结局;在揭示失路儒生的艰难、忧郁和痛苦的同时,却又陈袭着“五言诗作上天梯”、“金殿上脱白衣”的向往;在表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激烈壮怀时,却又交

关汉卿的元曲_关汉卿的作品介绍

关汉卿的元曲_关汉卿的作品介绍 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关汉卿的元曲深刻的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是当时各个社会阶层生活的一个缩影。关汉卿的元曲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汉卿处于金末元初,这个特殊的时代给与了关汉卿创作的丰富的题材。金朝是封建 制的国家,而到了元朝,可以说是奴隶制的短暂的复辟,在元朝,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汉人处于非常低的等级,一个汉人的价值仅仅相当于一头牛,而读书人的地位更是仅仅高 于乞丐,正是这种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愤懑,给了关汉卿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关汉卿的元曲 关注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激烈的阶级、民族冲突与社会矛盾中关汉卿用自己手中的笔描 绘着自己感受到的一切。 关汉卿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其存世的80年间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至 今仍然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其最著名的当属人尽皆知的《窦娥冤》。作为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国内至少有100多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多个剧团在演出关汉卿的作品,关汉卿的元曲更是被翻译成为日、德、法、英等多种文字,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外国人称关汉卿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元曲是 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关汉卿是金末元初伟大的戏曲家,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作品至今仍 然被广泛的传唱,在世界上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也许正是因为人们喜爱关汉卿的作品, 所以其作品流传至今的比较多,其中妇孺皆知已经成为经典的作品当属《窦娥冤》。 关汉卿的作品反映出其所处的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暴虐,“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 剥人皮”的惨烈的社会现实,又反映了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现实的抗争,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一系列的美丽却命运悲惨的女性形象,点燃了人们要与黑暗的社会做最后斗 争的决心。关汉卿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正 是因为其反映出的真实的社会现实,并且用浪漫主义的精神鼓舞着人们。 在关汉卿漫长的一生中,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录鬼簿》收录了关汉卿杂剧共62种,留存至今的有18种,关汉卿不仅仅写出了大量的杂剧,另外还有很多的散曲也广为世人 传唱,关汉卿的作品不仅仅国内人民喜爱,世界人民也赞不绝口,关汉卿的作品已经被翻 译成为各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的上演。 关汉卿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流传至今的作品非常多,其中代表作当属现在还在 传唱,甚至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窦娥冤》,如果一定要说关汉卿的代表作的话,那么 《窦娥冤》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首。另外其他现在仍在传唱的有《救风尘》、 《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关汉卿戏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救风尘》中赵盼儿、宋引章形象分析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20081011135 学生姓名:杨海艳 指导教师:陈婷婷职称:讲师 论文字数:9292 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 教务处印制

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院和系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4.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 I 关键字 ............................................................. I Abstract .......................................................... II Key words ......................................................... II 前言 (1) 一、风尘侠女施救者--- 赵盼儿 (1) 1、侠肝义胆 (2) 2、成熟老练 (3) 1、涉世深、深明事故、阅历丰富 (3) 2、机智勇敢、富有智慧 (5) 二、天真无知到不断觉醒的被救者——宋引章 (5) 1、天真无知、盲目轻信 (5) 2、追求婚姻美满幸福、生活“富裕安康 (6) 3、从良心切 (7) 三、结语 (7) 注释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浅谈关汉卿杂剧大团圆结局讲解

┊┊ ┊┊┊┊┊┊┊┊┊┊┊装┊┊┊┊┊订┊┊┊┊┊线┊┊┊┊┊┊┊┊┊┊┊┊┊ 前言: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而大团圆结局是我国古典文学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大量的出现在我国的戏曲小说中。对于戏曲小说中的“大团圆”现象,其形成有着其深刻的原因。上至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中尚圆思想的体现,中国“和”文化的影响等都对此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关汉卿的大团圆戏剧分析 关汉卿这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长期处于社会黑暗带来的压抑之中,他不仅愤世嫉俗,更充满了战斗精神。如人所说,他往往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压迫、受污辱的女性身上。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的《元剧之文章》中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而论及其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都是其著名的作品,其塑造的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王瑞兰、谭记儿、燕燕等大批性格鲜明的微贱女流,虽命运悲凉,却正直、善良、聪慧,颇具反抗精神,让人怜惜不已又难以忘怀。无沦主人公遭受多么大的痛苦和挫折,最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第一:借助明君、清官、伸冤昭雪,如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第二是借助鬼魂、转化为异类、梦境,以补现实之缺憾,如《窦娥冤》;第三是男主人公科举及第、奉旨完婚,例如《拜月亭》。 这些戏剧的共同之处在于,无论之前怎样的困难与挫折,最后总是给人希望与憧憬。所渭“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因者终于亨”[1],便是这种情节构建模式的精辟概括“大团圆”戏剧的结局模式。是一个民族深层的结构话语,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也是所有华夏民族社会心理的共同体现。他的许多悲剧都酣畅淋漓地揭示了元代社会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在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中,总是这样的形式:情绪从悲愤走向悲壮,剧情也是恶势力先占据上风,而后以团圆局面收场。而他的《窦娥冤》则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以其巨大的悲剧魅力穿越了七

关汉卿后感

关汉卿有感 《关汉卿》是田汉先生的作品。据老师介绍,历史书里,关于关汉卿的介绍并不多,只是有两句话而已,所以说田汉先生并无太多的史书可以参考。但是也就是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好的根据历史背景和现实社会进行更好的融合,而不必受史书的限制,进而刻画出更为鲜明的性格,这一点,田汉先生做到了。 剧中,关汉卿是一位大剧作家,搁在现在就属于是曹禺之类的大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一位高明的医生,转为达官贵人看病,但同时他热爱写作,热爱写剧本。因此一方面,他认识一些有钱人,另一方面,他与那些经常写剧本,演杂剧的人也有很好的关系。这里面就有他的知己四姐。四姐虽是风尘女子,但是却性格刚烈,对现实社会不满,却也是无可奈何。她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 这部剧主要是讲关汉卿写《窦娥冤》的历程,窦娥冤是以现实中的人物朱小兰原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主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当官的只为银子,不辨是非,使得社会上有钱的,有权的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苦不堪言。正是现实中朱小兰的悲惨遭遇和她的悲惨身世,激发了富有正义感的关汉卿提起笔来,要以笔为刀,揭露这个社会的黑暗。在朱莲秀,也就是四姐的大力鼓励之下,关汉卿决定要把这个悲惨的故事用自己的笔写出来,把对朱小兰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的痛恨全部写出来。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一部惊天之作《窦娥冤》问世了。作者也借窦娥写出了对社会的不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 其中写道一段,关汉卿写这个剧是,到西山去歇息,没想到在西山之上,却不住的听到“冤枉啊,冤枉。。”,唉,我想这也是关汉卿当时心里的真实写照吧,这么可怜的一个人物,唉,那么悲惨的经历,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却也帮不上什么忙。其实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真实写照吧,冤枉啊,冤枉,又有谁为关注这些可怜的人呢,又有谁会为这些死去的苦难者伸张正义呢?而后来剧中也确实说出了这样的话:窦娥里还有窦天章这样的好官,可现实中呢,清官在哪里呢?怎么没有见到呢?

关汉卿元曲全集

关汉卿元曲全集 Iblis回复模版回复转寄搜索只看此ID楼主期待唐武僧征西记身份用户文章0星座双子座积分1838等级冰山(-3) 发信人:Iblis(冬虫夏草~每逢荒冢倍神游),信区:ClassicPoem 标题:关汉卿元曲全集 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Wed May522:49:212004),站内 [南吕]四块玉闲适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 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闲适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 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双调]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 见双燕斗衔泥。 [双调]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 ?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双调]大德歌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 ,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双调]大德歌冬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南吕]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轻裁是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

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 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 的是筛曲槛四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 能相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 要你手掌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 关汉卿(1219——1301年),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今北京市)人,及(今河北省)人等说,与、、并称为“”。 时代背景 元代是外族中原统治的一个失败范本。它沿袭了封建主义的国家建制,但是却没有废除奴隶制的残规陋习。客观上来看,元朝是几千年封建时期过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短暂。对汉人的过分盘剥(一个汉人的价值等同于一头牛)势必引发激烈的民族冲突。很快汉人农民阶级的先锋性体现出来,在部分知识分子参与下,完成暴力起义,建立明朝。封建制继续得以维系,并进一步。在这个时而倒流,时而集权的背景关系中,诞生了一批关汉卿这样,由北向南流亡的戏剧家。常年的流亡生活,增广了关汉卿的见闻,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大变革时期的关汉卿其实更加接近思想改革的前沿,底蕴也更加深厚。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意义的作品。批判了元朝腐朽的民族统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再现了农民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关汉卿的人生映衬着浓郁的时代背景,他必须承担起宣扬反抗精神的历史重任。 同时,也因为封建制度的松懈,女性权利开始受到关注。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比如、妓女、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女性意识觉醒投影到作品当中,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给予关汉卿的伟大馈赠,亦影响到后世对他作品前沿性的盛赞。可关汉卿并没有放大出所应有的先进性,在对社会弊端的揭露程度上,都只是略微的碰触。 元末《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杭州景》(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句)。还曾到,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代表作品 《窦娥冤》、《》、《》《单刀会》等。 人物评价 关汉卿是元代作家,约生于金末。钟嗣成着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领

关汉卿

关汉卿戏曲中的女性形象风采综述 摘要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作为杂剧艺术的先驱:“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透过他笔下的绚丽多彩的舞台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形象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精彩的还要数女性形象。不论是蕙质兰心、才气卓群的大家闺秀,还是心地善良、贞洁孝顺的平民寡妇,愈或敢于斗争、向往幸福的娼妓侍婢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关汉卿创作的旦本戏,并不是简单地的以女性为主角,而是透过女主人公遭遇的各个方面,把妇女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提出来。这些作品不仅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同时鼓舞了当是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反抗强暴,争取公理的斗争。 关键词:女性形象关汉卿女性观戏曲 一、关汉卿女性形象分析 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的十八部杂剧中大多反映妇女的悲惨遭遇。他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不论风尘女子、千金小姐还是婢女寡妇都带有城市生活的明显痕迹。但就没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而言,即使是相同系列的,却又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他笔下的人物既有大同又有小异。在一个系列中充分表现她们的共性和个性,是他们在社会环境、身份地位都相同的条件下,性格都不雷同。 (一)关汉卿女性形象的特点 1、美丽、贞节、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在关汉卿剧作数量最多的爱情婚姻剧中,所有的女主角都生得外貌美丽动人。《救风尘》里的赵盼儿,生的是“花朵儿身躯,笋条儿年纪,”因为姿色动人,所以才能用“风月”的手法拯救落入周舍魔掌的姐妹宋引章;《望江亭》里的谭记儿,长得“大有颜色”,被杨衙内看中,后以自己的美色为诱饵,赚取了势剑金牌,拯救了丈夫和自已;《拜月亭》里的王瑞兰,也是端丽动人,深得书生蒋士隆的喜爱;《诈妮子》里的婢女燕燕,则是一位“半世为人,不曾教大人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选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选)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作者介绍]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河北祁州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2005年09月27日qhj转,袁行霈原作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员与观众的戏剧家,是梨园中的行家里手;他有“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因此,他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像《窦娥冤》,写了窦娥既短促又漫长的20年的人生历程,其前19年风雨和波折,仅在楔子与第一折中几笔带过。当窦娥在第一折刚出场时,蔡婆婆被赛卢医谋杀、又为张氏父子所救的事件已然发生;张氏父子强行入赘蔡家,还要分别娶蔡家婆媳为妻。这一来,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命运如何?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显然,关汉卿很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他努力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像《蝴蝶梦》第一折写凶顽的蒙古贵族葛彪,三拳两脚打死了王老汉,王氏三兄弟拿住凶徒,却不小心把他把他打死。在元代,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儿人,不得还报”;闯下大祸的王氏兄弟命运如何,他们的母亲该让哪一个儿子给葛彪抵命?一下子便成了观众瞩目的事件。当公人押送王氏兄弟到了开封府,戏剧冲突进入炽热阶段时,关汉卿却让审案的包待制假寐做梦,梦见一只大蝴蝶救出了一只陷入蜘蛛网里的小蝴蝶,而对另一只同样坠入网中的小蝴蝶置于不顾;此时包拯顿起恻隐之心,说“你不救,等我救”,并把它救了出来。这一个细节的插入,使紧张的情节稍稍松弛,它展示了包待制心灵的一角,让观众饶有兴味地静观他在得到梦境的启示后臬处理上述棘手的案件。显然冷热场面的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的剧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像《望江亭》写谭记儿为了解救丈夫,只身奔赴险地。谁也想不到,她竟扮作渔妇,和杨衙内吃酒调笑,乘机赚取了势剑金牌。按说,杨衙内凶残狡诈,心存戒备,不可能轻易让势剑金牌落入他人之手。但他生性好色,看到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